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生命在泰拉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对于那些技术发展不错的势力中,顶尖的一批总是把目光看向宇宙,看向虚伪天空之外的真正星空。
那是地表生物对于自身延续担忧所推动的欲望,混杂了一些泰拉人从源石中继承到的人类特质。要知道人类是一种探索欲、好奇心都拉满的生物。
欲望是驱动人类行动的燃料,探索欲和好奇心就是辅助推进剂。
泰拉人因为源石继承了一部分人类的信息,这不仅体现在她们类人的外形上。更多体现在她们的行为上。
比如哥伦比亚那边,莱茵生命的那位就一门心思要冲出泰拉、打破星荚探索宇宙。严格来说可以算伟大的科学尝试,如果她不是用着前文明庇护所的能源奥尔德姆可能就举双手赞成了。
泰拉人看到的天空是虚假的,来自星荚的模拟景象。
在意识到这一点的泰拉人眼中,她们觉得星荚来自不那么友好的前文明,事实上也差不离。她们觉得这是可笑的囚笼,将泰拉人囚禁在星球地表。不给她们冲向宇宙的机会。
实际来说,星荚虽然看着像一种限制文明发展的设备。可换个角度来说,它也是无死角全包裹的星球防御装置。而且它位于泰拉的近地轨道,是一种距离地面其实很近的防御措施。
当然,也有一点点防止‘实验场’内的实验体随便跑出去的性质,属于围栏。只是这个围栏双向保护。
前文明之所以要搞这种东西把泰拉包裹起来自然不是自愿多到没地方用,那是有原因的。
奥尔德姆的记忆中,泰拉这颗星球在没有星荚之前可谓是经常天降奇怪生物。天外来客光临这颗星球的次数可不少,搞得前文明的技术人员烦死了。
在不胜骚扰的情况下,前文明干脆搞了一个防御装置把泰拉包起来,让那些依靠各种手段在宇宙中碰运气的种族识相滚开。
也可以说是把泰拉标记起来,表明这里有人住的行动。这种情况下还要硬闯的,那肯定没安好心。就不需要繁琐的交流试探过程,可以直接发起攻击。
宇宙中的生命体形式繁多,种类超乎想象。
前文明也留下了其中有研究价值的种类,加以保存。在前文明正常运转时这就是一件小事,没有什么安全上的隐患。可前文明消失后,问题就来了。
那些不知道封锁在什么地方的前文明实验体就像一颗颗地雷,等着有缘人来踩。
奥尔德姆没想到泰拉人踩的这么快,还非常精准的踩到难搞的种类。
在龙门出现的宇宙生物很明显是正在本地化的代号401物种。
它们的初始状态相当脆弱,没有宿主的话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休眠来尽量活的久一点。
如果接触到了宿主,它们就会迅速发挥自己的能力,复制宿主的一切。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初期阶段宿主很难察觉到自己有什么异常,中期阶段则会开始出现一些仿佛一般疾病的症状,晚期就算意识到也晚了。
跟癌症发展有些像,初期不察觉那就回天乏力啦。
心里思考着怎么处理这种麻烦的外来物种,奥尔德姆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他注意到自家妹妹凯尔希的情绪有些低沉。综合工程舰一路开往龙门的路上,凯尔希似乎看到了很多灾难冲击下的景象。
因为不是自己搞出来的问题,奥尔德姆倒是没有什么负担的试图开导自家妹妹,灌输‘泰拉人自作自受’‘大自然的自我调节’‘星球不是泰拉人的私人物品’这类理论。
这些甚至不是奥尔德姆的托辞,是他真实的想法。
曾经用不同视角观察过宇宙的他可以很负责的说,星球与生活在星球上的生命其实没那么密切的关系。生命的毁灭对星球来说也不过是‘些许风霜’,算不上问题。
星体的诞生与毁灭有它们独特的规律,跟生活在星球上的生命体一般没什么关系。
当然泰拉人这几年高强度战争也是引发气候突变的导火索,或者说大量滥用源石引发了这个问题。
至于为什么过往泰拉人的战争也不少为什么没引起这种问题,一个是影响还没积累到引发星球自我调整的阶段,另一个是技术上当时还不够先进。
源石工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泰拉气候的变化,这个速度跟泰拉人的技术水平直接挂钩。换句话说,泰拉人越是猛猛发展源石工业,引发气候变化的概率越大。
以前泰拉人源石工业没这么发达的时期,反而对气候的影响不大。
文明母星基本都逃不过工业化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要在星球的环境调整中找到自己的生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气候变化周期时离开星球,变化稳定后再回来接着住。
泰拉人目前没这能力,他们只能硬顶。
这一路上凯尔希看到的野外尸体就是来不及撤到移动城市被活活冻死、饿死、渴死在野外的倒霉蛋。这类不幸的人数量很多,尤其在这处多国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很多移民队伍在大灾难的突然冲击下全军覆没。
奥尔德姆虽然给周边国家发了警报,还让马甲掌握的整合运动也发声。可做了准备的国家很少,大多数国家是在没做准备的前提下直接被超级寒流冲击。
开导半天,奥尔德姆还拿出数据,给凯尔希大致描绘了接下来十年气候会怎么变化。那会是一年四季都是寒冬的可怕未来。可以说让凯尔希本就阴郁的心情又沉重几分。
除了萨尔贡和雷姆必拓这类国家因为位置原因会稍微好一点,泰拉多数国家都要面临漫长寒冰期的考验。
简单来说,泰拉人的苦难才开个头。眼下死亡的这些人只是第一批,等到后面粮食危机,那死亡的人恐怕要呈指数级增长。
奥尔德姆虽然很卖力的推销自己研究的应对末日设备,实际销售情况却是合作伙伴买了大部分,余下的没人问津。
这他就没办法了,泰拉人不买账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反正他是给了救命设备。这些国家现在不买,将来真出问题来买那就不好说能不能安全把设备运回去。
对于那些技术发展不错的势力中,顶尖的一批总是把目光看向宇宙,看向虚伪天空之外的真正星空。
那是地表生物对于自身延续担忧所推动的欲望,混杂了一些泰拉人从源石中继承到的人类特质。要知道人类是一种探索欲、好奇心都拉满的生物。
欲望是驱动人类行动的燃料,探索欲和好奇心就是辅助推进剂。
泰拉人因为源石继承了一部分人类的信息,这不仅体现在她们类人的外形上。更多体现在她们的行为上。
比如哥伦比亚那边,莱茵生命的那位就一门心思要冲出泰拉、打破星荚探索宇宙。严格来说可以算伟大的科学尝试,如果她不是用着前文明庇护所的能源奥尔德姆可能就举双手赞成了。
泰拉人看到的天空是虚假的,来自星荚的模拟景象。
在意识到这一点的泰拉人眼中,她们觉得星荚来自不那么友好的前文明,事实上也差不离。她们觉得这是可笑的囚笼,将泰拉人囚禁在星球地表。不给她们冲向宇宙的机会。
实际来说,星荚虽然看着像一种限制文明发展的设备。可换个角度来说,它也是无死角全包裹的星球防御装置。而且它位于泰拉的近地轨道,是一种距离地面其实很近的防御措施。
当然,也有一点点防止‘实验场’内的实验体随便跑出去的性质,属于围栏。只是这个围栏双向保护。
前文明之所以要搞这种东西把泰拉包裹起来自然不是自愿多到没地方用,那是有原因的。
奥尔德姆的记忆中,泰拉这颗星球在没有星荚之前可谓是经常天降奇怪生物。天外来客光临这颗星球的次数可不少,搞得前文明的技术人员烦死了。
在不胜骚扰的情况下,前文明干脆搞了一个防御装置把泰拉包起来,让那些依靠各种手段在宇宙中碰运气的种族识相滚开。
也可以说是把泰拉标记起来,表明这里有人住的行动。这种情况下还要硬闯的,那肯定没安好心。就不需要繁琐的交流试探过程,可以直接发起攻击。
宇宙中的生命体形式繁多,种类超乎想象。
前文明也留下了其中有研究价值的种类,加以保存。在前文明正常运转时这就是一件小事,没有什么安全上的隐患。可前文明消失后,问题就来了。
那些不知道封锁在什么地方的前文明实验体就像一颗颗地雷,等着有缘人来踩。
奥尔德姆没想到泰拉人踩的这么快,还非常精准的踩到难搞的种类。
在龙门出现的宇宙生物很明显是正在本地化的代号401物种。
它们的初始状态相当脆弱,没有宿主的话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休眠来尽量活的久一点。
如果接触到了宿主,它们就会迅速发挥自己的能力,复制宿主的一切。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初期阶段宿主很难察觉到自己有什么异常,中期阶段则会开始出现一些仿佛一般疾病的症状,晚期就算意识到也晚了。
跟癌症发展有些像,初期不察觉那就回天乏力啦。
心里思考着怎么处理这种麻烦的外来物种,奥尔德姆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他注意到自家妹妹凯尔希的情绪有些低沉。综合工程舰一路开往龙门的路上,凯尔希似乎看到了很多灾难冲击下的景象。
因为不是自己搞出来的问题,奥尔德姆倒是没有什么负担的试图开导自家妹妹,灌输‘泰拉人自作自受’‘大自然的自我调节’‘星球不是泰拉人的私人物品’这类理论。
这些甚至不是奥尔德姆的托辞,是他真实的想法。
曾经用不同视角观察过宇宙的他可以很负责的说,星球与生活在星球上的生命其实没那么密切的关系。生命的毁灭对星球来说也不过是‘些许风霜’,算不上问题。
星体的诞生与毁灭有它们独特的规律,跟生活在星球上的生命体一般没什么关系。
当然泰拉人这几年高强度战争也是引发气候突变的导火索,或者说大量滥用源石引发了这个问题。
至于为什么过往泰拉人的战争也不少为什么没引起这种问题,一个是影响还没积累到引发星球自我调整的阶段,另一个是技术上当时还不够先进。
源石工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泰拉气候的变化,这个速度跟泰拉人的技术水平直接挂钩。换句话说,泰拉人越是猛猛发展源石工业,引发气候变化的概率越大。
以前泰拉人源石工业没这么发达的时期,反而对气候的影响不大。
文明母星基本都逃不过工业化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要在星球的环境调整中找到自己的生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气候变化周期时离开星球,变化稳定后再回来接着住。
泰拉人目前没这能力,他们只能硬顶。
这一路上凯尔希看到的野外尸体就是来不及撤到移动城市被活活冻死、饿死、渴死在野外的倒霉蛋。这类不幸的人数量很多,尤其在这处多国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很多移民队伍在大灾难的突然冲击下全军覆没。
奥尔德姆虽然给周边国家发了警报,还让马甲掌握的整合运动也发声。可做了准备的国家很少,大多数国家是在没做准备的前提下直接被超级寒流冲击。
开导半天,奥尔德姆还拿出数据,给凯尔希大致描绘了接下来十年气候会怎么变化。那会是一年四季都是寒冬的可怕未来。可以说让凯尔希本就阴郁的心情又沉重几分。
除了萨尔贡和雷姆必拓这类国家因为位置原因会稍微好一点,泰拉多数国家都要面临漫长寒冰期的考验。
简单来说,泰拉人的苦难才开个头。眼下死亡的这些人只是第一批,等到后面粮食危机,那死亡的人恐怕要呈指数级增长。
奥尔德姆虽然很卖力的推销自己研究的应对末日设备,实际销售情况却是合作伙伴买了大部分,余下的没人问津。
这他就没办法了,泰拉人不买账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反正他是给了救命设备。这些国家现在不买,将来真出问题来买那就不好说能不能安全把设备运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