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南中已定,诸葛班师-《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费祎听后,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

  旋即他微微颔首,点头称赞道:“这个想法不错,此次科举选拔出了不少年轻的将才,但他们战场经验终究欠缺,尚需时日磨砺。”

  “有了这座军校,这些年轻小将的成长速度也会更快一些,甚至...”说到这里,费祎的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甚至将为我大汉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彻底解决年轻一辈的将才断层之忧,实乃妙策!”

  身为人精的费祎,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逻辑。

  刘禅见费祎领会了自己的想法,顿时大喜,随即沉吟道:“朕正是这般考量,想当年先帝在时,那些曾跟随先帝南征北战的老兵,如今已逐渐凋零或已作古,昔日的五虎上将,不经意间也都已到了耳顺之年...”

  “这么多年,他们积累下来的沙场作战经验,可不能就此失传,若能请他们入军校授课,传授战略战术和宝贵经验...”

  说着,刘禅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如此既可以让老将们继续发挥余热,又能让年轻一辈继承他们的宝贵经验,可谓一举两得。”

  费祎点点头,笑着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臣以为军校当设三科,其一为兵法韬略,让这些将军接触兵法精要,其二为实战演练,模拟沙场环境进行两军作战,其三为...”

  听着费祎侃侃而谈的见解,刘禅的嘴角不由得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筹办军校一事,起初在他的脑海里只是个大体雏形,如今经过费祎一番梳理,逐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军校只是第一步,也是刘禅今晚见到邓艾时,忽然生出的突发奇想的念头。

  有了军校,接下来就是要创建学校。

  让天下之人,无关老幼,无关寒门世族,无关男女,有书读,有字学,扫文盲,大汉停止征战,百姓安居乐业,此乃刘禅平生之愿。

  ......

  刘禅不是拖沓之人,军校修建说干就干,从费祎那里调出资金后,大刀阔斧的修建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成都的商业帝国模式已逐渐成型,对于现在的刘禅来说,资金已经不是问题,再加上灌溉技术以及水利工具的推广,成都盛产的粮食越来越多,再支撑一场大的战事已然不成问题。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成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巴中最繁荣的都市,跟它的地形特点是分不开的。

  军校修建于成都城以南的荒地之中,以青石垒墙,松木为梁,占地百丈不止。

  按照刘禅与费祎讨论的方案,军校内部设置演武场,学堂区,模拟沙盘作战区,食堂区,宿舍区,武器兵刃存储区等等,总之刘禅把未来军校的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复古风复制。

  正当成都军校兴建之时,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消息,悄然传入京城。

  朝会之上,刘禅正欲跟朝臣商议国事时,一道急切悠扬的声音传入大殿。

  “报!”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传令兵跑入殿内,单膝跪地喊道:“陛下,南中大捷!”

  刘禅身躯一震,连忙让黄皓将战报呈上。

  刘禅接过战报,缓缓将其展开,目光一行行扫过上面的文字,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逐渐舒展,最后竟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好!好啊!”刘禅忍不住拍案叫好。

  费祎看到刘禅脸上的笑容,出声问道:“陛下,可是诸葛丞相平定了南中?”

  刘禅将战报传下,让在场的所有官员查阅,眼中闪烁着欣慰的笑容。

  “相父于南中七擒孟获,七纵七擒,已服其心,孟获已心悦诚服,率众归顺...”

  “南中既定后,相父并未强行派官员治理,而是让蛮人自治,仅设监督之权...”

  “如此既省朝廷之力,又使得南中长治久安,甚妙甚妙啊!”

  众朝臣闻言,脸上也是浮出释然的笑容。

  费祎当即拱手道:“丞相深谋远虑,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大汉天威尚在,南人将不复反矣!”

  “臣为陛下贺,为大汉贺!”

  说罢,众朝臣皆拱手齐声喊道:“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汉贺!”

  刘禅摆摆手,笑着道:“诸位爱卿请起,相父此次深入不毛,七月渡泸,交战于孟获,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朕当奖率三军,为相父接风洗尘。”

  费祎见刘禅心情愉悦,便顺势问道:“不知丞相何时班师?”

  刘禅沉声道:“战报上说,即日班师,预计两月内相父便可抵达成都。”

  停顿片刻,刘禅接着道:“传朕旨意,准备迎接仪式,朕要亲自出城迎接相父凯旋。”

  “诺!”费祎郑重应下,旋即说道,“南中七郡已定,陛下后方无忧矣,丞相此番功绩,足以载入史册!”

  刘禅点头笑道:“相父为国操劳,朕心中属实不忍,待相父回朝,定要好好犒赏。”

  两月时间转瞬即逝,这日清晨,成都城外旌旗招展,鼓乐齐鸣。

  刘禅身着朝服,率领文武百官列队等候,远处尘土飞扬,一队队人马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诸葛亮乘坐马车行在最前方,见天子亲迎,连忙下车。

  只见他身着素色长袍,手持羽扇,虽历经长途跋涉,却仍然精神矍铄。

  “臣诸葛亮,拜见陛下!”

  诸葛亮行至刘禅面前,躬身行礼。

  刘禅快步向前,双手将诸葛亮扶起:“相父快快请起,此番南征,相父辛苦了!”

  诸葛亮摇头轻声道:“为国效力,乃臣之本分,托陛下鸿福,今亮平定南中,蛮族归心,此乃大汉之幸!”

  刘禅拉起诸葛亮的手,眯眼笑道:“你我父子之间,就不必这般客套了吧?累不累?”

  诸葛亮莞尔,果然再次见到刘禅之时,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朕已在宫中设宴,走,入城!”

  回宫路上,刘禅与诸葛亮同乘一车,详细询问南中战事,诸葛亮一一答之,言语间毫无居功自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