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子丹之见,魏军可否渡江?”曹丕看向曹真问道。
曹真摸索着下巴陷入了沉思,并未答话。
随行军师刘晔当即向前一步,出言道:“陛下,兵者,诡道也,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东吴见我军浩浩荡荡而来,必定有所防备。”
停顿片刻,刘晔接着道:“陛下不如静待几日,看吴军动静如何,然后再派先锋渡江试探一番。”
曹丕闻言,嘴角扬起一抹笑容:“如此甚妙,就依军师。”
当晚,魏军驻扎在江面之上,夜色低沉如墨,军中仍然灯火通明,将江面照得犹如白昼,而反观对岸吴军营帐,竟毫无半点光亮。
站在龙舟甲板上的曹丕不由得蹙眉,望着黑漆漆的对岸不由得说道:“不对啊,吴军营地为何不见火光?”
身旁的蒋济轻声回答道:“想必是吴军听闻陛下亲征,自知不敌,早已望风而逃了。”
闻言,曹丕暗暗得意。
直到拂晓时分,江面上突然浓雾滚滚,能见度极低,待雾气散去之时,曹丕便是见到对岸沿江,竟然凭空出现了数座城池,那城头之上更是旌旗飘展,刀枪林立。
此时,斥候连忙来报:“陛下不好了,从南徐直至石头城,吴军阵地沿江数百里一夜之间竟然筑起了成片的城池!”
曹丕大惊失色,看着远处的城郭,不由得叹道:“这么多的城墙和兵士,我大魏即便带甲千万,短时间内恐无法攻破其阵势...”
“孙权啊孙权,没想到你竟然还有这种底牌。”
蒋济看到眼前的情形也被吓得不轻,旋即出言询问道:“陛下,事已至此,我军该如何?”
曹丕眉头轻蹙,轻吐一口浊气道:“避其锋芒,先令大军后撤!”
正当曹丕下令后撤之时,江面之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卷起,冰冷的江水不断拍打着龙舟,滔天的浪花直接冲上甲板,将曹丕的龙袍溅湿。
偌大的龙舟在风浪的席卷下摇摇晃晃,似是要倾覆一般。
远处的曹真见状不妙,连忙下令救驾。
魏军名将文聘划着小舟迅速来到龙舟前,此时龙舟上的兵士站都站不稳,众人脸上满是惊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文聘纵身一跃翻上龙船,背起曹丕跳入小船之中,准备行至岸边渡此危机。
然而在这危急时刻,龙舟的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眯眼看去,便是见到身后杀出一支吴军精锐,为首的将军正是吴将孙韶。
“不好,中计了,快撤!”
曹丕脸色大变,当即大声高喝,可一切都有些太晚了。
孙韶舟船当先,直冲魏军中军,魏军猝不及防,当即被杀得丢盔卸甲,无数将士战死或者跳船逃生。
可论水性,魏军哪里是吴军的对手,跳船者,皆溺亡或者水下被戮。
魏军顿时被杀得大败,曹丕在文聘的掩护下,好不容易突出重围。
突围的魏军迅速往北撤退,然而行军不足三十里,舟船行至芦苇丛中。
紧接着,熊熊烈火突然自芦苇丛中燃起,连绵数十里。
原来,这片芦苇丛早就被吴军灌满了鱼油,借着风势,吴军一把大火将其点燃,大火迅速蔓延开来,将魏军的战船尽数包围。
“撤,快撤!”
此时的魏军早已乱作一团,曹丕的瞳孔收缩到极致。
无奈之下,曹丕只好再次换乘小船逃命,待突围而出往后观望之时,发现中军大大小小的战船,早已倾覆在火海之中。
曹丕灰头土脸的刚刚上岸,便是见到又一支伏兵突然杀出,为首的吴将正是安东将军丁奉。
“曹贼休走,丁承渊在此!”
曹丕如今大敌,面带惊恐之色,此时五子良将张辽拍马出战,直奔丁奉而来。
张辽如今已年过半百,不管是体力还是爆发力,与年轻相比自然差了不少,丁奉见张辽杀来,也不慌乱,缓缓取下腰间长弓,张弓搭箭,几乎一气呵成。
“咻!”
利箭划破天际,直奔张辽腰腹,张辽欲要躲避,无奈力不从心,最终箭矢正中他的腰间,旋即他从战马直接栽落而下。
“文远!”
见张辽中箭,张合连忙拍马而来将张辽救起,随后两人合力,拼死守护曹丕,一路往北杀出重围。
此战,曹魏大军兵败如山倒,一路损兵折将,丁奉、孙韶两人合力冲杀,缴获无数战马粮草辎重,大小船只更是不可计数。
突出重围的曹丕,见到魏军兵士们一脸倾颓之色,不由得悲从中来,悲怆痛哭道:“没想到朕亲征东吴,竟遭此大败!”
“天佑东吴,朕何以堪?”
原来,曹丕先是中了丁奉的疑兵之计,那一夜之间筑起数座城池的带甲将士,都是他令兵士用芦苇扎成的假人,身着青衣,手持旌旗兵刃,用来迷惑曹丕。
魏军见城头精锐林立,心中胆寒,自然不敢再有渡河之心。
于是,孙韶抓住此时机,闪击龙舟,曹丕仓皇而逃,至芦苇湖时又中丁奉的火攻之计,才遭此大败。
丁奉击退曹魏大军,立下大功,孙权大喜,对其重赏。
曹丕则率领残余将士返回许昌,名将张辽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箭伤发作,不治身亡。
......
蜀郡,成都。
刘禅端坐在书房里,窗外的阳光透过木窗,在他面前的纸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刘禅身着素衣,袖口微微挽起。
此时的他正全神贯注地悬腕执笔练字,虽然写得字确实不咋地,但神态却是异常专注。
诸葛亮拿着新鲜出炉的军报来到书房,走向刘禅身边道:“陛下,吴魏两国战报。”
刘禅抬起头将毛笔搁下,随即取过战报粗略扫了几眼。
“这孙权还真是打不死的小强,曹丕都御驾亲征了,依然没能攻下广陵之地,还折损了张辽这位名将。”刘禅忍不住笑着吐槽道。
诸葛亮点点头,无奈地道:“军报上提到孙权拜年轻小将丁奉为帅,才有此大胜,丁奉此人,倒是颇有几分当年陆逊的影子。”
刘禅脑海中迅速检索丁奉,对于此人,他也略有耳闻。
年轻时的丁奉勇猛善战,尤其擅长突袭,是水战陆战都精通的良将。
曹真摸索着下巴陷入了沉思,并未答话。
随行军师刘晔当即向前一步,出言道:“陛下,兵者,诡道也,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东吴见我军浩浩荡荡而来,必定有所防备。”
停顿片刻,刘晔接着道:“陛下不如静待几日,看吴军动静如何,然后再派先锋渡江试探一番。”
曹丕闻言,嘴角扬起一抹笑容:“如此甚妙,就依军师。”
当晚,魏军驻扎在江面之上,夜色低沉如墨,军中仍然灯火通明,将江面照得犹如白昼,而反观对岸吴军营帐,竟毫无半点光亮。
站在龙舟甲板上的曹丕不由得蹙眉,望着黑漆漆的对岸不由得说道:“不对啊,吴军营地为何不见火光?”
身旁的蒋济轻声回答道:“想必是吴军听闻陛下亲征,自知不敌,早已望风而逃了。”
闻言,曹丕暗暗得意。
直到拂晓时分,江面上突然浓雾滚滚,能见度极低,待雾气散去之时,曹丕便是见到对岸沿江,竟然凭空出现了数座城池,那城头之上更是旌旗飘展,刀枪林立。
此时,斥候连忙来报:“陛下不好了,从南徐直至石头城,吴军阵地沿江数百里一夜之间竟然筑起了成片的城池!”
曹丕大惊失色,看着远处的城郭,不由得叹道:“这么多的城墙和兵士,我大魏即便带甲千万,短时间内恐无法攻破其阵势...”
“孙权啊孙权,没想到你竟然还有这种底牌。”
蒋济看到眼前的情形也被吓得不轻,旋即出言询问道:“陛下,事已至此,我军该如何?”
曹丕眉头轻蹙,轻吐一口浊气道:“避其锋芒,先令大军后撤!”
正当曹丕下令后撤之时,江面之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卷起,冰冷的江水不断拍打着龙舟,滔天的浪花直接冲上甲板,将曹丕的龙袍溅湿。
偌大的龙舟在风浪的席卷下摇摇晃晃,似是要倾覆一般。
远处的曹真见状不妙,连忙下令救驾。
魏军名将文聘划着小舟迅速来到龙舟前,此时龙舟上的兵士站都站不稳,众人脸上满是惊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文聘纵身一跃翻上龙船,背起曹丕跳入小船之中,准备行至岸边渡此危机。
然而在这危急时刻,龙舟的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眯眼看去,便是见到身后杀出一支吴军精锐,为首的将军正是吴将孙韶。
“不好,中计了,快撤!”
曹丕脸色大变,当即大声高喝,可一切都有些太晚了。
孙韶舟船当先,直冲魏军中军,魏军猝不及防,当即被杀得丢盔卸甲,无数将士战死或者跳船逃生。
可论水性,魏军哪里是吴军的对手,跳船者,皆溺亡或者水下被戮。
魏军顿时被杀得大败,曹丕在文聘的掩护下,好不容易突出重围。
突围的魏军迅速往北撤退,然而行军不足三十里,舟船行至芦苇丛中。
紧接着,熊熊烈火突然自芦苇丛中燃起,连绵数十里。
原来,这片芦苇丛早就被吴军灌满了鱼油,借着风势,吴军一把大火将其点燃,大火迅速蔓延开来,将魏军的战船尽数包围。
“撤,快撤!”
此时的魏军早已乱作一团,曹丕的瞳孔收缩到极致。
无奈之下,曹丕只好再次换乘小船逃命,待突围而出往后观望之时,发现中军大大小小的战船,早已倾覆在火海之中。
曹丕灰头土脸的刚刚上岸,便是见到又一支伏兵突然杀出,为首的吴将正是安东将军丁奉。
“曹贼休走,丁承渊在此!”
曹丕如今大敌,面带惊恐之色,此时五子良将张辽拍马出战,直奔丁奉而来。
张辽如今已年过半百,不管是体力还是爆发力,与年轻相比自然差了不少,丁奉见张辽杀来,也不慌乱,缓缓取下腰间长弓,张弓搭箭,几乎一气呵成。
“咻!”
利箭划破天际,直奔张辽腰腹,张辽欲要躲避,无奈力不从心,最终箭矢正中他的腰间,旋即他从战马直接栽落而下。
“文远!”
见张辽中箭,张合连忙拍马而来将张辽救起,随后两人合力,拼死守护曹丕,一路往北杀出重围。
此战,曹魏大军兵败如山倒,一路损兵折将,丁奉、孙韶两人合力冲杀,缴获无数战马粮草辎重,大小船只更是不可计数。
突出重围的曹丕,见到魏军兵士们一脸倾颓之色,不由得悲从中来,悲怆痛哭道:“没想到朕亲征东吴,竟遭此大败!”
“天佑东吴,朕何以堪?”
原来,曹丕先是中了丁奉的疑兵之计,那一夜之间筑起数座城池的带甲将士,都是他令兵士用芦苇扎成的假人,身着青衣,手持旌旗兵刃,用来迷惑曹丕。
魏军见城头精锐林立,心中胆寒,自然不敢再有渡河之心。
于是,孙韶抓住此时机,闪击龙舟,曹丕仓皇而逃,至芦苇湖时又中丁奉的火攻之计,才遭此大败。
丁奉击退曹魏大军,立下大功,孙权大喜,对其重赏。
曹丕则率领残余将士返回许昌,名将张辽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箭伤发作,不治身亡。
......
蜀郡,成都。
刘禅端坐在书房里,窗外的阳光透过木窗,在他面前的纸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刘禅身着素衣,袖口微微挽起。
此时的他正全神贯注地悬腕执笔练字,虽然写得字确实不咋地,但神态却是异常专注。
诸葛亮拿着新鲜出炉的军报来到书房,走向刘禅身边道:“陛下,吴魏两国战报。”
刘禅抬起头将毛笔搁下,随即取过战报粗略扫了几眼。
“这孙权还真是打不死的小强,曹丕都御驾亲征了,依然没能攻下广陵之地,还折损了张辽这位名将。”刘禅忍不住笑着吐槽道。
诸葛亮点点头,无奈地道:“军报上提到孙权拜年轻小将丁奉为帅,才有此大胜,丁奉此人,倒是颇有几分当年陆逊的影子。”
刘禅脑海中迅速检索丁奉,对于此人,他也略有耳闻。
年轻时的丁奉勇猛善战,尤其擅长突袭,是水战陆战都精通的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