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两河渠-《穿成秀才下堂妻,娘家顿顿有肉吃》

  当下让人把朱康给绑了,带上从他身上搜出来的火折子。

  还有伙计富贵,阿才。

  并几个愿意作证的食客,张明远等人。

  去了一趟县衙。

  高县令还有水车的事有求江思月。

  听说如此这般,不敢怠慢。

  很快开堂审理。

  人证物证俱在。

  朱康也觉大势已去,再反抗没什么意义。

  于是供认不讳。

  把自己作案的经过都招认了。

  高县令最后判决打了十板子,入狱三个月。

  并保证出狱后再不能找江家麻烦。

  否则只能流放外地,不得回归。

  朱康在外叫嚣的厉害。

  见了官老爷腿止不住的发抖。

  很利索的答应了,在供词和保证书上签字画押。

  几个食客很高兴。

  有生之年竟然能来县衙里走一趟。

  还不是因为犯事。

  回去又能吹嘘好久了!

  江思月为表谢意,让张明远请他们吃饭。

  今天在酒楼的消费就全免了。

  食客们又是一顿客套。

  一行人要走。

  高县令让人把江思月叫住了。

  说要问水车和水渠的事。

  江思月便叫张明远带着其他人先走。

  他随着衙役进了县衙内堂。

  “启禀高大人。

  水车的事李大哥正带着人准备原料和零件。

  用不了两天就能安装。

  水渠的话。

  是个大工程。

  除了大人出资的三百两。

  民妇还做主向两村的富户募集了三千两银子。

  已经由田村长牵头,规划水渠走向,准备物料工具。

  正想向县令请示,能不能在水渠边上立碑刻传。

  把捐过钱的商户人家都写上去。

  以彰显其功绩。”

  高县令笑呵呵的:

  “三百两银子是少了点。

  江娘子能想到募捐的法子,还能一下募集三千两!

  着实让本官佩服。

  立碑的事你自己看着办,本官没有异议。

  刚巧我今天派人去下河村李木匠那看了。

  他说后天就能去河边安装。

  本官是想知会江娘子一声。

  后天一同去清水河边看一看。”

  江思月没想到李木匠这般迅速。

  才几天的时间就已经准备好所有零件了。

  赶紧点头:

  行行。

  这没问题。

  到时候我一定会去看!”

  当然最好是一并把碑立上。

  田村长已经通过杜允娘找了府城中懂水利的师父去下河村看了。

  规划了修渠的路线。

  嘱咐了技术要点。

  立碑之后可以正式开工挖渠!

  说干就干。

  江思月辞别了高县令。

  就在县城找了家刻碑的铺子。

  说了需要的大小和要刻的内容。

  掌柜的一脸愁容。

  “要刻这么多字。

  两天怎么能够!

  铺子里就我和徒弟两个。

  这么多字怎么也得刻个十多天。”

  江思月皱眉。

  十多天的话,黄花菜都凉了。

  “掌柜的再想想办法。

  去别的铺子再找些同行来帮着刻也行!

  我这个实在是着急用。

  银钱不是问题。

  我可以多付一倍的钱。”

  那掌柜的仔细盘算了一下。

  觉得多一倍钱确实诱人。

  于是让小徒弟赶紧去同行找人。

  江思月看着有门。

  于是花了一钱银子去车马行雇了辆马车。

  拿了她的信回榕树镇找阿荣。

  把募捐银子的账本送过来。

  等拿到账本。

  雕刻铺子的掌柜已经找来了十多个工匠。

  日夜不息的话。

  两天内差不多能刻好了。

  江思月交了一半定金。

  说好交货的时辰和地点。

  然后又雇了马车回家。

  到了约定的那日。

  江思月起了个大早。

  吃饭梳妆。

  让铁牛套了马车送她回下河村。

  村子里早就聚集了一大帮人。

  作坊的男工们今天都歇业,去给李木匠帮忙。

  田村长跟上河村的村长吴全,一起来了。

  李木匠和杰子二虎,站在一大堆一丈长的木板当中。

  “村长。

  这些东西都需要搬到河边去。

  村里的牛车都得征用一下。”

  杰子说。

  田村长赶紧叫人去孙家和宋家叫牛车。

  二栋也把家里的青牛大车赶来了。

  江思月的马车是固定车厢。

  盛不开这么大的部件。

  只能装些钉头榫卯。

  当下村里的青壮们帮忙把所有部件都装了车。

  浩浩荡荡往清水河赶去。

  到了河边一看。

  高县令的车驾早就已经到了。

  两下见礼。

  也顾不上多说什么。

  李木匠便指挥着杰子和孙二虎等人。

  一起在河边的平台上架水车。

  高县令看他们一群人都听李木匠指挥。

  两架水车一齐敲敲打打,忙而不乱的景象。

  有点吃惊:

  “他们之前是都练过的吗?

  配合的还挺协调。”

  高县令出身在南方江河之畔。

  见过纤夫们合力拉船。

  响亮的号子整齐划一,船工们配合默契各司其职。

  自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壮观。

  这架水车的人,虽比不上百人拉纤的壮景。

  却也是自有默契。

  江思月笑道:

  “我们木工作坊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李大哥带着人分工合作。

  这些都是跟他配合干活的老人了。

  李大哥一个手势他们就知道要干什么。”

  高县令点点头:

  “果然李木匠是个有能耐的。

  不但能造出水车这种大型利器。

  还能统领手下的人齐心协力。”

  朝廷就是需要这样的好工匠。

  有些人手艺虽好,却不愿与人交流。

  更怕手艺被人偷师了去自己没活路。

  所以性格乖戾的很。

  像李木匠这种手艺好又愿意跟人合作的。

  倒是正适合给朝廷造重器。

  正说着呢。

  不远处一辆牛车驶来。

  前日下定的石碑到了。

  雕刻铺子老板站在车头,朝江思月招手:

  “江娘子!

  不辱使命。

  我们终于把碑文刻完了!”

  江思月很高兴。

  立刻招呼田村长找人把石碑抬下来。

  许多捐了款的人家纷纷围上来看。

  发现自己的名字果然在碑文上刻着。

  都很高兴。

  江思月把尾款结给了掌柜。

  掌柜兴冲冲拿着走了。

  田村长和吴村长立刻找人在水车旁边的位置挖了个坑。

  把石碑稳稳当当的立在里头。

  高县令兴致勃勃凑过来看。

  “双河渠?

  这是你起的名字?”

  江思月赔笑:

  “我跟田村长和吴村长商量的。

  我们一个上河村一个下河村,叫双河渠最是应景。”

  总不能叫上下渠!

  高县令点头:

  “确实应景。”

  说着往下看了看。

  “本官的名字也刻上了!”

  江思月道:

  “高大人是第一个资助咱们挖渠的,自然要写上。”

  而且在开头最醒目的位置。

  高县令很满意。

  “江娘子有心了。”

  正说着呢。

  身后的杰子大呼一声:

  “水车装好了!

  大家都起开,要试一下水力。”

  众人回头。

  就看到两个丈八高的大家伙,静静地立在河边。

  旁边的水斗有不到一半插在水里。

  由于水位太低。

  水流推不动沉重的水车。

  这会儿安安静静的立在河边。

  杰子和二虎。

  江家几个堂兄弟。

  分别站在两个水车的踏板上。

  一二一的喊着号子,用力踩着踏板。

  不多时。

  水车吱吱扭扭的慢慢开始转动。

  之前插在水里的水斗慢慢升到高处,然后倒转过来。

  “哗啦”一声落在岸边。

  村民们大为惊奇,同时惊呼:

  “上水了!

  真的上水了!”

  同时。

  两个村长拿着铁锹,在新立的石碑旁边挖了些土。

  大声吆喝着:

  “两河渠正式动工!”

  之前找好的工匠们闻声而动。

  挥舞铁锹抡圆了胳膊,开始挖水渠。

  喜欢穿成秀才下堂妻,娘家顿顿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