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桶烧着,滚在雪地里,大家今天干活更快更麻利了。
一个是今儿一开始就用了昨天的方法,进度自然快,另外就是林德源说提早结束工期,想办法睡个暖和觉,大家自然更加卖力。
这不中午快吃饭了,大家才提议,晚吃一个小时,因为在用一个多小时,他们就完成了今天的工期。
林德源想想,也就答应了下来。
恰巧中午的时候连长回来了,发现大家都没吃饭,心里头也就疑惑了。
“小林啊,大家怎么都没吃饭?”
林德源将他答应大家的事情说了一下,连长这才恍然。
“我也要说这件事的,师部里领的物资也发下来了,大家今天最少都能分到一床棉麻被,只是一床被,怕是用处不大,这冷是透骨子里的。”
连长也叹息。
“连长,所以我答应大家今天提早完工,毕竟咱们工期没耽误。我想着,完工后大家一块去捡些梭梭柴,在去山里捡一些石岩页板,回去在地窝子里挖个炕烧着,绝对能睡个好觉。”
“挖个炕?跟东北那边似得?”
连长眨眨眼。
林德源一笑。
“没错,东北那边您也去过吧?就是用石头、石板垒砌一个小床,上面糊上黄泥,里面烧上柴,中午头烧上,一下午回去后,保准睡得舒坦。”
“管!太管了!这也快完工了,咱们一会就去山里找石子石板,各自造炕,今晚就烧了试试!”
“成。”
林德源点点头。
不一会,大家伙完工了,早早吃了饭,就集合去了山里。
连长动用了所有的交通工具,木板车,牛和骆驼裹上蹄子,还借了不少维吾尔老乡家里的马和马车。
浩浩荡荡的三百多号人进了山,这下子倒也不怕狼群那些畜生了。
足足一下午的功夫,大家接连两趟,终于是把能用到的石板、石块都带回来了,还多带了很多的梭梭柴,堆砌成了小山。
每个地窝子前都分上一些后,大家各自给自己的地窝子造炕。
眼瞅着天色黑了,大部分人都已经完工了,三百多战士都各自完事,只是几位知青们稍慢了点,但有着维吾尔老乡的帮忙,倒是也算是完成了。
大家各自拉了梭梭柴,开始烧了起来。
正好趁着这个功夫,晚饭也做好了,是阿依古丽带着娃儿们和其他老乡做的。
不多时,几辆汽车也赶到了,连长迎了上去,这是师部分发的棉麻被下来了。
“来,大家一人一床,不少拿也别多拿!”
连长带头,大家又将棉麻被带回地窝子,跟几辆卡车的同事告别后,大家才终于得空坐在一起吃饭。
袅袅炊烟从每个地窝子里飘出,飘摇直上。
“这才是真正的大漠孤烟直,算是真真的看到了写实的风景。”
林德源呵呵一笑。
小李一拍大腿。
“没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林哥,这说的不就是咱们吗?
只不过现在不是长河落日圆了,是长河落月圆!哈哈哈。”
“小林,你们念的是什么,诗吗?”
阿依古丽坐在林德源旁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
林德源点点头。
“对,这是一首讲述去塞外边疆慰问的诗,名为使至塞上,乃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尤其是这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被称为千古名句。”
“除了讲故事,你还懂得诗词呢?能不能给我念一首?”阿依古丽眨眨眼。
“可以啊,你想听什么样的?”
林德源耸耸肩,这还不简单?
阿依古丽没有犹豫,直接说道:
“我想听那种,能表达心中思念的,最好要委婉一点。”
“...你倒是会找,正好刚才说的这位唐代诗人王维,就有一首适合你的。”
林德源笑笑,而阿依古丽却是好奇了。
“哦?王维的这千古名句意境磅礴、大气雄浑,应该是个比较大男子气概的人吧?他能有我想要的诗?”
林德源煞有其事地点点头,轻声道:
“倒是巧了,你且听这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阿依古丽听完林德源的解析与题外话,口中喃喃。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真是好诗,王维真是好样的。”
“当然啦,他号称诗佛,曾官至尚书右丞,一生艰难多磨。”
“他厉害,你也不差啊,我觉着你也能做出这些诗来。”
阿依古丽嘻嘻一笑。
林德源闻听,摇了摇头。
“或许多年以后,我才能对这些先辈的心绪窥探一二,而现在嘛,不过是一粒尘埃见青天罢了。”
“干嘛小瞧自己?”
阿依古丽有些不满,指了指林德源怀里。
“这首‘相思’对吧?你能不能给我写下来?我好看看是哪些字。”
“可以啊。”
林德源点点头,从怀里掏出纸笔,以铿锵如刻的字迹将这首写下,递给了阿依古丽。
她眼眸一亮,小心翼翼地收起,眼里带着些狡黠。
“谢谢。”
“不用客气。”
林德源将纸笔收起来,才看到四周玩味且躲避的眼神,顿时有些无奈。
“差不多了,烟已经不多了,大家把火捣灭,今晚一定能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
“走,看看去!”
连长大手一挥,大家纷纷起身,去了自己的地窝子查看情况。
“连长,你难道今晚还要去师部,把建炕的事通禀一下?”
林德源好奇地看着连长。
“你当我傻啊小林?我这腿也不是车轱辘子,光喝油可不行。刚才那几个汽车来的时候,我就把这事给他们说了。”
连长哈哈一笑。
林德源一怔,也笑了起来。
“这我倒是没想到...您看吧连长,谁都不是万能的,有事还得大家一起出主意、互帮互助才行。”
“对头,这就应了那句老话,独木不成林啊!”
连长哈哈一笑。
“连长说得对。”
林德源也一笑。
这时候有战士和知青们探出脑袋。
“连长!林哥!地窝子里可暖和了!赶紧灭了烟睡觉吧!”
“走,咱们也好好睡一觉去,明天继续干活。”
“好!”
林德源回到地窝子,捣灭了烟火,散去了烟味后,只觉着身在古代的暖阁里,那叫一个舒坦。
一个是今儿一开始就用了昨天的方法,进度自然快,另外就是林德源说提早结束工期,想办法睡个暖和觉,大家自然更加卖力。
这不中午快吃饭了,大家才提议,晚吃一个小时,因为在用一个多小时,他们就完成了今天的工期。
林德源想想,也就答应了下来。
恰巧中午的时候连长回来了,发现大家都没吃饭,心里头也就疑惑了。
“小林啊,大家怎么都没吃饭?”
林德源将他答应大家的事情说了一下,连长这才恍然。
“我也要说这件事的,师部里领的物资也发下来了,大家今天最少都能分到一床棉麻被,只是一床被,怕是用处不大,这冷是透骨子里的。”
连长也叹息。
“连长,所以我答应大家今天提早完工,毕竟咱们工期没耽误。我想着,完工后大家一块去捡些梭梭柴,在去山里捡一些石岩页板,回去在地窝子里挖个炕烧着,绝对能睡个好觉。”
“挖个炕?跟东北那边似得?”
连长眨眨眼。
林德源一笑。
“没错,东北那边您也去过吧?就是用石头、石板垒砌一个小床,上面糊上黄泥,里面烧上柴,中午头烧上,一下午回去后,保准睡得舒坦。”
“管!太管了!这也快完工了,咱们一会就去山里找石子石板,各自造炕,今晚就烧了试试!”
“成。”
林德源点点头。
不一会,大家伙完工了,早早吃了饭,就集合去了山里。
连长动用了所有的交通工具,木板车,牛和骆驼裹上蹄子,还借了不少维吾尔老乡家里的马和马车。
浩浩荡荡的三百多号人进了山,这下子倒也不怕狼群那些畜生了。
足足一下午的功夫,大家接连两趟,终于是把能用到的石板、石块都带回来了,还多带了很多的梭梭柴,堆砌成了小山。
每个地窝子前都分上一些后,大家各自给自己的地窝子造炕。
眼瞅着天色黑了,大部分人都已经完工了,三百多战士都各自完事,只是几位知青们稍慢了点,但有着维吾尔老乡的帮忙,倒是也算是完成了。
大家各自拉了梭梭柴,开始烧了起来。
正好趁着这个功夫,晚饭也做好了,是阿依古丽带着娃儿们和其他老乡做的。
不多时,几辆汽车也赶到了,连长迎了上去,这是师部分发的棉麻被下来了。
“来,大家一人一床,不少拿也别多拿!”
连长带头,大家又将棉麻被带回地窝子,跟几辆卡车的同事告别后,大家才终于得空坐在一起吃饭。
袅袅炊烟从每个地窝子里飘出,飘摇直上。
“这才是真正的大漠孤烟直,算是真真的看到了写实的风景。”
林德源呵呵一笑。
小李一拍大腿。
“没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林哥,这说的不就是咱们吗?
只不过现在不是长河落日圆了,是长河落月圆!哈哈哈。”
“小林,你们念的是什么,诗吗?”
阿依古丽坐在林德源旁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
林德源点点头。
“对,这是一首讲述去塞外边疆慰问的诗,名为使至塞上,乃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尤其是这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被称为千古名句。”
“除了讲故事,你还懂得诗词呢?能不能给我念一首?”阿依古丽眨眨眼。
“可以啊,你想听什么样的?”
林德源耸耸肩,这还不简单?
阿依古丽没有犹豫,直接说道:
“我想听那种,能表达心中思念的,最好要委婉一点。”
“...你倒是会找,正好刚才说的这位唐代诗人王维,就有一首适合你的。”
林德源笑笑,而阿依古丽却是好奇了。
“哦?王维的这千古名句意境磅礴、大气雄浑,应该是个比较大男子气概的人吧?他能有我想要的诗?”
林德源煞有其事地点点头,轻声道:
“倒是巧了,你且听这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阿依古丽听完林德源的解析与题外话,口中喃喃。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真是好诗,王维真是好样的。”
“当然啦,他号称诗佛,曾官至尚书右丞,一生艰难多磨。”
“他厉害,你也不差啊,我觉着你也能做出这些诗来。”
阿依古丽嘻嘻一笑。
林德源闻听,摇了摇头。
“或许多年以后,我才能对这些先辈的心绪窥探一二,而现在嘛,不过是一粒尘埃见青天罢了。”
“干嘛小瞧自己?”
阿依古丽有些不满,指了指林德源怀里。
“这首‘相思’对吧?你能不能给我写下来?我好看看是哪些字。”
“可以啊。”
林德源点点头,从怀里掏出纸笔,以铿锵如刻的字迹将这首写下,递给了阿依古丽。
她眼眸一亮,小心翼翼地收起,眼里带着些狡黠。
“谢谢。”
“不用客气。”
林德源将纸笔收起来,才看到四周玩味且躲避的眼神,顿时有些无奈。
“差不多了,烟已经不多了,大家把火捣灭,今晚一定能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
“走,看看去!”
连长大手一挥,大家纷纷起身,去了自己的地窝子查看情况。
“连长,你难道今晚还要去师部,把建炕的事通禀一下?”
林德源好奇地看着连长。
“你当我傻啊小林?我这腿也不是车轱辘子,光喝油可不行。刚才那几个汽车来的时候,我就把这事给他们说了。”
连长哈哈一笑。
林德源一怔,也笑了起来。
“这我倒是没想到...您看吧连长,谁都不是万能的,有事还得大家一起出主意、互帮互助才行。”
“对头,这就应了那句老话,独木不成林啊!”
连长哈哈一笑。
“连长说得对。”
林德源也一笑。
这时候有战士和知青们探出脑袋。
“连长!林哥!地窝子里可暖和了!赶紧灭了烟睡觉吧!”
“走,咱们也好好睡一觉去,明天继续干活。”
“好!”
林德源回到地窝子,捣灭了烟火,散去了烟味后,只觉着身在古代的暖阁里,那叫一个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