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这第三天的下午,几辆面包车停在了录像厅门口,然后几个行李袋被拖了进去。
傍晚时分,在录像厅里待了三天的人渐渐走了出来,然后分头上车,奔赴每一个认购证的销售网点。
为了防止这些负责拿钱买认购证的人出什么幺蛾子,采取人盯人的方式,负责盯人的身上都藏着家伙。
为什么是今天出动,主要原因当然是不想在前面两天引起市场波动。但也不能再等,因为现在还能在柜台直接买到白板认购证,再等下去就不知道了。
所谓白板认购证,就是名字一栏是空白的。这样一来,这张认购证就是可以流通的,谁买了都可以填上自己的名字去参与新股抽签认购。
而如果已经写上名字的,虽然也可以参与抽签,但中签了以后,只能是写上名字那个人可以购买股票,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麻烦。
虽然沈见新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严格实名购买,但已经等了三天了,再等下去怕是有变。
选择傍晚,是因为这个时间点柜台前的人少一点,使得动作更加隐蔽,避免刺激市场。
而对于各大销售惨淡的网点而言,天降大客户是多么开心的事啊。所以客户表示没带身份证,买回去再填名字,销售人员立马就同意了。反正前几天也是这样卖的,上面并没有特意要求必须填写名字。
这批人购买的数量不一,有的二十套,有的三十套,最多的买了五十套。都是成套的购买白板认购证。
买完之后,他们就直接出门走到远处的面包车上等待,等这个网点人齐了,面包车就发车把他们载回录像厅。
他们有着严格的纪律,谁要是不开眼的在车上说话,反手就要一个枪托砸在脑袋上。
脾气再怎么不好的混混,在枪口下也只能忍着。
而到了第二天清晨,这些人再次出动,且互相更换了网点,一二三四再来一次。
交易所的王总很高兴,因为这两天的认购证销售开始回暖,看来老百姓逐渐意识到认购证的价值了。
到了26号,交易所内部开了个会,因为很多人反映柜台销售认购证时没有严格执行身份登记的要求。所以在会后,交易所向各大网点发了通知,从今天开始购买认购证要实名登记。
白板认购证也从今天开始,无法从柜台买到了。
录像厅的隔间里,老乔凑到躺在沙发上已经一脸油腻疲惫不堪的郑磊身前,小声问道:“这事既然结束了,那我们可以散了吧?”
“不行,老板说了,这里的人在1号之前,不能走出这里一步。”
“啊?就这样干等着?我身上都快长蛆了啊。”
郑磊斜了他一眼道:“我看你是一点记性没长。我问你,你是喜欢身上长点蛆,还是喜欢躺到工地坑里去?”
“......”
老乔不说话,只得走到旁边的钢丝床边,生无可恋的躺了下去:“烦死了!这次出去必须一次点上三个技师!”
另外一边,林景辉把自己下面的工头全部召集到公司里,然后下发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把所有工人的身份证收集上来,说是可以领取补贴,十块钱一个人。
同样的,在书隐巷乃至刘勇老妈那边,也在到处收集身份证。
所有人只知道身份证可以领钱,但背后真正的原因没人知道。
在92年春,还没有电诈,老百姓对于身份证信息的安全意识几乎为零,所以有钱拿,几乎人没有人会拒绝。
从27号开始,也是在清晨或者傍晚,开始有人拿着一捆一捆的身份证到柜台买认购证了。
对于柜台人员来说,上面只是说要实名登记,但又没说非要本人前来。
就像十年后的网吧或者宾馆,身份登记没那么严的时候,只要有身份证就行,没说必须要本人的。
于是,沈见新的第二轮认购证购买计划再度悄悄开始进行。
从22号开始,他每天购入的认购证都比较平均,不显山不露水吃下了五十万张。
而在回收层面,进进出出之后,结余了一万余张。这一笔如果不算人工费的话,他甚至没花什么钱。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舆论确实被他带的更差了。
并且形成了信息的断层现象,在交易所层面,销售数据虽然不如预期,但总算是没有特别拉胯,并且下面反应有不少大客户购买,看来很多人是对认购证看好的。
而在民间层面,网点门口的二道贩子,回收价最低已经跌到十块了,真的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那些已经买了认购证的人,从开始的信心满满,看着回收价一天一天下跌,渐渐动摇。甚至很多人在最后几天亏钱卖给了回收贩子。
而对于沈见新而言,就是如何吃下理财公司里还未卖出去的八十多万张认购证了。
他不是不能直接吃,他只是担心如果后面都知道这块肥肉被他吃下了,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啊。
也是为了防止被人看出来他的企图,所以理财公司方面,不仅捆绑销售,而且只要有人来问,也是正常的卖。
只不过他这里因为买理财就送的原因,对比之下,很多人就不愿意掏真金白银买。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所有网点里,他这里实际上卖的最不好的。
不过,在账本上的销售数据,理财公司卖的不仅不差,反而很好。
既然派人到别的地方买,那没道理不消化自己手上的。
所以他派人每天详细调查各网点的销售数据,然后自己这里也报上去一个差不多的。
不过哪怕是这样,他的理财公司账面上,也依然还有六十万张左右库存。
思考再三,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散一部分财。
对于上辈子草根的沈见新来说,当金山银山没有在自己眼前时,一句轻飘飘的“不能吃独食”随口都能说。
但真当巨额财富放在眼前,却要分给他人时,那是割身上肉的切肤之痛。
格局,简单的两个字,说出来很容易,但真要践行,很难的。
他的计划是在公司内部以及商会,乃至自己的关系网,去散发一部分认购证。
这样的好处自然不用说,把利益分给很多人,再用一些操作遮掩自身,这样不仅能收割一波好感,还能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当然,做这一切之前,他得先约交易所的总经理老王聊聊,免得到时候这家伙给自己卖了。
喜欢重生91:我欠银行几个亿
傍晚时分,在录像厅里待了三天的人渐渐走了出来,然后分头上车,奔赴每一个认购证的销售网点。
为了防止这些负责拿钱买认购证的人出什么幺蛾子,采取人盯人的方式,负责盯人的身上都藏着家伙。
为什么是今天出动,主要原因当然是不想在前面两天引起市场波动。但也不能再等,因为现在还能在柜台直接买到白板认购证,再等下去就不知道了。
所谓白板认购证,就是名字一栏是空白的。这样一来,这张认购证就是可以流通的,谁买了都可以填上自己的名字去参与新股抽签认购。
而如果已经写上名字的,虽然也可以参与抽签,但中签了以后,只能是写上名字那个人可以购买股票,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麻烦。
虽然沈见新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严格实名购买,但已经等了三天了,再等下去怕是有变。
选择傍晚,是因为这个时间点柜台前的人少一点,使得动作更加隐蔽,避免刺激市场。
而对于各大销售惨淡的网点而言,天降大客户是多么开心的事啊。所以客户表示没带身份证,买回去再填名字,销售人员立马就同意了。反正前几天也是这样卖的,上面并没有特意要求必须填写名字。
这批人购买的数量不一,有的二十套,有的三十套,最多的买了五十套。都是成套的购买白板认购证。
买完之后,他们就直接出门走到远处的面包车上等待,等这个网点人齐了,面包车就发车把他们载回录像厅。
他们有着严格的纪律,谁要是不开眼的在车上说话,反手就要一个枪托砸在脑袋上。
脾气再怎么不好的混混,在枪口下也只能忍着。
而到了第二天清晨,这些人再次出动,且互相更换了网点,一二三四再来一次。
交易所的王总很高兴,因为这两天的认购证销售开始回暖,看来老百姓逐渐意识到认购证的价值了。
到了26号,交易所内部开了个会,因为很多人反映柜台销售认购证时没有严格执行身份登记的要求。所以在会后,交易所向各大网点发了通知,从今天开始购买认购证要实名登记。
白板认购证也从今天开始,无法从柜台买到了。
录像厅的隔间里,老乔凑到躺在沙发上已经一脸油腻疲惫不堪的郑磊身前,小声问道:“这事既然结束了,那我们可以散了吧?”
“不行,老板说了,这里的人在1号之前,不能走出这里一步。”
“啊?就这样干等着?我身上都快长蛆了啊。”
郑磊斜了他一眼道:“我看你是一点记性没长。我问你,你是喜欢身上长点蛆,还是喜欢躺到工地坑里去?”
“......”
老乔不说话,只得走到旁边的钢丝床边,生无可恋的躺了下去:“烦死了!这次出去必须一次点上三个技师!”
另外一边,林景辉把自己下面的工头全部召集到公司里,然后下发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把所有工人的身份证收集上来,说是可以领取补贴,十块钱一个人。
同样的,在书隐巷乃至刘勇老妈那边,也在到处收集身份证。
所有人只知道身份证可以领钱,但背后真正的原因没人知道。
在92年春,还没有电诈,老百姓对于身份证信息的安全意识几乎为零,所以有钱拿,几乎人没有人会拒绝。
从27号开始,也是在清晨或者傍晚,开始有人拿着一捆一捆的身份证到柜台买认购证了。
对于柜台人员来说,上面只是说要实名登记,但又没说非要本人前来。
就像十年后的网吧或者宾馆,身份登记没那么严的时候,只要有身份证就行,没说必须要本人的。
于是,沈见新的第二轮认购证购买计划再度悄悄开始进行。
从22号开始,他每天购入的认购证都比较平均,不显山不露水吃下了五十万张。
而在回收层面,进进出出之后,结余了一万余张。这一笔如果不算人工费的话,他甚至没花什么钱。
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舆论确实被他带的更差了。
并且形成了信息的断层现象,在交易所层面,销售数据虽然不如预期,但总算是没有特别拉胯,并且下面反应有不少大客户购买,看来很多人是对认购证看好的。
而在民间层面,网点门口的二道贩子,回收价最低已经跌到十块了,真的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那些已经买了认购证的人,从开始的信心满满,看着回收价一天一天下跌,渐渐动摇。甚至很多人在最后几天亏钱卖给了回收贩子。
而对于沈见新而言,就是如何吃下理财公司里还未卖出去的八十多万张认购证了。
他不是不能直接吃,他只是担心如果后面都知道这块肥肉被他吃下了,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啊。
也是为了防止被人看出来他的企图,所以理财公司方面,不仅捆绑销售,而且只要有人来问,也是正常的卖。
只不过他这里因为买理财就送的原因,对比之下,很多人就不愿意掏真金白银买。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所有网点里,他这里实际上卖的最不好的。
不过,在账本上的销售数据,理财公司卖的不仅不差,反而很好。
既然派人到别的地方买,那没道理不消化自己手上的。
所以他派人每天详细调查各网点的销售数据,然后自己这里也报上去一个差不多的。
不过哪怕是这样,他的理财公司账面上,也依然还有六十万张左右库存。
思考再三,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散一部分财。
对于上辈子草根的沈见新来说,当金山银山没有在自己眼前时,一句轻飘飘的“不能吃独食”随口都能说。
但真当巨额财富放在眼前,却要分给他人时,那是割身上肉的切肤之痛。
格局,简单的两个字,说出来很容易,但真要践行,很难的。
他的计划是在公司内部以及商会,乃至自己的关系网,去散发一部分认购证。
这样的好处自然不用说,把利益分给很多人,再用一些操作遮掩自身,这样不仅能收割一波好感,还能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当然,做这一切之前,他得先约交易所的总经理老王聊聊,免得到时候这家伙给自己卖了。
喜欢重生91:我欠银行几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