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月8日(1)-《新加坡的日子》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二十四章1月8日(一)

  这里的特色除了酷热再就是毫无预兆想下就下的多雨,酷热容易给人带来热射病,据说这里每年都有被太阳的宠儿看上由此引发病重猝死早升极乐的事发生。伴随雨水降落的还有雷霆,这里的气压极低,雨来的雷声就像过年在头顶燃放的响炮。每年同样有不信邪的人因遭受雷击伤害。因此这里政府对于室外作业的人出台晴天每天下午最热的时候有半小时喝茶间歇避暑、阴雨到来及时停止手头作业躲到安全区域避雷避雨的措施,因此,北星人在这里躲在集装箱里避雨的生活同样使人值得顾念。

  这天早上阴阴的天气人们的干劲正高,少去酷热的威逼北星公司的这片海外场地正被叮叮当当繁忙的作业景象忙得不开开交。不到九点竟毫无预兆稀稀拉拉若有若无的落起了雨点,也许看人们竟依然故我照常继续手里的作业,丝毫没有把要下雨的意思放在心上。雨点开始变得密集了起来,接着炉顶突然响起了一个炸雷。

  “哎呀!吗呀!我感觉有一股电流从我身边划过过。”有人叫喊了一声。先是炉顶吊装作业的人从上面跑了下来,接着所有的人都跟着跑回了集装箱里避雨。雨没完没了的下了起来。

  “要不就死热荒天把人晒得要命,要不就稀里哗啦说下就下。还是下雨好,想躺着就躺着,咋样看手机都没人管。”回到集装箱有人安心的躺在用角钢临时搭设的床铺上边拿出手机边心里嘀咕。大有那种工期紧不紧不是干活工人该操心的架势。有人扯起了闲篇。

  黄茂生是最后一个来到集装箱的,尽管他有五十多岁了,但头发依然是黑黑的,有人问他用的是什么染发剂,他说是天然最好的色素,那种使人怀疑的眼神直到几个月过去依然毫无变色的乌发才证实他比许多同龄人显得有些特殊。略显肥胖的身体加上矍铄的精神,没有人否认他比一般年轻人都要健壮的体格。

  “黄师傅,说点提着水壶浇脑瓜顶的话题给大家长长见识。”有人听了竟笑出了声。人们都知道黄茂生是喜欢读书的,说出的话也总带着几分幽默俏皮,有时还多少夹杂着让人回味不穷的道理。一有机会人们总想听听他对生活的不同见解,有人故意拿醍醐灌顶曲解的意思跟见多识广的黄茂生来开玩笑。

  又有人接着说。“早晨刚上班没一会儿,躺着睡觉也睡不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黄师傅你就说一段也让大家解解闷。”自从那天听了黄茂生的说词,人人尽对他多有尊敬,再也不拿老庄稼人的称呼来调侃了。即使偶有玩笑叫他“老庄稼人”也是像对敬待自己长辈一样深有几分尊敬的口气。

  “不是农村笑话多,而是农村人简直活成了笑话。”黄茂生一开口就给人们带来了几分猎奇的兴致。玩手机的关掉手里的手机,扯闲篇的也静了下来。觉得黄茂生既幽默又富有感染力的说话方式总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跟沉思,这原本是两个完全不搭边的概念,却总在黄茂生的一出一段的说词里发生戏剧性的反响。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个纯粹来自乡间厚土的好人。言谈举止总也离不开那种带着高粱花子乡土气息的根结。除了他原本就是性情随和招人喜爱,还有很多人跟他儿子也是交好的朋友。

  在人人都追求让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吃苦受累命运的时候,黄茂生的儿子读完初中就再也不想到学校坐在板凳受那种一公布成绩就让自己脸上无光的羞辱,最主要的再也不想跟那些学习不好还处处惹事生非说不定哪天惹上官司的同学鬼混下去了。“要想念书就安心好好学习,既然花钱供你读书就得拿出成绩来,你以为钱是那么好挣的,别到时候把钱花光了,你又功不成名不就的跟我一样依靠到处打工来某营生。我又不像那些干管道的高压焊工,人家干一天比我干两天挣得还多。”黄茂生没想到自己本是随意拿来举个例子教育教育儿子安心努力去读书,谁知竟被儿子听进心里彻底放下了学业,萌生了要去学高压焊工赚钱的打算。为此,黄茂生通过傅铭宇把刚下了初中校门的儿子送到了海连湾焊工培训班学习,先是学习普通焊接技术,再接着学习管道焊接技术,没想到几年过去,儿子竟在一次焊接技术竞赛中拿到了冠军。成了行业争着抢着要的香饽饽。当儿子实现了黄茂生当初羡慕别人挣钱多的愿望变成事实的时候,倒不觉得儿子当初放弃学业是多么遗憾的事。

  有人特意把不知谁放在集装箱里边,仅有的一把椅子搬了过来放在屁股倚着班长考勤的办公桌站着的黄茂生旁边,摆出恭维的架势满脸堆笑调侃着说,“黄老师父,您,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在下都想聆听您的悔教,只可惜这里除了一把椅子,竟没有好茶。”那种特意压着嗓子的娘娘腔把人们都逗笑了。黄茂生也跟着笑了起来。“别着这样,简直让我无地自容,我要有人家郑板桥十分之一还犯得上肆鼻子汗流干这个。能忙里偷闲好好歇上一阵都是老天对咱们的眷顾。”黄茂生说着话,朝门外看了看,雨下得更大了,大有一时半会儿不见停下来的意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用看,听听雨打集装箱铁皮的声音就知道今天是个雨休。”

  “你看过那么多的书,随便拿一段有意思的说给大家听听。”

  “唉!有啥说的,说出来尽是让人心酸的念头。”

  “留在自己心里岂不更是憋屈。像那些世界名着到底都讲述些啥让人动听的故事,怎么能成为世界名着,咱们中国人写的书为什么不能跻身到世界名着的前列里。”

  “英雄振臂一声吼,山猫野兽闻风走。天理公理今何在?天上星星参北斗。”黄茂生几句开场有人跟着鼓了几下掌,又有人说,“好像《水浒传》的说词,只是不太懂。换一个。”

  黄茂生又接着说,

  “世界名着也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里享受。像《荷马史诗》那样让世人称道的世界名着,实实充满了强者对弱者残忍杀戮人神共存的史诗神话。连天神都参与进凡人的纠纷中。为了一个女人引发争执挑起的残酷战争,使多少无辜的生命为此丧生。无论正义之神还是邪恶之神都不应该直接插手凡人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扰攘纠葛,永恒的天神对于浮云一般的凡人应该秉承沉默不语,一切皆由天定的公道裁判,任何偏倚都将成为任性妄为残暴无道的帮凶。也许我的阅读能力有限。实在弄不明白西方国家为什么会对此残暴的描写竟崇拜的五体投地。也许天性就对强霸豪夺的任性独有崇尚。不过从中使人悟道,对强大敌人最好的回击绝不是口舌之争,只有强大到使敌人从心里彻底放弃进攻的打算,像阿基琉斯那样的神勇,连天神都亲自佑助盛赞是真正的英雄。”

  “没意思,还不如《西游记》听着让人痛快呢,我做一种设想,如果西方人能看到看懂《西游记》,那么一定会认为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名着。也许咱们的文化缺少推广的力度,也许西方真正懂文化的人根本不懂汉语,懂汉语的又不懂西语。”

  “还是说点跟咱们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吧。”

  “别乱打岔,你听不懂,别说人家说得不好。你要是能说,你来给大家说说。”

  这下大家顿时都静了下来,默默地听着黄茂生说。我忘记从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给我留下的感触颇深,题目是我给加上去的,叫《农家院子》。

  夕阳压山的时候,父亲扛着锄头牵着一头健壮的黄牛走进栅栏围拢的院子,名义所谓的院子却任凭鸡鸭毫不费力大摇大摆的出入,用杨柳树枝搭设在一起已经糟烂得不像样子一个勉强叫做家的地方。父亲锄头挑着一捆新割的绿草,打算把绿草晒干等到山枯草黄的时候喂牛。这样的草即使不加料也是黄牛最好的食料。父亲放下锄头,黄牛伸着长长的舌头要吃地下的草捆。父亲推了一把牛头,又拍了拍犄角说,在外面的草地你不可着劲吃,这可是给你留作备用的口粮。黄牛的妈妈狸牛帮助这家里干了一辈子活,拉犁的时候从不踩苗,拉车的时候总是尽量躲着路上的坑包,只可惜老了,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了,脚步也赶不上趟了,好在它的孩子黄牛长大了,狸牛把自己的脾气秉性还有一身的好活计都传给了黄牛。有人几次上门要买狸牛,父亲知道他们的的手段,不忍让干了一辈子的狸牛变成别人餐桌上的一道菜。把狸牛牵到几十里地外的集市卖给了一个陌生人。尽管结局是一样的,但父亲心里尽量不去想这件事。卖掉狸牛妈妈。黄牛接连三天不吃草料,默默的站着流泪。父亲看着黄牛也不吃不喝跟着默默的流泪。在父亲想到以前卖掉黄牛妈妈的时候,孩子拎着一个大大的筐子吃力地走进院子。筐子里装着新挖的半筐的野菜,父亲看到一脸不悦地说:怎么才挖这么一点。孩子一脸惆怅地说:地里的野菜都让人给抢光了,我这还是挖得最多呢,连刚刚冒头的都挖来了。妈妈热气腾腾的熬了半锅野菜粥,捋了捋垂在额头的头发说:快吃饭吧。爸爸看了看野菜粥说:不是跟你说过好几次了吗,夏天有野菜的时候要少放粮食,留点给小黄当料。父亲把黄牛当做自己孩子一样叫小黄。妈妈说:地里活那么累,孩子又在长个的时候,饭里不能没有一点粮食。吃完饭,孩子要去写作业,放了学就去挖野菜,接连几天作业都没完成,不知挨了老师多少批评。打开书,拿起笔跟本,孩子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没写几个字就趴在饭桌上就睡着了。妈妈抱起孩子放在炕上,让孩子安心好好地睡。哈喇子顺着孩子嘴角流了长长的一条线,孩子嘴里还在喃喃地说着:作业还没有完成呢。妈妈看着孩子默默地流着泪。父亲躺在炕上盘算着秋后交完购粮,家里不再有多少剩余粮食,夏天还好树上有树叶,地里有野菜。到了冬天可就难过了,又寒又冷,寒的是家里好几年都没添棉衣了,冷的是夜里呼呼的北风顺着结霜的窗缝墙缝可劲往屋里灌,想一想都害怕。听说上边有救济粮,自己跟人家又没有好关系,又没好处给人家,不知能不能给自己分点救济粮。明亮的月亮把院子照得亮亮的,黄牛趴在槽边不停咀嚼着白天吃下的青草,瘦弱的黄狗伸长脖子趴在屋门口静静地守护着屋里安睡的主人,让主人夜里能够安心好好的睡觉,明天还有繁重的活等着他们去干。

  世路岂无穷?劳生何有限?苦乐几年华?人身怎长健?

  鲁迅有句诗这样说过,“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尽管意味深长,却不免使人越琢磨越有些不懂。

  黄茂生说完,又补充了后面几句使人费解的话,但人们依然沉思在前面的父亲、母亲、孩子、小黄的故事里,并没有用心去听听也听不懂的话。

  开始的玩笑变成了缄默,原本不允许抽烟的场所有人点起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又长长的吐了出来,又把烟掐灭了。这个没啥故事情节的故事像把锥子剜着这些身强力壮不以蛮力胜人而以技艺超群的汉子们的心。尽管自己小时候的家境在不断的社会变革中比那个孩子好多了,但是吃野菜、挖野菜、帮着家里忙农活完不成作业的生活境况,犹如发生在昨天的事。如果不是黄茂生当故事给说出来,自己羞怯得连说出来的勇气都没有。

  黄茂生说完,停了一会儿,像故意打破大家沉默的氛围,又接着开始的话题说下去,

  “有人说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写出那样世界顶尖的作品来?在两千多年前东方开始推崇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时候,像《荷马史诗》那样成熟的西方文化就有如此伟大高深的造诣。稍稍深入不难发现,这是两个不同地域衍生出不同思想文化的结晶,或者说两个完全相悖逆相抵触的思想方向,儒家最不喜欢野蛮强霸的欺压,血腥杀戮的迫害,却是西方文化的推崇。”

  喜欢新加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