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怒目金刚-《明明是天师,却总以为自己很弱!》

  关西道、庆州。

  在一座名为药王村的地方。

  正有一名僧人,身着偏袒右肩的袈裟,持锡杖、经箧,盘腿坐在一众村民身前。

  此人深目高鼻,胡须稀疏,身形瘦劲。

  言语间,妙音流转,佛韵尽显,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此句出自《妙法莲华经》。

  这僧人来自西域佛国。

  途经此地,见小小村落中却有众生相。

  遂盘踞于此朗声讲经。

  站在他身前的不少村民,大都信仰小乘佛教。

  见有高僧将究竟佛果,便停留此地听经。

  那来自西域的僧人说,小乘涅盘为暂歇处,众生需继续迈向究竟佛果。

  何为究竟佛果?乃为大乘佛法追求的最终结果。

  小乘与大乘的区别,在于小乘追求自我超脱,而大乘讲究普度众生。

  小乘可证阿罗汉果,大乘可证佛果。

  其实在中原境内,早已有大乘佛法的存在。

  严格来说,中原佛法是以大乘为主,小乘佛法逐渐被边缘化。

  而且,流传到中原的佛法,已被汉化。

  更为贴合儒释道三教精髓。

  而西域佛教,则是大小乘并用。

  两千年前,在中原的土地上,并未有佛法的存在。

  那时起,西域佛国便想来中原传道了。

  可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中原自成一家的佛教思想体系,已完全脱离于西域佛教的影响。

  西域佛国认为,这不是他们想要的佛果,更不是他们去往中原传道的精髓。

  由于存在着这种巨大差异,导致西域佛国并不认同中原佛教的存在。

  而中原佛教,也不希望,在这片土地上,会滋生出两种差异太大的佛法。

  是以,西域佛国向中原传播佛法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但他们并未气馁,坚定认为,中原佛教,是披着大乘佛法的皮,行小乘佛法之举。

  借此,希望将西域佛国于中原地界遍地开花。

  这就是活佛想要东出传道的根本由来。

  但在张道之前世那个历史上,西域与中原的佛教文化,只是存在着地域化差异而已。

  归根溯源的讲,无论是道教思想还是佛家经义。

  在这个世上,都是想着如何救世。

  活佛认为他的那套东西能救世。

  但道教却认为,西域佛国东出传教,是在挖他们的根。

  不仅是道教这般想,就连中原佛教,其实也不太希望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会让固有的秩序平衡被打破,从而出现更大的乱子。

  张道之一心阻止西域佛国东出讲道,是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观念。

  更不希望因为佛道思想之争而演变为异士之争。

  在那西域僧人讲经期间,整座药王村落四周,不知不觉间,已经围满了龙虎山与道门弟子。

  天师令,表面上只能调动本门中人。

  然而,随着张道之正道魁首的身份被认定。

  那枚令,也可调动同道中人。

  待西域僧人讲经完毕之后,天色已经昏暗下来。

  大日落入山头。

  不少村民仍旧未曾离去,他们跪倒在僧人身前,一脸虔诚的陆续开口道:

  “大师,敢问如何成佛?”

  “大师,敢问何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

  相较于道教思想而言。

  在这个时代,佛教的思想,更为深入人心。

  因为,佛教画了一张饼,这张饼,让世人相信有来生,也相信来生会得福报。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普通百姓,需要思想与精神上的救赎。

  道教思想毕竟是脱胎于道家,更重在治当世、治国。

  对那些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今生今世已经很苦了,除非,你能立即给他们一张大饼吃,他们才会选择信道。

  是以,用佛之名造反者,多半是让百姓们相信一个美好世道的到来。

  而用道之名造反者,多半是让追随者能吃上一顿饱饭。

  比如大良贤师张角造反,就是以符水、吃食的方式去大量收揽难民。

  又比如元末时代各路起义军。

  是用未来佛的名义去造反,要让那些吃不起饭的难民,相信由他们虚构出的一个美好未来。

  此时。

  那西域僧人面对村民们提出的问题,感到极是欣慰。

  他们或许没有读过多少书。

  但是,他们乐意钻研佛教的思想文化。

  这很适合去传道。

  是以,那个西域僧人,在面对诸多问题时,脸色显得愈发温和,正不急不躁的,向他们解答着诸多困惑。

  直至深夜里。

  村民才算渐渐散去。

  而后,西域僧人缓缓站起身来,看向四周隐藏在夜色里的诸多道门中人,双手合十,

  “无量寿佛。”

  “诸位道友,既然来了,便就现身吧。”

  话音刚落,首先是一持剑女子跳将而出,她乃是龙虎山弟子,

  “谁跟你是道友?”

  紧接着,不少龙虎山门人与来自附近的道门中人便缓缓出现,

  “东出讲经不是不可,只是,不经一天师、二真人同意,终归到底,还是有些不妥。”

  “如今世道好不容易安稳一些,还是请你哪来的,回哪去吧。”

  “还望阁下莫要擅自掀起佛道之争。”

  “...”

  双方并未在第一时间展开厮杀。

  是因为还没有到图穷匕见的那一刻。

  除非,是这西域僧人,执意于此讲经,

  “中原有句话,叫做三教本一家。”

  “诸位又何苦阻拦贫僧讲经?”

  三教一家?

  那龙虎山女弟子性格比较泼辣,呸了一声,道:

  “若我道门子弟去往西域讲经,你们是不是也不阻拦?若是,明个儿我便带着道德经走一趟西域。”

  僧人摇头道:

  “道友此言差矣,我佛经义,可救西域三十六国子民。”

  言外之意是说,西域已经无需外来宗教的涉入便可拯救众生于水火。

  但是中原的道教,救不了自家百姓。

  尽管,你们道教子弟,每每在天下大乱之际挺身而出,可那又如何呢?

  佛道之争,不仅是思想之争,更是气数之争。

  这场争斗最终的胜利者,将执掌这座天下里的万千气象。

  “你们认为你们的法比我们强。”

  “但贫道却认为,我等道门的功,要比你们大!”

  龙虎山女弟子再次开口,而后一剑长驱直入。

  双方已然动手。

  僧人见状,不急不躁道: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诸位道友不愿我佛经义拯救天下苍生,那便是在害苍生。”

  “既如此,贫僧也只好当一回怒目金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