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南逃-《女帝谢樱传》

  “贼婆娘休要多说,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赵忠咬牙切齿,“若不是你诡计多端,三番五次的设计,我们兄弟又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

  两人从前在朝廷的军营中受尽冷落,在谢樱军中也并未被高看一眼,自命不凡的大王们早就有了二心。

  “明明都是降将,你对赵常翼委以重任,对我们山寨中的弟兄们不闻不问,我这是替寨中的兄弟们不服!”汪兴觉得自己没做错。

  谢樱有些无语,也懒得跟他们多说。

  “你还以为自己是山寨中一呼百应的大王?”赵常翼骂道,“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们,举报你们的,正是你们从前山寨中的人。”

  谢樱懒洋洋的靠在圈椅上:“罢了,好话说尽,你们也听不进去,到底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推出去砍了,将汪、赵两人不服安排,意图叛变被诛杀之事晓瑜三军,”谢樱慢条斯理的下令。

  有士卒上前推走两人,赵常翼看向谢樱:“他们山寨剩下的人,需要派人盯着吗?”

  “不必了,”谢樱伸了伸懒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况且他们现在已经失去了作乱的资本,要是有个风吹草动,底下士卒第一个不答应。”

  谢樱盯着赵常翼,忽然想到一件事儿。

  “你去将邓广叫过来,”谢樱开口。

  ……

  这位曾经的西北巡抚投降后,谢樱除了令他和降将降官一起劳作学习之外,便没怎么关注,这次倒是将他一道带到了太原。

  邓广拖沓着脚步上前,精神萎靡。

  纵使没受多少罪,整个人也憔悴的厉害,相比从前任西北巡抚之时,整个人好像老了十岁。

  毕竟满门抄斩这样大的打击,对谁来说,都是晴天霹雳。

  “皇帝下旨诛杀你邓家满门,如今还要为他们周家卖命吗?”谢樱开门见山。

  “我奴性没那么强,”邓广缓缓开口。

  “我给你一个机会,”谢樱看向邓广,“给你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邓广咬牙切齿:“将军要我做什么,我一定去做就是了,周家那帮人也该知道,什么叫血债血偿。”

  “好,”谢樱点头,“朝中如今准备迁都,上下人心浮动,我要你回京城,暗地联络策反官员,最后给周家反戈一击,人越多越好。”

  “好,”邓广重重点头。

  毕竟他曾经也是一方诸侯,对朝中官员的了解更甚旁人,劝说起来也更加容易。

  “邓广,”谢樱站起来,“我要告诉你的是,等你进京,定然是九死一生,也一定会有人告诉你,你全家上下被杀是奸佞作祟,皇帝只是被蒙蔽了双眼,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更无不是的君父。”

  “但你混迹官场多年,许多事情不消我多说了,”谢樱走到邓广身边,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我都明白,都明白,”邓广不断重复。

  “从在私塾里念书那会儿起,学的就是明君贤臣那一套,更有天地君亲师整日在口中念叨,这帮人虽不禁止民间读书识字,但跟愚民也没什么两样,愚民愚臣。”

  最后四个字,几乎是从邓广的牙缝里蹦出来。

  知道敌人是谁就好,谢樱点头:“我会安排人护送你去京城,到时候会有人跟你碰面,策反之事一概有先例可循,你看了就明白。”

  “是,”邓广转身,脚步相较来时轻快了不少。

  ……

  二月二龙抬头是个好日子,叶宇回到河南,整军一万向山东进军,消息传到京城,纵使八百里加急的军情急报多的已经让朝臣有了免疫,但这样的消息依旧令人惊慌。

  “若是贼军占领山东,京城与江南的联系便被切断,岌岌可危!”

  燕赵之地并非赋税种地,辽东更是苦寒,眼看着要切断与江南的联系,眼下谁也淡定不了。

  周景恪已经派出了先头部队去南京主持相关事宜,皇宫和各个高门大户的府邸正在十万火急的收拾金银细软,本来还想等钦天监看个吉利日子动身。

  却不想谢樱的兵马,来的这样的快。

  “下令让山东巡抚拼尽全力抵御贼军,令成晟抽调兵力加固京畿以西防线,依照地形步步阻击,誓与京城共存亡!”周景恪下令,“朝中凡三品以上大员,五日后动身离京。”

  “张首辅,”周景恪提高了嗓音,“我朝本就设有两都,咱们这是为了以后打仗迁都,绝非是丢下百姓仓皇南逃。”

  “张大人身为内阁首辅,不仅是群臣之首,更是天子的左膀右臂,意义非凡,所以还请张大人率剩下的百官,安顿京城防务事宜。”

  “宫中妃嫔一应留在京城,是以待日后得胜还朝之意,也是向天下百姓一个交代,”周景恪开口。

  “臣遵旨,”张济承点头。

  若是正常换防,确实需要有人来主持大局。

  况且这些屡战屡败的废物们,需要一次胜利来稳住心绪,哪怕只是格外细小的胜利也是好的。

  与其派些不中用的废物,倒不如他张济承亲自上场。

  ……

  “爹,儿子走了,”张游看着荒凉的院落,向自家老父辞行。

  凡京中三品以上官员最先撤去南京,张游也身在其中,看着空荡荡的院落,心中也难免升起一股悲凉之感。

  “去吧,”张济承挥了挥手,“去南京之后,莫要再争强好胜,凡事多与苏俨商量,别跟柳执旭掏心掏肺。”

  “你……”张济承顿了顿,想到这许是父子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干脆直接叮嘱道,“你性子莽撞冒失,一出生便在高门大户,离京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许多事情没接触过也不曾经历过,容易为手下人蒙蔽,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

  “此去南京,我不在你身前,你一定要低调行事,切莫四处树敌,若是权势衰微,也莫要心生怨怼,这内阁大学士没什么好做的,若有机会,做个富贵闲人便是。”

  生死攸关之际,父子间倒没了从前的龃龉,许多从前不好宣之于口的话,张济承干脆明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