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府的清晨是在夯土声中开始的。
叶明站在清水河堤上,看着民夫们将石膏混合土层层夯实。
经过半月整治,河水已恢复清澈,两岸枯黄的稻秆间冒出点点新绿。
"大人,下游最后一段堤坝今日就能合龙。"苏先生捧着账册禀报,"共计用工三千七百人次,耗石膏八百石,木炭..."
话未说完,一骑快马踏碎晨雾。兵士滚鞍下马,递上插着三根羽毛的急报:"大人!济南府六百里加急!"
叶明展开军报,眉头越皱越紧。上面写着黄河下游三府近日突发水色泛红,鱼虾绝迹,更有耕牛饮河水后暴毙。
当地官员祭河神、撒净水符皆不见效,如今流言四起,说是"赤龙现世,天下大凶"。
"荒谬!"叶明将急报摔在案上,"分明是矿毒污染,与妖异何干?"
顾慎拾起军报细看:"奇怪,这三府并不产矿,哪来的矿毒?"
众人陷入沉思时,其其格突然指着河面:"大人看!那是什么?"
只见上游漂来些枯枝败叶,间杂着些许赤色泡沫。叶明取竹竿捞起察看,泡沫带着熟悉的硫铁气息,却比安阳的更浓烈。
"上游还有污染源。"叶明立刻下令,"备船!去水源处查看!"
黄河水道蜿蜒如龙。叶明站在船头,看着两岸越来越荒凉的景致。
过了郑州府后,植被明显稀疏,裸露的岩层呈现诡异的红褐色。
"大人,这一带是前朝炼铁厂旧址。"老船公指着岸边的废墟,"听说三十年前发过大水,把整座厂子都淹了。"
叶明心中一动:"老丈可知具体位置?"
船公摇头:"说不准哩,只记得是在个叫'红石滩'的地方。"
当夜泊船时,叶明在灯下翻阅《水经注》。
其中记载着:"元和七年,暴雨十日,铁厂渣堆溃,涧水尽赤..." 标注的位置正在当前航段上游。
"原来是工业污染。"叶明喃喃自语。前朝炼铁留下的矿渣经年累月渗入地下水,遇汛期便被冲刷入河。
想通此节,他立即修书两封:一封送济南府,建议禁用污染河段水源;一封送工部,请求调拨净水物资。
信使刚出发,周县令却乘快船追来:"大人且慢!"
他带来个意外消息,"昨日清理崔呈秀私宅,发现他与济南知府往来密信七封。"
密信中提到"红石滩利税"、"旧厂重启"等字眼,更有一张蹊跷的河道图——标记着几处拦沙坝的修建位置,恰好能将矿渣冲积物导向主河道!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叶明勃然大怒,"济南知府为增加税银,竟敢重启废弃矿厂!"
顾慎比较着河道图与军报:"时间对得上。拦沙坝今春建成,夏季汛期一到,积存的矿渣全部涌入黄河。"
事情明朗了。但如何治理却是难题:拆坝会引发更大污染,不拆则持续毒害下游。
叶明思索良久,忽然问周县令:"记得你说过,石膏矿伴生一种黏土?"
"正是,当地人叫'观音土',遇水膨胀数倍。"
"妙极!"叶明铺纸画图,"可用竹笼装填观音土,沉入坝前形成过滤带。黏土遇水膨胀后能吸附矿毒,再定期更换竹笼..."
周县令击掌叫好:"好比给河道戴了口罩!"
方案既定,三路人马分头行动:周县令回安阳调运黏土;顾慎去济南府查办贪官;叶明则亲赴红石滩勘测。
---
红石滩名副其实。叶明站在及膝的红水中,测量着矿渣堆积厚度。其其格突然惊呼:"大人,这边有暗渠!"
拨开枯苇,一条人工开凿的沟渠隐现。渠底残留着新鲜车辙,通向山壁下的洞穴。洞内竟藏着整套冶炼设备,炉火尚温!
"私矿!"叶明瞬间明白。济南知府不仅重启旧厂,更暗中扩大开采规模。
正要细查,洞外忽然人声嘈杂。十几个持械壮汉围住洞口,为首的刀疤脸冷笑:"知府大人果然料得准,真有不怕死的来查案!"
叶明镇定自若:"本官乃朝廷钦差,尔等..."
"杀的就是钦差!"刀疤脸挥刀劈来。其其格拔剑相迎,洞内顿时刀光剑影。
混战中,叶明注意到矿工们都面黄肌瘦,不少人手脚带着溃烂的伤口——正是矿毒侵蚀的症状。
他趁机大喊:"尔等可知每日接触的矿渣会要命?"
有个年轻矿工愣住:"管事说这是朱砂矿,能赚钱..."
"他在骗你们!"叶明指着矿工溃烂的双手,"这是硫铁毒!轻则烂手烂脚,重则咳血身亡!"
矿工们骚动起来。刀疤脸见势不妙,正要弹压,洞外突然传来号角声。顾慎带着官兵冲进来:"全部拿下!"
原来顾慎赶到济南府时,正好截获知府给私矿的密信,这才及时赶来。
清点现场时,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整整十车准备运往京城的"红颜料",实为提纯后的矿毒粉末!
"难怪要杀我们灭口。"叶明看着账本上记录的收货方——京城多家颜料坊,"他们将矿毒掺入颜料,卖与全城画师。"
顾慎脸色铁青:"画师用此类颜料作画,日久便会中毒。好个杀人不见血的勾当!"
---
一月后,红石滩立起七十二座过滤竹笼。
黄河水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清,下游府县陆续传来灾情缓解的捷报。
这日叶明正在验收工程,忽见河道转弯处漂来些奇怪物体——无数细小的金属碎片,在阳光下泛着青铜光泽。
"是天工院的器物碎片。"随后赶来的周县令辨认,"想必是矿洞开挖时震动了地下遗址。"
叶明拾起一片仔细察看。碎片边缘有齿轮啮合的痕迹,显然来自某种精密机械。
他忽然想起黑石山地库那些未解之谜:"周兄,你说天工院当年究竟在研究什么?"
叶明站在清水河堤上,看着民夫们将石膏混合土层层夯实。
经过半月整治,河水已恢复清澈,两岸枯黄的稻秆间冒出点点新绿。
"大人,下游最后一段堤坝今日就能合龙。"苏先生捧着账册禀报,"共计用工三千七百人次,耗石膏八百石,木炭..."
话未说完,一骑快马踏碎晨雾。兵士滚鞍下马,递上插着三根羽毛的急报:"大人!济南府六百里加急!"
叶明展开军报,眉头越皱越紧。上面写着黄河下游三府近日突发水色泛红,鱼虾绝迹,更有耕牛饮河水后暴毙。
当地官员祭河神、撒净水符皆不见效,如今流言四起,说是"赤龙现世,天下大凶"。
"荒谬!"叶明将急报摔在案上,"分明是矿毒污染,与妖异何干?"
顾慎拾起军报细看:"奇怪,这三府并不产矿,哪来的矿毒?"
众人陷入沉思时,其其格突然指着河面:"大人看!那是什么?"
只见上游漂来些枯枝败叶,间杂着些许赤色泡沫。叶明取竹竿捞起察看,泡沫带着熟悉的硫铁气息,却比安阳的更浓烈。
"上游还有污染源。"叶明立刻下令,"备船!去水源处查看!"
黄河水道蜿蜒如龙。叶明站在船头,看着两岸越来越荒凉的景致。
过了郑州府后,植被明显稀疏,裸露的岩层呈现诡异的红褐色。
"大人,这一带是前朝炼铁厂旧址。"老船公指着岸边的废墟,"听说三十年前发过大水,把整座厂子都淹了。"
叶明心中一动:"老丈可知具体位置?"
船公摇头:"说不准哩,只记得是在个叫'红石滩'的地方。"
当夜泊船时,叶明在灯下翻阅《水经注》。
其中记载着:"元和七年,暴雨十日,铁厂渣堆溃,涧水尽赤..." 标注的位置正在当前航段上游。
"原来是工业污染。"叶明喃喃自语。前朝炼铁留下的矿渣经年累月渗入地下水,遇汛期便被冲刷入河。
想通此节,他立即修书两封:一封送济南府,建议禁用污染河段水源;一封送工部,请求调拨净水物资。
信使刚出发,周县令却乘快船追来:"大人且慢!"
他带来个意外消息,"昨日清理崔呈秀私宅,发现他与济南知府往来密信七封。"
密信中提到"红石滩利税"、"旧厂重启"等字眼,更有一张蹊跷的河道图——标记着几处拦沙坝的修建位置,恰好能将矿渣冲积物导向主河道!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叶明勃然大怒,"济南知府为增加税银,竟敢重启废弃矿厂!"
顾慎比较着河道图与军报:"时间对得上。拦沙坝今春建成,夏季汛期一到,积存的矿渣全部涌入黄河。"
事情明朗了。但如何治理却是难题:拆坝会引发更大污染,不拆则持续毒害下游。
叶明思索良久,忽然问周县令:"记得你说过,石膏矿伴生一种黏土?"
"正是,当地人叫'观音土',遇水膨胀数倍。"
"妙极!"叶明铺纸画图,"可用竹笼装填观音土,沉入坝前形成过滤带。黏土遇水膨胀后能吸附矿毒,再定期更换竹笼..."
周县令击掌叫好:"好比给河道戴了口罩!"
方案既定,三路人马分头行动:周县令回安阳调运黏土;顾慎去济南府查办贪官;叶明则亲赴红石滩勘测。
---
红石滩名副其实。叶明站在及膝的红水中,测量着矿渣堆积厚度。其其格突然惊呼:"大人,这边有暗渠!"
拨开枯苇,一条人工开凿的沟渠隐现。渠底残留着新鲜车辙,通向山壁下的洞穴。洞内竟藏着整套冶炼设备,炉火尚温!
"私矿!"叶明瞬间明白。济南知府不仅重启旧厂,更暗中扩大开采规模。
正要细查,洞外忽然人声嘈杂。十几个持械壮汉围住洞口,为首的刀疤脸冷笑:"知府大人果然料得准,真有不怕死的来查案!"
叶明镇定自若:"本官乃朝廷钦差,尔等..."
"杀的就是钦差!"刀疤脸挥刀劈来。其其格拔剑相迎,洞内顿时刀光剑影。
混战中,叶明注意到矿工们都面黄肌瘦,不少人手脚带着溃烂的伤口——正是矿毒侵蚀的症状。
他趁机大喊:"尔等可知每日接触的矿渣会要命?"
有个年轻矿工愣住:"管事说这是朱砂矿,能赚钱..."
"他在骗你们!"叶明指着矿工溃烂的双手,"这是硫铁毒!轻则烂手烂脚,重则咳血身亡!"
矿工们骚动起来。刀疤脸见势不妙,正要弹压,洞外突然传来号角声。顾慎带着官兵冲进来:"全部拿下!"
原来顾慎赶到济南府时,正好截获知府给私矿的密信,这才及时赶来。
清点现场时,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整整十车准备运往京城的"红颜料",实为提纯后的矿毒粉末!
"难怪要杀我们灭口。"叶明看着账本上记录的收货方——京城多家颜料坊,"他们将矿毒掺入颜料,卖与全城画师。"
顾慎脸色铁青:"画师用此类颜料作画,日久便会中毒。好个杀人不见血的勾当!"
---
一月后,红石滩立起七十二座过滤竹笼。
黄河水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清,下游府县陆续传来灾情缓解的捷报。
这日叶明正在验收工程,忽见河道转弯处漂来些奇怪物体——无数细小的金属碎片,在阳光下泛着青铜光泽。
"是天工院的器物碎片。"随后赶来的周县令辨认,"想必是矿洞开挖时震动了地下遗址。"
叶明拾起一片仔细察看。碎片边缘有齿轮啮合的痕迹,显然来自某种精密机械。
他忽然想起黑石山地库那些未解之谜:"周兄,你说天工院当年究竟在研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