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我能理解这家伙。饿成我们这样,脑子肯定一团乱。我觉得想一下子把能吃的都吃光,这种想法挺正常的,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别人就抢不走了。”“老兵都懂的规矩。” 施耐德肯定地说。他掏出几根香烟,甚至还变出一瓶真正的啤酒。因为手头没有杯子,他们只能就着瓶子喝。
两人开始互相讲述各自的经历。
顺便提一句,施耐德其实并不是俄罗斯少尉。他那身制服只是为了跟红军士兵打交道方便,做了类似的剪裁。由于他俄语说得流利,俄国的普通民众经常把他错认成自己人。
施耐德笑着朝威尔斯伸出手,“在这里,你只需比俄罗斯人更像俄罗斯人些。在这儿,唯有看得见的成就才算数。在他们眼中,任何达成目标甚至超额完成的人,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可那些想用陈词滥调讨好别人的,就只能错失良机了。这营地的惩罚区里,关着两位德国老红色阵线战士。1943 年,他们以叛逃者身份,亮出 1933 年之前的共产党员证,满心以为会像同志般受到热烈欢迎。结果却没得到任何好处,反倒因过于激烈地呼吁所谓的‘工人阶级团结’,被视为格外可疑,被弄到了这儿。”
“别生气,施耐德,” 威尔斯赶忙说道,“我挺同情这些人的,虽说我平常对叛逃者不太瞧得上……”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顿住,因为他猛地意识到,施耐德同样也被当作叛逃者。
“没错,我们都在资产阶级环境里长大,” 施耐德只是淡淡地回应,“在我们这儿,只有国旗、荣誉,还有对祖国的忠诚。叛逃者往往比那些莽撞的冒失鬼更有勇气,而且需要更大的勇气,这点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意识到。有些人可能永远都理解不了。”
说完,施耐德站起身,又递给威尔斯几支香烟,“我们以后再联系。” 接着他走到门口,打开门,把威尔斯推了出去。
他是生气了吗?叛变这事让他心里不痛快了?威尔斯不知道。要是他手里没拿着香烟,恐怕肯定得犯错,而且料想会有不愉快的后果。可实际上,他只是满心疑惑,琢磨着 “我们会再联系的” 这话到底啥意思。
好些天过去了,审查仍在继续。有些人没回营房,有传言说他们被遣送到别的营地了,还有人宣称他们被单独监禁,甚至有人说他们被殴打致死。
没人知道真相究竟如何,其实也没人真想知道,每个人都暗自庆幸自己没被抓。
一天清晨,所有营房的人都比平常更早地被叫了出去。又要点名?点名简直没完没了,得重复好几遍。几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食物却迟迟不发。俄国卫兵神情紧张,那些德国志愿者更是如此。
会发生什么事?难道又有人试图逃跑?虽说营地的食物糟糕透顶,营养几乎跟不上,但断食可是相当严厉的惩罚。
还是说会被送去其他集中营?甚至有可能被送回家?最离谱的谣言冒出来又迅速消失。
突然,俄国营地指挥官下达了命令。
翻译赶忙转达,德语的命令是:“向右转,前进!快跑,前进,前进!”
那些身着灰色军服的可怜身影满是惊讶,还是执行了命令。
有些德国战俘刚走几步就摇摇欲坠,其他同伴便拖着他们继续向前。
一次,两次,三次!苏联指挥官让他们在营地跑了四次,他们饥肠辘辘,舌头干渴,跌跌撞撞地挪动着。
“唱歌!” 指挥官大声喊道。他似乎对这个德语单词极为熟悉,吼叫得如此地道。战俘们无奈跟着唱起来,此刻消极抵抗毫无意义。
他们一路小跑着,歌声中夹杂着愤怒的咆哮。歌词常常唱错,因为他们还穿插着各种侮辱和咒骂。
“好,好!” 俄罗斯军官点头。卫兵突然在队伍旁边坐下,营地大门打开,连续的行军又被重新命令为 “前进!”
这到底啥意思?虽说大多数人都麻木地忍受着一切,但像威尔斯这样的,就特别想知道为啥要承受这些毫无必要的折腾,这场突如其来的游行究竟要把他们带向何方。
很快他们就得到了答案。当第一个村庄映入眼帘,他们看到男人、女人和孩子站在房屋前。但同时也看到一辆卡车,上面装着一台摄影机。哦,原来如此。他们这是想向民众和电影观众展示战败的德国军队。
他们肯定会说,瞧,这些衣衫褴褛、光头可怜的身影 —— 就是那些妄图征服世界的德国人。就像苏德战争初期的新闻短片一样。当时,德国摄像机拍摄苏联红军士兵走进战俘营的场景。那时,德国人也是从匆忙搭建的战俘营里挑出那些胡子拉碴、可怜巴巴的身影,在毫无防备的观众面前当作 “非人类” 来炫耀。
大多数俄罗斯平民的表现还挺令人欣慰。几乎没人说脏话,没人举起威胁的手,也没人扔石头。男男女女眼中流露的是好奇和某种满足,还常常带着怜悯。
奇怪的是,虽说营地里很多战俘都很自私,但此刻他们却突然有了一种团结感。
突然,他们齐声唱起了德国的民谣。
奇怪的事又发生了。许多男人、女人和孩子偷偷向德国 “敌人” 挥手致意,还对着他们微笑。他们或许在想,唱歌的人应该不会是坏人。囚犯在哪儿都是可怜人,这儿也不例外。
两段歌词唱完,歌声戛然而止。街上的人渐渐散去,只有孩子们依然睁着好奇的双眼,盯着这些战俘。
孩子们很失望,毕竟之前有人告诉他们,所有德国人头上都长着角。他们觉得自己被欺骗了,于是对着战俘和卫兵吐舌头。
随着歌声结束,众人刚刚稍稍振奋起来的精神,瞬间崩塌消散。他们再次挪动脚步,肚子饿得咕咕叫。
镜头又开始转动。那些人就想这样展示德国人。这就是战败后的德国人的模样。不得不说,他们刻画得也不算太离谱。
喜欢重生二战填线散兵
两人开始互相讲述各自的经历。
顺便提一句,施耐德其实并不是俄罗斯少尉。他那身制服只是为了跟红军士兵打交道方便,做了类似的剪裁。由于他俄语说得流利,俄国的普通民众经常把他错认成自己人。
施耐德笑着朝威尔斯伸出手,“在这里,你只需比俄罗斯人更像俄罗斯人些。在这儿,唯有看得见的成就才算数。在他们眼中,任何达成目标甚至超额完成的人,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可那些想用陈词滥调讨好别人的,就只能错失良机了。这营地的惩罚区里,关着两位德国老红色阵线战士。1943 年,他们以叛逃者身份,亮出 1933 年之前的共产党员证,满心以为会像同志般受到热烈欢迎。结果却没得到任何好处,反倒因过于激烈地呼吁所谓的‘工人阶级团结’,被视为格外可疑,被弄到了这儿。”
“别生气,施耐德,” 威尔斯赶忙说道,“我挺同情这些人的,虽说我平常对叛逃者不太瞧得上……”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顿住,因为他猛地意识到,施耐德同样也被当作叛逃者。
“没错,我们都在资产阶级环境里长大,” 施耐德只是淡淡地回应,“在我们这儿,只有国旗、荣誉,还有对祖国的忠诚。叛逃者往往比那些莽撞的冒失鬼更有勇气,而且需要更大的勇气,这点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意识到。有些人可能永远都理解不了。”
说完,施耐德站起身,又递给威尔斯几支香烟,“我们以后再联系。” 接着他走到门口,打开门,把威尔斯推了出去。
他是生气了吗?叛变这事让他心里不痛快了?威尔斯不知道。要是他手里没拿着香烟,恐怕肯定得犯错,而且料想会有不愉快的后果。可实际上,他只是满心疑惑,琢磨着 “我们会再联系的” 这话到底啥意思。
好些天过去了,审查仍在继续。有些人没回营房,有传言说他们被遣送到别的营地了,还有人宣称他们被单独监禁,甚至有人说他们被殴打致死。
没人知道真相究竟如何,其实也没人真想知道,每个人都暗自庆幸自己没被抓。
一天清晨,所有营房的人都比平常更早地被叫了出去。又要点名?点名简直没完没了,得重复好几遍。几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食物却迟迟不发。俄国卫兵神情紧张,那些德国志愿者更是如此。
会发生什么事?难道又有人试图逃跑?虽说营地的食物糟糕透顶,营养几乎跟不上,但断食可是相当严厉的惩罚。
还是说会被送去其他集中营?甚至有可能被送回家?最离谱的谣言冒出来又迅速消失。
突然,俄国营地指挥官下达了命令。
翻译赶忙转达,德语的命令是:“向右转,前进!快跑,前进,前进!”
那些身着灰色军服的可怜身影满是惊讶,还是执行了命令。
有些德国战俘刚走几步就摇摇欲坠,其他同伴便拖着他们继续向前。
一次,两次,三次!苏联指挥官让他们在营地跑了四次,他们饥肠辘辘,舌头干渴,跌跌撞撞地挪动着。
“唱歌!” 指挥官大声喊道。他似乎对这个德语单词极为熟悉,吼叫得如此地道。战俘们无奈跟着唱起来,此刻消极抵抗毫无意义。
他们一路小跑着,歌声中夹杂着愤怒的咆哮。歌词常常唱错,因为他们还穿插着各种侮辱和咒骂。
“好,好!” 俄罗斯军官点头。卫兵突然在队伍旁边坐下,营地大门打开,连续的行军又被重新命令为 “前进!”
这到底啥意思?虽说大多数人都麻木地忍受着一切,但像威尔斯这样的,就特别想知道为啥要承受这些毫无必要的折腾,这场突如其来的游行究竟要把他们带向何方。
很快他们就得到了答案。当第一个村庄映入眼帘,他们看到男人、女人和孩子站在房屋前。但同时也看到一辆卡车,上面装着一台摄影机。哦,原来如此。他们这是想向民众和电影观众展示战败的德国军队。
他们肯定会说,瞧,这些衣衫褴褛、光头可怜的身影 —— 就是那些妄图征服世界的德国人。就像苏德战争初期的新闻短片一样。当时,德国摄像机拍摄苏联红军士兵走进战俘营的场景。那时,德国人也是从匆忙搭建的战俘营里挑出那些胡子拉碴、可怜巴巴的身影,在毫无防备的观众面前当作 “非人类” 来炫耀。
大多数俄罗斯平民的表现还挺令人欣慰。几乎没人说脏话,没人举起威胁的手,也没人扔石头。男男女女眼中流露的是好奇和某种满足,还常常带着怜悯。
奇怪的是,虽说营地里很多战俘都很自私,但此刻他们却突然有了一种团结感。
突然,他们齐声唱起了德国的民谣。
奇怪的事又发生了。许多男人、女人和孩子偷偷向德国 “敌人” 挥手致意,还对着他们微笑。他们或许在想,唱歌的人应该不会是坏人。囚犯在哪儿都是可怜人,这儿也不例外。
两段歌词唱完,歌声戛然而止。街上的人渐渐散去,只有孩子们依然睁着好奇的双眼,盯着这些战俘。
孩子们很失望,毕竟之前有人告诉他们,所有德国人头上都长着角。他们觉得自己被欺骗了,于是对着战俘和卫兵吐舌头。
随着歌声结束,众人刚刚稍稍振奋起来的精神,瞬间崩塌消散。他们再次挪动脚步,肚子饿得咕咕叫。
镜头又开始转动。那些人就想这样展示德国人。这就是战败后的德国人的模样。不得不说,他们刻画得也不算太离谱。
喜欢重生二战填线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