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二个古代世界(29)-《快穿之混低保日常》

  “京城又不是一个好地方,我不爱回,好不容易松快松快,婆婆让我多待两天吧。

  以后再想在婆婆这待着,也没有机会了,等到下次见到婆婆,不知是什么时候。”

  手携圣旨的小黄门在将军走后大半月才赶到,一路风尘仆仆,先去打理自身,才让所有人跪下接旨。

  听到自己被封为长公主,并且拥有整块江夏郡,安乐长公主不着痕迹的勾起唇角,终究是跨出了第一步。

  跪在安乐长公主之后的县令,心中的希冀彻底消失,还忍不住对父皇失望。

  果然,自己在父皇心中毫无地位,江夏郡划给皇妹,又把自己这位皇子成了她的附庸。

  安乐长公主感受到皇兄在后面摇摇欲坠,又开始耍性子,总是这样不合时宜。

  算了,皇兄心中有气,以后就在荆南县修心。

  安乐长公主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这可总算不负自己的谋划。

  借着这次机会,成功踏入夺嫡队伍,父皇对自己还有几分慈爱,没让自己直接在京中陷入漩涡。

  众位皇兄、三位皇姐身在居中,对夺嫡的事情看的不真切,父皇寿数悠长,现在还没到最终角逐的时候。

  自己在江夏经营二三十年,未免不会有一争之力,父皇当然是活的越久越好。

  一封圣旨读完,小黄门收起圣旨,恭敬的递给安乐长公主。

  “长公主,接旨吧。”

  安乐长公主领旨谢恩,一封圣旨宣完,小黄们并未叫起众人,一捏兰花指。娇声问道。

  “这里面,哪位是花婆婆?咱家这里还有一份圣旨,请荆南县大刘乡山下里刘有花上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荆南县大刘乡山下里刘有花。

  花婆婆早就打扮一番,换上新衣,这会恭敬的跪在地上听小黄门宣读圣旨。

  这样跪着,对花婆婆来说,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自己做任务,当然要融入小世界,除非准备掀桌子。

  对于花婆婆的赏赐,安乐长公主心中已有预料,那日朝廷之事,早就通过特殊渠道传到她耳边。

  在听到花婆婆被封乡君,赐乡君府,金银珠宝,宫女太监,荆南县为封地,更是心中畅快至极。

  这事,还要感谢殿上的皇兄和皇姐们,一位有封地的乡君,寻常县君都比不上。

  属于婆婆的封号,等她回到京城,会给她运作出来。

  乡君,这是花婆婆原先的目标,没想到,在六十八岁这一年,突然实现。

  学着安乐长公主的模样,花婆婆领旨谢恩。

  手上两道圣旨都宣读完毕,所有人都从地上起来,百姓们散去,小黄门为荆南乡君引出一人。

  “乡君,此次受封之事,由这位大人负责。”

  来人也是皇室之人,一位有爵位的公爷,乡君受封一事,需要由他记录在册。

  这位大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道喜之后,就开始走流程。

  将属于乡君的仪仗、朝服,象征乡君的小印、对牌,还有乡君的马车,执掌荆南封地的乡君杖,全部给了荆南乡君。

  随后,介绍身后众奴、婢,还有各种赏赐,又介绍了两家属于乡君的家生子,这些,乡君能自行处置。

  册封一位乡君,不是小事,大人只把将紧要的事情与乡君交接,他这次来,就要待上许久,等到开春,还要为乡君建乡君府。

  大人与荆南乡君说话之时,安乐长公主与县令就一左一右的站在乡君身边,代表亲近和乡君的地位。

  等所有赏赐看完,眼看没事了,安乐长公主才向大人行家礼。

  “见过伯父。”

  “都是一家人,无需多礼。”

  来人从身份上说,算的上安乐的亲伯父,他这次出门,也带了圣上嘱托,让他看看安乐长公主在民间过得如何。

  送旨的小黄门任务完成,见到此景,自己去了驿站休息。

  驿站住的一般,他也不能挑剔,小黄门是皇上身边的人,出门在外,最要紧的就是明哲保,不能让皇上误会自己的忠心。

  临走前,只跟安乐长公主说,圣上口谕,三日之后,启程回京。

  等安乐公主代自己和荆南乡君给了几份赏赐,再没有牵挂的离开了。

  跟着小黄们过来的公爷,倒是自来熟的住进小侄家中,他还要在这荆南县待上许久,怎肯去住驿站。

  在县令府里住着,也是权宜之计,等过上几日,当然会另寻住处。

  县令随着皇伯去了自己府邸,安乐长公主也要回暂住之处稍作打算,花婆婆领着众人回家。

  安乐长公主回去之前做了打算,她身边的刘侍者在大刘乡还有一处宅院,正好赠给荆南乡君。

  乡君身边已有梅兰竹菊,这次,大人按照规矩,又给乡君挑了宫女八名、太监八名、马、吴两家作为家生子。

  作为乡君,每年的开支由朝廷负责,对于手里的人,荆南乡君需要拿出一个章程,不同身份,朝廷给的俸禄是不一样的。

  留下竹菊陪着众人,乡君带上梅兰回了小屋,她要想想这些事。

  自己身边由一人到四人都只是不到两月,现在乌泱泱的一堆人,鱼龙混杂的,看着人头疼。

  晚些时候,安乐长公主派人过来送信,告诉乡君不是东西。

  那一屋子人中,有一位太监最不可信,别看他年纪最小,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背后站的就是当今四皇子。

  除了这位,其余几人,背后也与京城皇子、长公有牵连,两家家生子,倒是没有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皇室才知道的隐秘,在乡君身份未确定前,安乐长公主也不能与婆婆多说,现下派人匆忙告知。

  那位伯父是个惫懒的性子,很多事情,乡君不说,他就不做,容易少了东西。

  安乐长公主告知的这些,荆南乡君让梅兰二人全部记下,与竹菊共通之后,加紧时间分析。

  最后,还是决定做出心狠之事,在夜里,就用桂代替了那位小太监。

  从小太监的记忆里,知道不少事,庆幸自己没有犹豫。

  那太监手里,有四皇子让人送来的毒药,会造成人慢慢中毒的假象,不出半年,虚弱致死。

  这药的来历,小太监不知道,他从被选中之后,就心中颇为犹豫,这是掉脑袋的事,最终还是咬牙应下。

  小太监手上的药,晚上就送到乡君手上,成了她的收藏品,这样的好东西,很有研究价值。

  去掉一个隐患,乡君才能安心入睡,明天的事,会有梅兰竹菊桂帮忙,有他们五人,自己不用太过操心。

  第二日,大人按照自己所说,准时上门,他手里拿着笔墨,要记下乡君的信息,身后还跟着画师。

  “乡君已自立女户,那这河上里刘家,就算不得亲人,还有乡君娘家,从礼法上,不能算入,如此一来,关于乡君亲族,我便一个不写,只写上缘由,可好?”

  荆南乡君想把娘家这边的亲人记下,昨晚安乐长公主派人前来,已经详细说明其中缘由,思虑之后,还是决定不写。

  “好,大人考虑周到。”

  这位大人做事一丝不苟,按照律法要求,记了满满一册子,等到下午,还要登记乡君身边奴仆。

  昨夜,荆南乡君已经让梅兰竹菊相互商定好,现下直接告知大人。

  所有太监都以桂为名,所有宫女都以梅为名,小梅小桂就是荆南乡君身边宫女太监的之首。

  小竹负责马吴两家,小菊小兰一人做乡君府管家,一人负责乡君之事,大家各有分工。

  “梅兰竹菊桂,乡君好名字,那我就记下了,宫女以小梅为首,太监以小桂为首。

  乡君手里的马、吴两家,以小竹为首,小菊做乡君管事,小兰为乡君身边女官,可有要改的?”

  这样就行,荆南乡君没有异议,又记下一笔,这位大人看在安乐的份上,与乡君多说一句。

  “乡君,马、吴两家现在归你所有,他们的性命,掌握在乡君手上。

  梅兰竹菊四女,本就是乡君手下丫鬟,也任凭处置。”

  公爷说完之后,等乡君反应,才说到重点。

  “只有一点,圣上赐下宫女、太监各八名,朝廷每月给月银、份例,不得随意处置。

  如有不妥,两日之后,安乐长公主回京,可以跟着退回十二监,自会补来新人。”

  这是规矩,公爷必须要说,免得乡君认为,圣上赐下的宫女太监可以随意打骂,犯了忌讳。

  宫女太监里面的门道很深,公爷说了许久,才让乡君换上朝服,画师上前作画。

  从京城带来的其余人等,情况相貌都已登记,再将乡君府上梅兰竹菊四人画像、按押,今日之事,就了结了。

  明日,安乐长公主与皇侄会过来商量乡君府的事宜,其余琐碎之事,需等到送走安乐长公主等人再做打算。

  乡君跟着公爷学了不少,安乐长公主这边,也忙的团团转。

  她原本预备在荆南县多留几月,等到明年开春,再回京城。

  现在突然有了这件事,父皇口谕,让早日归京,就只能马上出发,趁着还没有大雪封山,路好走的时候,赶紧回去。

  只有三天时间,她要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原本的打算,还要细细处理。

  要带回去的年礼,也要准备好,乡君和皇兄这边,都要安顿好。

  “乡君为当今特封,又钦赐乡君府,规格往上提提,也不打紧。

  三进的院子是寻常规格,建上四进,不算出格,都有前例可依。”

  安乐长公主不动声色的给皇伯父透露,乡君不日之后就可能晋位,让皇伯父多考虑乡君府规格。

  这才有了上面这句话,四进的物资,安乐长公主不太满意,知道不能直接弄五进,时间紧迫,就先这样。

  安乐长公主和县令对于这些事很清楚,公爷也不说话,只有跟着过来的匠人直冒冷汗。

  按照乡君要求,不论乡君府是几进的院落,第一进留给宾客,最后已经给下人,自己住中间几进。

  乡君没有夫君,上无公婆,下无子嗣,这样的布局,没人能说出错来。

  乡君府的园子,要能赏景,还要种菜、养鸡、养兔,乡君要把她家的辣椒树带走种上。

  这事,安乐长公主不说,公爷就当没听见,让匠人赶紧做图。

  安乐长公主第二日就要启程,头一天在乡君处把乡君府的布局和所用材料都定下来,又将这事交给皇兄,这才放心。

  当晚,安乐长公主与乡君夜话,第二日清晨,头也不回的离开。

  乡君心中有成算,不用自己操心,皇兄现在连个爵位都没有,也算计不了。

  自己能做的,已经全部做了,该给皇兄的人,已经放在他身边,让他以后做事,问问乡君。

  荆南县偏远,又在自己手上,护不住两人,那就白费了这么多功夫。

  夺嫡之事,刘侍君给了好大一个惊喜,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真言,能解此时困局。

  等回京之后,刘侍君绝不可离开公主府,他身边伺候的人,必须是自己的绝对亲信。

  安乐长公主预计年后开春之时,就会回江夏郡,届时,三年一次回京城,其余时间,守好江夏郡,等上数个三年,必有一争之力。

  在安乐公主走之后,花婆婆就快刀斩乱麻,把事情分好。

  小兰是识字的,一手字写的不错,荆南乡君还让她将自己所有东西登记在册,免得出现差错。

  安乐长公主走了,她那边的故事荆南乡君不知道,听长公主说,下次再见面,就更容易。

  没想到阴差阳错之间,竟让自己拥有了爵位,荆南乡君,这可是有封地的乡君。

  往后,只要自己还活着,荆南之地的税收,就都是荆南乡君的。

  荆南县令的任期遥遥无期,在能预见的几年里,他是要给荆南乡君做事。

  看不到的以后,按照自己对皇妹的理解,也离不开这。

  乡君原本还想住回自己那个小家,被公爷说了一句于礼不合,就住进了原来的乡正府邸,这暂时作为荆南乡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