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堵和疏-《峥嵘岁月:援疆一九六二》

  没有一分钟的时间,三连的全体战士就在雨中集结完毕了,林德源跟小李他们几个站在旁边,也是神情肃穆。

  “三连全体都有!上级交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即刻就要出发,记住,路上不准说话,不准停下!

  目标!天山矿区,急行军!”

  “是!”

  战士们直接冲了出去,顶着瓢泼大雨,脚下踩着泥泞,向着天山矿区进发。

  “小林,你们留在这里看家。”

  连长说完,转身就走,却被林德源拉住了。

  “不成,连长,我得去!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林德源眼神坚定。

  “连长,我们也是三连的人,我们也能急行军!”

  小李他们也都如此说。

  连长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连长,我们开着拖拉机去,这总行了吧?阿依古丽还在家里,我让她看家。”

  “那...那好吧,你们开着拖拉机,记住了,到了地方后不准逞能,听从上级安排,如果不需要你们救灾,你们就老老实实地在后方等着。”

  “是!”

  林德源敬礼。

  这才说话的功夫,三连队伍就几乎看不见了,连长抬起双腿,开始追赶部队。

  林德源赶紧回了大院房,看到了正在等待的阿依古丽,把这事跟她说了一遍。

  “阿依古丽,你在家里看着吧,家里没什么问题的。”

  “好,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自己安全才能救人,明白吗?”阿依古丽脸上充满了担忧。

  “放心吧,连长说了,我们不会是第一线的,只能是在后方帮帮忙。”

  林德源说完,就开着拖拉机带着小李他们也往天山矿区赶。

  只不过,路上泥泞,他们开着拖拉机需要时刻注意,所以跟连长他们急行军的路线并不一致,而且真的是没有遇到,等林德源来到了天山矿区后方指挥所时,已经是一个小时后了。

  这拖拉机时速也就是二十公里每小时,他们距离天山矿区,恰好是二十多公里。

  等到了指挥所,林德源一眼就看见了满身泥泞的师长。

  “老首长!”

  林德源急忙过去行礼。

  “好,好啊,你们来了。”

  师长一脸的欣慰,拉着林德源来到了长桌旁,小李他们也紧紧跟随着。

  “你们连长在后面吧?”

  “在后面,估计晚上之前能够到达。”

  “好,小林,你来看,目前的状况是这样的。矿区塌方,堤坝现在正在抢修当中,而这一片的防洪堤坝,一共是被摧毁了十二公里。”

  老首长拉着林德源,一手指引在长桌上的地图中。

  整个指挥所,不乏其他连队的知青和各级首长,都对林德源充满好奇,他是谁?

  自指挥所建立后,老首长从没跟人说过这些事情,为什么这个人以来,老首长就好像期盼到了一样。

  但跟老首长身边的人,都认得林德源,早已见怪不怪了。

  “目前最幸运的消息就是,暂无人员伤亡,被冲走的人都救回来了,因为下雨几天了,早就把人撤下来了。

  军用紧急直升机已经调来了,物资很快就能到,但现在的情况仍然比较危机,你看看咱们先把主要力量放在哪比较好?”

  听到这,林德源长出一口气,只要没人伤亡就好,他很害怕跟之前雪崩一样,死了许多人。

  静了静心,林德源沉声道:

  “老首长,我来指挥所之前,已经在前线看了一眼地势了,现在暴雨不停,矿区仍有塌方的情况。

  矿区这边既然暂时没人被困住了,可以暂时先放下,先把防洪堤坝抢修好,这关系到咱们的各个农场和大渠的情况。”

  听到林德源已经去前线看过了,师长欣慰一笑。

  “你说得对,我刚下达命令,把矿区的人员都撤下来了。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堤坝抗不住洪了,咱们到底应该是堵还是疏?

  大部分的意见是疏。”

  林德源闻听,没有犹豫直接指了指地图。

  “老首长,恕我直言,防洪堤坝这一圈,根本没有洼地,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疏通。

  如果继续加长防洪堤坝,虽然是个办法,但那是长远来看,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大家挖掘防洪堤坝,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嗯,有道理,你继续讲。”

  老首长看着林德源指着的地方不断点头。

  “我有不同意见。”

  这时候,旁边有人走来,看样子也是一位知青。

  “自大禹治水以来就知道,任何水流都不是可以控制的,只能引导疏通,而且这么大的雨怎么堵?你知道雨还要下多久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堵住?”

  林德源瞧了对方一眼,淡然道:

  “任何时候,都要因地制宜,先人经验自然要学习,但也要明白当下情况,举一反三。

  不然就是马谡失街亭了。”

  听到林德源的话,这位知青气得脸通红。

  “你说我只会纸上谈兵?”

  “那是赵括,不是马谡。”

  林德源没理会他,在地图上摸索了一阵,终于看到了一个点,拿起旁边的铅笔画了一个圈,然后又用红蓝铅笔进行标注作业。

  “你凭什么认为疏不如堵?只凭一厢情愿,就害得大家要面对更加危险的情况...”

  正在标注作业的林德源皱眉,从怀中掏出了自己的笔记本扔给了对方。

  “你算过吗?自己看。”

  这知青哼了一声,打开笔记本翻看,旁边老首长也在旁瞧着。

  这一看老首长才知道,林德源可不仅仅是在前线看了一眼这么简单。

  这笔记本上标注着疏通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情况,还有雨水量,水流方向,就连矿区二次塌方,以及泥洪流等意外都书写进去了。

  里面不单单是文字,每一行文字讯息后面,都是用的庞大的数据进行计算与支撑的。

  看到这些,这位知青脸更红了,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没有进行过计算。

  老首长连连点头,林德源的数据足以表明目前疏通的所有困难了。

  这位知青看完后,哼道:

  “你这计算得不是很好吗?说明咱们足以支撑疏通这个方案了。”

  “就是因为计算过了,堵才是更安全,更便捷的方法。”

  林德源很快就将标注作业做完,然后一把抢回了自己的笔记本,开始进行堵的数据计算。

  老首长仔细看了看林德源用红蓝铅笔标注的作业,也一下子明白了林德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