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集薄与献寿之礼-《且隋》

  各郡在大朝会上呈报的集簿,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三项,户口,垦田,钱谷出入。

  这些,不仅是皇帝了解地方财政状况的依据,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财政调度的依据。

  调剂!转移!平衡!

  这都是朝廷以后全国财政政策制定的要素。

  可这都涉及地方郡州的贴身利益,所以集薄的数据务必要求准确。

  这里面,就多少会有关于水分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注水!

  “……十年十月末。辽东郡共输入流民四百五十五万口,辽东城五十万口,新城三十万口,安市城三十万口……”

  是呀,明面上辽东辽西官方有正式编户的流入人口的确就这么多!

  可,实际上呢?

  至少阿布收到的实际数字,早就远远超出了这个数!

  并且,大隋的叛乱剿匪运动一日不停,输入东北地的流民就会一日不止,持续增加。

  现在闹匪的官员已经发现,流民实边策实在当今最高大上的善政妙计!

  人口是少了,租庸调额度自然就低了!

  这可是国家认可的人口自然减退!

  而最大的直接好处,是由于流民的大量外流,当地的匪患因为缺乏可靠的流量加持,越来越不成势!

  好多股匪患,最后因为实在是聚集不到足够的人马,最后黯然崩解!

  人少,扛不住官府的轻微打击。

  不抗揍啊!

  这让地方官们,大呼流民实边是千古善政!

  辽东杨继勇,是解官倒悬的善人,亲人,兄弟!

  老,老,老好人!

  所以,那些深受好处的郡令,还因此常常给辽东郡杨继勇去信,都是感谢信!

  附带着,还送些大量的土特产!

  要搞好关系啊,这关系关键时刻救命啊!

  有叛匪,宝宝再也不怕了!

  捉,送,匪!

  皇帝喜欢,我也喜欢,大家都喜欢!

  “……引入边民,吾郡重新编户造册,选其宜婚者合家,共新合户……。五月始,各州遣民开荒,又复耕伪高句丽熟田……亩……“

  “……又因错过播种期,几无收获。还请陛下调十一年粮秣种子……”

  这一段,就是向皇帝表达,辽东郡在新归土地上干了多少事,垦了多少亩地,数量的确很大。

  然,因为错过播种期限,加上东北一年一熟,还无产出,继续需要朝廷在来年就口粮、种子、牲口等给与支援,数字精确到斤、只!

  这里面,有水分不?

  当——然——有!

  东北那地方,是无霜期短!

  可是现在有了玉米、土豆、花生等这些生长期短的种子,怎么可能颗粒无收,或者挨饿呢?

  朝廷愿意,阿布、粟末人不愿意!

  东北聚集点人气,容易吗?得无偿尽量保护!

  私人、商业机构、寺庙、道观……全都被粟末政府在后面发动起来了!

  低息借贷、担保赊欠、免费赠送……

  留下来,活下来,定居下来!

  有我一口吃的,就不能让你饿着!

  有我一点穿的,就不能让你冻着!

  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

  请认清楚,究竟谁对你好!

  我叫粟末地,不用谢!

  可是,这些刚刚进入亚洲大陆的物种,又有几个来自中原的人知道呢?

  未知的种子,总是对农民具有天然的威胁!

  尝试,也需要一股巨大的勇气!

  还有,那些刚刚进入襄平郡新得国土的官员,又有几个人有这种勇气?

  谁会认为这些东西能养活人?

  谁又会肯定这东西吃不死人?

  ……

  依照皇帝给的优惠选官政策,从全国优秀中低层官员中选拔出来的少壮官员,很负责任,很具有同情心!

  他们给政事堂、皇帝给的秘奏中,大讲特讲!

  大屋作杨继勇等东北本地官员,身先士卒、为民尝毒!

  将不知名的草木种子吃进肚子,带领实边的百姓渡过饥荒。

  真是好官啊!

  清官,楷模!

  据说广皇帝,以及原来就和大屋作关系要好的一帮高官,在听说了这事情之后,感叹、感动不已!

  都好几天都吃不下美食、穿不下锦衣、玩不得典乐、吟不得华章!

  真是肱骨之臣啊!

  真是时代楷模啊!

  讲真,这个年代去下嘴像玉米、土豆、花生、西红柿、甘薯、辣椒、包菜、南瓜的人,真需要莫大的勇气!

  就像当初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法国画家,那是需要面对死亡的勇气的!

  据说,西红柿被广泛种植当观赏花之后,一直没人敢吃。

  到了十八世纪,法国一位画家禁不住诱惑,冒死试吃西红柿。

  他吃下西红柿后,躺在床上静静等待死亡的降临。

  结果,当然是画家活得好好的;而西红柿的美味,终于被世人所知!

  哈哈!

  粟末地也一样,全世界各地适合在东北种植的东西结果后,都是阿布率先当着众位官民的面,吃一遍,再吃一遍……吃得停不住嘴!

  然后,就是他的死忠粉胡图鲁,也吃下去……然后停不住嘴……

  再然后,就是阿布的儿女、媳妇、家人……然后也停不住嘴……

  再再然后,所有人开始疯吃,直到吃……吃吐,再也吃不下去!

  当然,大家用自家的领导和自己的肠胃证明,这些东西不仅能吃,还很好吃!

  现在,只要阿布反复强调大规模扩种量产的东西,根本不需要阿布自己动嘴尝试,那些农业科学院的人、农场里的工人,早就给你包圆了。

  并且,还能写上一大篇煽情但绝对有料的试吃报告!

  重影军炊事部队更是联合户部、礼部、农科院、医学院,炮制出了大量关于各类种子的加工、制作饭食的菜单,广为在粟末地各郡各地传播!

  美名其曰,膳食科技,良心食谱!

  但这些,初入辽东郡各州的精英干吏们,怎么能知道?

  他们,还在把大把的时间,放在如何编户、如何造屋、如何垦荒、如何向朝廷要过冬的物资和粮食上面!

  看见烤得黑乎乎的土豆、红薯,咬着辣死人的辣椒,嚼着甜酸奇怪的西红柿……眼中流着感动的眼泪!

  这就是现在的东北地的政情!

  苦,的确苦!

  饿,却绝对不可能!

  粟末地可是为流民的顺利引入,准备了整整三年多时间。

  大米、小麦,炒熟了用石磨磨碎,虽然有些粗粝,但绝对能养活人!

  还有好多人忽略的,东北这个时代漫山遍野的飞禽走兽!

  肉先别说,那毛皮绝对杠杠的,能抵挡住茅屋中的风寒!

  天寒地冻,可别在外边风骚!

  大屋作的集薄,做得很实在!

  既不夸张,也不猥琐,简单直白,真的很实在!

  尽管如此,这也让在场的许多官员大为震撼和感动!

  五百多万人口!

  那可是五百万实实在在的民匪!

  现在,也只有像大屋作这样的东北猛人、傻人,敢于张开口袋,将这一帮大的不稳定祸患装入其中!

  这,是解救了天下多少人的安康与稳定?

  官的,民的,皇帝的……

  全力支持大屋作!

  全力帮助大屋作!

  这,已不仅成为大隋的政治正确,而且成为了每一个,与匪患险情密切相关者利益的,客观诉求!

  上等!

  那个为大屋作撰写上计集薄的上计吏,一定要提拔重用!

  自然,那些可能的水分,就被自动忽略了!

  即使有,也不仅不能对襄平郡的太守、刺史、上计吏等相关人员进行处罚,还要大奖特奖他们!

  他们的情况,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到!

  太不容易了!

  更何况,随着大隋国家治理机制的完善,对地方政务的信息采集手段和时间,变得多样!

  政事堂,皇帝,其实对辽东、辽西的情况,真是知之甚详!

  特别是那些,能被看见的东西!

  地处苦寒偏远、全是新入各色生民、一穷二白……放逐之地啊!

  任何官吏,只要能干完两年,一定可以提拔重用!

  东北地,真的是一个很能锻炼人、很能锻炼官员的天选之地!

  其实,在前朝历史中,也不乏一些这样的一类出身低微的官员。

  因为他们熟悉地方事务、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好,特别像上计吏这类官员,立马就被朝廷看,然后直选进入中枢任职!

  三国时的风云人物,公孙瓒、司马懿、邓艾等,都曾担任过上计吏!

  大隋大朝会的岁计、大计,是皇帝和朝臣们维持集团公司的一种方式。

  现在,实际问政的现实意义降低,更多表达的是其形式上的象征意义!

  其实,各地定期源源不断上报的政经材料,会及时汇总到政事堂的左右仆射手中。

  季、月、旬、日,都有文帐汇编,以供皇帝和有司使用。

  如今郡令的集簿,既是向皇帝表达一种执政抚民的诚意,也是君臣之间上下关系的一种维系!

  ……

  好久,阿布强忍着疲困,站得笔直,听着一串串考究的数字和文字。

  这个环节,终于结束了。

  第二个环节,献寿。

  “献寿礼——”

  侍中高喊。

  赞者的声音,在大殿上空回荡。

  《千秋之乐》奏起。

  献寿,并不是说是为皇帝的生日献礼。

  大朝会的献寿,是古礼之一。

  意及新年伊始,岁月更替,国祚延续,又增一载;而皇帝,代表国家正统,接受众人献礼增岁。

  这献寿礼,都是固定说辞,固定的动作。

  斛祝寿,称贺正!

  群臣在含元殿向广皇帝斛祝寿,命妇们在中宫向萧皇后斛祝寿。

  第二天一大早,群臣还要到东宫向皇太孙杨侑斛祝寿。

  如此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陈设!

  很像纯粹的夸富和献宝!

  先是提前将帝国宝库中的珍宝,一一陈列在含元殿上。

  绝对有点像后世的顶级文物珠宝展,真的能把人的眼睛闪瞎!

  随便拿出一件,绝对都是永远不准拿出国境线的存在!

  这还不算,在斛祝寿环节,文武百官、各郡朝集使、藩属国、非藩属国使节,不仅得说一串不要钱的吉祥马屁话,好要进献很要钱的奇珍异宝贡礼。

  金银珠宝,山珍海货……有的,还会别出心裁地献上各方祥瑞!

  凤凰,麒麟,龙须,异象……

  总之一句话,就是说中央之国大隋、天下之主广皇帝,威加四海,泽被九州,万国之国,万王之王!

  说难听的,其实就是明目张胆地向皇帝行贿、送大礼!

  而皇帝,也得坦然受之!

  皇家内府府库,也将因此会大收一笔光明正大的财富礼物。

  而这些东西,也绝不会被民部计入国家财政的府库账册,只算是广皇帝的私房钱!

  广皇帝也需要赏赐大臣,还得做一些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白鹭寺的内外候官……

  大屋作杨继勇得送两份,一份是代表襄平郡的,一份是代表粟末部的。

  东西合起来很多,但最值钱的,便是上好的精铜。

  这个环节,先是皇太孙杨侑献寿。

  只见他出列跪伏,行大礼,上贺表,口诵献寿辞曰:

  “宫殿参差列九重,祥云瑞气捧阶浓。微臣欲献唐尧寿,遥指南山对衮龙。”

  (借一下唐王涯的诗,造个气氛,瞎编。)

  然后,东宫负责献宝的官员,抬上了杨侑精心准备的献寿礼。

  这个装在辇上盖着黄帕的礼物,一经打开,就差点闪瞎了众人的眼睛。

  一溜十二尊小金佛!

  不仅宝相庄严,栩栩如生,而且在莲花座上都有宝石珠玉镶嵌其上。

  端的是精巧、豪奢、上档次!

  十二佛,东、南、西、北、上下、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东北方,东方三尊。

  广皇帝信佛、敬佛、礼佛、懂佛!

  杨侑的做法,很贴圣意!

  送这礼物,当然是来自别人的主意。

  是少保杨子灿和他姑姑杨吉儿建议他这么做的!

  杨侑开了一个头,其他的王公大臣、诸藩使节、外国嘉宾,便纷纷上表献寿。

  诸公的献寿礼仪……

  中书令上奏地方的贺表……

  黄门侍郎奏祥瑞吉兆……

  户部尚书奏诸州的贡献之物……

  礼部尚书奏诸蕃的贡献……

  太史奏云物、占卜的好兆头……

  一时之间,华词翻飞,锦绣满堂!

  殿内庭阶之上,小金佛,珠宝,珍玩,玉如意,珊瑚树,宝石盆景……

  晶光闪烁,琳琅满目,耀人眼球!

  络绎不绝!

  豪横!

  看着明堂之上,各色人等的表演,各种宝物的呈现,阿布恍然若梦。

  都不容易啊!

  诸蕃使节、地方官员、朝集使们,赶着这大过年的日字来京,难道仅仅是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贡礼和忠诚?

  国家,家族,个人!

  人各有志,家族、国家也如此!

  志向,追求,存在,有时候都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和机会去展示。

  大隋帝国元日大朝会,何尝不是每个社会单元展现自我灿烂的高光时刻?

  一瞬间的闪耀,或许会湮灭无功,但也或许会获得意外的机会和惊喜!

  朝集使如此,诸蕃来使如此,那些外国礼宾呢?

  会不会也因此高看大隋一眼?!

  ……

  “礼毕!”

  侍中虞世基高喊,声音清亮雅美!

  看来这老头平时练得很扎实,比那个典仪唱得好听悦耳多了。

  此时,代表朝堂的中书令裴蕴与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出列为皇帝献寿。

  嘿嘿,这次,就是利用国库,给皇帝家的内库意思意思了!

  至于这两个老家伙,会不会趁机给自己口袋里捞一点,就没人知道了!

  反正,老宇文肯定是会动手脚的。

  他的贪财好利、雁过拔毛的性格特点,可是天下闻名。

  送给皇帝的,绝对不能少!

  装进自己地窖里的,也一点不嫌多!

  这时,大殿内外的众人,听典仪指挥一起跪伏、行礼、三呼万岁!

  礼仪实在繁缛,但货真价且实。

  真是好一场大陈设——排场!

  第三个环节。

  “致颂词!”

  典仪高声大呼。

  他的声音,虽然没有像虞世南那般余音绕梁,但似乎显得清脆高昂、精神饱满。

  专业的,就是专业的!

  阿布心中佩服不已。

  耳边,响起赞者的传音,声震名堂!

  奏《皇夏之乐》!

  广皇帝振作精神,小杨侑也将身体挺得笔直!

  这可真是难为这爷俩了。

  一个身体不好,一个身体没长好!

  只见侍中裴蕴,上前开始大声宣读广皇帝的领颂之词:

  “深哉皇度,粹矣天仪。司陛整跸,式道先驰。八屯雾拥,七萃云披。退扬进揖,步矩行规。”

  “句陈乍转,华盖徐移。羽旗照耀,珪组陆离。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编不出来,就随便凑一个宋郭茂倩的吧,见谅!)

  皇帝的颂词一宣读完毕,整个大朝会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三蹈舞!

  阿布跟着自己面前的老臣,亦步亦趋,步出班列。

  跟着前边的人,都将手中的笏板插在腰间,于是依样画葫芦,也做了同样的动作。

  保持得很整齐,符合乐律节奏,不快不慢!

  殿中众人,在典仪引导之下,排好队伍。

  先,是鞠躬!

  广皇帝举酒杯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