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导致,范知行的相权,能够挟制皇权。
赵长青不想看到这个结果,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也不能罢黜范知行。
要不然他这个皇位坐不稳不说,恐怕天下都会产生动荡。
且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背后骂他是昏君。
所以,赵长青向来对范知行表现的极为尊重。
此时,范知行听到赵长青的话,忽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接着缓缓说道:“陛下,老臣自知时日无多,也便学一学魏基,直言几句吧。”
赵长青露出了聆听教诲的神情。
只听范知行继续说道:
“陛下今日的所作所为,确实可圈可点,搅混了这一池水。”
“不过,有识之士,定然能够察觉到陛下的用意。”
“但这无伤大局,据臣所知,那几个年轻人,确实才学能力都很不错,可以暗中培养。”
“同时,还能借此机会,分辨谁才真有真才实学,谁又只是花瓶,没什么作用。”
“也能借机观察他们的心里,是否心性稳重,足以担当大任。”
“不过陛下切记,万不可操之过急,以防被有心人知道具体是谁。”
“必要时,为了保护那些有才学的有志之士,陛下可以将其罢免,并革除功名……”
赵长青闻言,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问道:“范相公,形势竟然这么严峻吗?朕身为一国之主,竟然还需要这么做?”
范知行点了点头,道:“不错,在他们羽翼未丰之前,最好不要让他们暴露,甚至就连他们自己,都不能知道。”
“这……”
赵长青不是不知道范知行所说的形势,只是没想到竟然会这么严酷。
这,简直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范知行叹道:“陛下,为了大周朝百年大计,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暂且忍耐。”
赵长青强压心中愤怒,深吸了一口气,道:“朕明白了。”
范知行又接着道:“陛下,臣得张天师相助,虽然能够行动了,但恐怕支撑不了两年了。”
“若是臣去了,还望陛下不忘臣的殷殷教导,重贤臣,远小人……”
说到这儿,范知行一双混浊的老眼,竟已泛起了泪花。
赵长青如鲠在喉,“范相公……”
他虽然不愿范知行这样的贤臣就这样没了,可这是天道规则,世间谁人能够不死呢?
从他登基以来,赵长青与范知行之间,又是君臣,又是师徒。
也曾齐心合力,也曾暗中争斗。
十几年时间,如过往云烟,现在视之,都已如同等闲。
只听范知行接着语重心长道:“陛下,若是有朝一日,臣大限到了,能主持当今国政的,非中书省右丞相富彦百不可。”
“此外,吏部尚书文博夫,户部尚书韩圭,都是当今治世之能臣。”
“在王荆文没有成长起来之前,此二人亦可担当大任!”
赵长青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范知行推荐的这几个人,都是当世能臣,也是当年范知行推行新政时,支持的主力之一。
若是有这几人在,大周朝的天下,便不会乱。
富彦百,乃当今中书省右丞相,此人能力出众,遵守礼仪,顺从公议,没有任何偏心。
除范知行之外,富彦百是唯一一个能令文武百官都服从之人。
文博夫,则是当今昭文馆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此人文武双全,可以出将入相,能力比之富彦百不遑多让。
宣文年间,有涿州有一名为王则的,聚众起义,攻打大周城池,杀害知州,最后更是建国称帝,国号安阳,改元德圣。
先帝派一将讨伐,却久未将王则捉拿,是以先帝大怒,罢黜了那位将军。
一时朝中无人接替,于是文博夫自告奋勇,被先帝任命为宣抚使,前往涿州平息王则。
文博夫亲自上阵,冲在最前头,用声东击西之计,成功率军登上涿州城,将王则捉拿,押解回京,斩首示众,遂平息了这场起义。
随后文博夫名声大振,一路加官进爵。
韩圭,乃当今户部尚书,宣文年间,曾镇守西凉,数次成功守住西域三十六国的入侵,战绩斐然。
“这几个人之后呢?又是谁?王荆文吗?”赵长青忽然又问道。
范知行摇了摇头,道:“后世之事,臣也无法预料,届时,陛下再问他们便是。”
闻言,赵长青虽还想继续问,可他也明白,范知行即便再怎么厉害,又怎么能预测到未来每个人的变化?
毕竟这个世界上,意外总比计划更多。
沉默片刻,范知行忽然又道:“若是日后陛下有大事不能决断,或者可以选择问一下张天师。”
“张天师?”赵长青面露愕然,心下也十分疑惑,为什么会是他?
讲道理,赵长青并不希望国政与那些异士牵连在一起,这影响太过重大了。
例如申九千便是一个例子。
可这人若是张天师,那便值得考虑一下了。
只是让赵长青不确定的是,张天师是山上之人,是否精通国政?
不过,若想让大周朝长治久安,没有了张天师还真不行。
无论是范知行,还是富彦百,文博夫,韩圭等人,论对大周朝,甚至天下苍生的功劳,他们都不及张天师。
范知行不再说话,只见他忽然起身,向赵长青恭敬的行了一礼,道:“陛下,臣身体不便,就先行告退了。”
赵长青点了点头,应道:“范相公,一路小心。”
不多时,范知行便已乘坐着轿子,出了皇宫。
只见夜市间,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一副太平盛世的豪华景象。
范知行看到这一幕,心中暗暗感叹道:“如此太平气象,又还能持续多久呢?”
这天下的黎民百姓,便是范知行唯一放不下的了。
范知行回到自己的府邸后,便派人去请富彦百,文博夫,韩圭三人,就说与他们有要事相商。
不多时,三人都来到了范府之中,范知行遂将今日在皇宫里,与陛下的谈话内容,向三人都说了。
富彦百不禁苦笑一声,道:“何苦来哉,我亦是行将就木之人,哪里还能担当如此大任……”
赵长青不想看到这个结果,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也不能罢黜范知行。
要不然他这个皇位坐不稳不说,恐怕天下都会产生动荡。
且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背后骂他是昏君。
所以,赵长青向来对范知行表现的极为尊重。
此时,范知行听到赵长青的话,忽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接着缓缓说道:“陛下,老臣自知时日无多,也便学一学魏基,直言几句吧。”
赵长青露出了聆听教诲的神情。
只听范知行继续说道:
“陛下今日的所作所为,确实可圈可点,搅混了这一池水。”
“不过,有识之士,定然能够察觉到陛下的用意。”
“但这无伤大局,据臣所知,那几个年轻人,确实才学能力都很不错,可以暗中培养。”
“同时,还能借此机会,分辨谁才真有真才实学,谁又只是花瓶,没什么作用。”
“也能借机观察他们的心里,是否心性稳重,足以担当大任。”
“不过陛下切记,万不可操之过急,以防被有心人知道具体是谁。”
“必要时,为了保护那些有才学的有志之士,陛下可以将其罢免,并革除功名……”
赵长青闻言,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问道:“范相公,形势竟然这么严峻吗?朕身为一国之主,竟然还需要这么做?”
范知行点了点头,道:“不错,在他们羽翼未丰之前,最好不要让他们暴露,甚至就连他们自己,都不能知道。”
“这……”
赵长青不是不知道范知行所说的形势,只是没想到竟然会这么严酷。
这,简直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范知行叹道:“陛下,为了大周朝百年大计,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暂且忍耐。”
赵长青强压心中愤怒,深吸了一口气,道:“朕明白了。”
范知行又接着道:“陛下,臣得张天师相助,虽然能够行动了,但恐怕支撑不了两年了。”
“若是臣去了,还望陛下不忘臣的殷殷教导,重贤臣,远小人……”
说到这儿,范知行一双混浊的老眼,竟已泛起了泪花。
赵长青如鲠在喉,“范相公……”
他虽然不愿范知行这样的贤臣就这样没了,可这是天道规则,世间谁人能够不死呢?
从他登基以来,赵长青与范知行之间,又是君臣,又是师徒。
也曾齐心合力,也曾暗中争斗。
十几年时间,如过往云烟,现在视之,都已如同等闲。
只听范知行接着语重心长道:“陛下,若是有朝一日,臣大限到了,能主持当今国政的,非中书省右丞相富彦百不可。”
“此外,吏部尚书文博夫,户部尚书韩圭,都是当今治世之能臣。”
“在王荆文没有成长起来之前,此二人亦可担当大任!”
赵长青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范知行推荐的这几个人,都是当世能臣,也是当年范知行推行新政时,支持的主力之一。
若是有这几人在,大周朝的天下,便不会乱。
富彦百,乃当今中书省右丞相,此人能力出众,遵守礼仪,顺从公议,没有任何偏心。
除范知行之外,富彦百是唯一一个能令文武百官都服从之人。
文博夫,则是当今昭文馆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此人文武双全,可以出将入相,能力比之富彦百不遑多让。
宣文年间,有涿州有一名为王则的,聚众起义,攻打大周城池,杀害知州,最后更是建国称帝,国号安阳,改元德圣。
先帝派一将讨伐,却久未将王则捉拿,是以先帝大怒,罢黜了那位将军。
一时朝中无人接替,于是文博夫自告奋勇,被先帝任命为宣抚使,前往涿州平息王则。
文博夫亲自上阵,冲在最前头,用声东击西之计,成功率军登上涿州城,将王则捉拿,押解回京,斩首示众,遂平息了这场起义。
随后文博夫名声大振,一路加官进爵。
韩圭,乃当今户部尚书,宣文年间,曾镇守西凉,数次成功守住西域三十六国的入侵,战绩斐然。
“这几个人之后呢?又是谁?王荆文吗?”赵长青忽然又问道。
范知行摇了摇头,道:“后世之事,臣也无法预料,届时,陛下再问他们便是。”
闻言,赵长青虽还想继续问,可他也明白,范知行即便再怎么厉害,又怎么能预测到未来每个人的变化?
毕竟这个世界上,意外总比计划更多。
沉默片刻,范知行忽然又道:“若是日后陛下有大事不能决断,或者可以选择问一下张天师。”
“张天师?”赵长青面露愕然,心下也十分疑惑,为什么会是他?
讲道理,赵长青并不希望国政与那些异士牵连在一起,这影响太过重大了。
例如申九千便是一个例子。
可这人若是张天师,那便值得考虑一下了。
只是让赵长青不确定的是,张天师是山上之人,是否精通国政?
不过,若想让大周朝长治久安,没有了张天师还真不行。
无论是范知行,还是富彦百,文博夫,韩圭等人,论对大周朝,甚至天下苍生的功劳,他们都不及张天师。
范知行不再说话,只见他忽然起身,向赵长青恭敬的行了一礼,道:“陛下,臣身体不便,就先行告退了。”
赵长青点了点头,应道:“范相公,一路小心。”
不多时,范知行便已乘坐着轿子,出了皇宫。
只见夜市间,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一副太平盛世的豪华景象。
范知行看到这一幕,心中暗暗感叹道:“如此太平气象,又还能持续多久呢?”
这天下的黎民百姓,便是范知行唯一放不下的了。
范知行回到自己的府邸后,便派人去请富彦百,文博夫,韩圭三人,就说与他们有要事相商。
不多时,三人都来到了范府之中,范知行遂将今日在皇宫里,与陛下的谈话内容,向三人都说了。
富彦百不禁苦笑一声,道:“何苦来哉,我亦是行将就木之人,哪里还能担当如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