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下一步计划(二)-《抗战之新晋绥军》

  “萃崖大才,这样的确更加稳妥。不过派出哪些部队比较好呢?”

  孙楚发现阎锡山虽然是问的语气,却更像是自问自答,没等他回答,就继续自己说道:

  “娘子关防线暂时还不能完全撤销,83军还需要继续守一段时间。不过有大同守着,忻口暂时可以不用再驻扎太多部队部队,这样61军就可以调出来,34军在晋东南,距离张家口太远,萃崖,那就让你的33军这次也出来吧。”

  “好的,但凭阎公安排,33军在腹地也无战事,确可以出征。”

  说到这里,阎锡山心中瞬间有数,就将大管家杨爱源也叫了过来,将和孙楚一起商量的事又讲了一遍。

  杨爱源听完之后,考虑一下,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阎公,萃崖,凡战必先虑败,后虑胜,虽然现在河北日军的实力较弱,但是现在已经打下了石门,越往北越靠近日军的核心战略区,很容易引起日军的反噬。

  日军对广西的战斗未必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会战结束后,日军腾出手来就可能会对河北之地展开反攻。到时候可是容易形成决战态势,如果不敌的话会,就会给我们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面对杨爱源的反对,由于从北而出的建议是孙楚提出来的,所以孙楚先进行了解释:

  “星如,打仗最后拼的都是实力,之前我们实力不够,所以从这么想避免和日军进行主力决战。

  我们都担心日军在攻下广西之后,继续挥师北上,其实重庆方面看似节节败退,但是却也并不是白给,日军在进攻湖南和广西的过程中,伤亡并不算小。等他有能力北上之时,北方形势早就大变,加上海路也被美军干扰,到时岂是他们想北上就北上的?

  我晋绥军主力这几年一直在休养生息,工农业发展的也很好,已经具备了再次打硬仗的实力,并且此战我们并不是单独出击,可以拉上傅宜生和李振武一起。

  我们加起来的力量,绝不是现在华北的日军可以抵挡。实际我们的风险并不大。”孙楚和杨爱源是好友,所以说了一大气来劝说。

  杨爱源听到孙楚说的有理,不过他向来比较保守,习惯守远超过进攻,虽然在点头,但是仍在衡量出击平、津的利弊得失。

  阎锡山也知道杨爱源的性子,也没有催促。

  杨爱源又考虑了一会,也觉得孙楚所言有理,风险的确可控,于是不再反对,不过还是提出自己的意见:

  “33军、61军、骑一军三个军出征,这样相当于出动省内一半的力量,如果,我是说如果碰到意外因素,那么我们省内的力量就太过于空虚,五万的移民开垦队已经训练数年,之前因为财政紧张无法入役,此时财政已大为宽松,我建议将这些部队立即新建一到两个军,在出征之前编制完成,以备不测。”

  阎锡山和孙楚听后都觉得杨爱源这个意见很中肯,阎锡山立即拍板同意。“这些开垦队已训练几年,是时候整编了,你们觉得让谁来担任军长合适?”

  对于这个问题,孙楚自知他不适合开口,也就没有做声,杨爱源考虑了一会,才开口说道:“史泽波、彭毓斌的资历和能力都足够,都是堪当军长的人选。”

  “这两人的资历都足够,不过彭毓斌一直在骑兵军中任职,还是史泽波更合适”。阎锡山对两人进行选择,最终定下由史泽波担任新建部队的主官。

  看到阎锡山定下人选,杨爱源继续建议道:“阎公,之前各军皆选出一旅出省作战,不过各自为战,效果并不是很好,到了冀中的几旅,现在的伤亡都不小,不如让各部归建,将力量汇合起来,到时候发挥的力量更大。”

  杨爱源的建议,孙楚也是很赞成,马上附和,“星如所言即是,力可聚而不可散,还是先调回来,休整一番再派出去比较好。”

  不过对于这个建议,阎锡山却露出一丝犹豫,“振武那里损失不小,如果将这些部队都调走,振武那里,是否有余力来配合我们出击平、津?况且冀中乃富饶之地,日后或为我出征之地的粮秣供应之地,岂可轻易言弃”。

  阎锡山的话有些道理,李志坚的第八集团军伤亡不小是事实,大战之后的确需要休养补充,没有其他晋绥军部队帮衬,此时再让第八集团军出击进行牵制的确有些不近人情。不过阎锡山话里面还有的潜台词二人都已听出,潜意识中已经将他与李志坚进行了分离,让孙楚顿时都是有些惊讶。

  两人再不便多言,杨爱源也就告辞离开着手安排设立新军,向军政部申请番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