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月子(2)-《山水不造作》

  生产后的疲惫还在,可眉宇间却多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柔韧。几缕发丝贴在脸颊上,衬得她像一幅被岁月轻轻抚过的旧画。

  他忽然觉得,自己白天那些会议、争执、焦头烂额的方案,都不过是为了换来此刻的静好。

  他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动作轻得像怕惊起尘埃。然后掀开被角,像一片落叶般滑进被窝。床垫微微下陷,他立刻屏住呼吸,耳朵竖着,听她有没有被惊动。

  希雅的呼吸依旧平稳。

  他这才缓缓放松,侧身朝她,保持一点距离,仿佛怕自己的存在太过喧嚣。

  在昏黄的光线下,他能看见她睫毛在脸上投下的影子,能听见她、孩子、还有他自己,三股呼吸交织在一起,轻得像风拂过纱帘。

  他没碰她,也没说话。就这样静静看着,守着。身体的疲惫如潮水般涌上来,可心里却像被什么沉甸甸的东西填满了——不是轻松,而是踏实,是圆满。

  他知道,他的世界,此刻就在这张床上,安静地呼吸着。

  忽然,右边的摇篮里传来一声细微的抽噎,紧接着,是婴儿初醒时那种带着委屈的呜咽。裴语迟立刻警觉,几乎本能地就要起身,却被希雅先一步察觉。

  她没睁眼,只是翻了个身,手臂自然地伸向摇篮,指尖轻轻拍了两下,低语般呢喃:“嘘……没事的,妈妈在。” 那声音沙哑而温柔,像从梦里浮出的回音。

  孩子竟真的安静了,只留下断续的抽气声,像是在委屈地妥协。

  裴语迟松了口气,却见希雅终于睁开眼,目光在昏暗中与他对上。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抬了抬下巴,示意他过去。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掀开被子一角,轻轻挪到床边,小心地将手臂垫在她颈下,另一只手覆在她手背上,一起搭在摇篮边。

  “你回来了。”她声音很轻,像怕惊醒刚安抚好的孩子。

  “嗯。”他低声应着,指尖蹭了蹭她的掌心,“吵醒你了?”

  “没有。”她摇头,嘴角浮起一丝笑意,“我总是在等你回来才真正睡着。”

  他心头一热,几乎说不出话。

  就在这时,左边的摇篮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蹬腿,小被子被踢开一角,婴儿发出短促的哭声,像是饿了,又像是受了惊。

  这下,希雅想撑起身子,却皱了皱眉。裴语迟立刻起身,动作比她还快。他熟练地抱起孩子,轻拍着后背,低声哄着:“乖,爸爸在这儿……不哭,不哭。”

  孩子在他怀里渐渐安静,小脑袋无意识地蹭着他的颈窝,呼吸慢慢平稳下来。

  希雅靠在床头,静静看着他,眼神里有疲惫,也有笑意。“你抱孩子的样子,比我想象中还像回事。”

  他低头笑了笑,声音低得像耳语:“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哭,我的心就碎一次。”

  她没接话,只是伸手轻轻抚了抚孩子的后背,然后顺势握住他的手腕,指尖微凉,却让他的心安定下来。

  片刻后,孩子重新入睡,他小心翼翼地放回摇篮,掖好被角。再回到床边时,希雅已经半梦半醒,唇边还挂着一丝安心的弧度。

  他重新躺下,这次不再保持距离。她自然地往他怀里靠了靠,头轻轻枕在他肩上。他能感觉到她的呼吸贴着他的颈侧,温热而安稳。

  夜,依旧静。可这方寸之地,却因四个人的呼吸与体温,成了整个城市最暖的角落。

  希雅坐月子的第十五天。京城。

  裴语迟感觉自己像一枚被同时绑在两架战车上的齿轮,正被高速地、反向地拉扯。

  一架战车是在光鲜亮丽、不容有失的镜头前,另一架则是代表着未来、千头万绪的国家枫林智能媒体中心的筹备工作。

  周一清晨,这种拉扯达到了顶峰。

  他刚在录完早间新闻的舆情点评,脸上的直播妆还没卸,人已经缩在保姆车的后座,膝盖上摊着项目可行性报告初稿。

  手机架在一旁,正进行着下一个线上会议。

  “裴组长,关于超高清沉浸式演播实验室的招标参数,几家供应商的方案差异很大,需要您尽快定个方向……” 屏幕里,筹备组的技术负责人语气急切。

  裴语迟揉着眉心,快速浏览着同时发到邮箱里的三份PDF文件摘要,语速平稳却不容置疑:“把A方案的硬件扩展性和C方案的软件兼容性做一个对比分析表,重点标注出它们与我们在建的渲染云平台接口的匹配度。下午两点前发给我,我三点钟有一个小时的空档可以决策。”

  他刚切断这个通话,新闻部副主任的电话就顶了进来,语气火烧火燎:“小裴!原定今晚《深度对话》的嘉宾,航班因天气取消,赶不及了!临时找不到同等量级的学者,你看……”

  裴语迟闭了闭眼。这档深度访谈节目是他的招牌,嘉宾分量不足会直接影响节目质量和口碑。他脑中飞速闪过通讯录,几个名字在盘旋。

  “联系社科院的李维民教授。他刚出版的新书涉及这个话题,虽然知名度稍逊,但观点犀利,内容扎实。我去年主持论坛时与他有过交流,这是他的私人号码。”

  裴语迟报出一串数字,语气果断,“立刻让编导团队调整访谈提纲,重点切入他的新书观点,反而能做出新意。提纲发我过目,我半小时后到台里。”

  车子正好停在筹建处的临时办公楼外。他抓起平板和文件,大步流星地冲进电梯。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需要听完市场调研团队的汇报,并就中心的核心技术选型与专家小组进行闭门磋商。

  会议紧张而高效。裴语迟思维敏捷,总能快速抓住分歧的核心,并引导团队做出最优取舍。但当他正就一个关键的数据处理协议与专家争论时,手机再次震动。是总编室周主任。

  他心头一紧,知道若非急事,周主任不会直接打到他这个会议中的手机上。他举手向专家们示意抱歉,快步走到会议室外的走廊。

  喜欢山水不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