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培训-《我在大秦长生的日子》

  接下来的培训内容是海上生存特训,六七八大队的成员接下来将是与风浪博弈的数月。

  紧接着,秦明将前三个月的训练核心定为“活下来”,同时,在琅琊港外的海域搭建了十艘模拟海船的海训平台。

  每次,秦明都会带着一个大队轮流出海进行实战化训练,训练周期为三个月,从近海逐步推向远海......

  第二项,风浪应对实操。

  秦明让人用绞车拉动平台制造剧烈摇晃,模拟暴风天气。

  他们需在倾斜四十五度的甲板上完成三项基础任务。

  一是用麻绳快速固定货箱,秦明拿着木鞭敲打松动的绳结,语气异常的严厉。

  “海上丢的不是货物,是命!”

  秦明先是教众人用麻绳将身体与船舷绑定,如何在颠簸中固定物资、加固桅杆。

  再给他们演示“逆浪掌舵法”。

  当巨浪拍来时,需顺着浪势微调方向而非硬抗,避免船身侧翻。

  每次模拟结束后,他都会让各大队队长复盘失误,比如有队员因慌乱误砍断备用缆绳,秦明便当场让人演示缆绳断裂后的应急接驳技巧。

  第三项的培训内容是集体协作调整帆索。

  他亲自示范“八字结”“双套结”的打法,要求每人一分钟内完成三种绳结的切换。

  还有就是学习使用测风仪和星盘,夜晚在甲板上用灯笼模拟星辰。

  虽然有专业的人跟着,但他们最好还是能懂一点这方面的知识。

  以防万一走丢的时候不至于抓瞎......

  秦明还教他们更为简单的通过北斗七星定位方向,错一次就罚在摇晃的平台上站军姿一小时......

  第四项,危机急救演练,主要针对沉船、落水、火灾等突发状况。

  秦明制定了“三分钟响应”机制。

  他让人在训练船一侧凿洞注水,队员们必须在船身倾斜前穿好有些粗糙的救生衣(没办法,这个年代根本没办法制作出精良的救生衣),通过救生筏撤离。

  为模拟火灾,他用稻草点燃船舱,要求队员用海水浸湿的麻布扑火。

  同时用木桶传递海水降温,但凡有人慌乱后退,就会被他拽到“火场”前观摩火势蔓延的速度。

  此外,他还请来了郎中,教队员识别晕船症状。

  用生姜、薄荷制作简易防晕药,以及处理伤口感染、骨折等常见伤病。

  虽然他们都是高手,但有些外伤是用内力解决不了的。

  第五项,淡水与食物危机处理。

  考虑到远航物资有限,秦明规定每人每日的淡水、干粮定量发放。

  他还教众人用特制的麻布收集晨露,用陶瓮蒸馏海水。

  还演示如何识别海面上可食用的藻类、捕获浅海鱼类。

  以及在食物短缺时如何按“每人每日两小把干粮、半瓢水”的标准分配,避免争抢。

  同时秦明还讲解了。

  “海水不可饮”“变质食物不可食用”的道理......

  三个月的海上特训结束后。

  秦明便将训练场地转移到琅琊附近的山林......

  模拟美洲大陆可能出现的地形,重点训练他们的识别、采集与防护能力。

  陆地特训第一项,目标作物识别。

  他让人绘制了详细的作物图谱。

  上面标注了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番茄等目标作物的形态特征。

  玉米的须状雄花,秆高丈余,叶片宽大,顶端结穗,穗外裹着层层苞叶.....

  土豆的块茎形状,土豆长在地下,块茎圆球形,表皮有黄、白两种。

  红薯的块茎更长,表皮多为红色或紫色,藤蔓可匍匐生长。

  辣椒则是灌木,果实呈尖长形,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红。

  以及成熟前为青色,成熟后为红色的番茄等。

  秦明还会现场给他们画图演示。

  “玉米苗茎秆有绒毛,和狗尾草的光滑茎秆不一样。

  土豆叶是奇数羽状复叶,别和茄子叶搞混。”

  陆地训练第二项,野外生存与防护。

  这一项倒是简单多了。

  毕竟他们在秦岭生存了二十年了。

  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如何在野外生存……

  其实这一项主要还是针对美洲大陆那些可能存在的未知毒蛇、猛兽和未知蚊虫……

  陆地训第三项,种子采集与保存。

  秦明教他们如何挑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玉米要选颗粒饱满、排列紧密的果穗。

  土豆要选表皮光滑、无芽眼腐烂的块茎。

  红薯要选重量在半斤以上、无破损的块根。

  采集后,需用麻布将种子分类包裹,放入铺有干燥草木灰的木箱中防潮。

  同时在木箱上标注作物名称、采集时间和地点……

  最后便是海洋陆地的最终合练,模拟远航全流程!

  训练的最后一个月,秦明组织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全流程模拟远航。

  六七八大队登上海船,从琅琊港出发,驶向附近的无人小岛。

  全程模拟“出海—航行—登陆—勘探—返航”的完整流程。

  航行中,他们遭遇了模拟的暴雨、大雾天气。

  队员们熟练地调整航向、检测补给。

  登陆小岛后,按照训练要求搭建营地、采集淡水……

  同时分组进入岛上的山林,成功找到了秦明提前布置好的“目标种子”。

  返航时,遇到模拟的“海盗袭击”,他们自然是激动的都得迅速拿起武器防御。

  最终他们顺利返回琅琊港。

  合练结束当天,秦明站在船头,看着列队整齐的三千队员,声音洪亮。

  “六个月海上磨筋骨,两个月陆上练乐神,你们现在手里握的不仅是种子。

  更是大秦的粮食,是千万人的活命希望。

  记住,活下来,带回来!”

  队员们齐声应和,声音甚至震得海面都泛起涟漪……

  即将到来的出海远航,他们已然准备就绪……

  几乎就在六七八大队完成特训后的几天。

  那艘巨轮经过墨家与公输家的合力建造,目前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几天后,巨轮成功入海。

  不过墨家和公输家的人还在船上进行最后的调试和完善。

  最夸张的是,那艘巨轮停靠在琅琊码头,看上异常的宏伟。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那艘巨轮看上去甚至比整个琅琊看上去都要又高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