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番外之父子成仇一-《从谨小慎微,苟到终结乱世》

  是岁春和景明,玄武湖面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一艘大的游舫上,身着蔚蓝衣袍的陈明,指着湖中之物像昔年教导大儿子询问家中诸儿女:“看,那是什么?”

  “野鸭子。”,一个十一二岁的粉白少女,神色平静地答道。

  五六年过去,岚儿已出落得容色晶莹,秀雅动人。

  姚秉钧见父亲沉默,显然是对妹妹的回答并不满意。

  他想了想,开口道:“看它们的模样,雄鸭中央的两根微羽细长如针。头深棕色,颈侧有白色纵纹,身体灰色。雌鸭全身棕褐色,尾短。是针尾鸭。”

  他贵为皇帝,受内阁多位大学士教导,见多识广。

  大儿子陈云生,立在一旁,沉默不语。

  他虽知道答案,但也不会在父亲未授意的情况下,直接讲出。

  倒是在父亲腿边的怀瑾操着稚嫩的童音道:“是前些日子先生教的,‘春江水暖鸭先知’。”

  闻言,姚秉钧与陈云岚皆是恍然大悟,“四弟好聪明,我们都没有想到。”

  非学识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陈明亦是面露微笑,将小儿子抱进怀里,“告诉父王,学堂里还教了什么?”

  “还教了数算、礼仪。”

  看着小儿眼睛明亮、神采飞扬的样子,陈明脸上露出追忆之色,一首歌谣在他脑海中响起:“育红班,不简单,八加五等十三......”

  陈云岚看着父亲怀中的弟弟,俏皮地问道:“老四,六加九,等多少?”

  陈云生看了眼妹妹,微微皱眉,四弟才年初才上书塾,能学会十以内的加减,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怀瑾不假思索地道:“十五。”

  “四弟连手指头都未伸。”姚秉钧有些吃惊。

  他前些日子才见过几位公爵家的小公子,年龄比右弟还要大一些,查指头数数,数了半天也没算明白。

  “是姜姨娘提前教了吗?”

  见二哥如此发问,岚儿摇了摇头,“不可能,姜姨娘那我天天去,她从未让四弟提前学过什么。”

  这就奇怪了!

  陈明看着怀中的儿子,饶有兴致地道:“怀瑾再算一算,一百八十九加两百五十二得多少?”

  岚儿见四弟神色一凝,有些抱怨地道:“这太难了,没有草纸和算盘,连我都不一定能答对。”

  “先别说话,让我想一想。”陈怀瑾晃了晃小脑袋,看起来有些烦躁。

  岚儿撇了撇嘴,人小鬼大。

  游舫向着湖中央继续行去,碧水荡漾花争艳,,青山争秀鸟欢歌。

  正当众人沉浸于美景时,小家伙有些兴奋地喊道:“算出来了,四百四十一。”

  姚秉钧闻言,神色动容地道:“没错。四弟是个神童啊!”

  陈明暗想:这孩子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就是这长相,像他母亲了些,长大了又是一个许尚宾!

  ......

  回到王府,陈明让其余儿女各自散去,自己则带着怀瑾去找妈妈。

  佩纕园里,春光明媚,万物都散发着勃勃生机,一个绝美的妇人正卧在躺椅上晒太阳,她美眸半闭,双眉似颦非颦,小腹微微隆起,看起来有些慵懒。

  见到父子二人过来,她轻轻伸手,一旁的婢女,赶忙将其扶起。

  怀瑾松开父亲的手,奔赴到母亲怀里。

  姜楠摸了摸他的额头,“怎么样,今日玩得开心吗?”

  怀瑾点了点头,“在大湖上,见了锦鲤、沙鸥、针尾鸭,还有一叶扁舟的渔夫,用两只黑色的游禽捉鱼,父王说那是鸬鹚。”他边说还边比划着。

  陈明看着小儿的模样,也不禁哑然失笑。

  心算能力强,记性又好,神仙颜值,出身高贵,此非屈原之“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十年后,满身珠翠,一袭云锦的太后牵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前往文渊阁。

  待瞅见正在批改折子的皇上,她以指敲了敲敞开的门扉,“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就是你父王当年,也没有像你这般勤勉!”

  姚秉钧放下手中的毛笔,从椅子上站起身来,“父王比孩儿睿智。他一个时辰能完成的工作,孩儿往往要三个时辰。父王一天能想明白的道理,孩儿可能需要一个月。”

  提到父亲,他满心皆是崇敬。

  就连其在国家统一后的随手一挥,都为大虞兴邦起了重要的作用。

  “郑和”下西洋,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宝石、象牙、珊瑚等珍宝,乳香、没药、龙涎香等药材,胡椒、丁香、豆蔻等香料,还引入了“麒麟”、狮子、鸵鸟等瑞兽。

  更为关键的是,本来因为“翠花纺纱机”的问世,民间妇人织布效率大大提高,市场上已供大于求。

  可现在多余的布匹、丝绸均可与洋人做生意,换来金银等更值钱的东西。

  真是妙哉!

  母子二人说话间,静姝身旁的男童已溜到了桌案旁,他拿起黄纸上的一物,问道:“皇兄,这是光禄寺新研制出的糕点吗,我怎么没吃过?”

  姚秉钧回头看了一眼一母同胞的弟弟,轻笑道:“那是民间百姓吃的糠面馒头。”

  “皇上怎么还吃这些?”静姝微微皱眉。

  “如果连民间百姓们吃什么都不知晓,又如何能颁布适合百姓的法令。‘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静姝闻言,看着眼前的儿子,口中喃喃:“父皇、兄长,这就是你们想见到的后世明君吗?”

  小家伙咬了一口,摇了摇头,又将其放下,“没味儿,不好吃!”说罢,他伸手去够盘中的雪白糕点,只可惜身量不够,掂着脚尖也摸不着。

  一旁侍立的小太监,赶忙把盘子端了下来,供小王爷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