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隋通钱柜-《且隋》

  那广皇帝和一众大臣为什么还会放之任之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货币的缺乏。

  大隋的货币,主要是铜五铢和布帛。

  这个时期,大隋铜的冶炼技术、储量都还不足。

  但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国际贸易,都必须要大量钱币来进行充当一般等价物。

  广皇帝发现,就是朝廷再怎么加速铸造五铢,也应付不了社会市场的需求量。

  货币短缺,这就成了大隋商业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一大困扰。

  这里面,还有阿布讲给李二讲过的那个故事。

  货币流通的速度,以及次数,在岁收上的意义。

  存钱、藏钱,本是大汉民族老百姓们最喜欢干的事情。

  有的人,甚至将当朝大量的铜币,带到坟墓,或者直接熔铸成明器送给先人。

  柜坊的出现,就及时地解决了广皇帝和一众财臣的烦恼。

  政府和老百姓们发现,他们可以通过柜坊做抵押担保和信贷,而不是自带大量沉重钱币,来进行买卖和贸易。

  所以,先是邸店,后是柜坊,再然后是飞钱等,一一出现。

  这几年,就是因为柜坊、飞钱,以及阿布家和皇室内府联合成立的隋通钱柜等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朝廷的货币压力。

  这样的机构,还在刚刚过去的征高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阿布的搜影统计,目前全大隋有类似的机构一百多家。

  但能覆盖全国的,也就八家。

  隋通钱柜,就是其中依托粟末地亨德利商行的网络,建立起来的一家。

  这其中,皇室占股五成,阿布家占股三成,其他朝中贵戚和重臣占股两成。

  成立了一个监事会,共十三人,广皇帝的老婆萧皇后是会长。

  监事会底下,有一个银柜掌柜会。

  他们,属于前世职业经理人。

  负责柜坊具体的管理运营,小牙苏是首任隋通钱柜的大掌柜。

  隋通钱柜,现有网点二百零七个。

  基本上遍及大隋的的所有疆域,只是存在大小和等级上的差别。

  目前,主营金银铜币的兑换、货币的存取、信贷业务。

  从年三十一直到十五,大隋朝朝堂官衙都是在放假状态。

  这期间,洛阳城的大街上,持续不断会有载歌载舞游行的队伍。

  只是,这样的游行,洛阳人是看惯了的。

  唯一的出入,只是春节的规模更大一些而已,人更多一些,但样式都一样。

  就如当初阿布穿越之后,第一次来东京城时,看到的那样!

  不过,对于阿布从粟末地带来的男男女女们来说,处处全是新奇和惊叹。

  人如是,物如是,景如是。

  刘姥姥进大观园,可能就可以形容他们看到洛阳城春节景象的表现。

  可是,也有好几个家伙感觉有点失落。

  竟然认为,粟末地的春节更有意思!

  因为,此时可以在剧场看戏,也可以观看自家“精彩纷呈、更接地气”的晚会,还可以找自己的相好到处撒欢……

  东京城,看似繁华喧闹,但总觉少了些自由、奔放和惬意的味道。

  “嗬嗬,你们就是狗肉上不了台盘,一辈子跟在马沟子后面铲屎的料!”

  德叔笑着骂道,感觉这几个年轻人真是胸无大志。

  阿布看了,也笑着不言。

  天下之城,世界之城,谁不向往呢?

  这里,可是现今世界真正的中心!

  爆竹声声辞旧岁,飞雪朵朵迎新春。

  正月十五,罕见的大雪降临大隋大地。

  多地受灾,房倒屋塌,难民无数。

  皇帝心伤,取消了盛大的烟火表演。

  正月十六,紫薇城乾元殿,大朝会。

  “……公、卿、将、大夫、百官各位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见,……宗室诸刘会,万人以上。”

  杨侑,做为东宫储君,也赫然坐在广皇帝的下手。

  而阿布,作为正四品上的东宫近卫将军,也在参会之列。

  一句话,人就是多!

  上万人的大朝会,其中的繁复和漫长,真是一言难尽。

  本来,大朝会就是个仪式,就像阿布前世的大厂收心大会。

  严肃点的,就是对过去一年诸郡上官的政绩评议,再对新一年的事务进行一个大致的安排。

  这之后,就是君臣大宴,宣示天下大团结。

  但是,大朝会上的两件事,却让所有群臣心中,仿佛装上了两个沉甸甸的秤砣。

  一件事,是齐鲁、河东、关中等大片地区,遭受罕见雪灾。

  房倒屋塌,死伤无数,处处告急。

  这一次,广皇帝的命令很快。

  他立即下诏,开仓放粮。

  着户部、御史台、谒者台、司隶台,由内使令裴蕴亲率,持节巡察灾区诸郡,监督放粮赈灾。

  第二件事,却是广皇帝正式颁诏令,二次东征高句丽。

  诏书大意,就是再征天下兵,集于涿郡,扩建襄平城,修筑大型粮库。

  并,募民为骁果,置折冲、果毅、武能、雄武等郎将率领之。

  并,命刑部尚书卫玄等辅佐代王杨侑,留守西京长安城,给予其\\\"便宜从事\\\"之权。

  接着几日之后,又下诏书,大赦天下。

  又几日,上训曰:

  \\\"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

  同日,下诏赦免了宇文述等人的罪过,重新让他们披挂上阵,担任征高大将军,以期将功补过。

  何谓\\\"骁果\\\"?

  募兵也,与府兵截然相反。

  前者,是招募制,对象是那些社会上能征善战的壮士,相当于合同兵。

  后者,是义务兵役制,是按照制度,需要去指定的地点宿卫。

  骁果,其范围是面向整个天下社会,不分属地,不分种族,不分国别,能者可也!

  拿钱办事的合同兵,出现了。

  骁果制的推出,标志着府兵制度开始出现裂痕。

  广皇帝之所以推出这样一个政策,也是和群臣们商议之后,一个无奈之举。

  兵力,单纯依靠府兵,开始出现不足了!

  为了招募到更多的优质兵员,广皇帝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

  比如,免除招录到的骁果家赋役,提高骁果郎将的官阶俸禄,等等。

  这一下,倒还真是吸引了不少当朝权贵和富家的子弟、以及贫民翘楚,前来参军。

  阿布做为杨侑的近卫官,自然得一同前往长安护驾。

  在离开洛阳之前,他专程去了邙山送庄凤台,看望守孝的麦梦才。

  两人在草庐中,整整密谈了两天两夜。

  谁也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尔后一天,阿布带着妻子儿女、族人,前往大兴城。

  还有一部分人,继续在洛阳城中的宅子里,留守看家。

  大兴城的老宅,已经送给了室韦的故交好友阿西单。

  现在住哪儿呢?

  这是问题吗?!

  根本不是。

  大兴城中,亨德利的产业中,就有好多处让主人临时居住的地方。

  可是这次,杨侑贴心地直接给他指派了一处三进的官宅。

  后来才知道,这是公主杨吉儿在大兴城中的一处私产。

  德叔提前查看过了,里面的家装设置,并没有任何越制的地方,倒是一处规整舒适的家居所在。

  这里,前往大明宫也近一些。

  并且,距离老宅永兴坊不远,就在安兴坊。

  宅子隔壁,就是老狐狸裴矩的家宅。

  公主的私产,看起来打理得非常不错。

  里面的家具摆设,样样俱全。

  许多东西,还都保留着刚刚装置时的样子。

  因为这命令下得仓促,所以住人的房子根本来不及进行取暖和保温改造。

  阿布只能动用亨得利的库存,将大铁炉子、铁皮烟囱、石炭、蜂窝煤等取暖的东西,全部搬过来使用。

  冷,还是冷!

  连续忙乎了四五日,全家人才算适应了大兴城的生活。

  第一个上门来拜访的,是幼时好友阿西单。

  现在的阿西丹,已经是国子监的一名监生。

  作为一名留学生,现在学的竟然是算学。

  “你怎么学了算学?”

  吃过午饭,两个人在书房里喝茶聊天。

  他的母亲和妻妾孩子们,则被娥渡丽带着去了后宅说话玩耍,而温璇则在前面负责支应家事。

  “嘿嘿,阿郎啊,这次来大隋我可看明白了,这官场仕途什么的,都不适合我。”

  “这算学,倒是安静无争,非常适合我的脾性。”

  “且不要小看了这算学!”

  “试问,但这世间事,哪儿能离得了算?”

  “军备、钱粮、生意……无论哪个,都得叫懂算学的人好好尺度!”

  “不懂算,哪得明?”

  阿西丹,已经完全融入了大隋的生活。

  他一口长安话,让人觉得这家伙是个地道的长安人。

  “厉害!”

  “士别三日,真当刮目相看啊!”

  “想不到啊,想不到,小时候一看书就头疼的狗牙子,现在都学上了高大上的算学!”

  阿布赞叹不已。

  “我想,若是让当初咱们一块玩的兄弟们知道,全都该惊掉大牙!”

  “好好学,我也赞同你的看法!”

  “那些国子学什么的,看似正途,其实都是些不经用的虚无之物!”

  “相信我,将来,算学,一定会大行其道!”

  阿布肯定地说道。

  他为阿西丹的进步和选择,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未来,中原之地,肯定会像粟末地那样,工业农业科技持续大盛!

  那时,真需要许许多多的科技人才。

  其中,就需要大量懂得越来越高深数学知识理论的人才。

  “真的?”

  “阿郎,你也赞同我的观点?”

  阿西丹看阿布不像是敷衍自己,异常开心,恍然如遇到万世知音一般。

  阿西丹不仅对政事无感,也对经商,也是提不起半点兴趣。

  这几年,如果不是依靠着粟末部的商业系统,如果就靠他经营家业的水平,一定会搞得一团糟。

  估计,吃饭都会成问题。

  还好,就是因为他这种大撒把的态度、无条件信任的做法,倒好了。

  他成功赢得了德叔、小牙苏等人的好感,连带着就把他们家的生意,给带起来了。

  “当然啊,我是说实话。”

  “你看看咱们粟末地,现在的冶炼、化工、医药、制造、农业,哪一处离得了算学?”

  “咱们学校,现在培养的学生还太小。”

  “所以,每一年,何虎他们都要从内地、塞外,高价招揽一些懂得计算的人过去。”

  “能力差的,当账房;能力高的,全都进入了科学院、研究所、工厂。”

  “这些人,现在在咱们那边可吃香了。“

  “有几个着名的大才,身边可全是年轻漂亮、聪明伶俐的女助手、女学生!”

  阿布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服力,还举出了几个挖到粟末地的算学界高人。

  “你看,像胡粲一,他是祖冲之的后人,现在专门研究统计数学。”

  “有一个叫张遂的年轻人,现在好像在研究什么擒纵器和计量数学。”

  “还有一个叫王孝通的人,他研究的三次方程,十分厉害!”

  ……

  阿布一一介绍,如数家珍。

  “什么?王博士?到你那儿去了?怪不得,人们说他辞官回家了!”

  “原来被你给……”

  阿西丹惊叹道。

  王孝通,可是这个时代除了刘焯之外,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正在撰写的专着,就是有名的《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按照阿布前世的历史认知,求中共收二十题。

  其中,有计算用比例知识来确定月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问题。

  有土木建筑和水利工程中的填土、挖土计算问题,从而产生了三次方程的讨论。

  后面,还有在存储粮食建仓库或挖地窖中,所产生的高次方程问题。

  最后,是解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

  王孝通的学术贡献,在于代数、几何方面的创新。

  准确地说,是《周髀算经》勾股圆方图注的补充和发展,比《九章算术·商功》的理论,更进一步。

  王孝通是用几何的方法,列出三次方程。

  这是中国现存古算经中,有关三次方程最早的记载。

  其采用的方法和见解,即使在阿布前世来看,都是正确的!

  “是啊!”

  “他也不想一辈子,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搞算学!”

  “当他知道,咱们那儿,有更加先进的萨珊和拜占庭等各国的数学原着后,就再也坐不住了!”

  “这下可好,他去之后,好多复杂的多次方程方面的数学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在咱们粟末地,他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工程、冶炼、制造、勘探方面的实际问题!”

  “估计,在今年春节的大会上,会颁给他数学院士的称号呢!”

  阿布自豪的讲道。

  的确,在这这两年,粟末地不仅仅从大隋,而且从两河流域、拜占庭帝国、兰斯、西哥特等国,挖到了不少各个方面的人才。

  也正因为如此,才让粟末地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现在,真可以用跨越式发展来形容它。

  世界,都渴望人才!

  但是,从没有像阿布这样重视人才、利用人才!

  更没有,像他那样采取各种手段、花尽心思地挖掘人才。

  阿布现在对这个世界,施行的就是赤裸裸的人才、智慧掠夺!!!

  可是,谁会真正在意呢?

  在这个时代,也只有阿布这样的怪人,才会重点定义“人才”的含义呢!

  阿西丹的眼中,全是闪亮的星星。

  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