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五日,泽圣老家东部地区。
春天的泥泞期已近尾声,土地变得坚实起来,现在正是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最佳时节,在长达近百公里的战线上,俄国军队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向前推进。
马耶夫斯基将军站在一处刚刚被占领的德军阵地高地上举着望远镜,满意地注视着眼前浩荡行进的部队。
"看吧,德国人终于撑不住了!"
他情绪激动地对身边的参谋们说道,语气中洋溢着胜利在望的自信:"他们的防线一触即溃,这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战机。"
“现在进攻真是一个完美的决定。”
马耶夫斯基心中洋洋得意,仿佛胜利在望。
这怪不得这位将军过分自信,因为俄军的推进确实堪称顺利,自四月十日发动攻势以来,俄军先头部队已经向前推进了逾六十公里,平均每天前进超过十公里,这对于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大军团来说,是相当可观的速度。
在俄军的主要进攻轴线上,近卫坦克第五军的T-34坦克集群如同钢铁洪流般碾过德军的防御阵地,虽说德军的反坦克部队给俄国坦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胜利的天平依然倾向于俄国这边。
每当遇到顽强的抵抗,随行的炮兵部队就会立即展开压制射击,而后坦克和步兵协同进攻,很快就能突破德军的防线。
"德国人的抵抗十分顽强,但很明显,他们只是在负隅顽抗。"
一位前线师长在电话中向马马耶夫斯基报告:"每次我们集中兵力攻击,他们最终都会后撤,虽然会造成我军一些损失,但阵地最终都会落入我们手中。"
不断地胜利让俄军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看着一路溃退的德军,看着被遗弃的武器装备和来不及销毁的补给物资,更加确信胜利在望。
队伍中甚至传唱着即兴创作的战歌,歌颂着科尔尼洛夫和马耶夫斯基的英明领导。
只不过,这一切的"顺利"都是德军精心计划好的。
随着战线不断后撤,小兴登堡的团也从距离哈尔科夫二十多公里变成了八十多公里,在团指挥部里,小兴登堡与往常一样在安排前线的任务。
"告诉巴巴里斯,他的营今天必须再坚守三个小时才能后撤。"
小兴登堡对着电话那头说道:"一切行动就像前几天的那样。"
在前线阵地里,巴巴里斯领导部队执行这项特殊的任务,在每一个阵地上的德军部队都在进行"顽强抵抗",恰到好处地给俄军造成损失,却又在关键时刻"被迫"后撤。
"狮长,俄国人又上来了。"
一个满脸硝烟的连长跑进指挥所向巴巴里斯报告,这个营的人知道了巴巴里斯在非洲的事情后都喜欢称呼巴巴里斯为“狮长”,他本人对此没有任何意见,这可是他的荣誉勋章。
巴巴里斯抬手看了看表,确定了现在的时间后说:"按照计划再坚持四十分钟,然后向二号阵地撤退。记得把那几箱手榴弹'忘'在战壕里。"
下达命令后巴巴里斯双手抱胸,轻笑着讲道:“布吕歇尔那臭小子倒是轻松,只需要在后方管理后勤任务。”
其实布吕歇尔也不轻松,后方后勤有他忙活的。
这样的场景在整个战线上不断重演,德军且战且退,不断地引诱俄军继续深入。
就在俄军高歌猛进的同时,在他们推进轴线的南北两侧,德军早已准备好的装甲部队正悄无声息地蛰伏着。
在北翼,隐藏在森林和村庄中的是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坦克手们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最后的检修保养,指挥官们反复研究着地图和作战计划。
"俄国人已经前进六十公里了。"
古德里安看着最新战报,对参谋们说道:"再让他们深入三十公里到,拉长他们的战线,到时候就该我们出击了。"
一位年轻的参谋忍不住问:"将军,您不担心他们推进得太快吗?"
听到这话,古德里安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用力指着地图说:"让他们尽情推进吧,他们推进的越快,推进得越远,就越难回头。"
在南翼,霍特的装甲集群同样做好了准备,伪装网下的坦克排列整齐,炮兵部队已经测算好了射击诸元,工兵部队秘密修复了一些关键道路,为即将到来的快速突进做准备。
"所有部队保持无线电静默,夜间禁止任何灯光。"
霍特下达着严格的指令:"让俄国人尽情庆祝他们的'胜利'吧,很快他们就会明白什么是乐极生悲。"
南北两翼的装甲部队各有一个近卫装甲师作为先头部队,南北两边都装备有德国最新式的坦克,虎式坦克与豹式坦克,而俄国的新坦克还在研发过程中。
在更南方的扎波罗什地区,奥匈帝国军队也在紧张备战,虽然他们是德国的盟友,但许多军官内心复杂——既希望德军获胜,又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
"各位,我们的任务是在德军发动反击后向顿涅茨克方向发起进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奥匈帝国东线部队指挥官约瑟夫大公向麾下将领解释道:"虽然德国是这次行动的主力,我们对俄军的进攻是辅助进攻,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德国人拿下哈尔科夫的同时我们也能够那些顿涅茨克。"
奥匈军队的装备与德军相比要差上一些,尤其是装甲部队之间的差距,但奥匈现在的战线压力要比德国少许多,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计划他们的行动。
德军以逸待劳,静候俄军抵达预定位置。
俄军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在俄军内部已,隐患已经开始出现了。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后勤补给,随着部队不断向前推进,补给线越拉越长,卡车车队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经常遭到德军小股部队和游击队的袭击。
有许多俄军装甲部队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求援,请求援助,一个营长向上说:"我的坦克已经有三分之一因为缺油而停摆了!"
然而,后勤部门的回复总是千篇一律:"坚持一下,运输队正在路上。"
不过后勤问题与俄军的其他问题相比只能是特别严重。
进攻开始前俄军指挥部知道这可能是个陷阱,所以留下了一批预备队来避免意外发生。
然而随着推进的越发顺利,马耶夫斯基将军自作主张的调走了一批预备队的人来填充自己的拳头,这就导致本来有十万人可以随时从哈尔科夫方向支援前线的预备队变成了只有五万人,他抽走了一半的人。
俄国不是苏联,俄军的此次攻势中可以正常执行师职能的部队是挤出来的,剩下的部队有一部分在中部和北部待命以随时支援那两个战场,一部分被部署在国内其他地区,再剩下的就是还在训练中的部队了。
俄军南线的预备队力量本来算是较为充足的,马耶夫斯基这么一抽,预备队就不那么充足了。
在俄军的前线指挥所里,一位参谋军官谨慎地向马耶夫斯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司令,我们的侧翼暴露得太多了,是否应该放缓推进速度,先巩固一下侧翼安全?"
“科尔尼洛夫元帅也提醒过,让我们注意周围的情况。”
面对参谋的提醒,马耶夫斯基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德国人哪还有什么预备队,他们南线的主力在我们的正面节节败退,现在停下就是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我们必须乘胜追击!"
在主攻将领成为骄兵的时候,俄国空军侦察机在侦查四周情况的时候发现了些许不对劲,他们,不过这些异样都被马耶夫斯基归类为德军的小规模部队调动。
四月十七日,俄军先头部队已经推进了约九公里,连续一周的长途奔袭让士兵们颇为疲惫,但是神必小药丸和胜利带来的喜悦总能让他们的疲劳值刷新。
太累了,吃一粒神必小药丸,吃完药丸疲劳值就会刷新。
军官们开始讨论什么时候能够兵临第聂伯河。
在刚刚占领的一个小镇上,俄军士兵们正在打扫战场。他们发现德军撤退时留下了大量物资,包括整箱的弹药、食品甚至还有一些完好无损的火炮。
"傻蛋德佬!"
一个年轻士兵兴奋地喊道:"他们连装备都不要了。"
这样的情况让少数经验丰富的老兵感到不安,一名士官皱着眉头打量这些被"遗弃"的装备,他摇摇头说:"不对劲,德国佬从来不会这样浪费装备。"
“也许这群家伙是彼得留拉那群废物。”另一人讲到,随即在场其他人哈哈大笑。
士官的担忧被淹没在胜利的欢呼声中。
当晚,马马耶夫斯基向莫斯科发去捷报:"我军继续向前推进,德军抵抗正在减弱,预计再有三到四天时间,就能达成战役第一阶段目标..."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发电报的同时,古德里安和霍特的装甲部队已经启动了引擎,奥匈帝国的军队正在进入出发阵地,一张巨大的罗网正在悄悄收拢,而他的部队正毫无察觉地走向网中央。
德军基辅指挥部内,曼施坦因看着地图上标明的俄军推进轴线,嘴角露出冰冷的微笑。
"让他们再高兴一天。"
他轻声说道:"明天,俄国人就会知道他们犯下了一个弥天大错。"
喜欢从德皇的司机开始征服世界
春天的泥泞期已近尾声,土地变得坚实起来,现在正是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最佳时节,在长达近百公里的战线上,俄国军队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向前推进。
马耶夫斯基将军站在一处刚刚被占领的德军阵地高地上举着望远镜,满意地注视着眼前浩荡行进的部队。
"看吧,德国人终于撑不住了!"
他情绪激动地对身边的参谋们说道,语气中洋溢着胜利在望的自信:"他们的防线一触即溃,这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战机。"
“现在进攻真是一个完美的决定。”
马耶夫斯基心中洋洋得意,仿佛胜利在望。
这怪不得这位将军过分自信,因为俄军的推进确实堪称顺利,自四月十日发动攻势以来,俄军先头部队已经向前推进了逾六十公里,平均每天前进超过十公里,这对于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大军团来说,是相当可观的速度。
在俄军的主要进攻轴线上,近卫坦克第五军的T-34坦克集群如同钢铁洪流般碾过德军的防御阵地,虽说德军的反坦克部队给俄国坦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胜利的天平依然倾向于俄国这边。
每当遇到顽强的抵抗,随行的炮兵部队就会立即展开压制射击,而后坦克和步兵协同进攻,很快就能突破德军的防线。
"德国人的抵抗十分顽强,但很明显,他们只是在负隅顽抗。"
一位前线师长在电话中向马马耶夫斯基报告:"每次我们集中兵力攻击,他们最终都会后撤,虽然会造成我军一些损失,但阵地最终都会落入我们手中。"
不断地胜利让俄军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看着一路溃退的德军,看着被遗弃的武器装备和来不及销毁的补给物资,更加确信胜利在望。
队伍中甚至传唱着即兴创作的战歌,歌颂着科尔尼洛夫和马耶夫斯基的英明领导。
只不过,这一切的"顺利"都是德军精心计划好的。
随着战线不断后撤,小兴登堡的团也从距离哈尔科夫二十多公里变成了八十多公里,在团指挥部里,小兴登堡与往常一样在安排前线的任务。
"告诉巴巴里斯,他的营今天必须再坚守三个小时才能后撤。"
小兴登堡对着电话那头说道:"一切行动就像前几天的那样。"
在前线阵地里,巴巴里斯领导部队执行这项特殊的任务,在每一个阵地上的德军部队都在进行"顽强抵抗",恰到好处地给俄军造成损失,却又在关键时刻"被迫"后撤。
"狮长,俄国人又上来了。"
一个满脸硝烟的连长跑进指挥所向巴巴里斯报告,这个营的人知道了巴巴里斯在非洲的事情后都喜欢称呼巴巴里斯为“狮长”,他本人对此没有任何意见,这可是他的荣誉勋章。
巴巴里斯抬手看了看表,确定了现在的时间后说:"按照计划再坚持四十分钟,然后向二号阵地撤退。记得把那几箱手榴弹'忘'在战壕里。"
下达命令后巴巴里斯双手抱胸,轻笑着讲道:“布吕歇尔那臭小子倒是轻松,只需要在后方管理后勤任务。”
其实布吕歇尔也不轻松,后方后勤有他忙活的。
这样的场景在整个战线上不断重演,德军且战且退,不断地引诱俄军继续深入。
就在俄军高歌猛进的同时,在他们推进轴线的南北两侧,德军早已准备好的装甲部队正悄无声息地蛰伏着。
在北翼,隐藏在森林和村庄中的是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坦克手们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最后的检修保养,指挥官们反复研究着地图和作战计划。
"俄国人已经前进六十公里了。"
古德里安看着最新战报,对参谋们说道:"再让他们深入三十公里到,拉长他们的战线,到时候就该我们出击了。"
一位年轻的参谋忍不住问:"将军,您不担心他们推进得太快吗?"
听到这话,古德里安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用力指着地图说:"让他们尽情推进吧,他们推进的越快,推进得越远,就越难回头。"
在南翼,霍特的装甲集群同样做好了准备,伪装网下的坦克排列整齐,炮兵部队已经测算好了射击诸元,工兵部队秘密修复了一些关键道路,为即将到来的快速突进做准备。
"所有部队保持无线电静默,夜间禁止任何灯光。"
霍特下达着严格的指令:"让俄国人尽情庆祝他们的'胜利'吧,很快他们就会明白什么是乐极生悲。"
南北两翼的装甲部队各有一个近卫装甲师作为先头部队,南北两边都装备有德国最新式的坦克,虎式坦克与豹式坦克,而俄国的新坦克还在研发过程中。
在更南方的扎波罗什地区,奥匈帝国军队也在紧张备战,虽然他们是德国的盟友,但许多军官内心复杂——既希望德军获胜,又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
"各位,我们的任务是在德军发动反击后向顿涅茨克方向发起进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奥匈帝国东线部队指挥官约瑟夫大公向麾下将领解释道:"虽然德国是这次行动的主力,我们对俄军的进攻是辅助进攻,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德国人拿下哈尔科夫的同时我们也能够那些顿涅茨克。"
奥匈军队的装备与德军相比要差上一些,尤其是装甲部队之间的差距,但奥匈现在的战线压力要比德国少许多,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计划他们的行动。
德军以逸待劳,静候俄军抵达预定位置。
俄军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在俄军内部已,隐患已经开始出现了。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后勤补给,随着部队不断向前推进,补给线越拉越长,卡车车队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经常遭到德军小股部队和游击队的袭击。
有许多俄军装甲部队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求援,请求援助,一个营长向上说:"我的坦克已经有三分之一因为缺油而停摆了!"
然而,后勤部门的回复总是千篇一律:"坚持一下,运输队正在路上。"
不过后勤问题与俄军的其他问题相比只能是特别严重。
进攻开始前俄军指挥部知道这可能是个陷阱,所以留下了一批预备队来避免意外发生。
然而随着推进的越发顺利,马耶夫斯基将军自作主张的调走了一批预备队的人来填充自己的拳头,这就导致本来有十万人可以随时从哈尔科夫方向支援前线的预备队变成了只有五万人,他抽走了一半的人。
俄国不是苏联,俄军的此次攻势中可以正常执行师职能的部队是挤出来的,剩下的部队有一部分在中部和北部待命以随时支援那两个战场,一部分被部署在国内其他地区,再剩下的就是还在训练中的部队了。
俄军南线的预备队力量本来算是较为充足的,马耶夫斯基这么一抽,预备队就不那么充足了。
在俄军的前线指挥所里,一位参谋军官谨慎地向马耶夫斯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司令,我们的侧翼暴露得太多了,是否应该放缓推进速度,先巩固一下侧翼安全?"
“科尔尼洛夫元帅也提醒过,让我们注意周围的情况。”
面对参谋的提醒,马耶夫斯基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德国人哪还有什么预备队,他们南线的主力在我们的正面节节败退,现在停下就是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我们必须乘胜追击!"
在主攻将领成为骄兵的时候,俄国空军侦察机在侦查四周情况的时候发现了些许不对劲,他们,不过这些异样都被马耶夫斯基归类为德军的小规模部队调动。
四月十七日,俄军先头部队已经推进了约九公里,连续一周的长途奔袭让士兵们颇为疲惫,但是神必小药丸和胜利带来的喜悦总能让他们的疲劳值刷新。
太累了,吃一粒神必小药丸,吃完药丸疲劳值就会刷新。
军官们开始讨论什么时候能够兵临第聂伯河。
在刚刚占领的一个小镇上,俄军士兵们正在打扫战场。他们发现德军撤退时留下了大量物资,包括整箱的弹药、食品甚至还有一些完好无损的火炮。
"傻蛋德佬!"
一个年轻士兵兴奋地喊道:"他们连装备都不要了。"
这样的情况让少数经验丰富的老兵感到不安,一名士官皱着眉头打量这些被"遗弃"的装备,他摇摇头说:"不对劲,德国佬从来不会这样浪费装备。"
“也许这群家伙是彼得留拉那群废物。”另一人讲到,随即在场其他人哈哈大笑。
士官的担忧被淹没在胜利的欢呼声中。
当晚,马马耶夫斯基向莫斯科发去捷报:"我军继续向前推进,德军抵抗正在减弱,预计再有三到四天时间,就能达成战役第一阶段目标..."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发电报的同时,古德里安和霍特的装甲部队已经启动了引擎,奥匈帝国的军队正在进入出发阵地,一张巨大的罗网正在悄悄收拢,而他的部队正毫无察觉地走向网中央。
德军基辅指挥部内,曼施坦因看着地图上标明的俄军推进轴线,嘴角露出冰冷的微笑。
"让他们再高兴一天。"
他轻声说道:"明天,俄国人就会知道他们犯下了一个弥天大错。"
喜欢从德皇的司机开始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