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山下世界准则-《明明是天师,却总以为自己很弱!》

  在这座天下,各国间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

  那就是,两国交战,都不准派遣山上异士参与到斗争里。

  哪怕是天师,也要遵守这样的规则。

  所以,张道之不能直接干预这场战争的走向。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这都是山下世界的战争。

  当然,这样的准则,对妖无效。

  只要妖敢来犯,异士与朝廷之间,便会同仇敌忾。

  如今。

  张道之也只得在不干预这场战争的情况下,护住怀里的这个孩童,仅此而已。

  他盘腿坐在街道市集商铺的屋檐下。

  原本在此开设商铺的那些商人、居民,此刻都已火速离开此间。

  或是干脆躲在家里不出来。

  他们与前赴后继,赶到城头上的那些士卒,显得格格不入。

  而张道之又与他们格格不入。

  被他抱在怀里的孩子,如今看起来也就五六岁大小。

  这么小的孩童,可能不知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但当他看到自己的祖父,一动不动时,内心也会触动,也会崩溃。

  他祖父的尸体,已被张道之放到别处。

  这孩子兴许是哭累了,又感觉到张道之的怀抱极其温暖,于是便呼呼大睡起来。

  甚至,就连军队前进的步伐以及一些喊打喊杀声,都无法惊扰到这个孩子的熟睡。

  或许,与张道之布下的一些小手段有关。

  渐渐地。

  城头那边,喊打喊杀声愈发响彻这片天地。

  距离城头有二三百步距离的张道之都听到了。

  可见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远超想象。

  不过,张道之并未在乎这些。

  眼下,他只想护好这个孩童,因为这是他答应别人的事情。

  没过一会儿。

  张道之注意到,不只是有将士前赴后继的奔向城关,亦有尸体被搬运下来。

  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目睹古战场的血腥。

  与热武器不同的是,冷兵器作战,往往更能激发出一个人的好战因素,激战起来,也更为热血。

  他叹了口气。

  因为这座天下的规则,他只能亲眼目睹从他眼里毅然走过的将士,最终又被人背下城头。

  几百步的距离,对他这位天师来说,在视野上,几乎不受什么影响。

  往来奔走的这些将士中,他印象最深的。

  是一个年纪看起来仅有十七八岁的小将。

  这名小将在挺进城头时,见到了张道之与他怀里的婴儿,还以为是什么乞丐在浪迹天涯。

  毕竟,张道之为了不惹人注意,刻意将一身衣物打扮的过于简朴了些。

  那小将抿了抿嘴,似是做出了一番思想斗争,最终从怀里掏出一张饼,分了一半给张道之,

  “怎么乞讨讨到雁门了?没看到打起来了?还不走?”

  闻言,张道之望着他递来的半张饼稍微愣神。

  小将因要即刻赶到城头的原因,见他并未有所回应,并不敢耽搁,直接小跑着离去。

  然而,不消片刻,却身中箭矢。

  若非关键时刻,张道之以金光咒护住他的的心脉。

  只怕那些箭矢,就要了那小将性命了。

  半张饼是因,张道之护他性命是果。

  他是个讲承负的人,一向如此。

  只是,旁人的命运,他便不好过多干涉了。

  又过一会儿。

  或许是北元的第一波攻势已经结束。

  打杀声逐渐微弱。

  这时,通往雁门关城头的街道两旁商铺里,有人感到战事已停,便打开门窗。

  正巧见到了盘腿坐在地面的张道之,下意识议论起来,

  “这道人,哪里来的?”

  “怀中还抱着一个孩童?”

  “雁门恐起大战,这道人不怕死吗?还敢留在此地?”

  “这世上,还真有不怕死的怪人?”

  “...”

  世代生活在雁门的这些人见惯了生死,但并不是不惧生死。

  张道之耳聪目明,自是将他们的声音听进耳中,他并未理会。

  只是在静静等待着岳山。

  良久。

  他身后的那间铺子,有个小厮开了门,探出脑袋,小心翼翼的对张道之开口道:

  “道长,我们掌柜的心善,让您进来躲刀兵。”

  生活在雁门关的百姓并不多,基本都是军户之后。

  他们的祖上,都戍卫过这座城关,或是战死于此。

  或是有亲朋此刻正矗立在那座城头之上。

  朝廷这么做,一来,是让英烈之后能有个生计,二来,是让那些为朝廷血战守城的将士心无旁骛。

  张道之婉拒了那小厮的好意。

  他说过,要在这里等着岳山。

  可是等了许久,直至等到日落西山,直至等到敌军又发起了第二轮攻势。

  仍是不见岳山的到来。

  就连他父亲的尸身,也被一些负责拖运尸体的将士发现并收敛,他们好警告张道之,

  “雁门关大战期间,三百步内,除守城将士之外,不准任何人靠近,小道士,哪来的回哪去,想找死别死在俺们雁门。”

  张道之当做没有听到,自始至终,都在静静地坐着。

  这一夜,沉沉夜幕里飘起了鹅毛大雪。

  他怀抱里的孩童,似是感到了饥寒,脸色显得极其苍白。

  想哭,可是嗓子早已沙哑。

  张道之于心不忍,只好施展金光咒为孩童御寒。

  神奇的一幕发生,当金光咒展开的那一刻,这孩子,既不感到饥饿,也不感到寒冷了。

  天快亮的时候。

  一整夜的大雪,让整座雁门关都白了头。

  甚至,街道路面上都已有了积雪。

  但张道之身周几步之内,却不曾被飘了一夜的大雪掩盖。

  这时,他就已经隐隐猜到什么了。

  他拔下孩童的一根发丝,嘴里念念有词,没过一会儿,发出一声忧虑的叹息。

  岳山...死了。

  死在这场守城之战里。

  张道之打算待这个孩童醒来时,便将他送到家里。

  就在这时,有一名胡子拉碴的中年汉子走来,他身着甲胄,腰佩大刀,手持盾牌。

  看样子,与岳山一样,也是一名盾兵。

  他毫无恶意的站在张道之身前,缓缓蹲下身子,看着他怀抱里睡得正香的孩子,摇头一叹,

  “这孩子爹是在宣文三十二年参军,短短一年半载,就成了军中一把好手。”

  “后来国师改制,我与他爹,同时入了雁北军。”

  “这娃儿是个苦命的,生下来就没了娘,如今,也没了爹...”

  说至此处,这中年汉子低着头,眼角竟是流出两滴热泪。

  他大手一挥,将滑落到脸颊的泪痕擦拭,竟学着张道之的模样,与他相对而坐,缓缓道:

  “我虽读过两年书,但知道的道理却不多。”

  “三年前,国师组建雁北军的时候,曾亲口问过我们想要什么。”

  “有人说想要收复燕云,有人说想要一战成名,有人说想顿顿有肉吃...”

  “我记得,当国师问起我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没有回答出来,但是,我自个儿心里是有个答案的,你想不想听听?”

  张道之微微皱起眉头。

  他不明白,眼前这汉子,与自己说那么多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