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信件当中标注好,要求每个收信人,都需要将这封信邮寄给自己认为比较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
【而这位朋友收到信之后,再将这封信邮寄给自己认为更加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
【最终,大部分的信件,在经过五六个人之后,都顺利抵达了这位股票经纪人的手中。】
【于是,这名社会心理学家便提出六度空间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六个人。】
【因此,后世的那些拼夕夕砍一刀活动的病毒式传播,也是仿照了这个理论来完成。】
……
看到这里。
无数古人都惊呆了。
后世人不仅提出了这种理论,还验证成功了!
居然还是用如此特别的验证方法。
不过此时。
很多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自己到底和皇帝有没有关系?
如果真的有,那自己能不能享受皇室待遇?
大汉时空位面。
“那如此说来,是不是朕也能和秦始皇扯上关系呢?”
刘邦脸上满是好奇之色。
“后世的这些研究,确实有趣,似乎是在寻找这个世界的规律与本质,在找到规律后,在做事时便会事半功倍。”
一旁,萧何也说道:
“后世似乎对一些现象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寻找到内在规律,而后为自己所用,十分明智!”
“而这似乎也是人类的本能,我们的祖先刚开始也从刀耕火种中一步步走来,发展到后世,有如此成就,似乎并不稀奇。”
刘邦挥了挥手:
“一定要派人将玄幕上的所有内容,尽数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以做研读。”
“遵旨!”
……
许多古人感慨着视频中的理论。
跟周围讨论着自己或许是哪个皇帝的远房亲戚。
气氛正热烈之时。
玄幕上空。
视频又开始刷新了——
【皇帝们在回复大臣的奏章时,会爆粗口吗?】
这个标题一出来。
许多古人来了好奇。
毕竟在大部分人眼中。
皇帝可是高居天上的大人物。
他们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直接破口大骂吗?
而历朝历代的那些皇帝们。
此刻纷纷捣头如蒜。
会爆粗口吗?
请把吗还有那个问号,给朕去掉!
包骂的呀老弟!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看到这冷笑一声:
“这也就是看奏折,如果没有奏折,换成人每天站在我跟前陈述,我都不能保证我不打人,真的!”
【探讨皇帝会不会爆粗口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皇帝们每天的工作:批奏折,是一件什么样的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皇帝,日常批改奏折可是十分考验耐心的。】
【你以为奏折内容,就是那些军机民生要事儿吗?】
【不不不,其实奏折就像上班族打卡一样,既有有用的信息,也有很多垃圾邮件。】
【古代皇帝可谓是深受其害。】
【那么皇帝们都是怎么批改奏折的呢?】
【这里不得不提赵弘燮这个人,有事儿没事儿就上奏。】
【据不完全统计,在17年时间里,他总共写了1176分奏折,平均6天就要上一份。】
【他老爱反反复复地说些重复的话题。】
大清时空位面。
看到这个名字。
正在批阅奏折的康熙,顿时满脸黑线。
“梦魇啊,此人真是朕的梦魇啊!”
康熙神情颇为无奈。
这不刚好。
批阅完手头的折子,翻开下一个。
果然又看见了这个熟悉的名字。
他当时便一阵头大,晦气地嚎叫了一声。
直接吓得外面的李德全连滚带爬地冲进来。
还以为皇帝怎么了呢!
【他说了些啥呢?】
【我们来看看在康熙五十六年六月四号,他上奏,他管辖地方降水情况。】
【康熙回复各地上报雨晴奏折太多了,京城京北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
【言下之意,让他少报告这个破事儿。】
【你以为他会消停,结果在6月6号6月8号、6月10号、6月25号又发了一遍。】
【皇帝也只能无奈地回复,已经回复过了,让他别报告这个破事儿了。】
【你以为他会停止吗?】
【第二年6月,康熙又看到这个恼人的破折子了。】
【折子上写道:皇帝呀,我管辖的地方,雨水很充足。】
【康熙又一次无奈地回复,雨水早就充足了,你发的折子太密集了。】
哈哈哈!
看到这里,古人忍不住哄笑开来。
这也太搞笑了吧?
天天发的都是降水奏折。
这个人确定不是什么天气预报官吗?
大宋时空位面。
苏轼抚须笑道:
“要说我是皇帝,我肯定叫人把他给胖揍一顿,解解气!”
毕竟这奏折也太多了点。
而且又不能屏蔽。
做皇帝可真叫憋屈!
【同样是清朝的皇帝,康熙的儿子雍正,同样逃不过这个劫,被一些凡人的大臣困扰着。】
【有这位杭州织造孙文成,特别喜欢向皇帝请安。】
【雍正无奈以简短回复,朕很好。】
【其中一次,不知道是不是雍正当时心情很好,还回复道自己好得很,他长胖了些。】
【可能是因为这个人请安折子太多皇上后来看到这个大臣上奏,尽管内容是汇报天气和粮价。】
【雍正不管说了什么,竟也回复“朕安”。】
【可见,面对每天高负荷的工作,皇上也被逼疯了。】
大清时空位面。
雍正也是满脸黑线。
怎么这么奇葩的官员,大清朝一个接着一个?
说着,他翻阅奏折,就看见了孙文成的折子。
直接连看也没看,直接提笔唰唰两个“朕安”。
便完成了这一份的回复。
“恼人啊,恼人! ”
想到这里,雍正还是觉得气不过。
于是看向张廷玉:
“衡臣,以后再有这样的折子,直接刷掉,你给朕回复!”
张廷玉赶忙答道:“微臣遵旨!”
【但这奏折不看吧,也不行。】
【毕竟众多奏折里,还是会有有用的信息的。】
【如军机要事,党派纷争,不能不管,所以再烦也得看,大不了简短回复敷衍下就行。】
【你看康熙写的,一个又一个“知道了”,简直就像万金油一样,遍布着批阅的奏折。】
看到视频当中。
那一个个整齐的“知道了”。
古人对于帝王的神秘感。
也顿时消弭于无形。
果然大家都是凡人。
就连皇帝也会用这套法子敷衍人!
【而这位朋友收到信之后,再将这封信邮寄给自己认为更加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
【最终,大部分的信件,在经过五六个人之后,都顺利抵达了这位股票经纪人的手中。】
【于是,这名社会心理学家便提出六度空间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六个人。】
【因此,后世的那些拼夕夕砍一刀活动的病毒式传播,也是仿照了这个理论来完成。】
……
看到这里。
无数古人都惊呆了。
后世人不仅提出了这种理论,还验证成功了!
居然还是用如此特别的验证方法。
不过此时。
很多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自己到底和皇帝有没有关系?
如果真的有,那自己能不能享受皇室待遇?
大汉时空位面。
“那如此说来,是不是朕也能和秦始皇扯上关系呢?”
刘邦脸上满是好奇之色。
“后世的这些研究,确实有趣,似乎是在寻找这个世界的规律与本质,在找到规律后,在做事时便会事半功倍。”
一旁,萧何也说道:
“后世似乎对一些现象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寻找到内在规律,而后为自己所用,十分明智!”
“而这似乎也是人类的本能,我们的祖先刚开始也从刀耕火种中一步步走来,发展到后世,有如此成就,似乎并不稀奇。”
刘邦挥了挥手:
“一定要派人将玄幕上的所有内容,尽数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以做研读。”
“遵旨!”
……
许多古人感慨着视频中的理论。
跟周围讨论着自己或许是哪个皇帝的远房亲戚。
气氛正热烈之时。
玄幕上空。
视频又开始刷新了——
【皇帝们在回复大臣的奏章时,会爆粗口吗?】
这个标题一出来。
许多古人来了好奇。
毕竟在大部分人眼中。
皇帝可是高居天上的大人物。
他们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直接破口大骂吗?
而历朝历代的那些皇帝们。
此刻纷纷捣头如蒜。
会爆粗口吗?
请把吗还有那个问号,给朕去掉!
包骂的呀老弟!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看到这冷笑一声:
“这也就是看奏折,如果没有奏折,换成人每天站在我跟前陈述,我都不能保证我不打人,真的!”
【探讨皇帝会不会爆粗口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皇帝们每天的工作:批奏折,是一件什么样的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皇帝,日常批改奏折可是十分考验耐心的。】
【你以为奏折内容,就是那些军机民生要事儿吗?】
【不不不,其实奏折就像上班族打卡一样,既有有用的信息,也有很多垃圾邮件。】
【古代皇帝可谓是深受其害。】
【那么皇帝们都是怎么批改奏折的呢?】
【这里不得不提赵弘燮这个人,有事儿没事儿就上奏。】
【据不完全统计,在17年时间里,他总共写了1176分奏折,平均6天就要上一份。】
【他老爱反反复复地说些重复的话题。】
大清时空位面。
看到这个名字。
正在批阅奏折的康熙,顿时满脸黑线。
“梦魇啊,此人真是朕的梦魇啊!”
康熙神情颇为无奈。
这不刚好。
批阅完手头的折子,翻开下一个。
果然又看见了这个熟悉的名字。
他当时便一阵头大,晦气地嚎叫了一声。
直接吓得外面的李德全连滚带爬地冲进来。
还以为皇帝怎么了呢!
【他说了些啥呢?】
【我们来看看在康熙五十六年六月四号,他上奏,他管辖地方降水情况。】
【康熙回复各地上报雨晴奏折太多了,京城京北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
【言下之意,让他少报告这个破事儿。】
【你以为他会消停,结果在6月6号6月8号、6月10号、6月25号又发了一遍。】
【皇帝也只能无奈地回复,已经回复过了,让他别报告这个破事儿了。】
【你以为他会停止吗?】
【第二年6月,康熙又看到这个恼人的破折子了。】
【折子上写道:皇帝呀,我管辖的地方,雨水很充足。】
【康熙又一次无奈地回复,雨水早就充足了,你发的折子太密集了。】
哈哈哈!
看到这里,古人忍不住哄笑开来。
这也太搞笑了吧?
天天发的都是降水奏折。
这个人确定不是什么天气预报官吗?
大宋时空位面。
苏轼抚须笑道:
“要说我是皇帝,我肯定叫人把他给胖揍一顿,解解气!”
毕竟这奏折也太多了点。
而且又不能屏蔽。
做皇帝可真叫憋屈!
【同样是清朝的皇帝,康熙的儿子雍正,同样逃不过这个劫,被一些凡人的大臣困扰着。】
【有这位杭州织造孙文成,特别喜欢向皇帝请安。】
【雍正无奈以简短回复,朕很好。】
【其中一次,不知道是不是雍正当时心情很好,还回复道自己好得很,他长胖了些。】
【可能是因为这个人请安折子太多皇上后来看到这个大臣上奏,尽管内容是汇报天气和粮价。】
【雍正不管说了什么,竟也回复“朕安”。】
【可见,面对每天高负荷的工作,皇上也被逼疯了。】
大清时空位面。
雍正也是满脸黑线。
怎么这么奇葩的官员,大清朝一个接着一个?
说着,他翻阅奏折,就看见了孙文成的折子。
直接连看也没看,直接提笔唰唰两个“朕安”。
便完成了这一份的回复。
“恼人啊,恼人! ”
想到这里,雍正还是觉得气不过。
于是看向张廷玉:
“衡臣,以后再有这样的折子,直接刷掉,你给朕回复!”
张廷玉赶忙答道:“微臣遵旨!”
【但这奏折不看吧,也不行。】
【毕竟众多奏折里,还是会有有用的信息的。】
【如军机要事,党派纷争,不能不管,所以再烦也得看,大不了简短回复敷衍下就行。】
【你看康熙写的,一个又一个“知道了”,简直就像万金油一样,遍布着批阅的奏折。】
看到视频当中。
那一个个整齐的“知道了”。
古人对于帝王的神秘感。
也顿时消弭于无形。
果然大家都是凡人。
就连皇帝也会用这套法子敷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