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可以靠着自身天赋和宗门背景的季冬,被一指碾死。
这让苏州城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不过还没等匆匆撤回城内的林纾等人松口气,叛军便开始对着苏州城墙猛烈轰射了起来。
“轰!轰!”
“轰!轰!轰!”
矛矢携带着万钧之力,不断射入城墙,渐渐钉出了一条可以让士卒轻易攀登的道路。
城内人人都知道叛军在干什么。
也都知道,待到这条由矛矢组成的木梯形成后,城中将士便将迎来灭顶之灾。
但是,对此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难不成让城头将士,去将其挡下?
怎么可能!
没看见就连城头那些金丹真人,在看到齐射的弩箭后,都纷纷逃下了城头吗?
就连那大坑里,那位季真人的尸体,都没人敢前去收敛。
“轰!”
“轰隆!”
城头每一声爆炸响起,都如同一声惊雷,在城内将士心中炸开。
气氛凝重之下,士卒们此时都已经忍不住开始浑身颤抖了起来。
至于军心……
军心是个什么东西?
现在的苏州城内,哪还有什么军心啊!
别说其余人了。
就连林纾这个临危受命的苏州城守,此时都已经完全绝望了。
他被千夫长们从城头拽下后,便站在城墙下,仰头看着墙跺,一言不发。
“轰!”
轰鸣声不绝于耳。
但城外却没有任何叛军这叫喊声传来,这才是令人最为绝望的事情。
雷暴过后,必定是有倾盆大雨的,林纾对此心知肚明。
但此刻,他绞尽脑汁,却无任何办法应对。
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是过于悬殊,这甚至,已经不是单纯靠计谋就可以抹平的差距了。
“人头滚滚,血如雨下。”林纾看着面前的城墙,喃喃自语。
他真的没有办法了。
但林纾也知道,自己不能退。
自己不能辜负老师的保举,不能丢了同门的脸面,更不能败坏了老师的德名。
他这短短的一生,之所以从微末崛起,就是因为年少时,拜入了老师门下。
这些年,老师每逢提起他,都不免红光满面,自鸣得意。
所以,他不能给老师丢脸。
“七尺身躯,既报皇恩,也报师情!”
林纾说完此话,便提剑转身,再次上了城头。
等他来到城头时,才发城头的士卒此时已经全部退入了城楼内。
整个城头空无一人。
而在那高高的城楼门口处,苏家上下十几口人,全部被五花大绑,齐齐跪在了门前。
士卒们畏畏缩缩躲在楼内。
一块白布自城楼悬挂而下,上书“若想苏府上下留得性命,便即刻停止攻城……”
后面的内容林纾没有细看,也不用去细看。
因为他知道,任何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都不会因此便错失一州之地。
那十几条性命,如何能够与这唾手可得的一州之地相比?
这是一个不需要选择的选择题。
所以,叛军的攻势从未因此停下。
于是林纾提着皇上御赐的宝剑,信步来到了城楼处,对着那押着苏府家眷的士卒说道,“若想城中百姓活命,就将她们放了吧。”
成就大事的人的确不会因此便放弃苏州城这块肥肉。
但是当拿下了苏州后。
这些恶事,最后势必是要迎来清算的。
就算他内心不愿意这么做也不行。
因为,他要安手下人的心。
所以这种以人命要挟的事,在僵持阶段或许有用,但是在这种大势已开的情况下,此举只会让对方更加疯狂罢了。
城中百姓也会因此迎来更加严重的报复。
若是能够守住苏州城,那杀了就杀了,反正是降将的家眷。
可惜,林纾深知,自己不可能守得住这苏州……
“大人!”
“大人,放不得啊!”
“一旦放了……”
林纾没时间听手下人的劝解,他只是厉声反问了一句,“不放?那你们告诉本官,你们此举现在有取得任何的效果吗?”
“放了!”
在林纾的一声呵斥后。
士卒们终于不情不愿的,放开了束缚着的苏府众人。
见状,林纾也就没有去多管他们了。
因为不管现在他再说什么,再做什么,都已经毫无作用了。
苏州城破,板上钉钉。
所以,现在他只想站在这城头,然后死在这城头。
这样,就可以了。
不过这样倒也不委屈。
林纾看着前方严阵以待,一片肃杀的大军,顿时洒脱一笑,“这要是换做以往,想殉国给后人求个前程,都苦于没那个机会。”
“现在,本官至少还有殉国的机会,这可是男儿一等一的死法,足够体面,也配得上本官的身份!”
城头林纾杵剑而立,笑的十分洒脱。
城下。
但凡是百夫长以上官职的将士,也都沉默着,拿出了自己佩剑,然后沉默着登上了城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都知道林纾想干什么,也都知道是何下场,但是他们却无一人后退。
他们齐齐登上城楼,提剑站在了林纾身后。
大夏军中将士的佩剑,也被叫做“君子剑”,这可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佩戴的。
只有在做到百夫长以上职位,才能有此殊荣。
得配君子,死而无憾。
这是军中的一贯传统,也是当初大夏能够迅速在乱世立足的根本。
现如今,自然也不能被他们丢下。
林纾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他才没有去叫他们。
因为他知道,他们自己会来的。
至于那位知府,和其地方官吏。
他们不是军中这一系的,即便如今苏州城危在旦夕,林纾也很难命令他们。
这也是大夏为了防止地方发生叛乱,做出了太多的限制,才导致了如今这个局面。
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城内。
看着那空荡荡街道和早已不复繁华的苏湖。
林纾终于难得一笑道,“诸位,陪我最后走一趟吧。”
众百夫长和千夫长听后,顿时纷纷笑道,“将军说笑了,若不是此番将军临危受命,我等哪有资格和将军一同赴死?”
“将军身有大才,折剑于此,实在是令人惋惜。”
“至于我等,君子剑在手,死在城头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哈哈,说来惭愧,下官本以为,这为军一生都不能参与一次大战,还曾为此感到万分惋惜,没想到今日倒是遂了愿。”
“哈哈,我也有过这个想法。”
“临死前还能最后舞一次君子剑,不亏了!”
“诸位,那我走吧?”
“等着他们打上城头,实在憋屈,要死也得死在冲锋途中才是!”
“好想法!”
“算我一个!”
喜欢玄幻:我靠抢亲证道大帝!
这让苏州城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不过还没等匆匆撤回城内的林纾等人松口气,叛军便开始对着苏州城墙猛烈轰射了起来。
“轰!轰!”
“轰!轰!轰!”
矛矢携带着万钧之力,不断射入城墙,渐渐钉出了一条可以让士卒轻易攀登的道路。
城内人人都知道叛军在干什么。
也都知道,待到这条由矛矢组成的木梯形成后,城中将士便将迎来灭顶之灾。
但是,对此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难不成让城头将士,去将其挡下?
怎么可能!
没看见就连城头那些金丹真人,在看到齐射的弩箭后,都纷纷逃下了城头吗?
就连那大坑里,那位季真人的尸体,都没人敢前去收敛。
“轰!”
“轰隆!”
城头每一声爆炸响起,都如同一声惊雷,在城内将士心中炸开。
气氛凝重之下,士卒们此时都已经忍不住开始浑身颤抖了起来。
至于军心……
军心是个什么东西?
现在的苏州城内,哪还有什么军心啊!
别说其余人了。
就连林纾这个临危受命的苏州城守,此时都已经完全绝望了。
他被千夫长们从城头拽下后,便站在城墙下,仰头看着墙跺,一言不发。
“轰!”
轰鸣声不绝于耳。
但城外却没有任何叛军这叫喊声传来,这才是令人最为绝望的事情。
雷暴过后,必定是有倾盆大雨的,林纾对此心知肚明。
但此刻,他绞尽脑汁,却无任何办法应对。
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是过于悬殊,这甚至,已经不是单纯靠计谋就可以抹平的差距了。
“人头滚滚,血如雨下。”林纾看着面前的城墙,喃喃自语。
他真的没有办法了。
但林纾也知道,自己不能退。
自己不能辜负老师的保举,不能丢了同门的脸面,更不能败坏了老师的德名。
他这短短的一生,之所以从微末崛起,就是因为年少时,拜入了老师门下。
这些年,老师每逢提起他,都不免红光满面,自鸣得意。
所以,他不能给老师丢脸。
“七尺身躯,既报皇恩,也报师情!”
林纾说完此话,便提剑转身,再次上了城头。
等他来到城头时,才发城头的士卒此时已经全部退入了城楼内。
整个城头空无一人。
而在那高高的城楼门口处,苏家上下十几口人,全部被五花大绑,齐齐跪在了门前。
士卒们畏畏缩缩躲在楼内。
一块白布自城楼悬挂而下,上书“若想苏府上下留得性命,便即刻停止攻城……”
后面的内容林纾没有细看,也不用去细看。
因为他知道,任何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都不会因此便错失一州之地。
那十几条性命,如何能够与这唾手可得的一州之地相比?
这是一个不需要选择的选择题。
所以,叛军的攻势从未因此停下。
于是林纾提着皇上御赐的宝剑,信步来到了城楼处,对着那押着苏府家眷的士卒说道,“若想城中百姓活命,就将她们放了吧。”
成就大事的人的确不会因此便放弃苏州城这块肥肉。
但是当拿下了苏州后。
这些恶事,最后势必是要迎来清算的。
就算他内心不愿意这么做也不行。
因为,他要安手下人的心。
所以这种以人命要挟的事,在僵持阶段或许有用,但是在这种大势已开的情况下,此举只会让对方更加疯狂罢了。
城中百姓也会因此迎来更加严重的报复。
若是能够守住苏州城,那杀了就杀了,反正是降将的家眷。
可惜,林纾深知,自己不可能守得住这苏州……
“大人!”
“大人,放不得啊!”
“一旦放了……”
林纾没时间听手下人的劝解,他只是厉声反问了一句,“不放?那你们告诉本官,你们此举现在有取得任何的效果吗?”
“放了!”
在林纾的一声呵斥后。
士卒们终于不情不愿的,放开了束缚着的苏府众人。
见状,林纾也就没有去多管他们了。
因为不管现在他再说什么,再做什么,都已经毫无作用了。
苏州城破,板上钉钉。
所以,现在他只想站在这城头,然后死在这城头。
这样,就可以了。
不过这样倒也不委屈。
林纾看着前方严阵以待,一片肃杀的大军,顿时洒脱一笑,“这要是换做以往,想殉国给后人求个前程,都苦于没那个机会。”
“现在,本官至少还有殉国的机会,这可是男儿一等一的死法,足够体面,也配得上本官的身份!”
城头林纾杵剑而立,笑的十分洒脱。
城下。
但凡是百夫长以上官职的将士,也都沉默着,拿出了自己佩剑,然后沉默着登上了城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都知道林纾想干什么,也都知道是何下场,但是他们却无一人后退。
他们齐齐登上城楼,提剑站在了林纾身后。
大夏军中将士的佩剑,也被叫做“君子剑”,这可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佩戴的。
只有在做到百夫长以上职位,才能有此殊荣。
得配君子,死而无憾。
这是军中的一贯传统,也是当初大夏能够迅速在乱世立足的根本。
现如今,自然也不能被他们丢下。
林纾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他才没有去叫他们。
因为他知道,他们自己会来的。
至于那位知府,和其地方官吏。
他们不是军中这一系的,即便如今苏州城危在旦夕,林纾也很难命令他们。
这也是大夏为了防止地方发生叛乱,做出了太多的限制,才导致了如今这个局面。
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城内。
看着那空荡荡街道和早已不复繁华的苏湖。
林纾终于难得一笑道,“诸位,陪我最后走一趟吧。”
众百夫长和千夫长听后,顿时纷纷笑道,“将军说笑了,若不是此番将军临危受命,我等哪有资格和将军一同赴死?”
“将军身有大才,折剑于此,实在是令人惋惜。”
“至于我等,君子剑在手,死在城头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哈哈,说来惭愧,下官本以为,这为军一生都不能参与一次大战,还曾为此感到万分惋惜,没想到今日倒是遂了愿。”
“哈哈,我也有过这个想法。”
“临死前还能最后舞一次君子剑,不亏了!”
“诸位,那我走吧?”
“等着他们打上城头,实在憋屈,要死也得死在冲锋途中才是!”
“好想法!”
“算我一个!”
喜欢玄幻:我靠抢亲证道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