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1章 府中金屋藏娇-《奉旨和亲后,父皇和未婚夫悔疯了》

  “不……不是的……”柳燕云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嘴唇哆嗦着,再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我……我没有……”

  她的抵赖,在如山的铁证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又可悲。

  晏少卿不再看她,转而对跪在一旁,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的小翠道,“你,还有何话说?”

  小翠早已面无人色,此刻再也撑不住,猛地磕头下去,哭喊道,“少爷饶命!奴婢……奴婢说的句句属实!就是柳小姐指使奴婢的!是奴婢一时鬼迷心窍,贪图富贵,求少爷饶了奴婢这条贱命吧!”

  “家有家规。”晏少卿的声音冷酷无情,“栽赃主子,按律当诛。管家。”

  “在。”

  “拖下去,杖毙。”

  “是!”

  两个身强力壮的家仆立刻上前,像拖一条死狗一样将小翠拖了出去。

  小翠的尖叫和求饶声凄厉地划破了府中的宁静,随即被沉闷的杖击声和压抑的惨嚎所取代,最后,一切归于死寂。

  血腥的处置方式,让在场所有下人都白了脸,噤若寒蝉。

  华玉安站在那里,心中一片冰凉。

  她看着眼前这个生杀予夺、冷酷决绝的男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世家掌权者的威严与手段。

  他不是肃帝,不会被眼泪和示弱蒙蔽;他也不是燕城,不会被情感左右判断。

  他只相信证据,只遵循规则。

  在他的世界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泾渭分明,不容混淆。

  处理完下人,晏少卿的目光才重新落回到柳燕云身上。

  柳燕云已经彻底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柳燕云。”晏少卿缓缓起身,一步步走到她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我晏家收留你,是念在姑母的情分。你却三番两次,因一己私妒,构陷府中客人,败坏晏家门风。你可知错?”

  “表哥……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柳燕云涕泪横流,抱着他的腿哀求,“你看在姑母的面上,就饶我这一次吧!我再也不敢了!”

  “你的‘不敢’,太过廉价。”晏少卿一脚踢开她的手,声音里满是失望与厌恶,“你错的,不是手段拙劣,而是心思歹毒!”

  他字字诛心,柳燕云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

  “从今日起,你搬去祠堂禁足,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踏出半步!每日抄写女诫百遍,好好反省你的德行!”

  “祠堂?”柳燕云惊恐地瞪大了眼睛,那地方阴冷偏僻,简直跟冷宫无异!“不!表哥,你不能这么对我!”

  “来人,带柳小姐去祠堂!”晏少卿没有丝毫动容,语气不容置喙。

  立刻有几个粗使婆子走上前来,架起柳燕云就往外拖。柳燕云的哭喊声、咒骂声渐渐远去,正堂内终于恢复了宁静。

  晏少卿处理完一切,才转身看向从头至尾都沉默不语的华玉安。

  满堂的喧嚣与血腥散尽,只剩下他们二人相对而立。

  他的眼神依旧深邃,却似乎比方才柔和了些许。

  “我承诺过,会查明真相。”他开口,声音恢复了一贯的清冷,“此事,到此为止。你安心养伤。”

  华玉安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

  她抬起头,迎上他探究的视线,那张苍白的小脸上,第一次显露出一丝复杂难辨的情绪。她缓缓屈膝,行了一个标准的宫礼,声音轻得像风中的羽毛,“多谢晏大人,还我清白。”

  这一刻,她谢地,不仅仅是这件事。

  更是他让她看到,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原来真的存在不问缘由、只论是非的公道。

  虽然这份公道,来得如此冰冷,却也如此……可靠。

  一场血腥的风波过后,晏府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井然有序。

  下人们愈发谨言慎行,看向晚风苑的方向时,眼神里都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

  华玉安的日子,也因此得到了难得的清净。

  除了每日张太医会准时前来换药,丫鬟在一旁小心伺候外,再无人前来打扰。

  她大部分时间都只是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庭院里那棵老槐树的叶子,一片片地由绿转黄,再被秋风无情地卷走,零落成泥。

  她知道,晏少卿给她的这份安宁,并非出自善心,而是一种规则下的秩序。

  他惩治柳燕云,是因为柳燕云破坏了他府邸的规矩,挑战了他作为掌权者的权威。

  而她,不过是这场规则游戏中,一枚被动摆正了位置的棋子。

  但即便如此,她心中仍存着一丝微末的感激。

  在这颠沛流离的十九年里,这是她第一次,被人用如此不容置喙的方式“保护”了一次。

  这份保护,冰冷,坚硬,却也前所未有的可靠。

  只是,她这偷来的片刻安宁,注定不会长久。

  晚上,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被管家亲手送到了晏少卿的书房。

  彼时,晏少卿正在处理一桩户部的陈年卷宗,闻言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示意管家将信放下。

  他以为,不过是哪家同僚送来的无关紧要的问候。

  然而,当他处理完公务,拆开那封信时,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倏地凝结成冰。

  信纸是一张再寻常不过的素笺,上面的字迹也刻意模仿了市井书生的笔法,潦草而无章法。但信上的内容,却字字句句,如淬了毒的针,直刺人心。

  “晏大人安好。府中金屋藏娇,美人恩重,本是风流韵事。然,此女身份特殊,乃天家污点,身负不祥。大人将其留在身边,恐非晏家之福,不日或有倾覆之祸。言尽于此,望大人三思。”

  没有威胁,没有勒索,通篇都是故作关切的“提醒”。

  可越是这样,其中潜藏的恶意就越是令人不寒而栗。

  “天家污点”、“身负不祥”、“倾覆之祸”……每一个词,都精准地踩在了最危险的线上。

  晏少卿修长的手指捏着那张薄薄的信纸,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沉默了许久,书房内沉香袅袅,气氛却压抑得几乎凝固。

  半晌,他沉声道:“来人。”

  亲信无声地出现在门口。

  “去晚风苑,请宋姑娘来书房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