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边陲-《大妖柳相》

  夫子御风带着妟回远游数日。

  然后.....妟回又在官道上走了好几日。

  拐上了一条鲜有人迹的羊肠小路。

  路越走越窄,地也越走越荒。

  妟回脚上那双在京城时巧匠新做的云纹小靴,早就被磨得失了光泽,鞋面上糊着一层厚厚的黄土,每走一步都觉得脚底板疼。

  这孩子从小在京城长大,每日里不是在自家园子里斗蛐蛐,就是跟一群小厮去听雨楼里听最新的评书。

  见惯了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何曾见过这般景象。

  风里都带着一股子刮骨的寒意,吹在脸上,生疼。

  放眼望去,再没有连绵的青山,也没有茵茵的绿草,只有一望无际的、枯黄的荒原。

  天和地仿佛都是一个颜色,灰蒙蒙的,压得人喘不过气。

  远处那条横亘在天地间的、如同巨兽脊背般的城墙,便是此行的终点。

  “夫子,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啊?”孩子终于忍不住,小跑几步,扯了扯前面老人那宽大的袖袍。

  张夫子脚步不停,头也不回。

  “雁门。”

  “雁门?”妟回在脑子里搜刮着夫子教过的地理,“是那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雁门关?”

  “还算没把书读进狗肚子里。”张夫子总算开了金口,声音干巴巴的,听不出喜怒。

  “我们来这里做什么?这里什么好玩的都没有。”妟回嘟囔着,心里想念起自己的小院,想念厨娘做的桂花糕,甚至想念那几只养得膘肥体壮的蛐蛐将军。

  “来走路。”

  “走路?”妟回不解,“我们不是一直在走路吗?”

  “以前那不叫走路。”张夫子终于停下,回过头,浑浊的眼珠看着眼前这小娃娃,“那叫溜达。”

  又是两日,两人终于走到了那座雄关之下。

  高大的城门敞开着,几个穿着破旧甲胄的兵卒,有气无力地倚着墙根晒太阳,手里的长戟斜搭在肩上,戟刃上都起了锈。

  一股说不出的味道在空气里弥漫,是尘土味,是牲畜的粪便味,还夹杂着一种腐朽的、让人心慌的气息。

  正当此时,关外涌进来一大群人。

  这群人与其说是人,却更像是一群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孤魂野鬼。

  衣不蔽体,身上裹着些破烂的布条,根本算不上衣服。

  脸上糊着黑灰,头发乱得如同鸟窝,每一个人都瘦得脱了相,眼窝深陷,只有一双眼睛,透着惊恐与死寂。

  “鞑子来了!鞑子杀过来了!”

  一个老汉摔倒在地,也顾不得爬起来,只是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嘴里反复念叨着,声音嘶哑,像是破了的风箱。

  妟回哪里见过这般惨状,小脸煞白,下意识地抓紧了张夫子的衣角。

  视线里,一个妇人抱着个同样瘦小的孩子,那孩子已经没了哭声,只是睁着一双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天。

  妇人嘴唇干裂,上面全是血口子,踉跄着,每一步都像是要耗尽全身的力气,几乎就要倒下。

  一种从未有过的酸楚,猛地冲上了妟回的心头。

  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张夫子,老人依旧是那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浑浊的眼珠里,不起半点波澜,仿佛眼前这些挣扎求生的人,与路边的石子没什么分别。

  孩子咬了咬牙,松开了手。

  脑海里想起了书院里先生教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种念头油然而生:该做点什么。

  跑到妇人面前,从身后那个绣着祥云图案的小包裹里,掏出了一块用油纸包着的、尚有余温的麦饼。

  这是最后的口粮。

  “给你。”声音不大,带着点孩子气的认真。

  妇人愣住了,不敢置信地看着那块饼,又看了看眼前的孩子。

  那双死寂的眼睛里,似乎有了一点点光。

  那妇人颤抖着手,接了过来,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嘴里含糊不清地道着谢,就要跪下。

  妟回连忙扶住那妇人,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原来帮助别人,是这样的感觉。

  这份暖意还未在心头捂热,周围那些原本麻木的眼睛,在看到食物的瞬间,骤然亮起,射出饿狼一般的光。

  “吃的!”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那声音尖利得刺耳。

  下一刻,周围的灾民疯了一般,朝着妟回蜂拥而上。

  一只只干枯得如同鸡爪的手伸了过来,抓扯着,推搡着。

  妟回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将自己推倒在地,怀里那个精致的包裹被瞬间撕扯开。

  里面的几块干粮,一小包娘亲手做的糖渍果脯,甚至连那个宝贝得不得了、上面刻着小名的装水小葫芦,都在眨眼间被抢夺一空。

  连包裹的布料,都被几个人撕成了碎片,仿佛那上面也沾着食物的香气。

  混乱来得快,去得也快。

  人群像是潮水般退去,继续朝着关内涌动,只留下被推倒在尘土里,目瞪口呆的妟回。

  少年傻傻地坐在地上,看着空空如也的双手,和地上那几片被踩烂的碎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脑子里一团乱麻,想不明白。

  书上说,要行善。

  书上说,要怜悯。

  可为什么……会这样?

  一只干枯的手,伸到面前。

  张夫子不知何时,已站在身旁,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妟回默默地抓住那只手,被拉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一言不发地跟在老人身后,走进了关隘。

  城关内,又是另一番景象。

  街道上满是垃圾和污水,两旁的房屋大多破败不堪,许多连门窗都没有。

  偶尔有几个本地人走过,也是行色匆匆,脸上带着戒备和冷漠。

  “夫子。”妟回终于忍不住开了口,声音里带着委屈和不解,“你为什么不帮我?”

  张夫子走在前面,没有停步。

  “帮你什么?”

  “帮我……拦住他们啊!他们抢我的东西!”

  “他们抢了你一块饼。”张夫子淡淡地陈述。

  “不止!”妟回急了,“还有我的果脯!我的水葫芦!那是我娘……”

  “嗯,还有果脯和水葫芦。”张夫子打断,“然后呢?我帮你拦住他们,你的饼还在,水葫芦还在。那个女人和她的孩子呢?”

  妟回一愣。

  “他们……还是饿着。”

  “那你那一块饼,能让她不饿吗?”

  “能……能吃一顿。”妟回的声音小了下去。

  “一顿之后呢?”张夫子追问。

  妟回不说话了。

  “你给了她,旁边的人看到了,也要。你给不给?你那点东西,够分给几个人?”

  “我……”妟回哑口无言。

  “你那不叫行善。”张夫子终于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那张涨得通红的小脸,“你那叫‘我觉得我应该行善’。你只是在满足你自己,感动你自己。你用一块饼,换来了一场自我感觉良好的闹剧,和一顿毒打。蠢不蠢?”

  妟回的眼圈红了,想反驳,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因为夫子说的,好像……都是对的。

  夜幕降临。

  边陲的夜,冷得能冻掉人的耳朵。

  两人寻了个破败的城隍庙角落住下,四面漏风。

  寒风从破洞里灌进来,妟回身上那件尚算厚实的衣裳,根本抵挡不住。

  更要命的是,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

  咕噜,咕噜。

  一声接着一声,在寂静的夜里,响亮得让脸红。

  揉着空瘪瘪的肚子,第一次真切地尝到了,什么叫饥饿的滋味。

  那是一种从胃里升起的、火烧火燎的疼痛,慢慢地蔓延到四肢百骸,抽干了身上所有的力气。

  蜷缩在冰冷的墙角,看着身旁盘腿而坐,闭目养神的张夫子,终于忍不住,带着小声问。

  “夫子……我饿。”

  张夫子连眼睛都没睁。

  “嗯,饿着吧。”

  “可是我真的好饿……”

  “饿,就记住这种感觉。”

  老人的声音,比外面的夜风还要冷,“把今天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记在心里。书上写的东西,终究是别人的。只有自己饿过的肚子,摔过的跟头,才是你自己的。”

  妟回抱着膝盖,把头埋了进去,不再说话,只有压抑的、小声的抽泣。

  喜欢大妖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