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被迫搬迁-《抗战之新晋绥军》

  涿鹿之战后,35军和暂3军经过简单休整后就再次拔营,攻向怀来,一战而下后再次逼近延庆。

  61军、33军则通过涞水的山区到达宛平县西南地区。

  此时的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中,明显的有了浓重的紧张的氛围。

  在涿鹿的108师团的师团部和七千将士全部玉碎,磐井虎二郎的临终电报,让司令部的人不光有悲伤,更是有了一种恐惧。战火已经与他们只有一步之遥,尤其是跨过延庆县和昌平县,就是北平的外城。

  兵力相对雄厚的涿鹿仍无法阻挡晋绥军的步伐,剩余的微弱兵力,要守住北平周围这么多这么多据点,如何能够?

  现在加上刚刚赶到的118师团,北平周围的兵力也就不过三万多人!

  但是他们明白北平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夺回故都,对面的中国军人绝对禁不起这个诱惑,到时或许会有更多的中国军队参与进来。

  刚刚接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的冈部直三郎,此时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中国事变刚开始之时,他以少将参谋长的身份在此任职,这次重新回来,他已经是大将,不过他却没有任何喜悦,此时的华北方面军已经不再像开战之初那样,谁都知道这里已经是虚弱之极,自保都难。不过他却无法拒绝军部的任命。

  冈部直三郎已经完全没有了刚来中国时的那种狂热,此时更像一个暮年的老人该有的那样,暮气中带着一丝认命。

  他的脸上虽然仍波澜不惊,但是心中已是泛起深切的悲哀。

  这种悲哀既是对他自己,更是对帝国的未来。

  刚刚继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没多久,就接连遭遇了石门和涿鹿的两次大败,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占领区被中国军队,这种日薄西山的感觉,他深深的感受到了。

  现在的他,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可是却像纸糊的一般,哪里都糊不住。

  作为帝国占领区后方的山东、河北,现在的局势已经彻底失控、糜烂,可是他却完全无能为力。

  他看到参谋长高桥坦少将走到了他跟前,高桥坦也是新任此职不久。

  “高桥君,是有什么事吗?”

  “司令官,司令部的参谋们提出了一份建议,想提交给您审阅。”高桥坦说着从文件夹中将建议书抽了出来。

  冈部直三郎立即意识到了这封建议书上写的什么内容,就完全没有伸手去接,而是平静的问道:“是说搬迁司令部吗?”

  “是的,司令官。”高桥坦并不愿意做这个事,但是知道即使自己不来报送,最终还是会有人将之送到冈部直三郎的面前,到时候他作为参谋长的威信将难保,并且在司令部中诸人的串联行动瞒不过任何人,冈部直三郎应该也早已察觉。

  “他们想要搬到哪里?”

  “唐山。”

  唐山就安全吗?冈部直三郎心里对这些参谋的建议嗤之以鼻,不过他知道这也是无奈之选,这个并不是他们的能力不足,只是唐山作为冀东的要地,是华北日本占领区最后的退路。

  同时他心中的悲哀更浓,华北派遣军的前身——中国驻屯军的司令部就在唐山。也真具有戏剧性,打了七年多,最后司令部又要退回到战争开始前的地方。

  “高桥君,他们还有别的建议吗?”

  “他们还建议向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求援,从上海周围抽调两个师团到达天津或者唐山。”

  “高桥君,你的意见呢?”冈部抬头盯着高桥坦的眼睛。

  被冈部盯着看,让高桥坦有一丝不自然,他清楚这是冈部逼他说实话,因为人在说谎的时候眼睛是不由自主的。

  “司令官,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也建议将司令部搬离北平。

  北平的主力现在只剩下一个118师团和两个骑兵旅团,108师团和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已经损失大半,其余的宪兵队和情报机构虽然还有一些力量,但是如果大战发生的话,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以现在支那晋绥军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我们在北平的力量恐怕有些薄弱,加上支那军进行指挥的是有名将之称的傅作义,不远处的石门还有晋绥军李志坚部虎视眈眈,这两人的军事素养都很高,我们应该重视。

  一旦北平被支那军队包围,到时候司令部恐怕无法保全。身死是小,帝国的荣誉为重。”

  一个大将被击毙或者被俘,那么对帝国的荣誉的打击绝对是巨大的。

  不过冈部直三郎心中冷笑,现在哪里还只是帝国荣誉的事情,而是帝国本身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看到冈部直三郎没有说话,而是一副听他讲的状态,高桥坦只能继续说道:“内山君的12军虽然实力不弱,但是我认为他们想要突破支那晋绥军的层层阻击,渡河北上到平、津的难度很大。

  所以我也建议向驻华派遣军司令部申请抽调两个师团到天津。

  司令官,我认为以现在的态势,在南京和上海的驻军已经没有意义,最好的选择是全部撤到华北,甚至直接撤往东北,不过军部和驻华派遣军司令部应该不会同意,但是抽调两个师团北上,还是有可能会同意的。

  并且这里的海运还没有被掐断,可以快速的将上海或者南京的部队调到天津去。天津现有的独立混成第十旅团和第十四旅团,在北平的一些力量也可以退到天津去。

  这样在天津就有了抵抗支那部队的能力,在天津北的唐山也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