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绥军出击邢台开始,日军在河南腹地的12军就派出37师团和独立混成第9旅团,掩护豫西会战前线中的日军三个师团进行后撤。而在黄河南岸驻守的62师团和110师团则开始了再次渡河作战,这次的炮兵力量明显有所加强,不过暂时还没有突破暂编41师的河防。
李志坚知道给他留下的时间并不多。
经过上午的试探,还有飞机从空中所画出的粗略火力图,李志坚知道日军就是准备用这些碉堡为支点的防线来耗死他们。
李志坚并不准备继续使用上午的打法,这完全是为了将日军的火力配属试探出来的无奈做法,如果一直先找这样打,弹药损耗大,时间浪费多,同时效果又很不好。
不过上午的试探式进攻让他也发现一个对他有利的事情,日军在外围布雷不多!
这应该就是他对石门进行突袭的一大附属收获。
日军的这种安排,实际有一个大的漏洞,如果是碰到连日的暴雨或者水库的大水冲击,都不用进攻,日军自然垮掉。而最近虽然也时有下雨天气,但是华北平原上很少有能成涝的大雨,并且周围也没有什么大水库,所以根本不具有实施的条件。
另一个办法就是一个笨办法,用土木作业不断逼近。
并且经过观察,前线将士都发现要打掉日军的乌龟壳子,最好的武器是火箭筒,用火箭筒直接打碉堡的射击口。但是火箭筒的射程太过有限,想要精度高,最好是逼近到一百米范围内。
用土木作业进行逼近,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同于衡阳周围水网密集,石门周围基本上都是冲积平原地形,土质较为松软,在这里进行土木作业的难度不大。
李志坚再次下令,开始无间断的土木作业,直至推进到日军的防线前。具体线路由前线部队自行规划。
李志坚知道,一旦发现开始土木向前掘进作业,日军的炮兵就会自己跑出来来搞破坏,尤其是在夜间,到时候飞机无法起飞他们就只能依靠炮兵来进行炮战。
他知道日军肯定为自己的火炮也建了掩体,到时候免不了进行炮战。
而这种情况下想要炸掉日军建好的掩体,越大口径的火炮就有利, 而现在前线只有12门日式的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有点近,无法对城内的日军火炮进行反击。
李志坚当即决定,向阎锡山申请尽快交付他购买的24门仿莱茵sfh18式重炮,在此之前太原兵工厂已经生产出几十门这式火炮交付给了晋绥军的炮兵部队,李志坚希望能现将这些现有火炮转交给他。
阎锡山收到李志坚的求助电报,也明白孰轻孰重,立即安排从独立重炮旅中抽出24门刚出厂不久的150毫米榴弹炮,尽快装车运到石门战场。
在下午后,前线就变得安静许多,只不过断断续续会出现一些爆破声。进攻部队的主要精力都转向挖掘工事,都采用了“之”字型的战壕来逐步逼近日军阵地。为了增加挖掘工事的效率,各部都用上了爆破作业。
看着对面中国军队中热火朝天的土木作业,战壕中的日军只能偶尔打出几枪,打向不小心暴露出来的战士。
也的确如李志坚所料,入夜之后,没有了飞机的威胁,日军的火炮被拉了出来,对着晋绥军在白天所挖掘的工事进行轰炸,同时干扰土木作业的继续进行。
晋绥军的所有火炮也立即开始了压制反击,随后日军也不得不抽出一部分火炮来进行炮战,日军在石门的物资储备不少,尤其火炮数量并不少,双方的炮战打的整个周围环境都亮了。
之前隐蔽起来的12门重炮此刻被递近拖了过来,这些重炮的威力不小,比105毫米的重炮强大了一倍不止,几轮之后就将日军的火力压制住不少,不过日军的炮兵并没有避战,这场炮战最终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双方的炮兵都有所伤亡,加上在后半段都要不断的变换阵地,强度开始明显的下降。
这一夜,围绕在石门周围的中日双方的部队都被这场炮战所震惊,都没能休息。这一战或许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展开的最大规模的城市反击战,也是双方发射炮弹最多的一场炮战。
原本双方都有一些部队想趁着夜色出击,但是看着几乎照成白昼的天空,知道再难出其不意,最终都没能出击。
李志坚知道给他留下的时间并不多。
经过上午的试探,还有飞机从空中所画出的粗略火力图,李志坚知道日军就是准备用这些碉堡为支点的防线来耗死他们。
李志坚并不准备继续使用上午的打法,这完全是为了将日军的火力配属试探出来的无奈做法,如果一直先找这样打,弹药损耗大,时间浪费多,同时效果又很不好。
不过上午的试探式进攻让他也发现一个对他有利的事情,日军在外围布雷不多!
这应该就是他对石门进行突袭的一大附属收获。
日军的这种安排,实际有一个大的漏洞,如果是碰到连日的暴雨或者水库的大水冲击,都不用进攻,日军自然垮掉。而最近虽然也时有下雨天气,但是华北平原上很少有能成涝的大雨,并且周围也没有什么大水库,所以根本不具有实施的条件。
另一个办法就是一个笨办法,用土木作业不断逼近。
并且经过观察,前线将士都发现要打掉日军的乌龟壳子,最好的武器是火箭筒,用火箭筒直接打碉堡的射击口。但是火箭筒的射程太过有限,想要精度高,最好是逼近到一百米范围内。
用土木作业进行逼近,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同于衡阳周围水网密集,石门周围基本上都是冲积平原地形,土质较为松软,在这里进行土木作业的难度不大。
李志坚再次下令,开始无间断的土木作业,直至推进到日军的防线前。具体线路由前线部队自行规划。
李志坚知道,一旦发现开始土木向前掘进作业,日军的炮兵就会自己跑出来来搞破坏,尤其是在夜间,到时候飞机无法起飞他们就只能依靠炮兵来进行炮战。
他知道日军肯定为自己的火炮也建了掩体,到时候免不了进行炮战。
而这种情况下想要炸掉日军建好的掩体,越大口径的火炮就有利, 而现在前线只有12门日式的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有点近,无法对城内的日军火炮进行反击。
李志坚当即决定,向阎锡山申请尽快交付他购买的24门仿莱茵sfh18式重炮,在此之前太原兵工厂已经生产出几十门这式火炮交付给了晋绥军的炮兵部队,李志坚希望能现将这些现有火炮转交给他。
阎锡山收到李志坚的求助电报,也明白孰轻孰重,立即安排从独立重炮旅中抽出24门刚出厂不久的150毫米榴弹炮,尽快装车运到石门战场。
在下午后,前线就变得安静许多,只不过断断续续会出现一些爆破声。进攻部队的主要精力都转向挖掘工事,都采用了“之”字型的战壕来逐步逼近日军阵地。为了增加挖掘工事的效率,各部都用上了爆破作业。
看着对面中国军队中热火朝天的土木作业,战壕中的日军只能偶尔打出几枪,打向不小心暴露出来的战士。
也的确如李志坚所料,入夜之后,没有了飞机的威胁,日军的火炮被拉了出来,对着晋绥军在白天所挖掘的工事进行轰炸,同时干扰土木作业的继续进行。
晋绥军的所有火炮也立即开始了压制反击,随后日军也不得不抽出一部分火炮来进行炮战,日军在石门的物资储备不少,尤其火炮数量并不少,双方的炮战打的整个周围环境都亮了。
之前隐蔽起来的12门重炮此刻被递近拖了过来,这些重炮的威力不小,比105毫米的重炮强大了一倍不止,几轮之后就将日军的火力压制住不少,不过日军的炮兵并没有避战,这场炮战最终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双方的炮兵都有所伤亡,加上在后半段都要不断的变换阵地,强度开始明显的下降。
这一夜,围绕在石门周围的中日双方的部队都被这场炮战所震惊,都没能休息。这一战或许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展开的最大规模的城市反击战,也是双方发射炮弹最多的一场炮战。
原本双方都有一些部队想趁着夜色出击,但是看着几乎照成白昼的天空,知道再难出其不意,最终都没能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