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鼎峰VS汇丰,全港瞩目-《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鼎峰银行成立,是否会打破原有的银行产业格局?】

  【对汇丰的一次挑战,港岛之王的必经之路】

  【钟表、零售、实业、金融,邵维鼎还要走多远?】

  《明报》《朝阳日报》《星岛日报》《大公报》几乎每一个媒体,都对大成银行的这桩收购案进行了报道。

  看着手上的报纸,沈弼冷笑了一声。

  但无论汇丰是何态度,沈弼又会不会开心。

  鼎峰银行,终究还是在港岛建立了起来。

  当然,对于邵维鼎而言。

  汇丰银行是一个长远目标。

  毕竟作为港岛第一大行,它有着太过于悠久的历史,拥有港币的发钞权,只是它最为表象的权力。

  首先这是一家根正苗红的英国企业,从上至下都是。

  在英国人的支持下,港岛的金融市场,实际上一直都被汇丰银行所把持。

  清政府时期,汇丰是英国的金融工具,在英国武力打开国门后开始了金融的“掠夺”,赚的盆满钵满。

  近代港英时期,汇丰银行慢慢演变为港府控制本土的工具,掌控权依然在英国手中。

  其次,汇丰是港岛的“央行”,是港币发行的三大银行之一,是银行之间结算的最终机构。

  简而言之,汇丰就是港岛金融有实权和实力的话事人。

  其发行了六成的港币,影响着20万港岛居民的利益。

  在体制内汇丰的影子渗透的更是深厚,几乎所有港岛公务员的工资卡、教师的工资卡皆为汇丰银行。

  最后,汇丰又是多个财团和资本的背后支持人。

  哪怕是鲍玉港,在七十年代都多次受过汇丰的资助,成为全球船运大王。

  后来的李家城、更是其典型代表。

  而除了李家城外,郑宇通、李钊基等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港岛这片土地上,最不缺的就是英国人的白手套。

  所以,这场与汇丰的决战,任重而道远。

  但,还是那句话,邵维鼎最不缺就是时间。

  哪怕是花上十年,二十年,他都要将汇丰从港岛彻底拔除。

  不论汇丰此前做过的肮脏事,就是后世汇丰的下作手段,邵维鼎都觉得自己必须这样做。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

  汇丰一日不从港岛清除,英国人就还能对港岛拥有影响力。

  而对于汇丰,对于沈弼而言。

  鼎峰银行的成立,意味着他们与邵维鼎再无任何合作的可能。

  “哼,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沈弼站在汇丰银行的顶层,遥望着不远处的金门大厦,目光深邃:“邵维鼎,汇丰的底蕴不是你能想象的。”

  在他看来,邵维鼎虽然在实业经营上有一些能力,但是实业和金融完全是两个概念的东西。

  能经营好一家集团,并不意味着能做好一间银行。

  在他看来,华人银行大多都具有当铺思维。

  邵维鼎想要依靠一家收购过来的华资银行,来挑战汇丰。

  简直就是个笑话。

  所以,他并不认为邵维鼎可以威胁到汇丰。

  港岛一千多家金融机构,一百多家本地银行。

  而能够叫汇丰的只有一家。

  只是,一想到邵维鼎也是他曾经看好的对象,并且给予了大力的扶持。

  他就恨得牙痒痒。

  要不然,邵维鼎根本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

  想到这里,沈弼冷哼了一声。

  这年头,家奴都能弑主?

  没错,那些华商,在沈弼看来,就是他们英国人养的家奴。

  不过是替主人,看管家业罢了。

  英资撤退,华资接手。

  对于汇丰而言,不过就是左手倒右手,都是为了让对岸放心。

  只是,邵维鼎的发展太过迅速,太过出人意料了。

  深吸一口气,沈弼转过身,看向对面的汇丰高管:“现在外面都什么动静?那些华资对于鼎峰银行的成立,都有什么态度?”

  高管是名英国人,或者说汇丰银行从中层开始,上上下下全都是英国人。

  他笑了笑:“华资银行的脊梁骨,早就在六十年代就被斩断了,华人银行中最大的恒升银行都在我们手中,他们哪敢有什么心思。”

  这名高管所说的六十年代的事情,指的就是挤兑风潮。

  当年,英国人预见到了华资银行的愈渐强大,有银行试图对英资银行发起挑战。

  可一场挤兑风潮之后。

  创业银行创始人廖宝山吐血而亡,明德银号破产,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进而遭到挤兑被港府接管。

  港岛无数民众对于华商银行信心动摇。

  恒升、广安、道亨和永隆等华商银行无一不受到影响。

  尤其是恒升银行,这块被汇丰盯上的盘中餐,先后遭大客户注销账户,在半月之内损失存款两亿多元。

  走投无路之际,只能出让51%的股权给汇丰银行,彻底断送了控股权。

  远东银行和有余银行也遭受挤兑,继而被外资银行入股。

  而这场危机背后的操盘手,不是别人,正是汇丰等一众外资银行。

  “不过有一件事很奇怪,大成银行所有分行今天都没有开业,听说所有职员全都进了屈臣氏工业园,进行再培训再学习阶段。”

  沈弼有些奇怪:“培训,学习?屈臣氏工业园能够给这些银行职员,教导什么?”

  .......

  屈臣氏工业园,工人大学。

  “对,就是微笑。”

  “记住了,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一定要笑。”

  “谁要是再摆出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我不保证你们能从我手上拿到毕业证书。”

  一间高仿银行柜台的教室内,一名穿着讲究,三十来岁上下的职业女性,纠正着每一名大成银行职员的举止。

  在窗外,邵维鼎目睹着这一切,看向身边的袁天帆笑道:“阿帆,这位老师你是从哪找来的,挺有范啊!”

  “邵董,人家可是在美国深造过的高材生,我把你讲的那些东西给她讲了之后,人家立刻就明白了你的意图,用服务和其他银行拉开差距,这个方式她也是颇为认可。”

  “又何止是服务!”邵维鼎笑了笑:“华资银行,大部分都是从银号起家,被外国人说句‘当铺思维’一点都不为过,专业性比不过人家,服务上也差上一个档次。”

  “记住,做银行做金融的,可以瞧不起任何人,但是就是不能看不上我们的顾客。”

  “因为他们是来给我们送钱的,要传递给他们对于我们银行的信任和安全感,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将钱拿出来,放进我们的银库。”

  说完,邵维鼎又问道:“对了,大成银行那八家分行的改造装修工作,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