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厂的会议室内,姜天成此刻的心情格外好。
这次担任工作组组长下来巡视各地的工业建设,原本还是比较乐观的,觉得那些经济学家的说法有些危言耸听。
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群众的热情高涨,怎么会存在隐患。
可是在了解过一些具体情况之后,姜天成的心情便坠入了谷底。
他所认为的大好局面,居然都是表面文章。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各地都在各行其是,全然不顾整体利益。
很多相邻的两个城市,各有一家生产电风扇的工厂,还准备各自再建一个暖瓶厂。
生产出来的商品卖给谁?
难道就指望着辖区内的老百姓养活?
第一站来海城,也是因为部里这些年接到了很多告他们的电话和信件。
姜天成便想要了解一下海城的真实情况。
刚刚看过了那一场精彩的大戏之后,对那些告状的电话和信件,他已经做出了判断。
“天明同志,你来给同志们讲一讲,当初既然已经引进了西德利勃海尔公司的相关技术,为什么还要搞自主研发呢,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扩大生产上面,不是更好吗?”
李天明听得出来,这明显不是姜天成的真实想法。
“姜组长,道理很简单,饭还是要从自己的锅里盛出来的,吃着才香。”
姜天成笑了:“你的这个比喻倒是很别致,来,详细和大家伙说说,你到底是怎么考虑的,我听杜主任也讲到了,技术全面国产化,这是你从刚接手电冰箱厂的时候,就定下来的远景目标,谋定而后动,我觉得你这位同志很有想法。”
李天明闻言也跟着笑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把自己的命脉攥在别人的手里,迟早要被卡脖子。”
接着,李天明便把当年第一批样机下线时的经历说了一遍。
“德国人攥着核心技术不撒手,没有自主权,我们就永远只能听凭摆布,同样的道理,技术上如果不能实现全面国产化,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永远也没有竞争力。”
姜天成点点头,他自然清楚,德国人不可能把最新的技术转让给他们。
拿着技术过时的商品去国际市场上兜售,除了价格优势,何谈竞争力。
“所以,我们必须实现技术上的自主权,形成一套我们自己的标准,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提升。”
照猫画虎,永远也画不出百兽之王。
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工厂引进了国外的技术,但拿到了外国先进技术之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自身缺乏创造性,就像李天明说的那样,迟早要被卡脖子。
“你说的很对,施行开放政策之后,我们的很多同志对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太迷信了,总觉得什么都是西方的好,有了西方大老爷的技术,什么都能解决,干脆放弃了自主研发,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姜天成所担心的这些,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突然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尤其是西方的发达程度,让很多人一时间在思想上承受了极大的冲击。
对西方的向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同样出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
到了90年代,更是兴起了出国热,甭管是哪个国家,只要能走出去就行。
“杜主任,姜组长,现阶段的发展,确实需要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来为我们提供助理,但是,迷信完全没有必要,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少个脑子,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未必做不到!”
“好!”
姜天成想听的就是这种能提气的话。
还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真抓实干。
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国家设立那么多奖项,用来鼓励科技创新,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要在技术上追赶西方,抹平差距,真正实现科技兴国。
要不然的话,未来的中国充其量就是个世界的代工厂,在世界工业结构中只能处在在低端。
“咱们中国人就是要有这样的志气,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之前了解到的情况,让姜天成也有些灰心,今天在海尔电冰箱厂看到的这一切,相当于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
“说说看,接下来还准备怎么干?”
“先定型,接下来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投入资金研发,我们要做的不是次代产品,是真正的全球领先。”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姜天成肯定会当成说大话,放空炮。
但李天明所说的,全都是他亲眼看到的。
这样的企业,国家不支持,还去支持谁?
“有信心能做到?”
李天明笑道:“先定下一个目标,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只要坚持下去,总能实现。”
听到这话,杜树平突然觉得很耳熟,当初王作先在厂里视察,李天明不就曾说过同样的一句话。
那个时候的目标是实现技术全面国产化,当时,杜树平还觉得这个目标定的太高,实现起来不容易。
可不过才三年的时间,样机已经组装完成,并且通过了第一阶段的测试。
现在李天明又抛出了下一个远景目标,或许……
真的能实现!
“好!我们现在要的就是这种信念,天明同志,我很期待下次再来海尔电冰箱厂,希望到时候,你们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
姜天成说着站起身,朝李天明伸出了手。
李天明连忙握住。
“姜组长,随时欢迎!”
姜天成和杜树平一行人离开了。
只有马援朝留了下来。
“马局,下回再有这种事,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啊?”
今天的性能检测,万一不成功,在这么多领导面前,可就丢脸了。
特别是杜树平,他带姜天成来电冰箱厂是什么意思,李天明心里一清二楚。
无非就是秀肌肉,展现自身实力。
这是好心可凡事都有个万一。
马援朝讪笑道:“领导临时决定的,我也来不及通知你啊!不过,天明,你刚才说的……真能实现?”
李天明没好气道:“马局,你这是在质疑吴老师的专业水平?”
呃……
马援朝也和吴月华打过交道,那小老太太可不好惹。
“不是那个意思,也就是觉得……人家毕竟起步比咱们早。”
“所以更要奋起直追,我们要是再不快点儿,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需要我,还有市委为你们厂做点儿什么?”
这才是马援朝留下的目的。
估计也是杜树平授意的。
李天明没急着提要求,而是带着马援朝又回了检测车间,这边的工作自然在继续。
每一组数据统计完,随后交到吴月华手上汇总。
“吴老师!”
“人都走了?”
吴月华说着,抬头看了马援朝一眼。
“都送走了,您这边的工作还要多久?”
“最少七天,大数据已经基本没问题了,可是,还要监测样机的运行情况。”
说着,叫来了郑毅。
“后续的工作,我准备交给小郑来完成,包括在现有的技术标准上的升级迭代。”
听到这话,郑毅先被吓了一跳。
“吴老师,我……我不行,我给您打打下手没问题,让我……”
“还没开始干就这么没信心?你跟我学了三年,你的水平什么样,我比你清楚,这项工作交给你,我很放心。”
吴月华可不想被一件事给困住了。
电冰箱这个项目,她参与到现在已经可以放手了。
而且,郑毅学了三年,不尝试独立,就永远是个打下手的。
年轻人,要给机会!
“郑毅,吴老师都这么说了,你就先把担子挑起来,需要什么,无论是经费,还是人都尽管提。”
李天明说着,拍了拍郑毅的肩膀,随后又带着马援朝来到了那台样机旁边。
“马局,您觉得这个……咋样?”
呃?
马援朝听得一怔,没明白李天明是什么意思。
这次担任工作组组长下来巡视各地的工业建设,原本还是比较乐观的,觉得那些经济学家的说法有些危言耸听。
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群众的热情高涨,怎么会存在隐患。
可是在了解过一些具体情况之后,姜天成的心情便坠入了谷底。
他所认为的大好局面,居然都是表面文章。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各地都在各行其是,全然不顾整体利益。
很多相邻的两个城市,各有一家生产电风扇的工厂,还准备各自再建一个暖瓶厂。
生产出来的商品卖给谁?
难道就指望着辖区内的老百姓养活?
第一站来海城,也是因为部里这些年接到了很多告他们的电话和信件。
姜天成便想要了解一下海城的真实情况。
刚刚看过了那一场精彩的大戏之后,对那些告状的电话和信件,他已经做出了判断。
“天明同志,你来给同志们讲一讲,当初既然已经引进了西德利勃海尔公司的相关技术,为什么还要搞自主研发呢,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扩大生产上面,不是更好吗?”
李天明听得出来,这明显不是姜天成的真实想法。
“姜组长,道理很简单,饭还是要从自己的锅里盛出来的,吃着才香。”
姜天成笑了:“你的这个比喻倒是很别致,来,详细和大家伙说说,你到底是怎么考虑的,我听杜主任也讲到了,技术全面国产化,这是你从刚接手电冰箱厂的时候,就定下来的远景目标,谋定而后动,我觉得你这位同志很有想法。”
李天明闻言也跟着笑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把自己的命脉攥在别人的手里,迟早要被卡脖子。”
接着,李天明便把当年第一批样机下线时的经历说了一遍。
“德国人攥着核心技术不撒手,没有自主权,我们就永远只能听凭摆布,同样的道理,技术上如果不能实现全面国产化,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永远也没有竞争力。”
姜天成点点头,他自然清楚,德国人不可能把最新的技术转让给他们。
拿着技术过时的商品去国际市场上兜售,除了价格优势,何谈竞争力。
“所以,我们必须实现技术上的自主权,形成一套我们自己的标准,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提升。”
照猫画虎,永远也画不出百兽之王。
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工厂引进了国外的技术,但拿到了外国先进技术之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自身缺乏创造性,就像李天明说的那样,迟早要被卡脖子。
“你说的很对,施行开放政策之后,我们的很多同志对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太迷信了,总觉得什么都是西方的好,有了西方大老爷的技术,什么都能解决,干脆放弃了自主研发,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姜天成所担心的这些,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突然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尤其是西方的发达程度,让很多人一时间在思想上承受了极大的冲击。
对西方的向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同样出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
到了90年代,更是兴起了出国热,甭管是哪个国家,只要能走出去就行。
“杜主任,姜组长,现阶段的发展,确实需要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来为我们提供助理,但是,迷信完全没有必要,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少个脑子,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未必做不到!”
“好!”
姜天成想听的就是这种能提气的话。
还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真抓实干。
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国家设立那么多奖项,用来鼓励科技创新,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要在技术上追赶西方,抹平差距,真正实现科技兴国。
要不然的话,未来的中国充其量就是个世界的代工厂,在世界工业结构中只能处在在低端。
“咱们中国人就是要有这样的志气,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之前了解到的情况,让姜天成也有些灰心,今天在海尔电冰箱厂看到的这一切,相当于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
“说说看,接下来还准备怎么干?”
“先定型,接下来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投入资金研发,我们要做的不是次代产品,是真正的全球领先。”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姜天成肯定会当成说大话,放空炮。
但李天明所说的,全都是他亲眼看到的。
这样的企业,国家不支持,还去支持谁?
“有信心能做到?”
李天明笑道:“先定下一个目标,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只要坚持下去,总能实现。”
听到这话,杜树平突然觉得很耳熟,当初王作先在厂里视察,李天明不就曾说过同样的一句话。
那个时候的目标是实现技术全面国产化,当时,杜树平还觉得这个目标定的太高,实现起来不容易。
可不过才三年的时间,样机已经组装完成,并且通过了第一阶段的测试。
现在李天明又抛出了下一个远景目标,或许……
真的能实现!
“好!我们现在要的就是这种信念,天明同志,我很期待下次再来海尔电冰箱厂,希望到时候,你们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
姜天成说着站起身,朝李天明伸出了手。
李天明连忙握住。
“姜组长,随时欢迎!”
姜天成和杜树平一行人离开了。
只有马援朝留了下来。
“马局,下回再有这种事,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啊?”
今天的性能检测,万一不成功,在这么多领导面前,可就丢脸了。
特别是杜树平,他带姜天成来电冰箱厂是什么意思,李天明心里一清二楚。
无非就是秀肌肉,展现自身实力。
这是好心可凡事都有个万一。
马援朝讪笑道:“领导临时决定的,我也来不及通知你啊!不过,天明,你刚才说的……真能实现?”
李天明没好气道:“马局,你这是在质疑吴老师的专业水平?”
呃……
马援朝也和吴月华打过交道,那小老太太可不好惹。
“不是那个意思,也就是觉得……人家毕竟起步比咱们早。”
“所以更要奋起直追,我们要是再不快点儿,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需要我,还有市委为你们厂做点儿什么?”
这才是马援朝留下的目的。
估计也是杜树平授意的。
李天明没急着提要求,而是带着马援朝又回了检测车间,这边的工作自然在继续。
每一组数据统计完,随后交到吴月华手上汇总。
“吴老师!”
“人都走了?”
吴月华说着,抬头看了马援朝一眼。
“都送走了,您这边的工作还要多久?”
“最少七天,大数据已经基本没问题了,可是,还要监测样机的运行情况。”
说着,叫来了郑毅。
“后续的工作,我准备交给小郑来完成,包括在现有的技术标准上的升级迭代。”
听到这话,郑毅先被吓了一跳。
“吴老师,我……我不行,我给您打打下手没问题,让我……”
“还没开始干就这么没信心?你跟我学了三年,你的水平什么样,我比你清楚,这项工作交给你,我很放心。”
吴月华可不想被一件事给困住了。
电冰箱这个项目,她参与到现在已经可以放手了。
而且,郑毅学了三年,不尝试独立,就永远是个打下手的。
年轻人,要给机会!
“郑毅,吴老师都这么说了,你就先把担子挑起来,需要什么,无论是经费,还是人都尽管提。”
李天明说着,拍了拍郑毅的肩膀,随后又带着马援朝来到了那台样机旁边。
“马局,您觉得这个……咋样?”
呃?
马援朝听得一怔,没明白李天明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