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王嘉胤称王建制-《流贼也可以燎原》

  还在浮山县附近休整的刘处直得知高平县外义军大溃败的消息后,惊讶的目瞪口呆。

  若是陕西援剿官军入晋了他们大败,刘处直还能理解。

  现在这整的是啥操作?一个半团练半官军性质的队伍,和山西的官军合在一起也就八千来号人,打的十来万义军直接溃败了,这下山西的官军怕是都打出了自信了。

  \"传我令,收拾行装,明日赶回沁水县,在山西的计划要调整一下了,明日回去看看王嘉胤怎么说。\"

  高迎祥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不管宋统殷来不来了,再拦他已经没有意义,还容易被圈踢,想好后他也直接润回了沁水。

  沁水河附近,横营在这里暂时扎营,王嘉胤的大帐内,横营十几个军官全部聚集于此,他们正在等探马消息。

  不多时,一名探马踉跄着冲进帐内,单膝跪地:\"高平...高平大败!义军二十几营全败了!掌盘子死了大天王、四天王、丫头子、催山虎四个!

  剩余掌盘子经过血战后突围,我遇到的几营掌盘子还在收拢部队,还有老回回、扫地王、闯塌天他们正在往沁水赶路!\"

  帐中诸将闻言色变。紫金梁王自用手中的烟杆\"啪嗒\"掉在地上。

  张献忠猛地站起身,带翻了身前的酒碗。唯有王嘉胤仍端坐主位,拿起一碗茶喝了下去,面色如常。

  \"细细说来。\"王嘉胤的声音低沉平稳。

  探马咽了口唾沫:\"张道浚那厮带着他们张家的兵马趁黎明义军大部都在睡觉时突袭,十几万人马溃不成军,光是俘虏就被官军抓了四五千。\"

  \"废物!\"张献忠一脚踢翻矮凳,\"十几万人打不过几千官军?\"

  \"敬轩,大帅面前不可造次。\"

  王嘉胤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烛光下,他粗粝的手指摩挲着桌子,忽然轻笑一声:\"有意思。\"

  \"大帅还笑得出来?\"杨六皱眉道。

  \"为何不笑?\"王嘉胤将塘报递给身旁的张登喜,\"你们看,张家区区四五千人马,和三千多累败的官军就能击溃我们十几万人,这说明什么?\"

  帐内一片寂静。

  \"说明我们就是一盘散沙!\"王嘉胤突然提高声调,拳头重重砸在案几上,\"各营各自为战,号令不一,这样的乌合之众,如何与朝廷抗衡?\"

  更深露重,王嘉胤却毫无睡意,他独自站在帐外,望着远处连绵的篝火。

  每堆篝火代表一队人马,本该是壮观的景象,此刻却让他眉头紧锁。

  \"大帅。\"张登喜提着一壶水走来,\"夜深了,歇息吧。\"

  王嘉胤接过水壶倒了一碗却不饮,只是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登喜啊,你说当年汉高祖斩白蛇起义时,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坐拥天下?\"

  张登喜会意,低声道:\"大帅是想加快建制的进度了吗?\"

  \"是的,我打算最近开府建制,称王拜将,不等打下泽州之后了。\"王嘉胤目光灼灼,\"不能再这样流寇似的东奔西跑了,我们要有自己的根基,自己的规矩。\"

  \"可各营掌盘子怕是不同意吧,尤其是高、刘二人。\"

  \"所以要找个由头。\"王嘉胤啜了口茶,\"高平之败就是最好的契机。你去准备一下,等所有人到齐先探探刘处直和高迎祥的口风。\"

  几日后,东路军大部分掌盘子都来到了沁水。

  张登喜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走进帐中。

  帐内炭火正旺,刘处直正与李茂、高栎几人推杯换盏。

  见他进来刘处直起身迎接他,并说道,这不是大帅的军师吗?来找我有什么要事吗?不会是大帅又想回府谷了吧。\"

  \"刘掌盘子说笑了。\"张登喜躬身行礼,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大帅特意让在下送来山西老窖,说是只有刘掌盘子这般豪杰才配饮此佳酿。\"

  刘处直挑眉,示意亲兵接过,打开一看,确是上好的汾酒。看来王嘉胤找自己是有事相求。

  张登喜跪坐席上,不疾不徐道:\"日前高平之败,大帅彻夜难眠。思来想去,觉得我等义军若要成事,非得改弦更张不可。\"

  \"哦?怎么个改法?\"

  \"开府建制,共推大王。\"张登喜直视刘处直,\"建制以后,大帅愿以大将军之位相托,刘掌盘子仍领本部兵马,不受节制。\"

  帐中顿时安静下来。刘处直把玩着酒碗,忽然笑道:\"大帅就这么等不及了吗?\"

  \"非也。\"张登喜从容应对,\"只是乱世当有主事之人。

  刘掌盘子试想,若我等早有统一号令,高平之败岂会发生?\"

  刘处直沉吟不语。这时帐外传来一阵爽朗笑声:\"说得好!\"

  帐帘掀起,高迎祥大步走入。他拍了拍张登喜的肩膀:\"我刚过来打算找刘兄弟谈点事,听说你来了,特意过来听听。\"转向刘处直,\"你怎么看?\"

  \"高大哥觉得呢?\"

  高迎祥自顾自倒了碗酒,一饮而尽:\"要我说,这事可行。但有两个条件——其一,咱们的兵不能动;其二,得让大帅正式登台,别整那些虚的。\"

  \"只要我和刘兄弟同意了,其它人肯定同意。

  以后相处还是老办法我们听宣,该帮衬大帅的义不容辞。\"

  张登喜大喜:\"二位掌盘子明鉴!大帅说了,三日后在城外设坛,还请二位到时候出面。\"

  \"放心。\"高迎祥咧嘴一笑,\"劝进的戏码,戏文上面都有,我熟的很。刘兄弟你呢?\"

  \"喔喔,我也没问题。到时候咱们研究一下就行。\"

  崇祯四年三月初一,沁水县外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晨曦微露,已经到达的义军各营已列阵完毕。

  临时搭建的高台上铺着猩红毛毡,两侧旌旗猎猎,王嘉胤身着赭黄袍,腰佩宝剑,缓步登台。

  台下,刘处直与高迎祥对视一眼,同时出列跪拜:

  \"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帅您仁德英武,众望所归!恳请顺天应人,登基称王!\"

  王嘉胤连连摆手:\"不可不可!王某何德何能...\"

  \"大帅若再推辞,便是寒了十万义军的心!\"高迎祥声如洪钟,\"请为苍生计,早正大位!\"

  台下数万义军齐声呐喊:\"请大帅称王!\"声震四野。

  王嘉胤\"无奈\"长叹:\"既如此...王某便勉为其难。\"

  吉时已到,张登喜高唱仪程:

  \"一祭天!\"

  王嘉胤面向东方三跪九叩,将一碗烈酒洒向大地。

  \"二祭地!\"

  亲兵抬上整猪整羊,王嘉胤持刀割耳,投入火盆。

  \"三正位!\"

  刘处直、高迎祥一左一右,搀扶王嘉胤登上铺着虎皮的主座。

  \"今奉天倡义,建制称王!\"张登喜展开黄绢诏书,朗声宣读:\"晋王嘉胤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建元'永昌'!封刘处直为定国大将军,高迎祥为平虏大将军...\"

  其余各营掌盘子皆有封赏。

  封赏毕,王嘉胤起身训话:\"自今日起,各营需严守军纪!一不许滥杀百姓,二不许奸淫掳掠,三要听从号令!违者斩!\"

  大元帅千岁!千岁!千千岁!

  是夜,庆功宴上觥筹交错。王嘉胤特意将刘、高二人安排在上首,亲自把盏。

  \"二位贤弟,\"王嘉胤举杯,\"今日若非你们鼎力相助,这事不会这么顺利,刚才就有一些掌盘子来找我汇报了营中的详细情况。

  \"大哥言重了。\"高迎祥一饮而尽,\"都是自家兄弟。\"

  刘处直也说了同样的话。毕竟王嘉胤还是很给他面子了。义军确实需要统一号令,

  对于他开府建制,刘处直并不反对,反正自己兵马都还捏在手上,有了王嘉胤这一茬,以后若是自己有幸做大后能统一义军各部也算是有前例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