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安顿(三)-《抗战之新晋绥军》

  李杰是个战术专家,但是却对战略上的事考虑的不多,他自己想了一会,也想不通日军这样做的原因,“司令,既然日军发动这场大会战有点得不偿失,那他为什么还要发动呢?”

  “嗯,开始时我也想不通,是最近才想到的,明面上日军是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其次日本应该是暗藏祸心,一方面是为了威慑盟军,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战后布局。”

  看见李杰和程继贤疑惑的表情,李志坚开始详细解释起来:“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打响后,把中国战场上的一些精锐部队,诸如第二师团、第六师团、第十六师团等精锐部队全部抽调到了东南亚和英美作战。

  按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战场上的力量要大于在此之后,但是为什么在没有集中这么大的力量,反而在进入1944年后,日军的败亡之势已经人人可见的时候,才拼着后方不要,还要集中在中国的大部分力量发动这场害人不利己的大会战?

  不排除日军有给东南亚的日军增援的目的,但是这么长的交通线,只要一点被掐断,整个交通线就断了,日军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但是为什么还要打呢?”

  李志坚的连续两次发问,让李杰和程继贤更加诧异,这也是他们想问的问题,都盯着李志坚,等待李志坚继续说。

  “那原因就慢慢露了出来,第一,那就是日军想要拼死一战,来宣告他们还有战斗力,来威慑盟军,同时给他们自己增强信心。所以他们就要挑一个软柿子来捏,很不幸,我们中国就是那个被日本选出来的软柿子。

  事实也证明了,日军的这个选择选对了,不断地胜利,也的确威慑了盟军,并且日本本土也被这半年不断的胜利刺激,日本国内的民心士气也被再一次调动了起来。”

  第二,这个原因就更加阴险,日本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败亡不可避免,在战后,我们中国必然是东亚这一块的无可争议的话事人,而我们中国和日本因为甲午之战到现在的战争,早已经结下血仇,如果我们成为东亚的话事人,日本的命运可想而知。

  所以日本在避免这个局面出现,所以集中在中国战区的全力,来对重庆方面政府军进行打击,一是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更主要的是日本知道在我们国家并不齐心。

  我国除了作为中央政府的重庆政府外,还有其他势力,只要将重庆方面削弱的厉害,那么其他势力就有了机会来发展壮大,到时候实力均衡之后,我国内部的纷争就会不断,并将会使战后的主要关注点从制裁日本,转移到自己内部的斗争之中。

  所以这次大会战,日军只盯着重庆政府的地盘和部队打,而将其他地方基本抽空,放任其他力量的发展,我们也是基于日军这个心思,所以才能在黄河北岸取得那些成果。

  这场会战打到现在,已经让重庆政府的声誉和中国的国际影响都已经下降很多,至于其他结果,还需要时间去慢慢的显现。”

  李志坚一口气说了很多,让李杰和程继贤二人听的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没有想到日本人考虑的这么深沉和久远。

  “狗日的小鬼子,太他娘的阴险恶毒了,就应该早点都送他们去见天照大婶。”李杰气的先大骂起来。

  程继贤也想骂,但是他在李志坚跟前还是放不开,硬生生的将想要骂的话咽了回去。

  “这就是我们的敌人,阴险恶毒,但是却也理智的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如果我们上下都能做到这一步,以我华夏泱泱国土和亿兆黎明,早已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李志坚不想听他们无谓的谩骂,从而影响思绪,所以马上出言打断。

  李杰也就马上闭嘴,不再释放自己的情绪。

  “我准备在近日就再去河北,石门之战也应该开始了,早点将河北大局定下。否则再等下去,等到冬天黄河结冰后,那么日军就可以随意的北上,我们根本没有兵力来阻挡。只要能攻下石门,就能一定程度上打乱日军的计划,并且对我们国家的声望也是一个提升。这次你们过来,咱们正好把今后一段时间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司令,您有什么安排就尽管说,我们保证完成。”从进门后,程继贤说话都是跟在李杰后面,这次则还没等李杰张嘴,就抢在他前面表态。

  “嗯,你们的任务也没有其他,就是继续利用好的自己的优势,多打游击战、运动战,将日军搅动起来,这次同时将新兵训练好,最多不过明年春节左右,我们的达反攻应该就要开始,到时这些新兵都要能成为能战之兵。”

  “是”“是”两人立即应承下来。

  “这两天我将一战区的补充兵和补给安排好以后,就直接北上了,走之前就不再见你们了,你们自己保重!”

  “司令您也保重!”

  “去吃了面条赶紧休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