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辽东新年-《宋朝的脊梁》

  天佑二年,正月,辽东,黄龙府,转运使司衙署后院。

  子时已过,万籁俱寂,唯有朔风卷着雪粒,击打着屋檐窗棂,发出沙沙的碎响,如同无数细鬼在暗夜中窃窃私语。衙署深处一间偏僻的书房内,却透出一点微弱的、被厚重帘幕严密遮挡的灯火。

  屋内,炭火无声燃烧,空气凝滞。辽东转运使沈括与秦王府总督染墨相对而坐,两人之间隔着一张铺着辽东舆图的榆木桌案,脸色皆凝重如水。

  “… … 情况便是如此。”染墨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不带丝毫情绪波动,“王爷之意,世子与郡主必须即刻撤离。辽东已成漩涡中心,张能昏聩而贪婪,完颜宗翰包藏祸心,陛下… … 的目光也已投注于此。多留一刻,便多一分凶险。”

  沈括深吸一口气,花白的须发在灯下微微颤抖,眼中交织着如释重负与深深的忧虑:“下官明白。世子与郡主在此,下官日夜悬心,如履薄冰。能安然离去,自是最好… … 只是,”他抬眼看向染墨,语气沉重,“他们一走,四海粮号… … 以及下官这里… … 恐怕…”

  染墨抬手,止住他的话头,目光锐利如鹰隼:“沈大人放心。王爷早有部署。”他从怀中取出一份薄薄的绢册,推至沈括面前,“此乃‘听风营’在辽东的部分暗桩名录与联络方式。世子离去后,他们会转入更深的地下,由你单线节制。四海粮号明面的生意照旧,暗中会配合你,继续稳住部分民心,监视各方动向。必要之时,他们… … 亦是你的耳目与臂助。”

  沈括接过绢册,指尖微颤。他知道,这薄薄的几页纸,承载的是陈太初经营辽东多年的最后底牌,是足以搅动风云的力量!如今交予他手,既是无比的信任,亦是千钧的重担。

  “下官… … 定不负王爷所托!”沈括将绢册紧紧攥住,声音沙哑而坚定。

  “很好。”染墨颔首,“明日丑时三刻,西城废砖窑。你安排最可靠的心腹,护送世子四人至彼处,我自有接应。切记,绝密!”

  次日,丑时。

  黄龙府西城外,一片被积雪覆盖的荒芜之地,几座废弃的砖窑如同巨大的坟茔,沉默地矗立在惨淡的月光下。寒风呼啸,卷起地面浮雪,形成一片片迷蒙的雪雾。

  数辆毫不起眼的乌篷马车,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驶入废墟深处。车帘掀开,陈忠和、陈紫玉、牛大眼、诸葛不亮、岳雷五人迅速下车,皆身着深色劲装,面色肃穆。

  染墨早已等候在此,身后是十余名牵着骏马、浑身裹在白色伪装服中的精悍骑士,人与马皆静立无声,与雪地几乎融为一体。

  “世子,郡主,时间紧迫,即刻出发。”染墨言简意赅,递上厚重的皮裘。

  陈忠和深深看了一眼远处黄龙府模糊的轮廓,目光复杂,最终化为一声轻叹,重重点头:“有劳总督。”他转向沈括派来的心腹,拱手道:“回去转告沈世叔,大恩不言谢,忠和… … 谨记于心!万望保重!”

  没有过多的言语,众人迅速翻身上马。染墨一挥手,马队如同离弦之箭,无声地没入茫茫雪原,向着东南海岸的方向疾驰而去,很快便消失在无尽的黑暗与风雪之中。

  沈括的心腹久久伫立,直到再也听不见任何马蹄声,才悄然退回城中。他知道,辽东的天,要变了。

  几乎就在陈忠和等人离开的同时,一场针对沈括的风暴,骤然掀起!

  知府衙门内,张能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将他搜刮来的最后几颗东珠塞入信使怀中,声嘶力竭地咆哮:“快!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师,呈交秦相爷!弹劾转运使沈括!就说他勾结海外奸商,倒卖军资,煽动边民,图谋不轨!证据?他庇护的那个四海粮号就是铁证!还有… … 还有他暗中与女真各部往来,必有不可告人之秘!快去!”

  他认定陈忠和必定与沈括有关,虽无实证,但泼天脏水先扣上去再说!他要用沈括的倒台,来掩盖自己的失察与无能,更要借此重新攀上秦桧的高枝!

  然而,张能并未等到他期待的、将沈括扳倒的圣旨。数日后,来自京师的旨意却先一步抵达黄龙府——不是查办沈括,而是擢升知府张能入京述职,另有重用!旨意措辞褒奖有加,仿佛他治理辽东有功一般。

  张能接旨时,先是一愣,随即狂喜!他认为这是秦相爷收到了他的密报,开始运作,要重用于他了!他得意洋洋,即刻交接公务(实则也无甚可交),带着家眷和搜刮来的巨额财富,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汴梁的“升迁”之路。

  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并非高官厚禄,而是皇城司诏狱那阴森恐怖的铁笼!赵桓与秦桧(即便失势,其情报网络与阴毒手段犹存)在接到张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的密报后,早已对其愚蠢贪婪失去了最后一丝耐心。将其诱入京师控制起来,既是为了彻查辽东真相,更是为了… … 方便抄没其惊人的家产,以填补空空如也的国库!张能的“升迁”,实则为一场精心策划的… … 请君入瓮。

  张能离去,并未给辽东带来平静,反而如同抽走了一块压住火山口的巨石。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本该有的些许暖意,被辽东酷寒彻底吞噬。安抚使府邸深处,一间守卫森严、绝无灯火的密室内,却聚集着数条黑影。

  完颜宗翰屏退左右,只留下几名心腹嫡系子侄。黑暗中,他低沉而阴冷的声音响起:“张能那蠢货滚蛋了,倒是件好事。只是… … 新来的知府是谁,尚未可知。朝廷此举,意味深长。”

  “父亲,四海粮号仍在!沈括那老狐狸还在!他们就像一根钉子,钉在我们心口!不断收买那些贱民的人心!长此以往,各部谁还听我们完颜家的号令?”一名年轻气盛的声音愤然道。

  “不错!”另一人接口,“必须拔掉这颗钉子!趁新官未到,局势未稳,正是动手良机!只要四海粮号一乱,沈括必然焦头烂额,届时… … 我们再煽动各部以‘宋人奸商盘剥、官府不管’为由,掀起暴乱!局面一旦失控,朝廷必慌!到时,父亲便可趁机以‘平乱安民’为由,向朝廷索要更多钱粮军械,乃至… … 更大的权柄!”

  完颜宗翰沉默片刻,黑暗中,只能听到他粗重的呼吸声。良久,他才缓缓道:“沈括… … 是块硬骨头,且手握粮饷审计之权,硬碰硬,得不偿失。”

  他顿了顿,声音中透出一丝诡异的笑意:“或许… … 可以换种方式。听闻沈括虽自诩清正,然其独子体弱多病,常年需用昂贵参药续命… … 其老家族人,亦多有求于钱财… … 明日,派人以‘故旧’之名,给沈府送去一份‘年礼’。要厚,厚到他… … 无法拒绝。再看看… … 他四海粮号的账目,是否真的… … 毫无瑕疵?”

  黑暗中,响起几声心领神会的、低沉的狞笑。

  “至于四海粮号…”完颜宗翰的声音骤然转冷,充满杀气,“他们不是公平买卖吗?好啊!派人去!用最低的价格,‘买’光他们所有库存!若是不卖… … 那就让各部饥民去‘买’!看看他们还能不能‘公平’得起来!若敢反抗… … 便是欺压边民,激起民变!届时,纵有沈括相护,本王亦能… … 以维稳之名,派兵‘保护’粮号,将其… … 连根拔起!”

  冰冷的杀意,在节日的暗室中弥漫开来。

  一场针对四海粮号与沈括的、

  更加阴险毒辣的阴谋,

  已然张开了蛛网,

  等待着…

  猎物的挣扎。

  喜欢宋朝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