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春意正浓。
彻里吉被俘获,张苞将其五花大绑的押到诸葛亮的面前。
昔日这位纵横南北的豪酋,如今头发散乱,甲胄破损,已成为阶下之囚。
那眉宇间的灰败和挫败之色,击溃了这位英雄的豪气。
诸葛亮见到羌族首领,立即示意左右:“快为大王松绑。”
侍卫迅速解开了彻里吉身上的绳索,诸葛亮取过温好的酒盏,亲自递到他的手中,轻声道:“大王受惊了,请先饮此酒暖身。”
彻里吉不敢表现出半分不忿,双手微颤地接过酒壶,仰头饮下一大口烈酒,酒水尚未,却压不住他心中的惊惶之色。
“大王可还服气?”诸葛亮看着彻里吉,含笑问道。
彻里吉端着温热的酒壶,战战兢兢地说道:“服了!本王心服口服!还望丞相大人高抬贵手,饶恕我族人性命...”
“从今以后,本王不再踏入蜀地半步!”
诸葛亮微微颔首,羽扇轻摇:“想必大王也见识过了我军的神兵天威,吾主乃正统的大汉皇帝,今命吾讨伐曹贼,大王不该受其蛊惑,反助逆贼...”
彻里吉连忙应道:“丞相所言极是,都怪本王一时糊涂,听信曹魏使者巧言,以致今日之败...”
诸葛亮摆摆手,目光平静地看着他:“罢了,大王可率余部北归,所有的车马器械,本相一概奉还,我大汉与羌族乃是邻邦,应当永结盟好,互通市易,万勿再生刀剑之念。”
彻里吉闻言,怔愣片刻,当即深深一揖:“丞相宽仁,本王铭记于心。自此之后,陇西羌部愿与大汉盟誓修好,绝不负今日之恩。”
诸葛亮拱手还礼,而后命人取来一件锦袍,赠予彻里吉:“边塞寒苦,还望大王珍重。”
“丞相…”彻里吉接过锦袍,有些手足无措。
他再次躬身行礼,而后转身离去,那脚步却显得十分沉重。
彻里吉走后,张苞忍不住向前抱怨道:“丞相就这么放他走了?太便宜他了吧?”
诸葛亮轻摇羽扇,沉声道:“我军的对手是曹魏,不是羌人。羌族部落世居塞上多年,地域辽阔,若一味征伐,只会徒耗兵力,今马超将军病重垂微,西北防务空虚,方才让彻里吉有了可乘之机...”
顿了顿,诸葛亮继续道:“不过,如今他见识到了突火枪和震天雷的威力后,心中已生畏惧,短期内必不敢再犯…”
“与其赶尽杀绝,不如施以仁政,化敌为友。”
张苞仍有些不理解,急声道:“可这些蛮夷反复无常,今日虽臣服,但保不准他日铁骑再犯边疆…”
诸葛亮微微一笑,轻声道:“故而既要慑以天威,更要施以仁政,一张一弛,一刚一柔,方为治羌之道。”
说着,诸葛亮的目光投向帐外的天空,用一种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呢喃:“陛下,你送给亮的这两份礼物,真的很好…”
突火枪,震天雷。
时至今日,诸葛亮才真正见识到这两种武器的威慑力。
张苞的眼神有些狂热,他在黑水崖亲自验证过突火枪和震天雷的威力,内心的战意早已澎湃万分,于是他抱拳请战:“丞相,有这两件神兵利器,何惧曹魏?末将愿带两千霹雳营将士,直奔函谷关下,用震天雷炸开城门,我汉军便可长驱直入,直奔洛阳城下...”
诸葛亮看了他一眼,缓缓摇头:“兴国啊,这仗可不能这么打,与敌军硬碰硬固然痛快,但徒逞匹夫之勇,非为将之道。”
“打仗,是讲究策略和筹谋的,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阴阳,不晓奇门,不观阵图,不掌兵势,乃庸才也!”
“陛下说过,火器可以动用,但不可过分依赖,否则将来必受其反噬。”
闻言,张苞似乎有所顿悟,抱拳道:“多谢丞相指点。”
诸葛亮轻抚长须道:“函谷关险峻,可谓易守难攻,纵有震天雷在,若敌军据险死守,强攻之下,我军必然损兵折将,这不是划算的买卖…”
“对付曹魏,还是要示敌以弱,诱敌出关,将其引到绝境之地,再以火器击之…”
......
西羌国王彻里吉从蜀军营中走出,羌族丞相雅丹连忙上前问道:“大王,我们...”
“回部落!”彻里吉直接打断他的话,斩钉截铁道。
“啊?就这么回去了?”雅丹愕然问道。
彻里吉瞥了他一眼,轻哼道:“不然呢?你没见多少儿郎惨死在蜀兵的神兵之下,那是天罚!是雷神降下来的天罚!”
“蜀军有雷公等仙家助阵,我们是打不过的,赶紧回部落!”
雅丹挠了挠头,迟疑道:“可魏军那边...”
彻里吉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脑袋,愤愤道:“我等都自身难保了,还鸟他们?要不是蜀相宽仁,我等早已成了地下亡魂!”
“回部落!”
“是是是,一切都听大王的。”雅丹连忙恭维,不敢再多言。
彻里吉回头看了一眼蜀军大营,心中百感交集。
他纵横西北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神器,至今想起时仍然心有余悸。
......
与此同时,襄阳城。
“报——”
一名身着暗色如土灰服饰的斥候,连滚带爬的从帐外冲了进来。
他的脸部黢黑,满脸尘土,嘴唇干裂,整个人仿佛从地底下爬出来一般。
“禀报丞相!”斥候来不来行礼,从怀中掏出一份紧急军报,“江东的一支小股部队,出现在巴丘附近,约莫两千人马…”
“什么?”
整个大帐,皆震惊无比。
刘禅连忙起身,来到沙盘前,确定敌军位置后,他的眼神变得冰冷无比。
“你确定吴军出现在了巴丘?”刘禅看向斥候再次问道。
“确定。”斥候重重点头,随即把军报呈上,“这是我们将军用‘千里眼’发现的敌军踪迹,这伙人的行踪极为隐匿,吴军的大纛上绣有‘丁’字旗。”
斥候口中的“千里眼”,便是望远镜,将士们嫌望远镜不接地气,于是起名为“千里眼”。
“丁字大旗?”姜维立即反应了过来,“莫非是吴军大都督丁奉的部队?”
“可他为何会出现在巴丘?”
彻里吉被俘获,张苞将其五花大绑的押到诸葛亮的面前。
昔日这位纵横南北的豪酋,如今头发散乱,甲胄破损,已成为阶下之囚。
那眉宇间的灰败和挫败之色,击溃了这位英雄的豪气。
诸葛亮见到羌族首领,立即示意左右:“快为大王松绑。”
侍卫迅速解开了彻里吉身上的绳索,诸葛亮取过温好的酒盏,亲自递到他的手中,轻声道:“大王受惊了,请先饮此酒暖身。”
彻里吉不敢表现出半分不忿,双手微颤地接过酒壶,仰头饮下一大口烈酒,酒水尚未,却压不住他心中的惊惶之色。
“大王可还服气?”诸葛亮看着彻里吉,含笑问道。
彻里吉端着温热的酒壶,战战兢兢地说道:“服了!本王心服口服!还望丞相大人高抬贵手,饶恕我族人性命...”
“从今以后,本王不再踏入蜀地半步!”
诸葛亮微微颔首,羽扇轻摇:“想必大王也见识过了我军的神兵天威,吾主乃正统的大汉皇帝,今命吾讨伐曹贼,大王不该受其蛊惑,反助逆贼...”
彻里吉连忙应道:“丞相所言极是,都怪本王一时糊涂,听信曹魏使者巧言,以致今日之败...”
诸葛亮摆摆手,目光平静地看着他:“罢了,大王可率余部北归,所有的车马器械,本相一概奉还,我大汉与羌族乃是邻邦,应当永结盟好,互通市易,万勿再生刀剑之念。”
彻里吉闻言,怔愣片刻,当即深深一揖:“丞相宽仁,本王铭记于心。自此之后,陇西羌部愿与大汉盟誓修好,绝不负今日之恩。”
诸葛亮拱手还礼,而后命人取来一件锦袍,赠予彻里吉:“边塞寒苦,还望大王珍重。”
“丞相…”彻里吉接过锦袍,有些手足无措。
他再次躬身行礼,而后转身离去,那脚步却显得十分沉重。
彻里吉走后,张苞忍不住向前抱怨道:“丞相就这么放他走了?太便宜他了吧?”
诸葛亮轻摇羽扇,沉声道:“我军的对手是曹魏,不是羌人。羌族部落世居塞上多年,地域辽阔,若一味征伐,只会徒耗兵力,今马超将军病重垂微,西北防务空虚,方才让彻里吉有了可乘之机...”
顿了顿,诸葛亮继续道:“不过,如今他见识到了突火枪和震天雷的威力后,心中已生畏惧,短期内必不敢再犯…”
“与其赶尽杀绝,不如施以仁政,化敌为友。”
张苞仍有些不理解,急声道:“可这些蛮夷反复无常,今日虽臣服,但保不准他日铁骑再犯边疆…”
诸葛亮微微一笑,轻声道:“故而既要慑以天威,更要施以仁政,一张一弛,一刚一柔,方为治羌之道。”
说着,诸葛亮的目光投向帐外的天空,用一种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呢喃:“陛下,你送给亮的这两份礼物,真的很好…”
突火枪,震天雷。
时至今日,诸葛亮才真正见识到这两种武器的威慑力。
张苞的眼神有些狂热,他在黑水崖亲自验证过突火枪和震天雷的威力,内心的战意早已澎湃万分,于是他抱拳请战:“丞相,有这两件神兵利器,何惧曹魏?末将愿带两千霹雳营将士,直奔函谷关下,用震天雷炸开城门,我汉军便可长驱直入,直奔洛阳城下...”
诸葛亮看了他一眼,缓缓摇头:“兴国啊,这仗可不能这么打,与敌军硬碰硬固然痛快,但徒逞匹夫之勇,非为将之道。”
“打仗,是讲究策略和筹谋的,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阴阳,不晓奇门,不观阵图,不掌兵势,乃庸才也!”
“陛下说过,火器可以动用,但不可过分依赖,否则将来必受其反噬。”
闻言,张苞似乎有所顿悟,抱拳道:“多谢丞相指点。”
诸葛亮轻抚长须道:“函谷关险峻,可谓易守难攻,纵有震天雷在,若敌军据险死守,强攻之下,我军必然损兵折将,这不是划算的买卖…”
“对付曹魏,还是要示敌以弱,诱敌出关,将其引到绝境之地,再以火器击之…”
......
西羌国王彻里吉从蜀军营中走出,羌族丞相雅丹连忙上前问道:“大王,我们...”
“回部落!”彻里吉直接打断他的话,斩钉截铁道。
“啊?就这么回去了?”雅丹愕然问道。
彻里吉瞥了他一眼,轻哼道:“不然呢?你没见多少儿郎惨死在蜀兵的神兵之下,那是天罚!是雷神降下来的天罚!”
“蜀军有雷公等仙家助阵,我们是打不过的,赶紧回部落!”
雅丹挠了挠头,迟疑道:“可魏军那边...”
彻里吉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脑袋,愤愤道:“我等都自身难保了,还鸟他们?要不是蜀相宽仁,我等早已成了地下亡魂!”
“回部落!”
“是是是,一切都听大王的。”雅丹连忙恭维,不敢再多言。
彻里吉回头看了一眼蜀军大营,心中百感交集。
他纵横西北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神器,至今想起时仍然心有余悸。
......
与此同时,襄阳城。
“报——”
一名身着暗色如土灰服饰的斥候,连滚带爬的从帐外冲了进来。
他的脸部黢黑,满脸尘土,嘴唇干裂,整个人仿佛从地底下爬出来一般。
“禀报丞相!”斥候来不来行礼,从怀中掏出一份紧急军报,“江东的一支小股部队,出现在巴丘附近,约莫两千人马…”
“什么?”
整个大帐,皆震惊无比。
刘禅连忙起身,来到沙盘前,确定敌军位置后,他的眼神变得冰冷无比。
“你确定吴军出现在了巴丘?”刘禅看向斥候再次问道。
“确定。”斥候重重点头,随即把军报呈上,“这是我们将军用‘千里眼’发现的敌军踪迹,这伙人的行踪极为隐匿,吴军的大纛上绣有‘丁’字旗。”
斥候口中的“千里眼”,便是望远镜,将士们嫌望远镜不接地气,于是起名为“千里眼”。
“丁字大旗?”姜维立即反应了过来,“莫非是吴军大都督丁奉的部队?”
“可他为何会出现在巴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