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天雷滚滚-《且隋》

  “那东面的友军,会不会被这狼群给拖住了?”

  大吉士紧张地问。

  大池重八虽然心里极度看不起这个人,但知道惹不起,忙干笑着说道:

  “呵呵,大礼这个却要放心。”

  “东路友军,人数虽然不多,但那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

  “他们手中拿的,也不是烧火棍,区区几百头饿狼,还挡不住四千大军的铁骑。”

  “那,那我这就放心了!”

  大吉士见大池重八如此肯定,长出一口大气。

  “南边惯怒部胡东列海的人呢?”

  大池重九又接着问小五十一郎。

  “将军,他们在我们的对面,现在我想为了不打草惊蛇,还不是主动出去联络的时候。”

  “更何况,前半夜我们接到了他们的联络人员。”

  “按照他们的说法,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位置。”

  “届时,他们会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主动和我们联系。”

  “说不定,他们正在赶过来的路上!”

  “好吧,那就等一等!”

  时间,在等待中过得飞快。

  可直到东边的夜空,有了一丝亮光,还是没有收到东边和南边的任何联络信息。

  大池重八、大吉士有点心慌。

  冰天寒夜,在冷厉的寒风中,即使穿得再厚实,也有点扛不住。

  好多军士,开始跺着脚嚷嚷着生篝火。

  那,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

  这不是明着告诉粟末小贼,我们来了?

  “怎么办?”

  大吉士有点傻眼地问大池重八。

  “这,还是再等……”

  “等不得啊,大池君!”

  “天一亮,可就麻烦了。”

  “你要知道,这可是粟末人的地盘,也是在大隋军队的羽翼看护之下。”

  “能偷偷地快速解决,就不要搞得世人皆知!否则,到那时候……”

  大吉士用有点威胁的口气说道。

  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这次围捕不成,那罪责可全在你这些带军队不力的武夫,包括面前的大池重八。

  “那,那咱们就……”

  大池重八的还话没说完,一个声音远远地传过来。

  “报告将军,来了!来了……”

  一个熟悉的斥候跑了过来,后面跟着几个黑乎乎的人影。

  “启禀将军,在下南路军探马阿达古,这是我的信符,这是我们家将军的信。”

  来人满头大汗,喘着粗气从怀中将一尽物事递了过来。

  大池重九看了一眼小五十一郎。

  小五十一郎明白了意思,便忙接过那些物事,一一仔细查看。

  “不错,将军,没问题。”

  说完,他将信函交给大池重九。

  信上,胡东列海表达了歉意。

  说因为苍白河突遇雪崩,阻挡了道路。还好,这时候已经到达集结地,算是没有耽搁了大事。

  时间不变,计划不变,火光为号。

  大池重八悬着的心,终于落在半处。

  因为,还有一路没消息呢!

  正在这焦急等待的功夫,又来一个斥候,也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啊呀,啊呀……终于赶上了,快给我口水喝!”

  小武十郎忙将自己的水壶递给他。

  里面,却是满满的烈酒。

  “好酒!好酒!多谢兄弟!多谢兄弟!”

  “怎么了?你们到这时候才来?”

  “噢哟,快别提了。”

  “我跟你们说,我可不是跑你们这一路的。”

  “知道不,狼灾!狼灾呀!”

  “为什么你们不认识我?因为我是跑南路的。原本跑你们这边的,哎哟,驴日的,可怜,可怜,全死光啦!”

  来的斥候说这话的时候,满眼都是惊恐,仿佛是看见了了不得的东西。

  “北方的狼,这么厉害?”

  大池重八惊讶地问道。

  “可不,好几百头饿狼呀!”

  “我长这么大,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头狼!我们足足和那些畜牲战了一个时辰,才将它们杀光赶跑,看看,看看,我的袍子!”

  说话间,这斥候背过身来,跟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披袍衣裳。

  果然,那披袍上面,血迹斑斑,还有好多撕扯开的口子。

  那,显然是锋利的狼爪留下的印迹。

  大池重八一下子就信了。

  真实!

  “你们将军的信呢?”

  “这儿呢,给,哦,稍等,我还不知道您是哪位?”

  “我虽然不是跑这路,但诸位大人的情况还得验证一下,小的好确认把信,亲手交给了我们将军交代的那个人!”

  “放肆,啰嗦!这还能假?”

  小武十一郎不满地一把抢过自己的水壶。

  他感觉这个陌生斥候的要求,很过分,也不靠谱。

  “嗯,好的,好的,相当不错,这才像认真做事的样子!”

  大池重八倒是非常欣赏这个高大斥候的啰嗦做派。

  当军兵,就得有个兵样!

  “小兄弟,在下就是北路侍大将大池重九。”

  “旁边这位,是北路监军大礼大吉士,而这位是你们的联络斥候,行兵尉小武十一郎君……”

  大池重九一一将周围众人,介绍给这个小小的斥候。

  “噢,失敬,失敬,在下东路斥候校尉,殇!见过各位将军、大人!”

  这个叫殇的斥候,还向众人行了一个高句丽军礼。

  然后,他从怀中掏出还带着体温的书信,交给大池重九。

  信中,东路大将渊爱文章述说了自家遭遇狼灾的事情,虽然时间有点耽搁,但兵马已经到达指定位置,也是时间不变、计划不变,火把为号。

  小五十一郎对了印信,确实无误。

  既然都到了指定位置,那就开始吧。

  大池重八传令,一个个声音依次传递了下去。

  倭奴远征北路军,开始整装待发。

  联络的斥候,也停止了行动,静候攻击的开始。

  做为东路斥候,殇和他的同伴,被安排在大池重九的幕僚团中,就近介绍联络情况。

  毕竟,他是渊爱家族的信使。

  一点火光亮起,绕三圈。

  又一点火光亮起,绕三圈。

  ……

  五点火,各三圈,进攻!

  轰隆隆的马蹄开始响起来了,打破了寂静的雪原。

  密林中栖息的黑鸦和野鸟,被惊动飞起,盘旋在树林上空嘎嘎乱叫。

  四千倭国骑军,在火把的引领下,向五里开外的那个小山头直扑而去。

  那儿,叫红帽子岩,靺鞨人祭奠历代先人的地方。

  阿布的大牛车,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

  武钢车!

  车长两丈,宽一丈四,是一种多用途军事用车。

  可以运兵,载粮、武器、装备,还可用于防御作战。

  阿布的武钢车,车身上覆着铁皮和牛甲,立上大盾便立地成墙。

  竖起车板,开有射击孔,弓箭手能通过射击孔向敌人抛射箭矢和手榴弹。

  当年,大将军卫青,就是以武钢车为掩护,抗击匈奴本部大军,最终取得了歼灭匈奴本部近两万人的辉煌胜利!

  现在,营地四周,已经被这种“牛车“围住,俨然一座坚实的坞堡。

  营地内火光闪现,人影晃动,喊声一片。

  显然,雪原上像箭一样飞扑而来的火把,以及令人恐惧的叫喊声,惊动了营内熟睡的粟末人。

  “哈哈,死守待援,正合我意!”

  “给我死死围住!先别着急攻打!”

  大池重九下令。

  几个呼吸之间,三路兵马的火把,就将红帽子岩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

  可没等三家主将碰头商议,却见东边和南边的部伍已经开打。

  那些人,叮叮当当的投射着标枪、飞斧,嗖嗖嗖嗖地射着弓箭。

  有的骑兵,还飞马冲近小山脚下,试图将火把扔进营堡。

  ……

  大池重九不由大皱眉头。

  “怎么如此不成章法?”

  “高句丽人主将,真乃草包也!”

  “将军,快攻啊,破了营垒,抓住小贼,可是天大功劳。可不要被高句丽人……”

  旁边的大吉士,见友军已经开始进攻了,心中大急。

  他担心那粟末世子早早落入高句丽人手中,自己的计划可就泡汤不好落实了。

  “好,区区一千五百多人,我等两万之众,也不用讲什么兵法章序了!”

  “给我杀!”

  “先撕开营车的口子为上!”

  大池重九果断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一下子,倭奴国的武士们嚎叫着跳下马来,向那个小山头上的营垒奔腾冲去。

  攻垒作战,匈奴人喜欢堆马墙。

  就是用羊皮袋,装上土,然后利用马速冲近倾倒,一点点垒起一条马能飞驰而上的马道。

  这样,射箭也好、抛射标枪也好,甚至是冲进营垒也好,全部都可立时搞定。

  倭奴国的冲垒作战,全靠人浪。

  猪突阵,在倭奴国军事文化中,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传统。

  百人为一排,十排为一阵,千人为一浪。

  一浪接一浪,汹汹而上。

  大池重八,看不见另外两面的具体情形,只觉火影涌动,打得甚是激烈。

  但奇怪的是,粟末人的车营爆发的箭雨,似乎并不是那么激烈凶猛。

  完全没有锤死挣扎的自觉啊!

  难道,这粟末人想要放弃抵抗?

  正疑惑间,只见那已经奔到小山脚下的人群中,闪过几朵橘色的光花。

  然后,一声声惊天动地的雷声,扑耳而来!

  什么东西?

  打闪了?

  天降惊雷?

  天罚?

  ……

  当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刹那间响起。

  当浓烟、焦臭味、血腥味、屎尿味……传过来时,倭奴国的战将们全部懵逼了!

  他们不了解火药。

  他们不了解手榴弹。

  他们自然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晴朗朗的夜空,会突然降下火球、闪电、雷声!

  有些将士,曾经见过、听过天雷滚滚的样子。

  那是老天爷降下神鞭,击中罪罚之物,起火、炸裂、焦炭!

  很像啊!

  天谴,天罚。

  只有违背天意者、多行不义者、妄发战端者,受天罚!

  这时候倭奴国的兵将,可不是后世经过唯物科学洗礼的现代霓虹国人。

  那可是,一群深受神武天皇诞生源流神话影响的屁民。

  巨大的爆鸣声,刺目的爆闪光,冲天的焦火焰!

  震耳欲聋,烈焰喷薄,六神无主,拔腿就逃。

  跪吧!

  无数军武士,不顾四散奔逃的人那致命的踩踏,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第一波冲锋崩溃!

  “我不信!我不信!给我继续冲!”

  大池重八和大吉士,不相信天罚能这样降在自己的身上。

  看看,那两面怎么就没有爆雷和闪光?

  又一波一千人冲了上去。

  爆炸,爆炸,还是爆炸!

  还有那越来越密集的箭雨!

  ……

  南面和东面的火把似乎已经扑上了山头。

  “不行,决不能让高句丽人先拔头筹!”

  “天照大御神保佑,大池武士愿许神愿,杀破贼营!”

  “杀!”

  大池重八和大吉士,以及他们的幕僚团,跳下战马,摇动着旗番,奔向那个小山头……

  “轰!”

  “轰!”

  “轰、轰……”

  ……

  天罚不断,战场上腾起一股股黑灰白的硝烟。

  战场后面的马,受惊了。

  它们像疯了一样,挣脱马官手中的缰绳,调转马头向身后的黑夜狂奔而去……

  空气中,血腥味、硫磺味、烟火味、屎尿味、熟肉味、臭汗味……愈来愈浓!

  黑火药的手榴弹,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阿布作为爆破专家,早就舍弃了用传统方法制造的粉末黑火药。

  现在的手榴弹,全部预装了黑火药的巅峰之作——“麦粒火药”!

  木炭,不是用柳木,而是用赤杨木。

  用恰当的温度、恰当的时间焖烧,得到最适合做火药的赤杨木炭。

  赤杨木,遍布于徒泰山山脉海拔500米至3,000米的山坡林中、河边、路旁。

  硫磺,不仅大量收购从西域运过来的天然硫磺,而且利用汉时中原一带从涅石(黑色含煤黄铁矿,矾石)中提取硫磺的成熟技术,扩大再生产。

  硫磺不纯,就用蒸馏技术重新结晶提炼。

  硝石,先是采用硝酸钠,后来用草木灰提炼硝酸钾,再到后来的查干布尔湖的碱矿……

  只是简单的混合、反应、提炼,就提取出了非常纯净的结晶——硝酸钾。

  阿布的火药,在原料混合时,加酒做成“糕饼”,然后用青石的磨床,小心将其磨碎、过筛,分出各种大小不等的火药颗粒风干。

  如此,威力达到黑火药天花板的“麦粒”火药,便提前一千年诞生了。

  申徒石他们,正在研究更先进的防潮“麦粒”火药。

  “麦粒”火药,其威力可是传统优质火药的两到三倍!

  出手即巅峰,明日犹可待!

  预装“麦粒”黑火药手榴弹,破片爆发范围是两到三丈。

  至于能炸死、穿伤多少人,那还得看人群的密集程度。

  在黑夜里,它那令人恐惧的威力,还不是其爆破杀伤力,而是其巨大无匹的声音和闪光。

  阿布的五百近卫部队,苏定方的两千后援部队,在卖力的演戏。

  所有人,骑在马上,打着圈狂奔。

  而苏大嘴余下的两千部队,边防营两百人、附近部族小镇的男女老少近七百人,全都远远地在后面来回移动,冒充掠阵的大部队。

  每一个骑士的手中,都拿着一根扁担一样的东西。

  扁担两头,各插着一根点燃的火把。

  好家伙,仅仅五千人马,愣是演出了万余人围猎大战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