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晚夏的指尖还缠着崔知浩衣料上的暗纹——那是清河崔氏独有的云纹锦缎,针脚里都透着几分凌厉,此刻却被她攥得发皱。
她正低头听他说京中动向,话音刚落,帐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响,是脚步踩过青砖的声音,跟着便是仆人的通传:“时大人,崔公子,太子殿下派人来请。”
“殿下?”
时晚夏心头一跳,像是被烫到似的,猛地从崔知浩怀里退出来。
她坐着的软榻本就狭小,这一下动作急了,裙摆扫过案上的砚台,墨汁险些洒出来。
崔知浩眼疾手快地扶住砚台,指腹还蹭到了她垂落的发梢,带着几分暖意。
时晚夏耳尖早已红透,抬手拢了拢鬓边的碎发,声音都有些发紧:“快……快整理一下,别让殿下的人等急了。”
可她刚要起身,手腕却被崔知浩一把拉住。
男人顺势坐在软榻上没动,上身微微前倾,墨色的眼眸里盛着笑意,不是平日里应对朝臣的疏离浅笑,而是带着几分纵容的温柔。
他指腹蹭过她发烫的耳尖,声音压得很低,像落在心尖的羽毛:“急什么?殿下的人,还敢催你我不成?”
时晚夏被他看得心慌,想挣开手腕,却被他稍稍用力,又拉回了怀里。
这一次,崔知浩的手臂环得更紧,将她整个人圈在身前,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呼吸扫过她的耳廓,带着他身上惯有的松烟墨香。
他方才还在帮她修改策论,指尖的墨气还没散。
“晚晚。”
崔知浩的声音轻了些,少了几分玩笑,多了几分认真。
时晚夏刚要抬头,便觉额间一暖,是他的唇瓣轻轻落了下来,带着一丝凉意,却烫得她眼眶微热。
“我好想娶你呀。”
这句话说得极轻,像是怕被风卷走,又像是怕惊了她。
时晚夏僵在他怀里,手指攥着他的衣襟,鼻间全是他身上清冽的气息,混合着方才的桂花糕的甜香,让她一时间忘了呼吸。
她知道崔知浩的心意,可他们一个是平民出身的女官,一个是被逐出家门的世家公子。
这门婚事,从来都不是“想”就能成的——先不说朝臣的非议,便是陛下,也未必会放任崔家与文官集团走得太近。
崔知浩像是猜到了她的心思,手臂收得更紧,将她牢牢抱在怀里,头枕在她的发顶,轻轻叹了口气。
那声叹气里没有抱怨,只有几分无奈的清醒,像是早已看透了这朝堂上的盘根错节,却还是忍不住想护着怀里的人。
可这片刻的温情终究留不住。
帐外的脚步声又近了些,这次的通传声更清晰,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催促:“时大人,崔公子,太子殿下还在等着,说是有要事相商——”
崔知浩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缓缓松开手臂。
他没有立刻放她走,而是抬手帮她理了理褶皱的衣领,指尖最后捏了捏她的手腕,像是在确认什么,又像是在留下一点念想。
“走吧,”
他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温和,只是眼底还藏着一丝未散的暖意。
“别让殿下等急了,免得又说我带坏了你。”
时晚夏点点头,抬手擦了擦眼角——幸好没掉泪,不然定会被他笑话。
她站起身,整理好裙摆,又捡起案上的策论稿,指尖碰到纸页上崔知浩修改的字迹,心头又是一软。
崔知浩也跟着起身,顺手将她落在软榻上的玉牌递过去。
那是她的身份凭证,方才被她蹭掉了。
“拿着,”
他说,“这里不比别处,仔细些。”
两人并肩往帐外走,石榴树的影子落在青砖上,斑驳交错。
快到门口时,时晚夏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了崔知浩一眼。
男人正站在树影里,月白色的衣袍被风掀起一角,眼神清亮地看着她,像是在说“别怕”。
她咬了咬唇,没说话,转身跟着太子的仆人往东宫去。
走了几步,却听见身后传来崔知浩的声音,压得很低,却足够她听见:“晚晚,等我。”
时晚夏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只是悄悄攥紧了手里的玉牌。
阳光穿过石榴花的缝隙,落在她的手背上,暖得发烫。
她知道,崔知浩说的“等”,从来都不是空话。
可现在的他们确实不是谈婚论嫁的好时机,起码也要等她能真正为苍凌,为陛下带来价值。
她不敢深想,只能跟着仆人加快脚步,走向沈砚舟的帐篷。
帐篷上的铜铃还在响,风里的石榴花香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东宫特有的龙涎香,沉郁而威严,像一张无形的网,缓缓罩了下来。
内侍刚掀开帐帘,时晚夏便见沈砚舟的贴身太监小跑着迎上来,脸色发白:“时大人,崔公子,殿下在帐内等着,说是有急事。”
崔知浩先进去,伸手扶了时晚夏一把,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压下了她几分不安。
二人并肩往里走,帐里燃着熏香,却驱不散满室的焦灼。
沈砚舟背对着帐门,月白色的太子常服下摆沾了些泥点,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听见脚步声,他猛地转过身,眼底的红血丝比在京城东宫时更重。
“你们可算来了!”
沈砚舟快步走过来,不等他们行礼便摆了摆手,又冲门外喊。
“快上茶!要滚烫的,把楚州最好的云雾茶拿来!”
内侍不敢耽搁,捧着茶盘疾步进来。
时晚夏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却没心思喝。
沈砚舟这般急态,定是楚州的情况比预想中更糟。
她放下茶盏,躬身道:“殿下,可是楚州的旧部有了动静?”
沈砚舟在案前坐下,指节重重敲了敲桌面,案上摊着一块巴掌大的青铜碎片,上面刻着繁复的纹路,边缘还沾着些暗红的锈迹。
“方才我去城西灾民棚子查看,暗卫在棚子后的枯井里发现了这个。”
他推过青铜碎片,声音发紧,“你们看这纹章——是嵘阳王当年的贴身虎符纹样,绝不会错。”
时晚夏凑近一看,瞳孔骤然收缩。这纹样她再熟悉不过。
以前整理户部旧账时,袁霄淼手下那几笔去向不明的钱粮,对应的领款凭证上,便盖着相似的纹章,只是当时纹样模糊,她还不敢确认。
此刻见了这虎符碎片,所有的猜测都有了实据:袁霄淼不仅在勾结旧部,还把触角伸到了楚州各地。
“袁霄淼的胆子,竟大到敢明目张胆联络旧部。”
时晚夏指尖抚过青铜碎片的纹路,语气沉了下来,“殿下,这碎片会不会是……”
“不会是巧合。”
崔知浩接过话头,他拿起青铜碎片,对着光仔细看了看,指腹蹭过碎片边缘的缺口。
“这碎片的断口很新,最多是三日内被人丢弃的。”
“而且城西灾民棚子刚搭建才多久,旧部选在那里藏东西,定是想借着灾民的混乱掩人耳目——说不定,他们还混在灾民里。”
她正低头听他说京中动向,话音刚落,帐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响,是脚步踩过青砖的声音,跟着便是仆人的通传:“时大人,崔公子,太子殿下派人来请。”
“殿下?”
时晚夏心头一跳,像是被烫到似的,猛地从崔知浩怀里退出来。
她坐着的软榻本就狭小,这一下动作急了,裙摆扫过案上的砚台,墨汁险些洒出来。
崔知浩眼疾手快地扶住砚台,指腹还蹭到了她垂落的发梢,带着几分暖意。
时晚夏耳尖早已红透,抬手拢了拢鬓边的碎发,声音都有些发紧:“快……快整理一下,别让殿下的人等急了。”
可她刚要起身,手腕却被崔知浩一把拉住。
男人顺势坐在软榻上没动,上身微微前倾,墨色的眼眸里盛着笑意,不是平日里应对朝臣的疏离浅笑,而是带着几分纵容的温柔。
他指腹蹭过她发烫的耳尖,声音压得很低,像落在心尖的羽毛:“急什么?殿下的人,还敢催你我不成?”
时晚夏被他看得心慌,想挣开手腕,却被他稍稍用力,又拉回了怀里。
这一次,崔知浩的手臂环得更紧,将她整个人圈在身前,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呼吸扫过她的耳廓,带着他身上惯有的松烟墨香。
他方才还在帮她修改策论,指尖的墨气还没散。
“晚晚。”
崔知浩的声音轻了些,少了几分玩笑,多了几分认真。
时晚夏刚要抬头,便觉额间一暖,是他的唇瓣轻轻落了下来,带着一丝凉意,却烫得她眼眶微热。
“我好想娶你呀。”
这句话说得极轻,像是怕被风卷走,又像是怕惊了她。
时晚夏僵在他怀里,手指攥着他的衣襟,鼻间全是他身上清冽的气息,混合着方才的桂花糕的甜香,让她一时间忘了呼吸。
她知道崔知浩的心意,可他们一个是平民出身的女官,一个是被逐出家门的世家公子。
这门婚事,从来都不是“想”就能成的——先不说朝臣的非议,便是陛下,也未必会放任崔家与文官集团走得太近。
崔知浩像是猜到了她的心思,手臂收得更紧,将她牢牢抱在怀里,头枕在她的发顶,轻轻叹了口气。
那声叹气里没有抱怨,只有几分无奈的清醒,像是早已看透了这朝堂上的盘根错节,却还是忍不住想护着怀里的人。
可这片刻的温情终究留不住。
帐外的脚步声又近了些,这次的通传声更清晰,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催促:“时大人,崔公子,太子殿下还在等着,说是有要事相商——”
崔知浩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缓缓松开手臂。
他没有立刻放她走,而是抬手帮她理了理褶皱的衣领,指尖最后捏了捏她的手腕,像是在确认什么,又像是在留下一点念想。
“走吧,”
他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温和,只是眼底还藏着一丝未散的暖意。
“别让殿下等急了,免得又说我带坏了你。”
时晚夏点点头,抬手擦了擦眼角——幸好没掉泪,不然定会被他笑话。
她站起身,整理好裙摆,又捡起案上的策论稿,指尖碰到纸页上崔知浩修改的字迹,心头又是一软。
崔知浩也跟着起身,顺手将她落在软榻上的玉牌递过去。
那是她的身份凭证,方才被她蹭掉了。
“拿着,”
他说,“这里不比别处,仔细些。”
两人并肩往帐外走,石榴树的影子落在青砖上,斑驳交错。
快到门口时,时晚夏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了崔知浩一眼。
男人正站在树影里,月白色的衣袍被风掀起一角,眼神清亮地看着她,像是在说“别怕”。
她咬了咬唇,没说话,转身跟着太子的仆人往东宫去。
走了几步,却听见身后传来崔知浩的声音,压得很低,却足够她听见:“晚晚,等我。”
时晚夏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只是悄悄攥紧了手里的玉牌。
阳光穿过石榴花的缝隙,落在她的手背上,暖得发烫。
她知道,崔知浩说的“等”,从来都不是空话。
可现在的他们确实不是谈婚论嫁的好时机,起码也要等她能真正为苍凌,为陛下带来价值。
她不敢深想,只能跟着仆人加快脚步,走向沈砚舟的帐篷。
帐篷上的铜铃还在响,风里的石榴花香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东宫特有的龙涎香,沉郁而威严,像一张无形的网,缓缓罩了下来。
内侍刚掀开帐帘,时晚夏便见沈砚舟的贴身太监小跑着迎上来,脸色发白:“时大人,崔公子,殿下在帐内等着,说是有急事。”
崔知浩先进去,伸手扶了时晚夏一把,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压下了她几分不安。
二人并肩往里走,帐里燃着熏香,却驱不散满室的焦灼。
沈砚舟背对着帐门,月白色的太子常服下摆沾了些泥点,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听见脚步声,他猛地转过身,眼底的红血丝比在京城东宫时更重。
“你们可算来了!”
沈砚舟快步走过来,不等他们行礼便摆了摆手,又冲门外喊。
“快上茶!要滚烫的,把楚州最好的云雾茶拿来!”
内侍不敢耽搁,捧着茶盘疾步进来。
时晚夏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却没心思喝。
沈砚舟这般急态,定是楚州的情况比预想中更糟。
她放下茶盏,躬身道:“殿下,可是楚州的旧部有了动静?”
沈砚舟在案前坐下,指节重重敲了敲桌面,案上摊着一块巴掌大的青铜碎片,上面刻着繁复的纹路,边缘还沾着些暗红的锈迹。
“方才我去城西灾民棚子查看,暗卫在棚子后的枯井里发现了这个。”
他推过青铜碎片,声音发紧,“你们看这纹章——是嵘阳王当年的贴身虎符纹样,绝不会错。”
时晚夏凑近一看,瞳孔骤然收缩。这纹样她再熟悉不过。
以前整理户部旧账时,袁霄淼手下那几笔去向不明的钱粮,对应的领款凭证上,便盖着相似的纹章,只是当时纹样模糊,她还不敢确认。
此刻见了这虎符碎片,所有的猜测都有了实据:袁霄淼不仅在勾结旧部,还把触角伸到了楚州各地。
“袁霄淼的胆子,竟大到敢明目张胆联络旧部。”
时晚夏指尖抚过青铜碎片的纹路,语气沉了下来,“殿下,这碎片会不会是……”
“不会是巧合。”
崔知浩接过话头,他拿起青铜碎片,对着光仔细看了看,指腹蹭过碎片边缘的缺口。
“这碎片的断口很新,最多是三日内被人丢弃的。”
“而且城西灾民棚子刚搭建才多久,旧部选在那里藏东西,定是想借着灾民的混乱掩人耳目——说不定,他们还混在灾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