第124章 来信,金羊毛-《且隋》

  第一批发出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全部混在前往室韦和突厥的商队中,在中午前运走。

  第一拨随阿吐屯出发的小队,由苏定方带领,古狸城野、高昌、何虎、灰二、于柏子等人参与,共五百人。

  子夜时分,夜色因为缺少月光,非常昏暗。

  而穿梭在野地里风,格外阴冷彻骨。

  火把,在哔哔啵啵地响着、燃烧着。

  火头,被大北风一吹,便斜斜地歪着头,就像一匹昂头奔驰的马头。

  苏有方,向阿布契郎行军礼告别。

  “大嘴,拿好这包东西。”

  “里面的东西,在关键时刻能保命。具体使用的方法,灰二会告诉你。”

  “人我就交给你了,你要保证,全给我好好地带回来!”

  阿布注视着苏定方坚定、明亮的眼睛,加重语气叮嘱道。

  “少帅,您放心,末将保证,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将他们一个不少地带回来。”

  苏有方斩钉截铁地回答。

  火把的光影,闪烁着投射在他那刚毅方正的脸上,显得格外古朴而沉着。

  “记住,逃跑,有时候也是为了下一步的胜利!”

  阿布一把抱住苏有方,悄悄地在他耳边低语,并将一个沉甸甸的包袱塞到他怀里。

  苏定方感觉,里面像是一段段硬木棒子。

  “什么东西?”

  “手榴弹!”

  阿布看着一个个牵着战马的身影,钻入无边的黑夜,久久凝视,不愿离开。

  送战友,夜深沉。

  前路多艰险,保重。

  整个重影部队,除了驻防契丹地的人马,全部被编入了轮训表。

  每次五百人,设主官、参谋、军法、军医、情报、后勤官各一。

  每期,两个月为上限,但不能低于一月。

  二十个轮次,循环替换。

  不准退出。

  整个政府系统,也开始配合这个论战计划,进行演练战时配合制度和体系。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淌着。

  在大雪封路之前,王蔻、娥渡丽带着孩子,同今年最后一批从陀太峪运出的物资一起,回到了杨柳湖。

  快两个月没见女儿的阿布契郎,高兴坏了。

  抱着佩瑗儿,不放手。

  即使,三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开始认生,不住的哭闹着,深刻地表示不认识他这个爹。

  还好,孩子的记忆,慢慢地从阿布的声音和气味中恢复。

  一双小手,开始又抓着阿布契郎的耳朵和胡须玩。

  阿布,女儿奴的状态又回来了。

  十一月中旬前,阿布收到了好几封回信。

  首先收到的,是温璇的来信。

  信中,温璇说寄给颗粒儿的棉衣,全都收到了,舅妈说非常非常地喜欢。

  她自己也给颗粒儿缝制了一个小熊帽,阿妈给他做了一双虎头靴。

  只是宝宝还太小了,都没法戴,只好等他长大些再用。

  她说,现在每天学着炒菜给大家吃,自己都长胖了。

  阿布上次,给她送了一本亲自编写手抄的铁锅炒菜的菜谱,还有一整套的锅碗瓢盆、铲勺叉筷等厨具。

  此外,还将今年地里长的和到处搜刮的香料,也研磨好后送了一些。

  温璇知道了阿布的玻璃温棚的神奇,竟然可以在冬天吃上新鲜的蔬菜,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兴趣。

  特地说明,要阿布赶在正旦之前,派人在王都城王宫里给她也建一个,此外还要将他新奇的种子也送一些过去。

  小姑娘说有些想阿布了。

  有时候在梦中,竟然看不清他都长什么样子啦。

  还拐着弯问,上元节前到王都城来说婚事的时候,阿布会不会去。

  这次,她给佩瑗儿送了一整套的女孩儿的小首饰。

  从头到脚,金的、玉的、银的,样数很多,而样式都是宫造,精巧无比。

  阿妈和娥渡丽看过了,都惊叹不已。

  温璇给阿妈、老爹、娥渡丽都有贵重的礼物相送,说这是年礼。

  阿布还为此特地安慰娥渡丽说,别和人家比,她们家是土豪,和咱们家不能比。

  你就好生收着,以后姐妹之间好好相处就是。

  温璇这次特地给白青送了一份礼。

  是一整块枕头大小的羊脂白玉料,只是去了皮,没有雕刻,说是给白青站卧休息用。

  在信中,还提到一些不好的事情。

  似乎,大舅和弟弟高建武有了不小矛盾,常惹得大舅暴跳如雷,心情极差。

  而前几天,有倭人在北海湾附近作乱。

  幸好,发现及时,让王幢军和中里台平息了下去。

  但听说死了不少人,连高宾王叔都受伤了。不过,身体现在好多了,无大碍。

  对于高句丽国内的事情,阿布比温璇当然知道的更多。

  内里的缘由,远比兄弟间的争吵、歪果仁作乱等这些表面现象,要复杂阴险地多。

  下一步,阿布得重点关注高句丽王室内外的权力争斗。

  但愿,在自己和温璇的婚事办完之前,不要出什么幺蛾子。

  温璇母女、李贤母子的安危,看来得提早仔细安排谋划!

  第二封信,来自西去大隋的阿西丹。

  在信中,他说自己带着家人,已经顺利到达大兴城。

  大兴城的这套房子,真的很大很好,全家人住得里面,非常舒适、宽展。

  现在,自己在照顾母亲和弟妹的同时,还能抽出大把的时间,温习耽搁好久的经书典籍。

  只是,他发现现在的大隋,诗赋日渐流行。

  这,却是他自己的一个弱项。

  他得拜一个好这方面的大家为师,开始仔细研究和学习。

  他还在信中问,阿布他自己有没有这方面好的名师关系,帮助推荐一二。

  至于家族的营生,阿德里大叔已经帮他们从别人手里转接了几处。

  一个是客栈。

  一个是皮货店。

  还有几处,专门用来出租的门面铺子。

  好在,这些资产营生,都可以交给五叔小牙苏代为打理,不甚费他功夫。

  阿西丹,现在很是惬意。

  只是远在异乡的全家老小,非常牵挂父亲和族人的安危

  他希望,阿布尽量打听他们的消息,及时告知。

  至于施以援手的事,他一点也没提。

  两家的交情,不用多说了,尽在不言之中。

  第三封信,是吉儿姑娘写来的。

  吉儿公主在信中,说了好多东京城的变化和新奇之事。

  特地说了,自己和观音婢去了装修中的新宅和金谷园好几次,变化非常大。

  新宅的水果下来后,采摘了许多。

  宫里和裴府,都送了不少。

  母后和父皇,吃了都说好。

  吉儿姑娘说,阿布给到宫里的新瓷,父皇非常惊奇。

  他说你小子,是怎么鼓捣出那么好看耐用的精致玉白瓷的。

  这东西,皇帝还特地问了宫造监的大臣,说在中原尚不能造出此等佳品。

  现在,玉白瓷可受王宫大臣们青睐了,价格非常高。

  只是你们家门店,还总以货源不足为由限售。

  她还提到,不知道父皇有没有给你们家下旨,他还说要让你们给宫里多送些,他好赏赐大臣呢!

  这事儿,吉儿姑娘不知道。

  自己和老爹老早就收到了相关的旨意:一年要给宫里上贡上好瓷器五百件,形制还有特殊要求。

  为此,广皇帝还从皇家磁窑派过来几个做形的大匠,协助烧制宫廷专用玉白瓷。

  可惜,大隋皇家瓷器还没流行彩釉,全是素色为主。

  这也让阿布借助他们的力量,研制出青花、彩釉的愿望落空。

  吉儿姑娘说阿布送的礼物,大家都很很喜欢,送给长孙兄妹和高府的礼物,都已经送达。

  只是,给李二的礼物,因为他已经回他老爹的属地去了不在,所以没能及时送到,只好托长孙无忌代为转交。

  她特别提到,阿布给自己的那颗鸡蛋大海东珠,真是太珍贵了。

  但她最喜欢珍珠膏和秘制胭脂和面膜。

  用了,皮肤感觉非常神奇。

  下次,阿布可以多送点,母后想来会是喜欢。

  因为,她还不知道阿布的孩子是儿子还是女儿,所以就送了好多金锁、翡翠、玛瑙、珊瑚、玳瑁什么的。

  她希望阿布下次告诉她,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她好送些应景的礼物。

  她说,好想来粟末地看看,好几次梦中都会来到到了这儿。

  可惜,每次她想仔细看的时候,发现眼前总是蒙着一层层的轻纱,揭不光。

  以至于当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的时候,就急哭了、哭醒了,但也还是无济于事。

  她说,听父皇讲,等涿郡的行宫修好了,就带我来你们家的地方,好好看看。

  想来,这一切很快就能实现。

  阿西丹的事情,吉儿姑娘说已经着人去办了。

  估计,要到明年三月三上巳节之后,才能入学。

  第四封来信,是突第齐喆的。

  与其说这是突第齐喆大叔的信,不如说是他在契丹地的施政纲领和管理情况报告。

  突第齐喆大叔,到了契丹地之后,进一步扩大了对契丹反抗势力的清剿。

  搜影分队,重操旧业,游荡在契丹地的山川草地、林湖沟岔里,专门搜集那些逃散和避世的契丹游民。

  还别说,竟然收纳了近一万多人。

  牲畜和财物,多的一时难以统计清楚。

  对契丹的传统旧势力,根据阿布契郎和中枢省的要求,突第齐喆采进行了除恶务尽的严厉打击。

  对旧的贵族中,那些民愤极大、恶贯满盈、隐藏极深的贵族头子,强制召集大量牧民,召开公审公判大会。

  然后,用契丹人自己的传统办法,一一处死。

  而对罪行较轻、但思想顽固的守旧分子,按照年龄层,分别送往陀太峪、徒泰山、查干布尔胡等地的矿山、工厂、农场、军营,进行劳动改造。

  紧接着,对契丹各部所有的残存人口,重新进行混编、造册、定籍工作。

  契丹地全境,在适宜长居的八个地方,建立了永久性定居屯镇。

  在屯镇内,动用部分军队,招募契丹部族青壮,成立工程大队,砍木筑墙。造屋修院。

  终于,在落雪之间,基本完成了在八个屯镇建设可以遮风挡雨的住所计划。

  等混编之后的村民,被统一安置到各个屯镇。

  之后,他又从中选拔出了每个屯镇的三老,并直接从重影中选派屯长、亭长、税官、农官、牧官等。

  之后,根据地区远近,又组建了四个县,每两个屯镇为一县,设立县长、县公等职。

  契丹地,总设一州。

  根据阿布契郎的意思,名之为契州。

  突第齐喆,成为了契州第一任州长,其下各官,则由中枢省和吏部统一商议后选定派出。

  行政班子初步建立起来之后,突第齐喆一方面加紧了边防巡逻和设立哨卡的步伐。

  另一方面,粟末地则推出了积极的经济改革和建设举措。

  先是将契丹的游牧经济,进行定居、定牧的改造。

  定居屯镇建立后,组织大量的牧民,进行黑土的的垦荒。同时,划定牧区进行定点放牧。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他又全面引进粟末地秋草冬贮的方法和技术。

  在各个定居点和牲畜集中点,修建了多处大型的青贮基地。

  一时之间,契丹地各处青草茂盛的地方,全都是赶着牛车、利用粟末地输入的铁制镰刀,飞快割草的人们。

  其次,是在契丹地开垦黑土、建立大型农场。

  沿着搜影部队提供的黑土地图和标线,沿着丰富的河流两岸,农垦队进行了成片黑土地的翻耕除草、整饬田亩、规划水渠、修建大小筒车的行动。

  因为集中饲养放牧,解放出来了大批精壮男女劳力。

  他们,全都转为农场的农民。

  每户每人,分得二十亩永业田。

  同时,他们还都得参加集体农场的劳动。

  截止到十月底第一场雪落下来前,已经建立了八个万亩以上的农场。

  并且,全部都进行了翻耕和灌水。

  突第齐喆的第三个举措是,正式开始了阿布蓄谋已久的金羊毛运动。

  这个运动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使得游牧民族的贸易结构发生重大的转移。

  以后,贸易的重点,将从羊肉、羊皮这种传统的一次性消耗品,逐步转变成羊毛这种可再生、可持续的原料品上面。

  阿布真正谋划的是,利用羊毛做为中介物,掏空和绑架游牧豪强。

  低价采购,深度加工。

  羊毛,摇身一变,变成了防寒、耐磨、柔软、舒适、美观的衣料衣物。

  然后,再高价卖回去。

  这,不仅仅是为了谋取高额的利润。

  更重要的是,对游牧民族进行经济控制和改造。

  当这些游牧民族,越来越融入到活跃的商品流通和贸易中的时候,他们的侵略性、野蛮性、破坏性,将大大降低。

  当自给自足的封闭社会圈子,进入到更为开放流通的大社会环境,人的群体属性将极度放大。

  群体属性越放大,人就越平和。

  人越平和,社会就越和谐。

  这金羊毛计划如何进行呢?

  肯定是从羊毛的使用开始。

  大中华民族,对动物毛的利用和加工非常久远久。

  通过阿布前世考古表明,手工毛纺织产品的历史可以追到新时期时代。

  首先是采毛。

  至少在阿布穿越之前,世界上的人们,想从羊身上大规模的采毛,主要的方式无非两种。

  一种是从死羊的羊皮上采。

  手法简单粗暴,直接用石斧、铜铲、铁铲。

  当然,如果只想要羊皮,还有最快的方法,就是火烧火燎。

  另一种,就是从活羊身上采。

  活羊采毛,主要方法有,手撕、竹篦篦、剪子剪。

  前者,也叫是薅羊毛。但薅羊毛,也是有目标的采毛,那种毛叫羊绒。

  篦子篦羊毛,篦下来的毛质量差,但省事,且不影响羊的自身保暖健康。

  用剪子剪羊毛,得归功于大中国冶铁技术的进步。

  当锋利的剪刀,在南北朝时开始盛行之后,采羊毛就流行用剪刀铰毛了。

  这剪羊毛,可有讲究。

  在这边疆漠北寒冷之地,一年只能铰毛两次。

  四月之后,九月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