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龙亭的晨露沾在玉璧上,折射出七彩的光。陆寻指尖抚过 “和” 字纹路,三枚玺印突然同时发烫,金红色的气脉顺着指尖往九州方向蔓延。玉璧中央的太极图开始旋转,原本均衡的阴阳鱼突然倾斜,嵩山方向的光点急速黯淡,而西北方的昆仑山位置亮起刺目的金光:“天劫核心移了。” 他望着金光最盛的方向,护脉刀在掌心轻轻震颤,“三玺在指引我们去昆仑山。”
林婉儿的听石符悬浮在玉璧上空,符面映出幅清晰的地脉图 —— 嵩山的镇龙鼎气脉正在减弱,而昆仑山的龙脉源头处,无数金红色的丝线正在汇聚,形成个巨大的旋涡:“血珠说昆仑山是万山之祖,所有龙脉的根都在那儿。” 她往陆寻身边靠,山形纹渗出的血珠在掌心凝成朵雪莲,“这是昆仑地气脉的显象,看来天劫的最后阵眼要在那儿形成。”
王胖子正蹲在龙亭下啃包子,军大衣上还沾着昨夜的血迹:“奶奶的!刚歇口气又要挪地方?” 他把最后口包子塞进嘴里,拍着离火珠站起来,“不过胖爷听说昆仑山有雪莲酒,正好去尝尝鲜!” 离火珠突然亮了亮,像是在回应他的话。
陆寻将三枚玺印收入怀中,玉璧上的 “和” 字渐渐隐入石纹:“玄机子道长说昆仑是龙脉之源,平衡的关键。” 他往开封城的方向看,百姓们正在修补被煞气侵蚀的房屋,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炊烟与龙脉气脉交织成淡淡的光带,“我们得尽快出发,路上正好看看各地的情况。”
三人顺着黄河往西而行,护脉刀划出的金光在前方引路。刚出开封地界,就看到群村民在黄河堤坝上忙碌,他们用竹筐往缺口里填石头,领头的老汉正往石缝里塞青铜残片 —— 那是之前守脉人留下的,残片上的 “守” 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李家庄的人!” 林婉儿突然停住脚步,听石符映出老汉的记忆,“他们在填被煞龙撞开的堤坝,说要帮龙脉‘疗伤’。”
陆寻走上前时,老汉正往石缝里浇米酒,酒液渗进石头的瞬间,金红色的气脉轻轻跳动:“小先生来得正好!” 老汉抹了把汗,手里的锄头往堤坝上敲,“俺们祖祖辈辈靠黄河吃饭,现在该俺们护着它了。” 他往石缝里又塞了块残片,“这些宝贝石头能镇水,埋下去堤坝就稳了。”
王胖子往堤坝上扔了块离火珠碎片,青蓝色的火焰在石缝里闪了闪,缺口处的水流瞬间平稳了许多:“老人家有眼光!这石头确实顶用!” 他往村民们手里塞了些龙息草,“把这草混在泥土里,能让石头粘得更牢。”
离开黄河堤坝时,陆寻回头望去,村民们还在忙碌,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堤坝上的青铜残片在暮色中连成道光带,与黄河的气脉完美融合:“你看。” 他轻声说,“不用守脉人提醒,他们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
往西走了三日,进入陕西地界,远远就看到片新栽的树林。树苗还没长到半人高,却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个树坑里都埋着块小小的石头 —— 仔细看去,竟是百姓们从地里捡的龙脉碎石,石上的纹路虽然模糊,却能感受到淡淡的气脉:“是受灾的村民栽的。” 林婉儿的听石符轻轻跳动,“血珠说他们听守脉人讲过,种树能固土,让龙脉气脉更稳。”
个穿补丁衣服的小姑娘正在给树苗浇水,她往树根处放了朵野花,花瓣落在石头上的瞬间,金红色的气脉轻轻拂过她的脸颊:“爹爹说这些树能帮大山爷爷恢复力气。” 小姑娘仰起脸,手里的水壶往陆寻方向递,“先生要不要也浇棵树?大山爷爷会记住你的好。”
陆寻接过水壶浇了棵树苗,护脉刀往土里轻轻划,金红色的气脉顺着刀身往树根钻。树苗突然轻轻摇晃,叶片上凝结的露珠滚落,在地上汇成个小小的 “守” 字:“你看,大山爷爷在谢你呢。” 他笑着摸了摸小姑娘的头。
王胖子往树林深处走了走,回来时手里举着株灵芝:“奶奶的!这破地方煞气刚散,就长这好东西了!” 他把灵芝递给小姑娘,“给你爹爹补补身子,种树可是力气活。” 离火珠在他掌心转了转,树林里的气脉明显变得更浓郁了。
越往西走,看到的景象越让人暖心。在秦岭山口,猎户们正往山洞里搬运草药,说要给受伤的山兽疗伤;在渭水河畔,渔夫们把捕到的小鱼放回水里,鱼群围着船舷跳跃,掀起金红色的浪花;在黄土高坡上,村民们正在修梯田,田埂上插着的木牌写着 “护土保龙” 四个歪歪扭扭的字。
“人护龙,龙亦护人。” 陆寻突然停下脚步,三枚玺印在怀里同时发烫,“这才是先贤说的共生之道。” 他往昆仑山的方向看,那里的金光越来越亮,“我们之前总想着守脉人要保护百姓,却忘了百姓本来就和龙脉连着心。”
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幅壮阔的画面:九州各地的百姓自发守护龙脉的举动,化作无数金红色的光点,顺着地脉往昆仑山汇聚,与源头的气脉交织成网:“血珠说这些光点正在加固龙脉,比任何守脉阵都管用。” 她往陆寻身边靠,“原来真正的平衡,是大家都把龙脉当成自个儿的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胖子往嘴里灌了口烈酒,指着远处的山峦:“你看那山,之前被煞气啃得光秃秃的,现在都冒出绿芽了。” 他往山脚下的村庄指,“那边的人天天上山种树,这才多久就有成效了。” 离火珠突然发出阵强光,与远处的山芽产生共鸣,“胖爷算看明白了,咱们守脉人就是个引路的,真正的力量在老百姓那儿。”
走到祁连山时,正遇上群蜀山道士在给牧民讲解龙脉知识。老道们用树枝在地上画龙脉图,牧民们听得认真,时不时往图上扔块小石子 —— 那些石子落地后都亮起淡淡的金光:“是玄机子道长派来的人!” 林婉儿认出领头的道士,“他们在教百姓怎么分辨龙脉气脉,怎么护着自家的山和水。”
领头的道士看到陆寻,赶紧上前行礼:“陆先生来得正好!这些牧民说要跟着我们去昆仑,说要给龙脉源头‘添把力’。” 他往牧民身后指,几十匹骆驼背上都驮着草药和青铜残片,“都是他们自发准备的,说不能让守马人独自拼命。”
陆寻望着牧民们淳朴的笑脸,突然觉得护脉刀轻了许多:“告诉大家,不用都去昆仑。” 他往周围的山峦指,“守好自家门前的龙脉,就是在帮昆仑的忙。” 护脉刀往地上划,金红色的气脉在地上凝成个巨大的 “和” 字,“人护龙寸土,龙护人千年,这才是最好的守护。”
牧民们虽然没完全听懂,却都使劲点头。个老牧民往陆寻手里塞了块暖石,石头上的温度正好适合握在掌心:“俺们祖上说石头有灵性,带着它走山路不迷路。” 老牧民往昆仑山方向拜了拜,“山神会保佑你们的。”
离开祁连山后,三枚玺印的光芒越来越亮,指引着他们往昆仑深处走。沿途的龙脉气脉越来越浓郁,地上的草芽泛着金红色的光,连空气都带着淡淡的清香。林婉儿的听石符突然发出阵蓝光,符面映出昆仑山的主峰 —— 山顶的积雪正在融化,露出下面巨大的龙形纹路,与三枚玺印的纹路完全吻合。
“快到了。” 陆寻望着主峰,护脉刀在手中发出震耳的嗡鸣,“三玺在和龙脉源头共鸣。” 他往山脚下的草甸看,无数不知名的野花正在绽放,花丛中散落着无数细小的光带,都是从九州各地汇聚来的百姓信念,“你看这些光带,它们比我们先到。”
王胖子往草甸上躺,嘴里叼着根草茎:“奶奶的!这地方的气脉比开封还足!” 他往离火珠里灌气脉,珠子的光芒与周围的野花产生共鸣,“胖爷总算明白为啥说昆仑是源头了,这地方的草都带着龙气。”
陆寻走到处山泉边,三枚玺印突然从怀里飞出,悬浮在水面上。泉水顺着玺印的纹路往上涌,在半空凝成个巨大的水镜,镜中映出昆仑山的全貌 —— 无数龙脉从主峰往九州延伸,每条龙脉上都点缀着百姓守护的光点,像串巨大的珍珠项链:“这才是天地归一的全貌。” 他轻声说,“不是靠守脉人孤军奋战,是所有人都在守护自己的家园。”
水镜突然泛起涟漪,玄机子道长的身影在里面浮现:“小友可算到了!” 老道的道袍上沾着雪,手里的毛笔往主峰指,“天劫阵眼就在昆仑泉眼,等你们来主持最后的平衡阵。” 他往水镜里扔了块青铜残片,“各地守脉人都在往这儿赶,百姓们的信念气脉也快聚齐了。”
林婉儿的听石符突然射出蓝光,与水镜的气脉相连,符面映出幅激动人心的画面 —— 九州各地的守护光点同时亮起,顺着龙脉往昆仑泉眼汇聚,泉眼周围的积雪正在融化,露出下面块巨大的玉璧,与开封龙亭的玉璧一模一样:“是共生之契的最后一步!” 她往陆寻身边靠,眼角的泪闪闪发光,“寻哥,我们做到了,所有人都在帮我们。”
陆寻将三枚玺印按在泉眼边,金红色的气脉顺着泉眼往昆仑深处钻。主峰的龙形纹路突然亮起,与九州龙脉的光点遥相呼应,在天际织出个巨大的 “和” 字:“王胖子守外阵,婉儿沟通各地气脉。” 他握紧护脉刀,望着渐渐成形的天劫阵眼,“昆仑泉眼,就由我们来守护。”
山风吹过草甸,带来远处牧民的歌声,歌声里混着守脉人的诵经声,还有龙脉气脉的轻鸣,在昆仑山的群峰间回荡。陆寻知道,最后的考验即将来临,但他心中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九州的百姓,天下的龙脉,都与他站在一起,共同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平衡。
夕阳西下时,昆仑泉眼周围已经聚满了人。守脉人与百姓并肩而立,手里都握着青铜残片或树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笑容。陆寻望着他们,又望向天际的 “和” 字,突然明白:所谓天地归一,从来不是某个英雄的壮举,而是万物生灵共同的信念,是 “人护龙,龙亦护人” 的永恒契约。
夜色降临时,昆仑泉眼的水突然开始沸腾,金红色的气脉直冲云霄。陆寻举起护脉刀,三枚玺印的光芒在他周身爆发:“准备好迎接最后的平衡吧!” 他的声音传遍昆仑,传入每个守护之人的耳中,“这一次,我们必胜!”
泉眼周围的人们同时举起手中的信物,无数光点汇入冲天的气脉,在昆仑山顶凝成个巨大的守护印记。陆寻知道,无论天劫如何凶猛,只要这份共生的信念还在,天地就永远不会失衡,而他们,将在这片万山之祖的土地上,见证真正的天地归一。
喜欢华夏龙脉
林婉儿的听石符悬浮在玉璧上空,符面映出幅清晰的地脉图 —— 嵩山的镇龙鼎气脉正在减弱,而昆仑山的龙脉源头处,无数金红色的丝线正在汇聚,形成个巨大的旋涡:“血珠说昆仑山是万山之祖,所有龙脉的根都在那儿。” 她往陆寻身边靠,山形纹渗出的血珠在掌心凝成朵雪莲,“这是昆仑地气脉的显象,看来天劫的最后阵眼要在那儿形成。”
王胖子正蹲在龙亭下啃包子,军大衣上还沾着昨夜的血迹:“奶奶的!刚歇口气又要挪地方?” 他把最后口包子塞进嘴里,拍着离火珠站起来,“不过胖爷听说昆仑山有雪莲酒,正好去尝尝鲜!” 离火珠突然亮了亮,像是在回应他的话。
陆寻将三枚玺印收入怀中,玉璧上的 “和” 字渐渐隐入石纹:“玄机子道长说昆仑是龙脉之源,平衡的关键。” 他往开封城的方向看,百姓们正在修补被煞气侵蚀的房屋,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炊烟与龙脉气脉交织成淡淡的光带,“我们得尽快出发,路上正好看看各地的情况。”
三人顺着黄河往西而行,护脉刀划出的金光在前方引路。刚出开封地界,就看到群村民在黄河堤坝上忙碌,他们用竹筐往缺口里填石头,领头的老汉正往石缝里塞青铜残片 —— 那是之前守脉人留下的,残片上的 “守” 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李家庄的人!” 林婉儿突然停住脚步,听石符映出老汉的记忆,“他们在填被煞龙撞开的堤坝,说要帮龙脉‘疗伤’。”
陆寻走上前时,老汉正往石缝里浇米酒,酒液渗进石头的瞬间,金红色的气脉轻轻跳动:“小先生来得正好!” 老汉抹了把汗,手里的锄头往堤坝上敲,“俺们祖祖辈辈靠黄河吃饭,现在该俺们护着它了。” 他往石缝里又塞了块残片,“这些宝贝石头能镇水,埋下去堤坝就稳了。”
王胖子往堤坝上扔了块离火珠碎片,青蓝色的火焰在石缝里闪了闪,缺口处的水流瞬间平稳了许多:“老人家有眼光!这石头确实顶用!” 他往村民们手里塞了些龙息草,“把这草混在泥土里,能让石头粘得更牢。”
离开黄河堤坝时,陆寻回头望去,村民们还在忙碌,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堤坝上的青铜残片在暮色中连成道光带,与黄河的气脉完美融合:“你看。” 他轻声说,“不用守脉人提醒,他们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
往西走了三日,进入陕西地界,远远就看到片新栽的树林。树苗还没长到半人高,却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个树坑里都埋着块小小的石头 —— 仔细看去,竟是百姓们从地里捡的龙脉碎石,石上的纹路虽然模糊,却能感受到淡淡的气脉:“是受灾的村民栽的。” 林婉儿的听石符轻轻跳动,“血珠说他们听守脉人讲过,种树能固土,让龙脉气脉更稳。”
个穿补丁衣服的小姑娘正在给树苗浇水,她往树根处放了朵野花,花瓣落在石头上的瞬间,金红色的气脉轻轻拂过她的脸颊:“爹爹说这些树能帮大山爷爷恢复力气。” 小姑娘仰起脸,手里的水壶往陆寻方向递,“先生要不要也浇棵树?大山爷爷会记住你的好。”
陆寻接过水壶浇了棵树苗,护脉刀往土里轻轻划,金红色的气脉顺着刀身往树根钻。树苗突然轻轻摇晃,叶片上凝结的露珠滚落,在地上汇成个小小的 “守” 字:“你看,大山爷爷在谢你呢。” 他笑着摸了摸小姑娘的头。
王胖子往树林深处走了走,回来时手里举着株灵芝:“奶奶的!这破地方煞气刚散,就长这好东西了!” 他把灵芝递给小姑娘,“给你爹爹补补身子,种树可是力气活。” 离火珠在他掌心转了转,树林里的气脉明显变得更浓郁了。
越往西走,看到的景象越让人暖心。在秦岭山口,猎户们正往山洞里搬运草药,说要给受伤的山兽疗伤;在渭水河畔,渔夫们把捕到的小鱼放回水里,鱼群围着船舷跳跃,掀起金红色的浪花;在黄土高坡上,村民们正在修梯田,田埂上插着的木牌写着 “护土保龙” 四个歪歪扭扭的字。
“人护龙,龙亦护人。” 陆寻突然停下脚步,三枚玺印在怀里同时发烫,“这才是先贤说的共生之道。” 他往昆仑山的方向看,那里的金光越来越亮,“我们之前总想着守脉人要保护百姓,却忘了百姓本来就和龙脉连着心。”
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幅壮阔的画面:九州各地的百姓自发守护龙脉的举动,化作无数金红色的光点,顺着地脉往昆仑山汇聚,与源头的气脉交织成网:“血珠说这些光点正在加固龙脉,比任何守脉阵都管用。” 她往陆寻身边靠,“原来真正的平衡,是大家都把龙脉当成自个儿的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胖子往嘴里灌了口烈酒,指着远处的山峦:“你看那山,之前被煞气啃得光秃秃的,现在都冒出绿芽了。” 他往山脚下的村庄指,“那边的人天天上山种树,这才多久就有成效了。” 离火珠突然发出阵强光,与远处的山芽产生共鸣,“胖爷算看明白了,咱们守脉人就是个引路的,真正的力量在老百姓那儿。”
走到祁连山时,正遇上群蜀山道士在给牧民讲解龙脉知识。老道们用树枝在地上画龙脉图,牧民们听得认真,时不时往图上扔块小石子 —— 那些石子落地后都亮起淡淡的金光:“是玄机子道长派来的人!” 林婉儿认出领头的道士,“他们在教百姓怎么分辨龙脉气脉,怎么护着自家的山和水。”
领头的道士看到陆寻,赶紧上前行礼:“陆先生来得正好!这些牧民说要跟着我们去昆仑,说要给龙脉源头‘添把力’。” 他往牧民身后指,几十匹骆驼背上都驮着草药和青铜残片,“都是他们自发准备的,说不能让守马人独自拼命。”
陆寻望着牧民们淳朴的笑脸,突然觉得护脉刀轻了许多:“告诉大家,不用都去昆仑。” 他往周围的山峦指,“守好自家门前的龙脉,就是在帮昆仑的忙。” 护脉刀往地上划,金红色的气脉在地上凝成个巨大的 “和” 字,“人护龙寸土,龙护人千年,这才是最好的守护。”
牧民们虽然没完全听懂,却都使劲点头。个老牧民往陆寻手里塞了块暖石,石头上的温度正好适合握在掌心:“俺们祖上说石头有灵性,带着它走山路不迷路。” 老牧民往昆仑山方向拜了拜,“山神会保佑你们的。”
离开祁连山后,三枚玺印的光芒越来越亮,指引着他们往昆仑深处走。沿途的龙脉气脉越来越浓郁,地上的草芽泛着金红色的光,连空气都带着淡淡的清香。林婉儿的听石符突然发出阵蓝光,符面映出昆仑山的主峰 —— 山顶的积雪正在融化,露出下面巨大的龙形纹路,与三枚玺印的纹路完全吻合。
“快到了。” 陆寻望着主峰,护脉刀在手中发出震耳的嗡鸣,“三玺在和龙脉源头共鸣。” 他往山脚下的草甸看,无数不知名的野花正在绽放,花丛中散落着无数细小的光带,都是从九州各地汇聚来的百姓信念,“你看这些光带,它们比我们先到。”
王胖子往草甸上躺,嘴里叼着根草茎:“奶奶的!这地方的气脉比开封还足!” 他往离火珠里灌气脉,珠子的光芒与周围的野花产生共鸣,“胖爷总算明白为啥说昆仑是源头了,这地方的草都带着龙气。”
陆寻走到处山泉边,三枚玺印突然从怀里飞出,悬浮在水面上。泉水顺着玺印的纹路往上涌,在半空凝成个巨大的水镜,镜中映出昆仑山的全貌 —— 无数龙脉从主峰往九州延伸,每条龙脉上都点缀着百姓守护的光点,像串巨大的珍珠项链:“这才是天地归一的全貌。” 他轻声说,“不是靠守脉人孤军奋战,是所有人都在守护自己的家园。”
水镜突然泛起涟漪,玄机子道长的身影在里面浮现:“小友可算到了!” 老道的道袍上沾着雪,手里的毛笔往主峰指,“天劫阵眼就在昆仑泉眼,等你们来主持最后的平衡阵。” 他往水镜里扔了块青铜残片,“各地守脉人都在往这儿赶,百姓们的信念气脉也快聚齐了。”
林婉儿的听石符突然射出蓝光,与水镜的气脉相连,符面映出幅激动人心的画面 —— 九州各地的守护光点同时亮起,顺着龙脉往昆仑泉眼汇聚,泉眼周围的积雪正在融化,露出下面块巨大的玉璧,与开封龙亭的玉璧一模一样:“是共生之契的最后一步!” 她往陆寻身边靠,眼角的泪闪闪发光,“寻哥,我们做到了,所有人都在帮我们。”
陆寻将三枚玺印按在泉眼边,金红色的气脉顺着泉眼往昆仑深处钻。主峰的龙形纹路突然亮起,与九州龙脉的光点遥相呼应,在天际织出个巨大的 “和” 字:“王胖子守外阵,婉儿沟通各地气脉。” 他握紧护脉刀,望着渐渐成形的天劫阵眼,“昆仑泉眼,就由我们来守护。”
山风吹过草甸,带来远处牧民的歌声,歌声里混着守脉人的诵经声,还有龙脉气脉的轻鸣,在昆仑山的群峰间回荡。陆寻知道,最后的考验即将来临,但他心中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九州的百姓,天下的龙脉,都与他站在一起,共同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平衡。
夕阳西下时,昆仑泉眼周围已经聚满了人。守脉人与百姓并肩而立,手里都握着青铜残片或树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笑容。陆寻望着他们,又望向天际的 “和” 字,突然明白:所谓天地归一,从来不是某个英雄的壮举,而是万物生灵共同的信念,是 “人护龙,龙亦护人” 的永恒契约。
夜色降临时,昆仑泉眼的水突然开始沸腾,金红色的气脉直冲云霄。陆寻举起护脉刀,三枚玺印的光芒在他周身爆发:“准备好迎接最后的平衡吧!” 他的声音传遍昆仑,传入每个守护之人的耳中,“这一次,我们必胜!”
泉眼周围的人们同时举起手中的信物,无数光点汇入冲天的气脉,在昆仑山顶凝成个巨大的守护印记。陆寻知道,无论天劫如何凶猛,只要这份共生的信念还在,天地就永远不会失衡,而他们,将在这片万山之祖的土地上,见证真正的天地归一。
喜欢华夏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