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唐代墓志汇编》中《大唐曹州离狐县盖赞君故妻孙夫人墓志之铭》记载。】
【“夫人讳光,河南人也,后汉将军坚之后,自晋归命侯之北人也,遂世居洛西宜阳焉。”】
【但孙皓,不是富春孙氏里头一个往北跑的。】
【早在孙吴太平元年,孙权的堂弟孙奂的儿子孙壹,就带着上千名手下和家人北上投奔曹魏,被封为“大魏车骑将军、武侯”。】
【南边有“大魏吴王”的子孙,北面有“大魏将军”。】
【是不是在另一种意识上,实现了“孙家天下孙家兵”?】
……
大汉时空位面。
刘邦此时皱着眉头,紧盯着高空的玄幕。
对于现下这里所出现的一切,以及视频当中的解读,他也感到有些意外。
一个姓氏的流传,居然和叛逃都扯上了关联。
并且也算是在这样叛逃之后,所带来的别样一种结果,仅此一点,让人确实是感到有些意外。
刘邦看得颇觉新奇。
……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轻轻点头。
“看来,有时候的战争,也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交融,毕竟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在很多的事情上,达成更加不同的结果。”
“孙氏在这里的‘孙家天下兵’,虽然更多是一种调侃,但是在实际上来说,却也还是真正的一处本能。”
“毕竟这样一来,所达成的结果,也就是成为应该了。”
朱元璋心中思索着。
他也明白,这是战争所带来的一些别样的结果。
是好是坏,更加不是那么简单几句话,就可以形容得清楚的。
【等到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孙权弟弟孙匡之孙孙秀,也带着妻、子、亲兵数百人投奔晋朝,被封为骠骑将军,会稽公。】
【六年后骠骑将军孙楷也带着妻、子家属及亲兵数百人投奔晋朝,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封丹阳侯。】
【与这些“脱南者”不同,孙吴覆灭后,孙皓的弟弟孙德、孙谦等仍然留在江东继续繁衍,发展壮大。】
【一直到宋太祖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孙权的第二十七世孙孙忠,迁至龙门镇(今富阳区境内)。】
弹幕飞出——
【这里所讲的,都算是叛逃吧?】
【但这是在古时,应该是很平常,有一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所以,才会另找出路,另起炉灶了啊。】
【这种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也是正常的一种方式了吧,至少来说,一个在家族,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区域范围内的流动,是可以促进发展的。】
【人口在大范围的流动与融合,其实对于国家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轻轻点了点头。
“其实这样的行为,也与大战之后,由当政者有组织地让人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迁徙,这些事情,也都还是相同的了吧。”
“这样一来,多人口朝着少人口的地方流转,所带来的一切,都是有益的一面。”
“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就同样会带来姓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
“这种变迁,相对来讲也确实是有益的,也算是积极,且正面的吧。”
刘彻沉声道,似乎颇为认同。
人类的迁徙,这似乎是很正常的只是在迁徙之外,所带来的,又会是些什么呢?
……
大宋时空位面。
赵匡胤看到这里之后,一脸沉思。
所遇到的事情,所有的问题,在很多的时候,都还是会有着一种完全不相同的变化。
人口的流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际上还是有益的。
只不过,这样的一应益处,短时间之内,也无法看得清楚。
只有当一种大融合出现,所带来的结果,才会明显。
“不只是孙吴,其实在很多的地方,人口流动,也就会造成某些区域姓氏的增加吧。”
“人口的大融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其实是很好的。”
赵匡胤沉声自语,又轻轻点了点头。
【如今,该镇有人口7000多人,仍然有90%以上姓孙。】
【其后世知名者,如后世宋宁宗时由举人任大理寺评事的孙祁。】
【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审理案件公平严明,回乡归隐后侍奉老父,教育子孙,并首建龙门孙氏宗祠。】
【这些知名人,还有明朝的孙濡,读诗书,十三岁就写下“借墙角梅,济苍生渴”的诗句。】
【嘉靖十一年(1532年)以选贡入太学,不久到河南长葛县当县令,任上谨守规范,恪尽职守,颇有惠政曾教百姓种植荞麦,抵御灾年。】
【人们称赞他“孤介自持,苞且不行”“廉与白璧争辉,陋一钱之尚受”,属于比较有操守的官员。】
大秦时空位面。
秦始皇看到这里,缓缓说道:
“前人厉害,后辈也出名人,这样的姓氏,也才算是适得其所,真正是一种恰到好处嘛。”
“无认祖上是如何,只要后人优秀,找不找祖宗,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秦始皇深吸口气息。
在这样的事情上,他其实也有些领悟。
什么追根溯源,什么祖上荣光,到得头来,一切都还是不如靠自己的能力。
……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听着旁白,眉头皱了皱。
关陇李氏,也是大世家。
这种身份,这种出身,也还是拿得出手。
但是,李世民也再清楚不过一件事情。
如果自己这一支的李姓后人没有优秀的,那么也都始终是会泯灭于历史的河流当中。
“好的祖先,不如有好的子孙,该努力的,该优秀的,自身做到位了,才是真正的应该。”
李世民心中如此想道,并再次将目光投向高空玄幕。
【另一位值得介绍的,是孙权的第61世传人孙晓梅。】
【1930年,这个16岁的女孩子因为家庭的熏陶读了不少书,在朋友的介绍下,当上了小学教员。】
【随后,与家族前辈截然不同的道路。】
【七年后,富春江畔异族入寇,烽火烧起,在民声哀嚎中,这位二十多岁的姑娘没有对敌称臣。】
【而是选择了乔装打扮往来穿梭,为同志们联络信息,护送他们北渡长江直到1943年被捕。】
【在胜利到来前的至暗时刻。】
【这位孙氏后人,面对侵略者的诱降,面对他们套取情报的意图,毅然决然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时年29岁。】
【富春江畔的人们听闻她的牺牲,垂写下诗句“二十年华运幄帷,文精武壮女中魁,昔日洒下一腕血,今朝腾起千枝梅”。】
弹幕飞出——
【致敬先辈,这样的女子,真正可以称为英雄,在那种混乱的年代,可以保持得了本心,并且做着这样的事情,也确实是太难得了。】
【是啊,一个年轻姑娘,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家,这种行为,真正是难得。】
【很佩服她,也许对于我,根本就做不到,这是跨不过的高度。】
……
【“夫人讳光,河南人也,后汉将军坚之后,自晋归命侯之北人也,遂世居洛西宜阳焉。”】
【但孙皓,不是富春孙氏里头一个往北跑的。】
【早在孙吴太平元年,孙权的堂弟孙奂的儿子孙壹,就带着上千名手下和家人北上投奔曹魏,被封为“大魏车骑将军、武侯”。】
【南边有“大魏吴王”的子孙,北面有“大魏将军”。】
【是不是在另一种意识上,实现了“孙家天下孙家兵”?】
……
大汉时空位面。
刘邦此时皱着眉头,紧盯着高空的玄幕。
对于现下这里所出现的一切,以及视频当中的解读,他也感到有些意外。
一个姓氏的流传,居然和叛逃都扯上了关联。
并且也算是在这样叛逃之后,所带来的别样一种结果,仅此一点,让人确实是感到有些意外。
刘邦看得颇觉新奇。
……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轻轻点头。
“看来,有时候的战争,也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交融,毕竟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在很多的事情上,达成更加不同的结果。”
“孙氏在这里的‘孙家天下兵’,虽然更多是一种调侃,但是在实际上来说,却也还是真正的一处本能。”
“毕竟这样一来,所达成的结果,也就是成为应该了。”
朱元璋心中思索着。
他也明白,这是战争所带来的一些别样的结果。
是好是坏,更加不是那么简单几句话,就可以形容得清楚的。
【等到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孙权弟弟孙匡之孙孙秀,也带着妻、子、亲兵数百人投奔晋朝,被封为骠骑将军,会稽公。】
【六年后骠骑将军孙楷也带着妻、子家属及亲兵数百人投奔晋朝,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封丹阳侯。】
【与这些“脱南者”不同,孙吴覆灭后,孙皓的弟弟孙德、孙谦等仍然留在江东继续繁衍,发展壮大。】
【一直到宋太祖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孙权的第二十七世孙孙忠,迁至龙门镇(今富阳区境内)。】
弹幕飞出——
【这里所讲的,都算是叛逃吧?】
【但这是在古时,应该是很平常,有一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所以,才会另找出路,另起炉灶了啊。】
【这种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也是正常的一种方式了吧,至少来说,一个在家族,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区域范围内的流动,是可以促进发展的。】
【人口在大范围的流动与融合,其实对于国家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轻轻点了点头。
“其实这样的行为,也与大战之后,由当政者有组织地让人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迁徙,这些事情,也都还是相同的了吧。”
“这样一来,多人口朝着少人口的地方流转,所带来的一切,都是有益的一面。”
“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就同样会带来姓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
“这种变迁,相对来讲也确实是有益的,也算是积极,且正面的吧。”
刘彻沉声道,似乎颇为认同。
人类的迁徙,这似乎是很正常的只是在迁徙之外,所带来的,又会是些什么呢?
……
大宋时空位面。
赵匡胤看到这里之后,一脸沉思。
所遇到的事情,所有的问题,在很多的时候,都还是会有着一种完全不相同的变化。
人口的流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际上还是有益的。
只不过,这样的一应益处,短时间之内,也无法看得清楚。
只有当一种大融合出现,所带来的结果,才会明显。
“不只是孙吴,其实在很多的地方,人口流动,也就会造成某些区域姓氏的增加吧。”
“人口的大融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其实是很好的。”
赵匡胤沉声自语,又轻轻点了点头。
【如今,该镇有人口7000多人,仍然有90%以上姓孙。】
【其后世知名者,如后世宋宁宗时由举人任大理寺评事的孙祁。】
【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审理案件公平严明,回乡归隐后侍奉老父,教育子孙,并首建龙门孙氏宗祠。】
【这些知名人,还有明朝的孙濡,读诗书,十三岁就写下“借墙角梅,济苍生渴”的诗句。】
【嘉靖十一年(1532年)以选贡入太学,不久到河南长葛县当县令,任上谨守规范,恪尽职守,颇有惠政曾教百姓种植荞麦,抵御灾年。】
【人们称赞他“孤介自持,苞且不行”“廉与白璧争辉,陋一钱之尚受”,属于比较有操守的官员。】
大秦时空位面。
秦始皇看到这里,缓缓说道:
“前人厉害,后辈也出名人,这样的姓氏,也才算是适得其所,真正是一种恰到好处嘛。”
“无认祖上是如何,只要后人优秀,找不找祖宗,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秦始皇深吸口气息。
在这样的事情上,他其实也有些领悟。
什么追根溯源,什么祖上荣光,到得头来,一切都还是不如靠自己的能力。
……
大唐时空位面。
李世民听着旁白,眉头皱了皱。
关陇李氏,也是大世家。
这种身份,这种出身,也还是拿得出手。
但是,李世民也再清楚不过一件事情。
如果自己这一支的李姓后人没有优秀的,那么也都始终是会泯灭于历史的河流当中。
“好的祖先,不如有好的子孙,该努力的,该优秀的,自身做到位了,才是真正的应该。”
李世民心中如此想道,并再次将目光投向高空玄幕。
【另一位值得介绍的,是孙权的第61世传人孙晓梅。】
【1930年,这个16岁的女孩子因为家庭的熏陶读了不少书,在朋友的介绍下,当上了小学教员。】
【随后,与家族前辈截然不同的道路。】
【七年后,富春江畔异族入寇,烽火烧起,在民声哀嚎中,这位二十多岁的姑娘没有对敌称臣。】
【而是选择了乔装打扮往来穿梭,为同志们联络信息,护送他们北渡长江直到1943年被捕。】
【在胜利到来前的至暗时刻。】
【这位孙氏后人,面对侵略者的诱降,面对他们套取情报的意图,毅然决然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时年29岁。】
【富春江畔的人们听闻她的牺牲,垂写下诗句“二十年华运幄帷,文精武壮女中魁,昔日洒下一腕血,今朝腾起千枝梅”。】
弹幕飞出——
【致敬先辈,这样的女子,真正可以称为英雄,在那种混乱的年代,可以保持得了本心,并且做着这样的事情,也确实是太难得了。】
【是啊,一个年轻姑娘,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家,这种行为,真正是难得。】
【很佩服她,也许对于我,根本就做不到,这是跨不过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