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胜利,让人有多吃惊,也就让人有多欣喜。
胜利的消息在全国的报纸上被反复的报道,尤其是在当下湖南、广西不断丢城失地,屡屡战败之时,更加让中国民众欣喜,在山西的不少地方,尤其是河北移民多的地方,竟然放起炮竹来庆祝。
重庆方面虽然作为反面例子而被报纸等舆论屡屡刺讽,脸面上极度无光,但是也顺应民心,完全没有怪罪李志坚作为战区副司令离开防区的责任,反而表彰了他收复一战区的故地,再次授予宝鼎勋章。
马凤岗、姜玉贞、孙福麟、于镇河等人都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李志坚自己也认为自己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是这一次胜利的意义不同于其他,或许也就他在第三次太原会战时,挽救危局那一次可以比拟。
石门本来就是战略要地,在全面抗战爆发不久被日军占领,之后一直重兵驻守,苦心经营。石门在手,日本既能将华北平原牢牢把控在手中,又可以封锁住山西的东大门,随时方便再次进攻山西,让山西时时都在备战恐慌之中。
石门光复,就能将山西腹地的部队都解放出来,几个晋绥军的主力军从此可以抽身东出,在华北平原上的战略反攻时机已然出现。
从政治方面来讲,在国际上,重庆方面丢掉的面子又被他们给捡了回来,中国的国际声望在下滑之后,因为此战又有所提升。美、英、苏等主要盟国都给中国发来贺电,祝贺这次作战的胜利。
并且此战对日本和日军的伤害不小,不光一万多人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让日军正在苦心进行的“一号作战”变得更加鸡肋,几十万大军持续作战的意义受到了更多前线日军官兵的怀疑,这是对日军士气的一次极大打击!
而对他李志坚而言,此战之后,他的声望更甚,之前国军还有几员可以与与李志坚相媲美的国军大将,但是因为近期的战事,薛岳、汤恩伯等人都被拉下了神坛,一场大败将以往的威名都化为乌有,现在说他李志坚是中国战区第一名将也毫不为过。
有了这一战增加的威望,他短期内在一战区是站稳了脚,没有过硬的理由,任何人都已经无法将他随意进行替换。
他明白自己已经完成了从将到帅的过渡。在赢者通吃的时代中,此战之后,会有更多的人看好他,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投奔于他。他也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和理由扩充军队,或许也将成为晋绥军一系中除了阎锡山、傅作义之外的第三个大佬。
除了面子之外,里子的收获也非常丰厚。
首先是石门作为日军重要据点,有很多武器弹药物资等储备,虽然在作战中日军使用了一些,并且有些还被在作战中损坏,但是留下的数量也是非常巨大,有坦克十几辆,汽车上百辆,火炮能用的也足有有上百门,由于中美空军的轰炸,日军无法放手使用坦克和火炮,现在这些装备都落入李志坚之手,其他枪支弹药等物资更是不可计数。
其次就是日军以及日本移民在石门的资产。与石门军事要镇相对应的是他的经济地位,基于石门良好的治安环境,不少日本移民,尤其是日本商人到了石门发展,为了服务这些商人和移民,又成立了不少的金融机构。石门战后,这些资产全部被晋绥军没收。
金条、银元等货币的数量都比较大,还有不少的日元和汪伪政府发行的货币,这些货币也可以拿到日占区使用。
李志坚更在意的是在此的多个日本移民开办的工厂,向来重视工业的他,已经给李守义发电,让山西实业公司的一些专业人员来接收这些工厂。
令李志坚有些惊喜的是,石门是华北日军的物资集散地,存放了其在华北平原搜刮的资源和各种物产,其中还有一大批日军从华北各地收集的文物,东西全部被截留了下来。
李志坚估计日军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可以将石门攻下来,所以就没有提前转移这些财产,最后都便宜了他。
胜利的消息在全国的报纸上被反复的报道,尤其是在当下湖南、广西不断丢城失地,屡屡战败之时,更加让中国民众欣喜,在山西的不少地方,尤其是河北移民多的地方,竟然放起炮竹来庆祝。
重庆方面虽然作为反面例子而被报纸等舆论屡屡刺讽,脸面上极度无光,但是也顺应民心,完全没有怪罪李志坚作为战区副司令离开防区的责任,反而表彰了他收复一战区的故地,再次授予宝鼎勋章。
马凤岗、姜玉贞、孙福麟、于镇河等人都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李志坚自己也认为自己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是这一次胜利的意义不同于其他,或许也就他在第三次太原会战时,挽救危局那一次可以比拟。
石门本来就是战略要地,在全面抗战爆发不久被日军占领,之后一直重兵驻守,苦心经营。石门在手,日本既能将华北平原牢牢把控在手中,又可以封锁住山西的东大门,随时方便再次进攻山西,让山西时时都在备战恐慌之中。
石门光复,就能将山西腹地的部队都解放出来,几个晋绥军的主力军从此可以抽身东出,在华北平原上的战略反攻时机已然出现。
从政治方面来讲,在国际上,重庆方面丢掉的面子又被他们给捡了回来,中国的国际声望在下滑之后,因为此战又有所提升。美、英、苏等主要盟国都给中国发来贺电,祝贺这次作战的胜利。
并且此战对日本和日军的伤害不小,不光一万多人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让日军正在苦心进行的“一号作战”变得更加鸡肋,几十万大军持续作战的意义受到了更多前线日军官兵的怀疑,这是对日军士气的一次极大打击!
而对他李志坚而言,此战之后,他的声望更甚,之前国军还有几员可以与与李志坚相媲美的国军大将,但是因为近期的战事,薛岳、汤恩伯等人都被拉下了神坛,一场大败将以往的威名都化为乌有,现在说他李志坚是中国战区第一名将也毫不为过。
有了这一战增加的威望,他短期内在一战区是站稳了脚,没有过硬的理由,任何人都已经无法将他随意进行替换。
他明白自己已经完成了从将到帅的过渡。在赢者通吃的时代中,此战之后,会有更多的人看好他,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投奔于他。他也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和理由扩充军队,或许也将成为晋绥军一系中除了阎锡山、傅作义之外的第三个大佬。
除了面子之外,里子的收获也非常丰厚。
首先是石门作为日军重要据点,有很多武器弹药物资等储备,虽然在作战中日军使用了一些,并且有些还被在作战中损坏,但是留下的数量也是非常巨大,有坦克十几辆,汽车上百辆,火炮能用的也足有有上百门,由于中美空军的轰炸,日军无法放手使用坦克和火炮,现在这些装备都落入李志坚之手,其他枪支弹药等物资更是不可计数。
其次就是日军以及日本移民在石门的资产。与石门军事要镇相对应的是他的经济地位,基于石门良好的治安环境,不少日本移民,尤其是日本商人到了石门发展,为了服务这些商人和移民,又成立了不少的金融机构。石门战后,这些资产全部被晋绥军没收。
金条、银元等货币的数量都比较大,还有不少的日元和汪伪政府发行的货币,这些货币也可以拿到日占区使用。
李志坚更在意的是在此的多个日本移民开办的工厂,向来重视工业的他,已经给李守义发电,让山西实业公司的一些专业人员来接收这些工厂。
令李志坚有些惊喜的是,石门是华北日军的物资集散地,存放了其在华北平原搜刮的资源和各种物产,其中还有一大批日军从华北各地收集的文物,东西全部被截留了下来。
李志坚估计日军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可以将石门攻下来,所以就没有提前转移这些财产,最后都便宜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