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成立自己的银行第一目标就是渣打-《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发布会现场掌声雷动。

  就连刚刚提出刁难问题的美国记者,都鼓起了掌。

  看向邵维鼎的眼神之中,甚至还带着一些欣赏和崇敬。

  邵维鼎看见这一幕,眼角闪过一丝笑意。

  哟,原来是白左啊!

  是白左的话,那就好办了。

  八十年代正是中美的蜜月期。

  美国媒体报道中国,也并不像后世一般。

  这一点,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在这个信息化并不通畅的年代,很多报纸没办法在全球快速获得最新消息。

  通讯社作为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全球都驻扎着分支机构。

  从政治动态、经济发展,到社会事件、文化交流等,它们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报道,是国际交流的桥梁。

  美联社作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采录的新闻通常会被很多媒体直接进行采用。

  与美联社的这位记者交好。

  对于往后港岛,乃至于自己在美国报纸中的形象都有好处。

  毕竟新闻是死的。

  但是编写新闻的人却是活的。

  一件同样的事情,被不同的人撰写,传达出的意思天壤之别。

  发布会还在继续,各大媒体相继提出了不少的问题。

  如今的邵维鼎对于这些早就轻车熟路。

  就算是这些记者问出怎样刁难的问题,他都能轻松化解。

  而且,既然准备了要应对这些记者,他心中早就有预案。

  这些记者要问的问题,他其实都能猜到个七七八八。

  就这样,三十分钟很快结束。

  在场的记者们却仍然意犹未尽。

  不过,这一次收获已经很大了。

  而邵维鼎,也在他们的注视下,返回了大厦顶层。

  挥了挥手,邵维鼎让袁天帆他们全都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如今八大事业群成立,对于他们这些负责人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有着太多事情,要他们忙活了。

  不过,也因为此,等于直接解开了他们的手脚。

  往后个人能力的孰优孰劣,一览无余。

  邵维鼎也想看看,这些人里面能不能出现一个真正的大牛。

  他有着一个想法,就是往后慢慢推行“轮值总裁制度”。

  以此保持集团的活力,免得陷入大公司病,成了一潭死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花钱,是投资。

  他现在手上足足还有七亿美金。

  这些钱,是一定要花出去的。

  而花出去的时机.....也很快就要到了。

  正想着。

  袁天帆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邵董,你让我搜集的港岛各大银行资料,全在这里了。”

  袁天帆在担任屈臣氏集团总裁之前,就是混金融圈的,对于这些东西搜集起来比其他人方便很多。

  “嗯,你先坐下。”

  邵维鼎从袁天帆手中接过文件,一边打开看了起来,一边问道:“阿帆,我手上现在还有一笔闲钱,你觉得用来收购一家银行怎么样?”

  “收购银行?”

  袁天帆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才刚坐下不久。

  “别这么激动。”邵维鼎淡淡一笑道:“之前汇丰抛售屈臣氏的股票,联合银团向我们逼债的情况你也看到了。”

  他的声音有了些冷意。

  “这些英国人是靠不住的,我们的钱存在他们手里,就像我是个透明人一样,我很不放心。”

  这当然只是其一。

  最为重要的是,邵维鼎很清楚,八十年代是港岛金融经济蓬勃发展的开始。

  这是不可阻挡的大势。

  尤其是等中英谈判结束,港岛的格局稳定下来之后。

  将会迎来一波外资的疯狂涌入。

  而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日本。

  80年代,是日资银行最为活跃的时代。

  这个时候日本股市强劲,日本成为资金出口国。

  日资银行在港岛设立办事处,以离岸中心性质提供服务。

  日资银行借出的贷款在港岛签署,港岛变成这些贷款的入数中心。

  换句话说,外币存款在港岛会越来越多,这些钱存到哪里?

  自然是港岛的各大银行了。

  邵维鼎稍微扫了眼袁天帆递上来的资料,现在外币在港岛的存款占比。

  只有14%。

  而根据他在后世看到的报纸,到1988年,这个数字将会变成59%。

  外币存款还要多于本币存款,港岛离岸中心地位将无可撼动。

  当然,日本人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好处。

  他们放出的这些贷款在港岛完成,但使用者不必身在港岛,所以日本银行不必缴付港岛的利得税,同时不需要缴交日本利得税。

  到手的钱,全都变成日本银行的海外收入。

  所以说,赶在现在,建立一个自己的银行,稳赚不亏。

  而且还能通过银行,控制自己名下的企业,这是走向大财阀的基础。

  “邵董,我懂你的意思。”袁天帆慢慢坐了下来:“只不过现在港岛有有123家银行,将分行计算在内共有1301家,即有1178家银行。”

  “更别说上有汇丰、渣打,中间还有巴克莱银行、美国运通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美国银行总行等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下更有一大堆华人私人银行、日资银行。”

  “咱们贸然进去,没有根基,很难有所发展啊!”

  “而且这些银行的股份都十分固定,不遇上什么大事件,很难有所流通,收购很难。”

  袁天帆的话没有说死。

  “不过一定要拥有一家自己的银行的话,邵董......”袁天帆看向邵维鼎道:“与其收购哪一家银行,不如咱们自己创建一家银行更加实际。”

  不遇上什么大事件?

  呵呵,中英谈判,马岛战争,港币兑购潮。

  这哪一件都是改变港岛命运的绝对大事。

  “收购渣打银行怎么样?”邵维鼎问道。

  他前世看过一些新闻,好像鲍玉港联合谁对渣打银行动过手。

  而且成功了。

  “渣打......不行。”袁天帆摇了摇头:“邵董,渣打的经营状况虽然有点问题,和汇丰没办法比。”

  “但所有的英资银行我们都没办法收购。”

  “英国法律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外资收购英国经纪行及金融机构。”

  那后世传渣打被收购是怎么回事?

  这不可能是假的啊!

  邵维鼎疑惑,难不成后来英国主动将这条法令废除了不成。

  他并没有猜错。

  1986年英国对金融业进行了大改革。

  第一条就是容许外国银行收购英国经纪行及金融机构。

  正是因为这条规定,引起了最为浩大的金融战争。

  先是花旗银行收购维高达证券公司,然后瑞士联合银行收购philip & drew,Security pacific亦收购当时英国最大的经纪行hoare Govett。

  80年代后期,这十多家在港岛有分行的英资经纪行,亦陆续被英、欧、美资的银行或投资银行所吞并。

  但同时。

  汇丰银行以及英国本土的一些强势银行,对外出征。

  也借由此,汇丰集团日渐庞大,成长为了一个市值千亿美元的跨国金融巨头。

  这远不是现如今的汇丰可比。

  想到这个可能,邵维鼎预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心中要拥有自己银行的欲望,更加旺盛。

  “阿帆,那如果我要成立自己的银行。”

  邵维鼎一字一句道:“该走哪些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