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不断获得新领土,战争临近爆发点?-《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

  【希特勒的声望就此达到巅峰,他完成了俾斯麦都不曾完成的伟业——统一德意志。】

  【他还完全撕毁了凡尔赛和约,这是在19年前的巴黎和会上缔结的最重要的的协定。】

  【一战三巨头在这个协定中为德意志设下了重重阻碍:

  禁止德意志实行征兵制、在莱茵兰地区驻防、建立空军、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坦克重型火炮、并且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与它合并.....】

  【这些条款事无巨细,犹如一道道封印把德意志完全锁死。】

  【但在希特勒上台后,短短5年,这些封印就全部失效,从囚笼中冲出的是一个嗜血的战争帝国。】

  【它将给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将走向自我毁灭的穷途末路。】

  【但在1938年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帝国内的人民沉浸在对元首的崇拜中,发誓要一辈子追随他。】

  【而帝国外的政客们依然觉得希特勒是一个可以讲道理的,可以与之合作的人。】

  众人看到这。

  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该说不说。

  希特勒虽然做事极端又霸道。

  但确实能力非凡。

  在这样的环境束缚下。

  让德意志重新焕发了生机。

  就凭借这一点。

  他便能够在民众基础上站稳脚跟。

  【在这样的想法下,他们与希特勒一起走向了慕尼黑,走向了二战前最卑鄙的阴谋。】

  【今天我们都知道希特勒是一个永不满足的战争狂人,但在二战爆发前,欧洲政客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被希特勒的精心伪装和花言巧语所欺骗。】

  【几乎所有外国政要在拜访过希特勒后,对他的印象都是正面的。】

  【他们沉浸在这样一种幻想中:希特勒只是不满凡尔赛和约,而只要妥协让步,就能换得他的支持与合作。】

  【1938年9月15日,英吉利首相张伯伦就是在这样的幻想中登上了飞往柏林的飞机,他要去解决斯泰德危机。】

  【斯泰德地区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这片土地上居住了大量德意志人。】

  【而希特勒的民族主义是跨国界的,他只看血统不看国籍。】

  【只要你是德意志人,不论你在哪里,国籍是什么,希特勒都认为你应该受到德意志的庇佑。】

  【而如果你是鱿太人,哪怕是德意志籍、为德意志当过兵、交过税,希特勒也会把你送到集中营里至死。】

  【正是出于这样的逻辑,当希特勒听说斯泰德地区的德意志之人遭遇不公待遇时,他便认为德意志有权干预。】

  【怎么干预?把斯泰德地区划给德意志就行了,如果不给,德意志就用军队直接抢。】

  【对此,张伯伦反击道:如果德意志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法兰西出于义务将会参战,英吉利也将予以支持。】

  【但希特嘞看上去完全不害怕,他说:那就随便吧,我不在乎,我已做好准备迎接任何不测。】

  【然而在武力威胁之后,希特勒又开始展现善意,他保证斯泰德地区将是他最后的领土要求。】

  【张伯伦屈服了,他相信了希特勒的话,转而向捷克斯诺伐克施压。】

  【在如此可笑的判断下,绥靖政策迎来了他的巅峰——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四国首脑齐聚慕尼黑,4个国家坐在谈判桌上划定了另一个国家的领土,】

  【当张伯伦回到伦敦时,他对着人群挥舞起了一张纸,那张纸上有希特勒的签名。】

  【这一幕成为了二战爆发前最经典的画面,画面中的每一个人都相信他们即将驶向和平的彼岸,浑然不知自己正在迈入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

  吞并奥地利。

  并非是希特勒最后的领土要求。

  借着庇佑德意志人的借口,他又将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泰德地区划入囊中。

  然而。

  当时的各国领导人。

  显然都被希特勒展现出来的善意欺骗了。

  丝毫没有意识到,在这副面具下希特勒的真正野心。

  大秦时空位面。

  秦始皇很是感慨。

  “此人真是一个天生的表演家!”

  “他太善于蛊惑人心了,对政治的把握也相当敏锐。”

  秦始皇看着画面中希特勒的表演。

  他先是十分严厉的表达了自己对斯泰德地区的野心。

  然后又极尽伪装,用‘这是德意志最后的领土要求’的借口来欺骗张伯伦。

  但秦始皇不得不承认的是。

  希特勒的这番表演很高明。

  在这种真假攻势之下。

  很少有人能够明辨清晰。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也同样对此举表示了赞赏。

  作为一个将开疆拓土驱除鞑奴奉为信条的皇帝。

  其实在内心深处。

  刘彻是对希特勒有着强烈共鸣的。

  可不同的是。

  对于大汉之外的汉人。

  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份庇佑的责任。

  “不断获得莱茵兰地区、奥地利、斯塔德地区。”

  “再加上此前已经斩断了束缚国家扩军的枷锁。”

  “此时的德意志,已经彻底挣脱了一战留下的桎梏。”

  “而在这种情况下,战争……不远了。”

  刘彻看着天幕,眼神明灭不定。

  好似已经看到战争的爆发。

  【短短6个月后,希特勒就将慕尼黑协定撕毁,吞并了杰克斯诺伐克全境。】

  【人们从和平的美梦中惊醒,焦虑不安的关注着希特勒的下一步行动。】

  【历史终于走向二战爆发点——但泽。】

  【凡尔赛和约将德意志领土一分为二,其分界线正是划给波兰的但泽走廊。】

  【这条走廊将波兰国土伸向了波罗的海,使其拥有了出海口。】

  【而走廊的终点就是但泽市,但泽名义上归国际联盟管理,实际上很大程度受波兰控制。】

  【希特勒希望吞并但泽,并修建一条联通德意志本土与东普鲁士的跨境公路。】

  【他发出了最后通牒,让波兰人做一个选择,但泽或战争。】

  【希特勒本以为他一施压,波兰人就会屈服,一切不过是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重演。】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波兰人选择了战争。】

  【波兰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表达的态度,如果德意志想用武力改变但泽的归属,那就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