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寒风掠过校场,卷起地上零星的枯叶。

  刘禅的声音落下,整个校场,安静地可怕,仿佛连空气都逐渐凝结,在场每个人的内心变得愈发激动起来。

  手持三尺青锋,平定乱世!

  这是多少人征战沙场时的梦想啊!

  “陛下,敢问平生之志?”台下的姜维往前一步,拱手问道。

  刘禅眼皮一跳,姜维是刘禅暗中安排的托,目的就是为了引出这个问题,点燃在场的气氛。

  这是穿越者必备的万能问题之一,当然它也有最为标准的答案。

  那便是...横渠四句!

  刘禅定了定神,面色凛然道:“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两句话说完,在场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连同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此言一出,整个校场鸦雀无声,就连诸葛亮都一脸震惊地望着刘禅。

  听到这四句话,所有人仿佛感觉一股气从脊椎逆行而上,直达脑海,激动地浑身都要颤抖起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豪迈!壮哉!

  人之一生,若是能做到如此地步,足以名垂千古!

  “朕仍以为,我等在军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汉子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天下百姓的疾苦,即便生当蝼蚁,也当有鸿鹄之志……”

  “陈胜吴广面对暴秦奋然反抗,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场的诸位,不乏有寒门出身,亦有士族权贵出身,而朕想说的是,在军校当中,无视门第,无视出身,人人平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禅扫视众人,继续缓缓道:“大汉要想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就不能固步自封,偏安一隅,我等未来要面对的,是魏吴两国的精锐之师...”

  “朕希望诸位能在军校认真学习,一展所长,将来朕愿随尔等一同踏入战场,吞灭魏吴,还这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刘禅的话音刚落,一直在队伍里当托的姜维率先振臂高呼。

  “打垮魏吴,兴复汉室!”

  见姜维起势,再加上众人被刘禅一番话说的热血沸腾,于是纷纷振臂附和。

  “打垮魏吴,兴复汉室!”

  “打垮魏吴,兴复汉室!”

  “......”

  一百多名学员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纷纷齐声高呼,他们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高,放眼望去,犹如汹涌的波涛般,久经不息。

  “呼...”

  望着眼前的这一幕,诸葛亮与费祎交换了个眼神,他们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震惊之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诸葛亮轻声呢喃,望着校场内神情亢奋的少年将军们,不由自主地轻吐一口浊气。

  “没想到陛下的心境如此广阔,亮不如也。”

  此时,诸葛亮的心中不断重复着横渠四句,伴随着他一句句重复,他亦不由得热血澎湃。

  因为年纪的关系,这些年诸葛亮已没有了当年初出茅庐时的锋芒毕露,然而此刻他的心不再迟暮,仿佛重新活了过来,再次变得年轻。

  望着在场心潮澎湃的少年们,刘禅的嘴角微微扬起。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谓之...少年心气!

  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它更是一种内心坚定的信念。

  汉贼不两立也好,兴复汉室也罢,都是蜀川将士对少年心气最好的诠释。

  ......

  ......

  演讲结束后,众人各司其职,按秩序散去。

  冬日的阳光穿过薄云,洒在校场的青石板上,泛起一层淡淡的光辉。

  诸葛亮看向费祎感慨道:“文伟(费祎的字),你说我们...是不是真的老了?”

  费祎摊了摊手,苦笑道:“是啊,想当年吾等年轻之时,是何等的心高气傲,可相比于陛下...”

  说着说着,费祎的声音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这世道...终究属于年轻人的喽。”

  诸葛亮微笑着点了点头,感慨地说道:“不过当真很神奇,亮听完今日陛下这番演讲,豁然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费祎含笑不语,他也有此感受。

  此时,刘禅缓缓走了过来,盯着诸葛亮和费祎的脸庞看了半晌。

  “相父和费叔嘀咕什么呢?莫非你俩在偷偷说朕的坏话?”刘禅眨了眨眼睛,轻声调侃道。

  诸葛亮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对于刘禅这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他早就见怪不怪了。

  “臣等岂敢。”费祎笑着拱手,旋即继续道:“陛下刚才的宣讲振聋发聩,臣与丞相甚是敬佩。”

  “朕是给他们打打气,这样才有军校学生的样子。”

  刘禅的目光越过费祎的肩头,望向校场上空盘旋的苍鹰,只见那苍鹰振翅高翔,迎着凛冽的寒风直上云霄。

  紧接着,刘禅轻声说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看着吧,总有一天,这座军校的学生,便会犹如一柄出鞘的利剑,直击敌人的心脏。”

  冬日萧瑟,寒风刺骨。

  然而,今年的冬天成都却不见一片雪花。

  军校的学员每日废寝忘食,白日在校场训练,夜晚则集中在演武厅听课,课程内容大多是兵法精要之类。

  在军校学习的学员,不仅要学习兵法理论知识,还要增强体魄,加强锻炼,习得兵刃,正所谓文武皆要掌握。

  当然,刘禅还不忘亲自教授火器课程。

  在战场上亲自试验过突火枪和震天雷的威力后,刘禅这段时间也制作了大量的火器,其中不乏有升级的版本。

  为此,刘禅还专门在宫内成立了火器营。

  成立火器营的目的也很明确,未来的战争一定会用到更多的军用火器,日后应用于蜀军的攻城或平原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震天雷和突火枪外,刘禅也想过造一些别的东西,像鸟铳,三眼铳,红衣大炮,火箭弹之类的,这些东西在明朝时期比较常见。

  有了火药的加持,能造的东西很多,可刘禅却并不想动手造,或者说不想让这些火器这么快出现在这个时代。

  刘禅的到来已经为这个时代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这个魔盒目前来说还算稳定,没有恶魔出现,但太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一旦泛滥,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