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臣举荐老臣宗泽-《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李成满怀感激的一躬身。

  他知道苏将军的意思。

  他们两个人都是大名府降将,到现在寸功未立。

  同样从大名府投降的卢俊义和索超,都已经有了独自统领一军的功劳。

  苏将军这是想让两人日后站稳脚跟,不至于被其他人落下太多。

  苏将军之恩,只能日后再报了……

  高俅这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出征,就这么铩羽而归!

  他遣人星夜兼程送回的请罪奏疏,已经呈在了赵佶御案,

  “罪臣酆美误朕大事!

  传令下去,将酆美所有官职削去,全家流放为民。

  其三族之内永不为官……”

  陛下的怒吼声在金銮殿内不住回荡。

  蔡京等所有文武群臣都低着头没敢说话。

  其中的猫腻所有人都清楚,只有陛下赵佶蒙在鼓里罢了。

  酆美就是个倒霉的替罪羊。

  不管究竟有没有功劳,都连累得三族之人永无出头之日了。

  但这一切没有人为他辩解,更没有人为他出头……

  赵佶喘了几口气,眼光又瞥向一旁的宿元景。

  “淮西那边如何了?

  王庆能不能灭了淮西境内的山东反贼?”

  “呃……这个?”

  宿元景急忙出列,躬着身子不知如何回答?

  若是说王庆有能力灭了山东军,那就是欺君之罪。

  若是说王庆没有能力,那肯定会遭致陛下的雷霆之怒。

  他小心翼翼地斟酌着说道:

  “回禀陛下,王庆和山东反贼的战事胶着起来。

  双方一时看不出胜负。

  王庆虽说一时灭不了山东反贼;

  但那些反贼已经被牢牢拖住,难以离开淮西半步。”

  “嗯,那就好……”

  赵佶微微一点头,语气慢慢变冷道:

  “告诉王庆;

  只要能够为朕卖命,兵器粮草朕都可以供应。

  若是痴迷不悟,胆敢反复无常,休怪朕无情……”

  宿元景赶紧再次躬身道:

  “臣一定向王庆转达圣意。”

  赵佶不耐地挥袖令其退下,目光转了一圈,再次开口。

  这次却是说给所有人听:

  “高俅丧师辱国,朕自会依律严惩。

  然其现今尚统大军在外,待其班师回朝再行议罪不迟……”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嘴角扯出一个冰冷的弧度:

  “另外高俅还向朕请求戴罪立功。

  他想让朕抽调王焕、韩存保等十节度使。

  另外还要借调禁军都教头,左义卫亲军指挥使丘岳。

  以及禁军副总教头,右义卫亲军指挥使周昂二人。

  朕欲答应高俅的请求。

  命十节度使各自带兵一万,丘岳、周昂二人再带兵一万。

  共十一万人马支援高俅。

  这次不败朱贵,那就让高俅等人提头来见……”

  听了陛下的话,为首的蔡京眼皮不由得一抖。

  高俅的能力有目共睹。

  就凭他?

  能指挥得了十万大军的战役?

  平心而论,能够指挥十万大军以上的战役,整个朝堂中,唯童贯莫属……

  “陛下!!”

  蔡京步履蹒跚的出列,一副忧国忧民的老臣姿态:

  “老臣……老臣万死斗胆陈情。

  现今征调十节度使北上。

  臣窃以为……大为不妥啊。”

  蔡京说着话,仰起头来直视御座,言辞恳切:

  “这十节度使皆乃我朝招安山林草莽之士。

  这些人个个桀骜难驯,拥兵自重。

  以高太尉之资望才具,绝难使其令行禁止,俯首帖耳!

  此去非但不能剿灭朱贵逆贼;

  只怕是……只怕万一生出什么祸端,反致我官军阵脚大乱,徒增被动。

  恳请陛下另择能征惯战之将,方是万全之策……”

  “哦?”

  赵佶脸上露出不悦之色。

  “依爱卿之见,何人才能指挥得了这十方节度使?”

  “老臣保举枢密院太尉童贯。

  童枢密久在行伍,精通韬略,威震天下。

  若以其为帅,节制十镇节度,挥师前去的话。

  必能犁庭扫穴,将山东蟊贼一举荡平……”

  蔡京语气斩钉截铁。

  他宁愿让童贯立下功劳,也不想让高俅这个破落户立功。

  赵佶一摆手拒绝道:

  “西北边军急报;

  西夏狗贼蠢蠢欲动,随时会寇我边界。

  朕已严令其火速前往西北监军,坐镇边陲。

  山东之乱,他鞭长莫及矣!”

  “这……”

  蔡京有些沉吟起来,随后继续躬身道:

  “兹事体大,老臣还是不相信高太尉能有此能力!

  请陛下再另择贤明……”

  赵佶脸上的不耐烦愈重,对着众臣问道:

  “蔡太师之言,众爱卿应该听到了吧!

  不知尔等可有合适之人举荐?

  若是能够立下功劳,朕可一并赏赐……”

  听了陛下的问话,兵部尚书陆鼎出列躬道:

  “启奏陛下;

  臣有一贤能举荐,才堪大用,伏乞陛下圣鉴!”

  这位陆尚书现在没有多大名声。

  但他有个孙子却是家喻户晓。

  正是那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

  此乃后话不提。

  “哦?

  陆爱卿有何人举荐?”

  赵佶转头看向这位兵部尚书……

  要说宋朝灭亡也是活该。

  重文轻武这关键一条就不说了。

  就连官场体系都杂乱无比。

  位高权重的左右丞相,和六部尚书在朝堂中无足轻重。

  偏偏太师、太尉这些虚职都手握重权,把控朝堂。

  这位陆尚书名为兵部,其实对于兵员一点权利都没有。

  早就被童贯、高俅之流给彻底架空。

  昔日的兵部,最多算个后勤部门了罢了!

  听了陛下的问话,陆鼎再次躬身道:

  “臣举荐镇江府编管宗泽。

  此人文武兼资,熟读韬略,精通战阵攻守之法。

  若是陛下能够破格启用此人,定然能够剿灭山东之反贼……”

  “放肆!!”

  赵佶的脸色沉了下来,语气也变得冰冷起来。

  “你竟然举荐区区一个镇江编管?

  偌大一个宋室朝廷,三衙禁军,边镇强兵,莫非已无人可用?

  你举荐一个专司笔墨、撰写方志的编管文士去统帅十万军马?

  岂不是笑掉天下人的大牙?”

  也怪不得赵佶会发怒。

  一州一县的编管,其实就是撰写州志、县志的文人。

  陆鼎举荐这种人前去统兵,更多的是在打朝廷的脸,打他赵佶的脸……

  喜欢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