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12月1日(1)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六章12月1日(1)
这里已经连着三天晚上都在下雨,这雨下得实在有些古怪,白天的时候天气明明还是晴好的,等到了晚上五六点要下班的时候就阴了上来,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摧赶着,阴云还没来得及布满天空就时有时无地响起了雷声。好像特意地在告诫人们天又要下雨了,该躲雨就老早躲雨去吧。每到这个时候,每个人的手机里总是及时收到一条北星公司项目部通知取消晚上加班的信息。
对于这些大多来自中国北方的建筑工人们来说,早已习惯了常年抛家舍业到处乱跑的生活,这个季节里还能感受下雨早已算不上是好奇的事。这些人好像早就把世界给看透了,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气候。无论到了哪里,人的生活习性和性格偏爱是不会说变就变的。这些凭着卖苦力干工程的人,哪一个人的身后不是支撑着一大家子人,等待着他们的收入来维持每天基本生活的开销。对于他们来说,生活还没有足够的金钱来培养那些所谓精神上的奢侈享受。久惯于辛苦劳作的人们,哪里会有那些闲情去欣赏领略雨里苍山,雪里银装自然风光的格调。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为自己的生存地位和生活处境而沮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每个人有每个人找寻快乐的方式,他们一点也不会因为自己身上的负担和压力而影响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尽管这些幸福在那些富贵人的眼里被看得低俗到不相与他们为伍,同样他们也一点不为那些所谓看不起他们的富贵的人而羡慕。相反,这些人总想不透一个问题,那些所谓富贵的人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活得幸福至极,但却从来看不到像他们那样稍稍满足一点欲望就高兴得欢蹦乱跳的样子。
尽管他们从来理解不到那些人的心理,却少不了阿Q那种无以为力般的报复,“活该他们活得那样的富贵,世上几乎所有的好东西都让他们占尽了,就差知道饥寒(此处的饥寒不一定确指身上衣,口中食)交迫的苦处了,可该得让他们尝尝跟别人不一样悲哀地滋味了。”尽管悲哀从来不是出自心里特意来报复他们的。
现实社会任何时候都需要有着超人胆识和超人才智的人,都需要那些敢于把小事做成大事,把大事做得更大的人。同样也不可缺少那些兢兢业业做着小事的人,把小事做精的人。就像社会总是需要大马力驱动高速运转的车头,也同样需要每一条螺栓的质量都是过硬的。
一个男人最基本的责任是撑起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就是得保证自己家庭最基本生活的日常经济开销,那样孩子才能安心的读书,老人才能安心的养老,女人才能里里外外尽心尽力地操持着家务。这些表面看上去跟工程无关的事,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劳动的积极性。
新加坡给这些大多来自中国北方的电力建筑工人带来极大的烦恼绝不是这里常年酷热的气候环境,而是这些正处在青壮年的汉子很少没有不爱抽烟、不爱喝酒的嗜好。不否认他们有的早已把自己的这种嗜好当成是打发寂寞孤独生活的一种依赖,甚至不认为自己仅有的这点爱好怎么就能算得上是不良的行为。同样不否认他们有的多想找机会出去,到处寻摸撩拨那些多情的女人,来弥补情感长期缺失的安慰。的确,这才是生活最大的痛苦,一个个正处于壮年的男女,人生最美好的时代,整日燕居厮磨,如胶似漆相守与共还觉得不够亲爱,又怎么能煎熬得住无论是男是女长久分居生活的痛苦。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容忍那种滥情行为的肆意泛滥,除了迫害维系家庭和睦相互信任的情感支柱,还会制造泛滥可怕的病症。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没有任何力量和价值可以换回人生最美好时代常年孤独思念的痛苦。人们之所以甘心为这种分离而努力付出,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放弃身后那个和平年代、和平国家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安稳的家。特别是有机会走出国门的人,才真正意识到国家这个概念在心里的地位,国内干工程总是盼着回家的日子,除了经济上受到损失,其实回家只是一张车票的事。走出国门的人不是不想家,甚至比任何时候都更想家,只是没有办法。回家只能盼着回国的日子,家不再是想回就能回去的,即使想回就能回去,能不能再回来可不是自己说的算的。除了工程结束或者北星公司提前放人,除此之外中途回国是没有多大希望的,既然这样只有安心的生活,好好的干工程。
对这些常年在外过着独身生活的电力建筑工人来说,每天能有什么食物填饱肚子并不是重要的事。更别说北星公司食堂的伙食已经足够满足人们日常食欲的需求。很多人自从来到新加坡以后身体都明显的见胖了。
接到晚上不加班的消息,有的工人们早早地来到食堂等待开饭的时间。在工程场地西北角三号机组待建空闲地建造的临时食堂,不是北星公司来到以后的创意。彩钢敞篷搭建的饭厅和后厨的厨房都是川渝公司留下的,北星公司只是添置了一些必要的餐桌和椅子,再就是后厨的锅灶,显得比川渝公司更有生活的是,北星公司在饭厅中间靠近饭口的钢柱上安了一个宽屏电视,这样工人们每天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就一边吃着饭一边收看来自国内的新闻。更加关心有没有来自家乡的消息。
由于下雨不能工作,北星公司工程项目部也就不再把劳动纪律太拿当回事了,食堂也提前开了饭。有的工人急急忙忙地吃过了晚饭,匆匆来到厂外公路边的固定地点准备坐车回住宿营地。
每个人加紧脚步的目的都在心里打算出门就赶上回营地的大巴车该多好。实际情况往往不如他们所料,先来的一辆大巴车装满了人已经开走了,下一辆要等一会儿才到。这些在外面等车的人心里都没指望能坐上第一趟车。第一趟车几乎让那些连晚饭都没吃,下了班盘算好直接到外面去游逛的人给挤满了。正因为这天不加班,项目部又通知提前一个小时下班,提前下班跟这天有雨和星期六的原因并不大,北星公司项目部的领导们相互合计了一下,这一阵子连续不断的加班,又加上工人们的干劲十足,使拖延下来的工期赶过了不少,再这样一股劲的闷头干下去,工人们的身体会吃不消的,持续不断地疲劳和紧张会使工人们心理产生腻烦的情绪。再这样不停地加班干下去,是不会见到多大功效的。就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并不是始终如一的都在保持着初始时最快的速度,适当减缓一下劲力,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缓解,再接着冲锋下去,未必不是最终达到决胜目的明智的办法。适当减少加班的频率,还有一个更重的原因,可以减少北星公司对工人工资的开支。在保障完成工程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切开支,使企业最终有利润可赚,无不是每一个做领导的初衷和愿望,也算是在任职期间干出了成绩。
等苏方达来到乘车地点的时候,已经又有很多人等在那里了。看来第二趟车对于他来说也没有多大希望了,不过他并没有一点儿急于想回到营地的心理。纤纤细雨似有若无,毫无一点劲道,微微的雨丝落在人们的身上没有一点感觉,举着雨伞的人们觉得用这样方式对付如此温柔的雨丝实在有些不解什么叫浪漫,雨伞都收了。
苏方达仰头朝西北看了看天,比饭前下班的时候显得更亮了,像来时那样,云层又被推赶着朝北边的天匆匆涌了过去,北边到底是哪里?是大海?还是中国?他也说不好。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一会儿也许会露出天空原本的面貌,说不定遇见这晚上太阳最后一面的希望也不是没有的。再确切不过的是,这天夜晚到底是星光漫天,还是云层弥漫,凭着日薄西山时的晴空再也没有任何悬念了。这样一个晴好的夜晚是不是过得愉快,可不干老天什么事。
苏方达不愿跟打哈凑趣的人群混在一起,独自站在离乘车地点还有十几米远的地方。侧过头看了看新安装上去的锅炉钢架,工程的速度实在太快了,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锅炉钢架一层层的向上拔去。灰色的被雨水淋过的钢架湿湿的,显得比没淋到雨的要干净新鲜的多,水平横梁上不时还有一粒粒的水珠在滴落,好像遭受委屈后孩子的呜咽,已经变得越来越稀越来越小,间隔时间也越来越长。随处可见的麻雀好像也为雨过天晴变得及其欢快,从路边这棵棕榈树的叶子上叽叽喳喳的叫上一会儿,随着叶片的颤动又跳到旁边灌木丛生含羞草的枝头上,受到惊扰的含羞草羽叶一下子都收拢了起来。这些弱小的精灵没有鸿雁高飞的梦想,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弱小而感到过生存的卑微和寂寞。
“如果不是这点雨晚上的加班怎么会取消?”苏方达没有一点心情跟那些聚在一起等车的人说说笑笑,扯皮撩拨。那些人心理对于老天这样的安排感到是再好不过的,好像老天故意在耍戏项目部的决策者。提前下班又不受天气的影响,直到晚睡前那段比以往宽绰得多的时间,可以尽量地满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些下了班为赶第一班车连晚饭都没得吃的人们,难道他们不是想好了各自的去处,找寻各自的乐趣了吗?大多数是约好去文礼的餐馆,只要你不再吝惜手里微薄的新币,餐馆老板绝不在乎陪着笑脸和欢快的心情招待他们,到了那里他们可以尽情的喝酒,哪怕喝得酩酊大醉,只要不闹出事来,不会有人来管你。到了那里可以尽情的抽烟,哪怕被尼古丁麻醉得迷迷糊糊,只要不惹出人命官司,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唠叨为了身体的健康尽量少吸烟的事。
新加坡政府名义上阻止市民少饮酒少吸烟,把烟酒的价格抬高到比中国国内高出几倍。实际他们早就想到了,对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只要不是法律严令禁止,彻底禁绝,再贵的消费也阻挡不了那些酒鬼和烟民的瘾头。适当减少购买的数量,从消费者的花销上来说一点也没减少,跟国内比起来反倒花销更大了,对于当地政府税收来说只是有增无减,表面上把价格抬得很高,实际是在把瘾君子的心里拿捏得死死的,不会让他们因为消费不起而彻底戒掉,也不会因为肆意消费而彻底泛滥。
除了去文礼酒吧喝酒,说不定有人还会跑到赌场和妓馆满足一下憋得实在难以忍受的欲望。总之抱着像苏方达这样想法的人除了他再也没有第二个。
除了那些缺乏劳动能力的人,贫困绝不是物质上得到救济所能解决的,关键是需要人们在自己的精神境界里把暂时的困难跟永远都摆脱不掉的贫困明显的分隔开来。只有意识到困难是暂时的才有摆脱贫困的信心。
“好好的干吧,就要好了。”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着自己的期盼和希望,当苏方达在外面挣到钱交给他娘的时候,他娘除了给他做上一顿好饭,又总是在吃饭的时候跟他这样说。
说的是“就要好了”,而不是“总会好的”。好像美好的生活已经不再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盼望,而是很快就要摆在眼前。
开始的时候苏方达还不知道他娘说的“就要好了”是啥意思,当他真正明白的时候,却让他感觉到自己比任何人都生活的自卑。
杨林镇,海棠树的花开满了枝头,菜畦里的小葱也变得一片娇绿,一两户养牛的人家,母牛产下了犊子恨不得把这个消息告诉得尽人皆知,开过花的海棠结出了果实,去年栽在地里的小葱也顶出了骨朵,产下的牛犊活蹦乱跳的到处的乱跑了起来,一切有序的繁衍更替似乎都在阐述着一个生存才是最根本的道理。
一个男人并不是年岁长大了,身体强壮了,生理成熟了就变得好了起来,事实恰恰相反,一切的烦恼就会因为你的担当蜂拥而至。正是因为有了担当才会显得成熟,因为成熟才会感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烦恼。就像一个在科学领域里攻破一个个难关的科学家,攻破的难关越多遇到新的难关就越来越艰巨,精神境界超脱普通人的距离就越远。
明明昨天还在为一盘五虎连和一个键子的输赢争得面红耳赤的半大小子和半大姑娘,怎么就在一夜间一场梦里醒来的时候,懵懵懂懂的长大了。各自心里守护了多年的那片芳草地多么希望有一个让自己中意的外来的入侵者冒然的闯入,或者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入侵者去闯进别人守护多年的芳草地。年轻的小子们昨天还是一个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夜之间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谈吐变得温文尔雅,衣着也开始讲究华丽,外加自己不俗的长相一切都成了吸引姑娘的资本。姑娘也像百灵鸟一样偷偷地在小伙面前显弄自己的乖巧和姿色,尽管这一切在后来漫长生活遭受苦难的时候,都被对方揭发说成是骗人的把戏,或者说自己当初是被对方骗人的把戏所愚弄。但是,试问哪一个不是心甘情愿的被骗,即使有人指出对方诸多的缺点,当时又何尝不是被自己的慷慨心理来默然领受。
女人追求财富和才华都是无可非议的话题,这两方面都是促发男人勤劳和勤奋上进的根本,只有勤劳和勤奋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收获更多的知识,一个男人如果连这两点都做不到或者根本不想去做,那么有什么资本信誓旦旦的说能给一个女人带来幸福。单凭花言巧语和外在的长相包装做诱饵骗取一个姑娘的芳心,就像一个拿着自己声誉做赌注的人,仅仅输掉自己做人的名声和尊严还是小事,毁了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才是大事。一个男人天生下来就应该有些担当。
姑娘小伙偷偷的在相好,生活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重要,似乎他们没有一点承担生活烦恼的必要,整日整夜都在想着怎样才能把跟自己心爱的女人娶进家门跟自己过日子,成了他们那个年龄里唯一要做的头等大事。一个曾经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的小子,几乎使出了所有的坏主意瞄准了一个让自己神魂颠倒的猎头,悄悄地撒下了情网,那个原本在众里不知所去的姑娘,一旦中了小伙甜言蜜语信誓旦旦的圈套,就像是以后不管遇到多么迷茫多么黑暗的环境都不会迷失方向,有了安全可靠的保护神。苗条的身材变得臃肿了起来,彻底的告别了跟姑娘无缘的生活,就像拉磨的毛驴一样不管日月怎样的轮回都再也转不出当初拉着自己跟他在一起生活的圈子。曾经的小伙像蜜蜂独占花朵一样理所当然地守护着属于自己家庭的地盘。
以前顺乎常理的事情被一切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给打破了,一切童真般的梦想被现实击成了齑粉。
一个男人从生下来的那天起,除了受到自己父母的宠爱还要承受着别人女孩家父母的品评、挑剔、攀比。一切都成了对男人尊严和名誉侵犯的诟病。女孩家的父母抱着对自己姑娘负责的态度,对男孩的家庭、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选择和挑剔,这一切跟男孩本身又有什么关系?跟实际的爱情又有什么关系?在他们的眼里爱情不过是小孩子眼里胡闹的把戏,居家过日子才是真打实凿的生活,正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太多生活的苦难,才认为自己确确实实掌握了真正生活的道理,才不会让自己的姑娘再一次的遭受跟自己一样的经历。与其说成是替自己姑娘选中理想中的丈夫,倒不如说替自己选中心里最理想的夫婿,与其说是对一个男孩子个人条件的选择,倒不如说是对男孩子家庭所有条件的一个综合考量和测评。疏却不知今天父母所做的,正是当年自己做女儿时对父母极力抗拒的,今天做女儿时极力抗拒的,不久将来自己作为女儿父母时闹剧重演最佳的脚本。因为世上再也没有比自己的父母更爱自己的女儿,他们会想尽一切措施按着自己设计的模式去为自己的女儿选择幸福,因此世上没有比女孩家的父母在为自己女儿选择女婿的时候,(尤其是女孩的母亲)做主考官或点评师再严格再严厉的。
杨林镇一个又一个小伙娶了媳妇,一个又一个姑娘出嫁了。比贫穷和苦难更加难以承受的遭遇在苏方达的生活里出现了。杨林镇所有没出嫁的姑娘好像都让家里的母亲给看得死死的,都离他远远的,即使跟整天在大街上疯疯癫癫的杨癞头去搭讪,也不会遭到家里母亲比跟他在一起还要更加担心。任凭杨癞头再怎么痴心妄想,也不会夺走自己女儿的幸福。苏方达就不同了,除了贫穷和身体有点残疾,即使再挑剔的女孩子的母亲,也很难从他身上找出其他的毛病来,相反在他身上好多的优点又是那些被她们看好的小子难以做到的。
喜欢新加坡的日子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六章12月1日(1)
这里已经连着三天晚上都在下雨,这雨下得实在有些古怪,白天的时候天气明明还是晴好的,等到了晚上五六点要下班的时候就阴了上来,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摧赶着,阴云还没来得及布满天空就时有时无地响起了雷声。好像特意地在告诫人们天又要下雨了,该躲雨就老早躲雨去吧。每到这个时候,每个人的手机里总是及时收到一条北星公司项目部通知取消晚上加班的信息。
对于这些大多来自中国北方的建筑工人们来说,早已习惯了常年抛家舍业到处乱跑的生活,这个季节里还能感受下雨早已算不上是好奇的事。这些人好像早就把世界给看透了,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气候。无论到了哪里,人的生活习性和性格偏爱是不会说变就变的。这些凭着卖苦力干工程的人,哪一个人的身后不是支撑着一大家子人,等待着他们的收入来维持每天基本生活的开销。对于他们来说,生活还没有足够的金钱来培养那些所谓精神上的奢侈享受。久惯于辛苦劳作的人们,哪里会有那些闲情去欣赏领略雨里苍山,雪里银装自然风光的格调。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为自己的生存地位和生活处境而沮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每个人有每个人找寻快乐的方式,他们一点也不会因为自己身上的负担和压力而影响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尽管这些幸福在那些富贵人的眼里被看得低俗到不相与他们为伍,同样他们也一点不为那些所谓看不起他们的富贵的人而羡慕。相反,这些人总想不透一个问题,那些所谓富贵的人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活得幸福至极,但却从来看不到像他们那样稍稍满足一点欲望就高兴得欢蹦乱跳的样子。
尽管他们从来理解不到那些人的心理,却少不了阿Q那种无以为力般的报复,“活该他们活得那样的富贵,世上几乎所有的好东西都让他们占尽了,就差知道饥寒(此处的饥寒不一定确指身上衣,口中食)交迫的苦处了,可该得让他们尝尝跟别人不一样悲哀地滋味了。”尽管悲哀从来不是出自心里特意来报复他们的。
现实社会任何时候都需要有着超人胆识和超人才智的人,都需要那些敢于把小事做成大事,把大事做得更大的人。同样也不可缺少那些兢兢业业做着小事的人,把小事做精的人。就像社会总是需要大马力驱动高速运转的车头,也同样需要每一条螺栓的质量都是过硬的。
一个男人最基本的责任是撑起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就是得保证自己家庭最基本生活的日常经济开销,那样孩子才能安心的读书,老人才能安心的养老,女人才能里里外外尽心尽力地操持着家务。这些表面看上去跟工程无关的事,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劳动的积极性。
新加坡给这些大多来自中国北方的电力建筑工人带来极大的烦恼绝不是这里常年酷热的气候环境,而是这些正处在青壮年的汉子很少没有不爱抽烟、不爱喝酒的嗜好。不否认他们有的早已把自己的这种嗜好当成是打发寂寞孤独生活的一种依赖,甚至不认为自己仅有的这点爱好怎么就能算得上是不良的行为。同样不否认他们有的多想找机会出去,到处寻摸撩拨那些多情的女人,来弥补情感长期缺失的安慰。的确,这才是生活最大的痛苦,一个个正处于壮年的男女,人生最美好的时代,整日燕居厮磨,如胶似漆相守与共还觉得不够亲爱,又怎么能煎熬得住无论是男是女长久分居生活的痛苦。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容忍那种滥情行为的肆意泛滥,除了迫害维系家庭和睦相互信任的情感支柱,还会制造泛滥可怕的病症。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没有任何力量和价值可以换回人生最美好时代常年孤独思念的痛苦。人们之所以甘心为这种分离而努力付出,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放弃身后那个和平年代、和平国家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安稳的家。特别是有机会走出国门的人,才真正意识到国家这个概念在心里的地位,国内干工程总是盼着回家的日子,除了经济上受到损失,其实回家只是一张车票的事。走出国门的人不是不想家,甚至比任何时候都更想家,只是没有办法。回家只能盼着回国的日子,家不再是想回就能回去的,即使想回就能回去,能不能再回来可不是自己说的算的。除了工程结束或者北星公司提前放人,除此之外中途回国是没有多大希望的,既然这样只有安心的生活,好好的干工程。
对这些常年在外过着独身生活的电力建筑工人来说,每天能有什么食物填饱肚子并不是重要的事。更别说北星公司食堂的伙食已经足够满足人们日常食欲的需求。很多人自从来到新加坡以后身体都明显的见胖了。
接到晚上不加班的消息,有的工人们早早地来到食堂等待开饭的时间。在工程场地西北角三号机组待建空闲地建造的临时食堂,不是北星公司来到以后的创意。彩钢敞篷搭建的饭厅和后厨的厨房都是川渝公司留下的,北星公司只是添置了一些必要的餐桌和椅子,再就是后厨的锅灶,显得比川渝公司更有生活的是,北星公司在饭厅中间靠近饭口的钢柱上安了一个宽屏电视,这样工人们每天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就一边吃着饭一边收看来自国内的新闻。更加关心有没有来自家乡的消息。
由于下雨不能工作,北星公司工程项目部也就不再把劳动纪律太拿当回事了,食堂也提前开了饭。有的工人急急忙忙地吃过了晚饭,匆匆来到厂外公路边的固定地点准备坐车回住宿营地。
每个人加紧脚步的目的都在心里打算出门就赶上回营地的大巴车该多好。实际情况往往不如他们所料,先来的一辆大巴车装满了人已经开走了,下一辆要等一会儿才到。这些在外面等车的人心里都没指望能坐上第一趟车。第一趟车几乎让那些连晚饭都没吃,下了班盘算好直接到外面去游逛的人给挤满了。正因为这天不加班,项目部又通知提前一个小时下班,提前下班跟这天有雨和星期六的原因并不大,北星公司项目部的领导们相互合计了一下,这一阵子连续不断的加班,又加上工人们的干劲十足,使拖延下来的工期赶过了不少,再这样一股劲的闷头干下去,工人们的身体会吃不消的,持续不断地疲劳和紧张会使工人们心理产生腻烦的情绪。再这样不停地加班干下去,是不会见到多大功效的。就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并不是始终如一的都在保持着初始时最快的速度,适当减缓一下劲力,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缓解,再接着冲锋下去,未必不是最终达到决胜目的明智的办法。适当减少加班的频率,还有一个更重的原因,可以减少北星公司对工人工资的开支。在保障完成工程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切开支,使企业最终有利润可赚,无不是每一个做领导的初衷和愿望,也算是在任职期间干出了成绩。
等苏方达来到乘车地点的时候,已经又有很多人等在那里了。看来第二趟车对于他来说也没有多大希望了,不过他并没有一点儿急于想回到营地的心理。纤纤细雨似有若无,毫无一点劲道,微微的雨丝落在人们的身上没有一点感觉,举着雨伞的人们觉得用这样方式对付如此温柔的雨丝实在有些不解什么叫浪漫,雨伞都收了。
苏方达仰头朝西北看了看天,比饭前下班的时候显得更亮了,像来时那样,云层又被推赶着朝北边的天匆匆涌了过去,北边到底是哪里?是大海?还是中国?他也说不好。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一会儿也许会露出天空原本的面貌,说不定遇见这晚上太阳最后一面的希望也不是没有的。再确切不过的是,这天夜晚到底是星光漫天,还是云层弥漫,凭着日薄西山时的晴空再也没有任何悬念了。这样一个晴好的夜晚是不是过得愉快,可不干老天什么事。
苏方达不愿跟打哈凑趣的人群混在一起,独自站在离乘车地点还有十几米远的地方。侧过头看了看新安装上去的锅炉钢架,工程的速度实在太快了,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锅炉钢架一层层的向上拔去。灰色的被雨水淋过的钢架湿湿的,显得比没淋到雨的要干净新鲜的多,水平横梁上不时还有一粒粒的水珠在滴落,好像遭受委屈后孩子的呜咽,已经变得越来越稀越来越小,间隔时间也越来越长。随处可见的麻雀好像也为雨过天晴变得及其欢快,从路边这棵棕榈树的叶子上叽叽喳喳的叫上一会儿,随着叶片的颤动又跳到旁边灌木丛生含羞草的枝头上,受到惊扰的含羞草羽叶一下子都收拢了起来。这些弱小的精灵没有鸿雁高飞的梦想,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弱小而感到过生存的卑微和寂寞。
“如果不是这点雨晚上的加班怎么会取消?”苏方达没有一点心情跟那些聚在一起等车的人说说笑笑,扯皮撩拨。那些人心理对于老天这样的安排感到是再好不过的,好像老天故意在耍戏项目部的决策者。提前下班又不受天气的影响,直到晚睡前那段比以往宽绰得多的时间,可以尽量地满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些下了班为赶第一班车连晚饭都没得吃的人们,难道他们不是想好了各自的去处,找寻各自的乐趣了吗?大多数是约好去文礼的餐馆,只要你不再吝惜手里微薄的新币,餐馆老板绝不在乎陪着笑脸和欢快的心情招待他们,到了那里他们可以尽情的喝酒,哪怕喝得酩酊大醉,只要不闹出事来,不会有人来管你。到了那里可以尽情的抽烟,哪怕被尼古丁麻醉得迷迷糊糊,只要不惹出人命官司,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唠叨为了身体的健康尽量少吸烟的事。
新加坡政府名义上阻止市民少饮酒少吸烟,把烟酒的价格抬高到比中国国内高出几倍。实际他们早就想到了,对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只要不是法律严令禁止,彻底禁绝,再贵的消费也阻挡不了那些酒鬼和烟民的瘾头。适当减少购买的数量,从消费者的花销上来说一点也没减少,跟国内比起来反倒花销更大了,对于当地政府税收来说只是有增无减,表面上把价格抬得很高,实际是在把瘾君子的心里拿捏得死死的,不会让他们因为消费不起而彻底戒掉,也不会因为肆意消费而彻底泛滥。
除了去文礼酒吧喝酒,说不定有人还会跑到赌场和妓馆满足一下憋得实在难以忍受的欲望。总之抱着像苏方达这样想法的人除了他再也没有第二个。
除了那些缺乏劳动能力的人,贫困绝不是物质上得到救济所能解决的,关键是需要人们在自己的精神境界里把暂时的困难跟永远都摆脱不掉的贫困明显的分隔开来。只有意识到困难是暂时的才有摆脱贫困的信心。
“好好的干吧,就要好了。”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着自己的期盼和希望,当苏方达在外面挣到钱交给他娘的时候,他娘除了给他做上一顿好饭,又总是在吃饭的时候跟他这样说。
说的是“就要好了”,而不是“总会好的”。好像美好的生活已经不再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盼望,而是很快就要摆在眼前。
开始的时候苏方达还不知道他娘说的“就要好了”是啥意思,当他真正明白的时候,却让他感觉到自己比任何人都生活的自卑。
杨林镇,海棠树的花开满了枝头,菜畦里的小葱也变得一片娇绿,一两户养牛的人家,母牛产下了犊子恨不得把这个消息告诉得尽人皆知,开过花的海棠结出了果实,去年栽在地里的小葱也顶出了骨朵,产下的牛犊活蹦乱跳的到处的乱跑了起来,一切有序的繁衍更替似乎都在阐述着一个生存才是最根本的道理。
一个男人并不是年岁长大了,身体强壮了,生理成熟了就变得好了起来,事实恰恰相反,一切的烦恼就会因为你的担当蜂拥而至。正是因为有了担当才会显得成熟,因为成熟才会感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烦恼。就像一个在科学领域里攻破一个个难关的科学家,攻破的难关越多遇到新的难关就越来越艰巨,精神境界超脱普通人的距离就越远。
明明昨天还在为一盘五虎连和一个键子的输赢争得面红耳赤的半大小子和半大姑娘,怎么就在一夜间一场梦里醒来的时候,懵懵懂懂的长大了。各自心里守护了多年的那片芳草地多么希望有一个让自己中意的外来的入侵者冒然的闯入,或者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入侵者去闯进别人守护多年的芳草地。年轻的小子们昨天还是一个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夜之间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谈吐变得温文尔雅,衣着也开始讲究华丽,外加自己不俗的长相一切都成了吸引姑娘的资本。姑娘也像百灵鸟一样偷偷地在小伙面前显弄自己的乖巧和姿色,尽管这一切在后来漫长生活遭受苦难的时候,都被对方揭发说成是骗人的把戏,或者说自己当初是被对方骗人的把戏所愚弄。但是,试问哪一个不是心甘情愿的被骗,即使有人指出对方诸多的缺点,当时又何尝不是被自己的慷慨心理来默然领受。
女人追求财富和才华都是无可非议的话题,这两方面都是促发男人勤劳和勤奋上进的根本,只有勤劳和勤奋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收获更多的知识,一个男人如果连这两点都做不到或者根本不想去做,那么有什么资本信誓旦旦的说能给一个女人带来幸福。单凭花言巧语和外在的长相包装做诱饵骗取一个姑娘的芳心,就像一个拿着自己声誉做赌注的人,仅仅输掉自己做人的名声和尊严还是小事,毁了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才是大事。一个男人天生下来就应该有些担当。
姑娘小伙偷偷的在相好,生活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重要,似乎他们没有一点承担生活烦恼的必要,整日整夜都在想着怎样才能把跟自己心爱的女人娶进家门跟自己过日子,成了他们那个年龄里唯一要做的头等大事。一个曾经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的小子,几乎使出了所有的坏主意瞄准了一个让自己神魂颠倒的猎头,悄悄地撒下了情网,那个原本在众里不知所去的姑娘,一旦中了小伙甜言蜜语信誓旦旦的圈套,就像是以后不管遇到多么迷茫多么黑暗的环境都不会迷失方向,有了安全可靠的保护神。苗条的身材变得臃肿了起来,彻底的告别了跟姑娘无缘的生活,就像拉磨的毛驴一样不管日月怎样的轮回都再也转不出当初拉着自己跟他在一起生活的圈子。曾经的小伙像蜜蜂独占花朵一样理所当然地守护着属于自己家庭的地盘。
以前顺乎常理的事情被一切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给打破了,一切童真般的梦想被现实击成了齑粉。
一个男人从生下来的那天起,除了受到自己父母的宠爱还要承受着别人女孩家父母的品评、挑剔、攀比。一切都成了对男人尊严和名誉侵犯的诟病。女孩家的父母抱着对自己姑娘负责的态度,对男孩的家庭、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选择和挑剔,这一切跟男孩本身又有什么关系?跟实际的爱情又有什么关系?在他们的眼里爱情不过是小孩子眼里胡闹的把戏,居家过日子才是真打实凿的生活,正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太多生活的苦难,才认为自己确确实实掌握了真正生活的道理,才不会让自己的姑娘再一次的遭受跟自己一样的经历。与其说成是替自己姑娘选中理想中的丈夫,倒不如说替自己选中心里最理想的夫婿,与其说是对一个男孩子个人条件的选择,倒不如说是对男孩子家庭所有条件的一个综合考量和测评。疏却不知今天父母所做的,正是当年自己做女儿时对父母极力抗拒的,今天做女儿时极力抗拒的,不久将来自己作为女儿父母时闹剧重演最佳的脚本。因为世上再也没有比自己的父母更爱自己的女儿,他们会想尽一切措施按着自己设计的模式去为自己的女儿选择幸福,因此世上没有比女孩家的父母在为自己女儿选择女婿的时候,(尤其是女孩的母亲)做主考官或点评师再严格再严厉的。
杨林镇一个又一个小伙娶了媳妇,一个又一个姑娘出嫁了。比贫穷和苦难更加难以承受的遭遇在苏方达的生活里出现了。杨林镇所有没出嫁的姑娘好像都让家里的母亲给看得死死的,都离他远远的,即使跟整天在大街上疯疯癫癫的杨癞头去搭讪,也不会遭到家里母亲比跟他在一起还要更加担心。任凭杨癞头再怎么痴心妄想,也不会夺走自己女儿的幸福。苏方达就不同了,除了贫穷和身体有点残疾,即使再挑剔的女孩子的母亲,也很难从他身上找出其他的毛病来,相反在他身上好多的优点又是那些被她们看好的小子难以做到的。
喜欢新加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