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不容易,总算糊弄过去了!-《大唐极品帝婿》

  在李斯文使出浑身解数的精湛手艺下,原本心中尽是愤懑与心虚的李二陛下,身体渐渐放松。

  眉头渐渐舒展,心情愈发舒畅,就连呼吸也变得平稳悠长。

  闭口不再提之前的圣旨一事,只是龙眸微阖,睫毛在眼睑投下淡淡阴影,安静的享受着这难得惬意。

  不时发出一声舒服的呻吟,就好像,此刻的李二陛下卸去了千斤重担。

  “陛下,你看臣这手艺如何,用不用再加些力气?”

  李斯文一边按摩,指尖游走在各个穴位,一边小心翼翼的询问,语气里带着几分讨好。

  李二陛下微微颔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言语间不乏点拨之意:

  “还凑合,再上点劲儿。就是水平略显生疏,还需多加练习,精益求精。”

  嘿,这老登还挺吃劲儿。

  李斯文心里暗自嘀咕,明明用在孙道长身上,这力道刚刚好。

  看来...皇帝老儿平时处理朝政,日夜操劳,积攒下的肩颈劳损,比孙道长这个老年人还严重得多。

  “好咧,那臣就上劲儿了!”

  话音未落,李斯文手上又加了几分力,同时一脸傲然的回道:

  “陛下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臣是何人,堂堂国公府嫡脉,如今又贵为大唐二品勋公。

  除了远在并州的阿耶阿娘,谁还敢能让臣耐心伺候,也就是陛下您,换做别人,臣早就一脚踹了上去!”

  他这话半真半假,既用便宜爹娘唤起了皇帝心中潜藏的亏欠,又不着痕迹的拍了皇帝的马屁,可谓是一举两得。

  结果也是不出李斯文所料。

  一听这话,李二陛下心里顿时颇多感慨,甚至涌起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亏欠。

  当初玄武门之变后,东突厥颉利、突利两位可汗,趁大唐权力变更、国力尚且孱弱之际,率兵长驱直入,攻至泾阳。

  突厥大军汹涌而至,营帐距长安不过数十里地,金鼓之声隐约可闻...

  李二陛下清晰记得,那些天,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文武百官人心浮动。

  哪怕自己火速派遣敬德驰援泾阳,捷报频传,但终究是架不住长安留守兵力空虚。

  将士们拼死御敌,但也只能且战且退,形势危急。

  最后出于无奈,他只得是冒险用出疑兵之计,亲自出面威吓颉利可汗,这才签下渭水之盟,暂解燃眉之急。

  经此一役,那抹耻辱像根刺般扎在他心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为了避免这种耻辱再次发生,自己便钦点心腹大将李绩,率军出镇并州。

  李绩素有儒将美誉,文能治世,武可安邦,实在是守卫北疆的不二之选。

  而这一去,便是七年寒暑,从未稍懈。

  即便贞观四年,李靖率部奇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李绩也不敢有片刻放松,枕戈待旦,守牧大唐一方。

  毫不夸张的说,懋功临危受命,为君分忧,为国平患,忠肝义胆日月可鉴。

  但他这份忠义两全背后...唯独亏欠了曹国公府里,那对从小离了父母,彼此相依为命的兄妹。

  李二陛下甚至不敢深想,若去年年秋,李斯文真的因为舍命救驾,至今昏迷不醒...

  那等懋功班师回朝的那天,自己又该如何面对这位老兄弟。

  但也万幸,李斯文这小子八字够硬,另有机缘,倒也应了那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而自打李斯文苏醒,便马不停蹄的为皇室奔波,挣钱、平疫、献宝...

  就这样一个忠心不二的肱股之臣,难道自己真的要因些许猜测,便降罪于他?

  思索至此,李二陛下长长叹了一声,情绪复杂,释然、愧疚,还有一丝庆幸。

  “诶...罢了罢了,不管那封圣旨是不是你拿的,朕都不打算再追究。

  反正还没酿成大祸不是,最多...朕将来多加注意,时刻提防着这封圣旨。”

  李二陛下的语气渐渐放松,而后话锋突然一转,一双龙眸锐利。

  偷没偷拿圣旨是一回事,今天这小子敢架着六马板车来京,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才刚见缓的语气里又带上几分严肃:

  “说说看吧,你小子不惜招惹一堆麻烦,也要招摇过市驱赶六马,到底是想干什么?”

  李斯文嘴角勾起轻笑,不容易啊,总算是把老登给糊弄过去了。

  眼帘低垂遮住眼底精光,又敛了敛笑意,这才一本正经的回道:

  “某家工匠又打造出一种新型农具,名作水车,这不特意带来给陛下瞧瞧。”

  李二陛下挑了挑眉毛,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指节轻轻叩击案几,喃喃自语道:

  “水车...农具,有趣,细细说说,此物有何用处?”

  至今改元才七年,天灾接连闹了六年,旱灾、洪灾、雪灾、蝗灾纷沓而至,导致他向来重视农桑。

  一听是新型农具,顿时来了兴致。

  “也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可以将河水提起,灌溉到更高处的全自动工具。”

  李斯文说的轻描淡写,仿佛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玩意。

  “何物何在,快带朕去看看!”

  一听这话,李二陛下‘噌’的一声便站了起来。

  贞观年初到贞观四年,整整闹了三四年的旱灾,不知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客死他乡。

  大唐苦旱久矣!

  可若真有了这等神器现世,那他还怕什么无雨天灾!

  指节在袖中攥得发白,恍惚间已经看到,渭水两岸良田万顷、五谷丰登的盛景。

  “那就请陛下移步,随臣到太液池一观!”

  两人一路快走,才刚走到大明宫紫宸殿旁,只听席君买一声大吼‘兄弟们再加把劲,马上就完事啦!’

  李二陛下心中更为好奇,脚步不由得加快了些,一路穿廊过道。

  等看到太液池附近,只一眼便瞧见了,正伫立于太液池河道上游,被众人推动移向卡槽的巨大圆筒。

  李二陛下审视良久:“这就是你说的水车,与朕详细说说。”

  喜欢大唐极品帝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