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完四个团长的意见后,姜玉贞心中彻底有数,于是不再犹豫,站起来到邢台城的地图前,拿起指挥棒。
随后四个团长也跟着姜玉贞来到地图旁,姜玉贞开始说道:“下面我来宣布变更后的作战命令,各团原定的攻击方向不变,其余安排更改为下:
第一,各团大力寻找引火物品,然后在各自的防区内对已经发现的地下通道入口进行火攻和烟攻,然后在城墙上布置兵力,紧盯暴露出来的出口,做好标识,全团及时共享。
第二,许团长所部的侦察连,向城中心突进,占据后迅速设置防御工事,其他3个团的侦察连,向城中心处西北、东北、正南三个方向各五百米处突进,占据后各自设置防御阵地,寻找地下出入口通道,然后也着手用火攻。
第三,每个团出动两个营,各自向前挺进,每隔几百米设置一个据点,具体设置在哪里由前线指挥官来决定,但是每个据点的距离绝对不能超过五百米,先将地面工事都拿下来,然后逐步用火和烟攻。
第四,后面开始进攻后,要注意抓活口,之后送到指挥部立即展开逼问。
第五,各团的其他部队都作为预备队,炮兵部队更要时刻准备好,随时准备按照前线的指示进行炮击,尤其是市中心的侦察连在最初的压力肯定很大,炮兵营随时准备对该处周围地区进行覆盖式轰炸,要标注好地点,防止误炸。。
林长青等四人立即同声说是,随后就都返回各自部队。
四个主力团纷纷按照命令纷纷开始行动。
首先是各城墙边上纷纷燃起火势,随后火势被打湿的棉被等压制,滚滚浓烟腾起,这些浓烟被导入暴漏出来的洞口处,不久后城墙上的子弹和迫击炮弹就不断向下射击,从他处出口出来的日军士兵不时被城墙上的观察哨发现。
由于有意识的要抓活口,所以很快就有数名日军因负伤被俘,随后被送往姜玉贞的指挥部。
经过逼问,了解到原本邢台驻扎的是一个旅团,邢台作为河北顺德道的驻地,因为要兼顾其他县,所以驻扎的部队还是比较多的,并且在市区建设了不少的堡垒。
但是本次一号作战将河北的大多数有战斗力的部队都抽调走了,主力是留下的一个大队,其次就是为了接替老部队给补充的1个新设立大队,以及汽车中队和炮兵等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日本移民,在作战中将这男丁们都集中了起来分发了武器,加起来有近三个大队,指挥官是佐佐木大佐,在抗战之初就来到中国作战,原来是110师团的军官。
不过地下坑道的情况,却没有一个人能准确的说出来,佐佐木让每个部队负责一个区域,所以除了他本人以及核心人员外,其余人员都不清楚邢台整个城下的建设情况。
而城中的百姓,都被佐佐木强逼成为了劳工,现在都在市中心周围的房屋中集中看守,在关键时候当做防止中国军队空袭和炮击的挡箭牌。
通过俘虏了解到的这些情况,立即全部通告给四个主力团,让各部的安排更加心中有数。
进攻部队优先选择暴露出来的洞口作为跳跃进攻的目标,进而成为进攻部队继续前进的据点。
进攻部队的稳扎稳扎,让日军苦心修建的地下交通线难以再发挥作用,而进攻的中国军队非常高兴使用烟攻,这让进攻的部队竟然都有了一丝游戏的乐趣。
持续不断地烟攻,使得日军的地下通道的活动范围也被压缩了很多。
随后四个团下属的4个侦察连全部机动了起来,趁着日军被冲进巷道的烟雾影响的时候,通过院落房顶穿到指定的地点,之后迅速就地布防。
佐佐木此时真正感受到了眼前进攻的敌人很是难缠,他苦心很久建设的工事,没有半天就被破解了不少,他手下可以进行机动的通道越来越少,在市中心处地表被进攻部队占领之后,他得指挥所不得不转移地点。
可是这个全市地下交通线的交汇处,现在落入敌人之手,让他不能无视,在地面上的部队正在不断生火来用烟熏中心工事的时候,退无可退的佐佐木只能让城内的日军从四周跃出来反攻中心工事。
此时的邢台城,中日双方的部队都是同时有进攻、有防守,在中心地点是日军进攻,中国军队防守,而在中心以外的区域,则是中国军队进攻,日军来防守。双方都没有固守规矩,都在快速的变阵,都在根据对方的情况来变更自己的战术。
这更多的考验基层指挥官的应变能力!
此时姜玉贞的指挥已经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更多的是靠前线4个团长的临机应变。
许飞践行了自己的承诺,让所部的侦察连牢牢的扎在了市中心的阵地上,而他自己亲自率领冲锋部队来接应他的侦察连,在佐佐木指挥部队进行第三次进攻的时候,许飞的接应部队也已经到了市中心的阵地上,在击毙几百日军后,将市中心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这一举收到的意外之喜是,竟然将许多参与地下工事修建的城中百姓解救了出来,根据他们的讲述,许飞对日军在邢台的建设情况更加清楚,顾不上将了解的情况转换成文字,许飞只能让人将此记在脑子里,尽快汇报给在指挥部等待的姜玉贞。
趁着这个空袭,许飞在百姓的指认之下,又找到基础隐蔽的进出入口,找不到足够的生火催烟的东西,许飞就让部队将石土进行填埋,最大化的封闭地下日军透气的通道。
许飞的部队打开了缺口,其他三个团也没有浪费这个机遇,很快将邢台的地表全部占领,随后在解救出来的百姓的指领下,对各个进出的口子进行烟熏和填埋。
日军想要通过地下进行偷袭进攻部队的战术,最终作茧自缚,不少日军自爆在了地下,实现了自己血肉和泥土的深度混合。在又经过半天的忙碌之后,最终地下再没有沉闷的震动传来。
随后四个团长也跟着姜玉贞来到地图旁,姜玉贞开始说道:“下面我来宣布变更后的作战命令,各团原定的攻击方向不变,其余安排更改为下:
第一,各团大力寻找引火物品,然后在各自的防区内对已经发现的地下通道入口进行火攻和烟攻,然后在城墙上布置兵力,紧盯暴露出来的出口,做好标识,全团及时共享。
第二,许团长所部的侦察连,向城中心突进,占据后迅速设置防御工事,其他3个团的侦察连,向城中心处西北、东北、正南三个方向各五百米处突进,占据后各自设置防御阵地,寻找地下出入口通道,然后也着手用火攻。
第三,每个团出动两个营,各自向前挺进,每隔几百米设置一个据点,具体设置在哪里由前线指挥官来决定,但是每个据点的距离绝对不能超过五百米,先将地面工事都拿下来,然后逐步用火和烟攻。
第四,后面开始进攻后,要注意抓活口,之后送到指挥部立即展开逼问。
第五,各团的其他部队都作为预备队,炮兵部队更要时刻准备好,随时准备按照前线的指示进行炮击,尤其是市中心的侦察连在最初的压力肯定很大,炮兵营随时准备对该处周围地区进行覆盖式轰炸,要标注好地点,防止误炸。。
林长青等四人立即同声说是,随后就都返回各自部队。
四个主力团纷纷按照命令纷纷开始行动。
首先是各城墙边上纷纷燃起火势,随后火势被打湿的棉被等压制,滚滚浓烟腾起,这些浓烟被导入暴漏出来的洞口处,不久后城墙上的子弹和迫击炮弹就不断向下射击,从他处出口出来的日军士兵不时被城墙上的观察哨发现。
由于有意识的要抓活口,所以很快就有数名日军因负伤被俘,随后被送往姜玉贞的指挥部。
经过逼问,了解到原本邢台驻扎的是一个旅团,邢台作为河北顺德道的驻地,因为要兼顾其他县,所以驻扎的部队还是比较多的,并且在市区建设了不少的堡垒。
但是本次一号作战将河北的大多数有战斗力的部队都抽调走了,主力是留下的一个大队,其次就是为了接替老部队给补充的1个新设立大队,以及汽车中队和炮兵等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日本移民,在作战中将这男丁们都集中了起来分发了武器,加起来有近三个大队,指挥官是佐佐木大佐,在抗战之初就来到中国作战,原来是110师团的军官。
不过地下坑道的情况,却没有一个人能准确的说出来,佐佐木让每个部队负责一个区域,所以除了他本人以及核心人员外,其余人员都不清楚邢台整个城下的建设情况。
而城中的百姓,都被佐佐木强逼成为了劳工,现在都在市中心周围的房屋中集中看守,在关键时候当做防止中国军队空袭和炮击的挡箭牌。
通过俘虏了解到的这些情况,立即全部通告给四个主力团,让各部的安排更加心中有数。
进攻部队优先选择暴露出来的洞口作为跳跃进攻的目标,进而成为进攻部队继续前进的据点。
进攻部队的稳扎稳扎,让日军苦心修建的地下交通线难以再发挥作用,而进攻的中国军队非常高兴使用烟攻,这让进攻的部队竟然都有了一丝游戏的乐趣。
持续不断地烟攻,使得日军的地下通道的活动范围也被压缩了很多。
随后四个团下属的4个侦察连全部机动了起来,趁着日军被冲进巷道的烟雾影响的时候,通过院落房顶穿到指定的地点,之后迅速就地布防。
佐佐木此时真正感受到了眼前进攻的敌人很是难缠,他苦心很久建设的工事,没有半天就被破解了不少,他手下可以进行机动的通道越来越少,在市中心处地表被进攻部队占领之后,他得指挥所不得不转移地点。
可是这个全市地下交通线的交汇处,现在落入敌人之手,让他不能无视,在地面上的部队正在不断生火来用烟熏中心工事的时候,退无可退的佐佐木只能让城内的日军从四周跃出来反攻中心工事。
此时的邢台城,中日双方的部队都是同时有进攻、有防守,在中心地点是日军进攻,中国军队防守,而在中心以外的区域,则是中国军队进攻,日军来防守。双方都没有固守规矩,都在快速的变阵,都在根据对方的情况来变更自己的战术。
这更多的考验基层指挥官的应变能力!
此时姜玉贞的指挥已经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更多的是靠前线4个团长的临机应变。
许飞践行了自己的承诺,让所部的侦察连牢牢的扎在了市中心的阵地上,而他自己亲自率领冲锋部队来接应他的侦察连,在佐佐木指挥部队进行第三次进攻的时候,许飞的接应部队也已经到了市中心的阵地上,在击毙几百日军后,将市中心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这一举收到的意外之喜是,竟然将许多参与地下工事修建的城中百姓解救了出来,根据他们的讲述,许飞对日军在邢台的建设情况更加清楚,顾不上将了解的情况转换成文字,许飞只能让人将此记在脑子里,尽快汇报给在指挥部等待的姜玉贞。
趁着这个空袭,许飞在百姓的指认之下,又找到基础隐蔽的进出入口,找不到足够的生火催烟的东西,许飞就让部队将石土进行填埋,最大化的封闭地下日军透气的通道。
许飞的部队打开了缺口,其他三个团也没有浪费这个机遇,很快将邢台的地表全部占领,随后在解救出来的百姓的指领下,对各个进出的口子进行烟熏和填埋。
日军想要通过地下进行偷袭进攻部队的战术,最终作茧自缚,不少日军自爆在了地下,实现了自己血肉和泥土的深度混合。在又经过半天的忙碌之后,最终地下再没有沉闷的震动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