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月8日(一)-《新加坡的日子》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十四章12月8日(一)

  发生这样的事对工人们来说绝不能算是庆幸,身体力行拼死拼活的干,难免哪天会有个大事小情。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跟预期结果比起来也算不上是最坏,没有必要愁眉苦脸。更何况这样的事,对于历尽风雨在国内知名度极高的大型企业来说,算不上啥事。借着停工的机会,工人们安心歇歇,国内来的工人们乐得总算能够饱览一下这里风光。到这儿办完入厂手续,一头扎进厂里就没完没了地大干,尝尽这里酷热带来的苦头。

  两天来,人们相继逛遍了这里的景区,好像每一个地方都有供游人玩乐的地方。晚上回来气氛比以前活跃了起来。话也多了,每个人都抢着睡前的空闲时间,使自己绘声绘色地演说成为焦点。把一天走过的路程,遇到的感受一点不落地说上一通,特别是有人说起跟国内游客偶遇,拉起家常的片段,更是让人耐听。尽管这些人平时从不愿读书,但绝不缺少走万里路跟读万卷书一样侃侃而谈惊人的表达能力。就连平时极少说话的,也要说上几句,发泄一下心中的感慨。吝啬兜里的钱花得实在有些冤屈,光顾眼福,却没有一点物质上收获。懊丧盼望已久的观光,不过是一场制作精美的现代艺术展览,到处都是人工造景,毫无山川险峻历史斧凿沉积的韵味。

  两天的天气倒是给人们别添了一种欣幸的韵致,阴阴的,似乎有要下雨的意思,事实却根本就没有雨。美中不足,如果再有些微的风刮来岂不更好。要说萌生这样想法一点儿也不过分。这个季节的中国大地,最能逞强的就算是风了,特别是北方,天天大呼小号不分昼夜霸占了全部的场次。正因为这里少有大风的光顾才成全了高温的气候。

  世界面积最大的区域是海洋,海洋也同样是制造大风的源发地。人类对于风能的利用绝不仅仅是大脑的启智。对于航海家来说既然无法阻止,何不就尝试着利用,依靠风力撑帆远航遇到的永远都是未知的灾难。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帆船的历史在大海上消失得那么干净。“好风凭借力”,初来抱着美好的愿望,谁知像柳絮一样被大海吞噬,归落不知何处?

  风是最无定向的,忽而顺风顺水,忽而迎风破浪。到头来最不喜欢风的要数那些航海家,只要没有风,哪怕气温高点对于航海家们来说也是难得的。船舱、驾驶舱早都安装着现代化让人舒适的调温装置。唯一奈何不了的是风浪,巨大的风浪逞起威来,恨不得把巨轮都拍进海里。那些小小船只早就吓得找个避风的港湾躲了起来。凭着经验,航海家们摸准了季风发生的气候脾性,一遇到恶劣的天气和海况,守在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的海域便是过往船只最好停靠的港湾,货物装卸,轮船加油,生活补给,再没有比这种国际物流大贸易更赚钱的行业。

  让人惊目的是,一个富庶的地方就这样诞生了。地下没有丰富矿产来发展工业,地表没有平阔的土地来种植粮食,居然短短几十年里竟暴富了起来。

  把握天时,占据地利,几十年风平浪静的发展,给这里带来不可想象的财富。

  世界大气候一点点趋于和平的时候,战争中吃尽了贫穷和落后的苦头,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寻求改善生存的路子,所有国家都在想尽措施努力使自己迅速走上富强。造船业,炼油业,……以及由此应运而生的各种行业,迅速的隆生和崛起成全了这里的财富之路。

  到底是财富撑起了繁华,还是繁华带动了财富,这是不言而喻的争辩,没有财富就永远没有繁华。

  优越的国家体制,激发起社会进步的因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彰显出财富的价值。离开国家体制,光有财富未必是好事,众多豪强为了得到觊觎许久的利益纷纭登堂入室,各自露出了强霸的手段,将会是一片混乱,血腥的杀戮和豪夺。好像只有经历过一场场不堪回首的人间劫难,世界才会在彻底疲惫的状态下一点点的走向和平。唯有和平才能使民族的灵性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痛定思痛,意识到改善民生,发展民生才是当务之急;唯有把所有破败不堪该推倒的都推倒了,在废墟上才能建起新的高楼大厦。和平、创新、发展、重建无不是为财富的创造提供了最佳的时机。

  假如历史没有记忆,或者历史也得了健忘症的话,将会以为这里史前以来就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可惜,眼前的一切,发生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即使最容易健忘的人,也来不及把这里的变化和经历彻底的忘干净。见证过这里历史原貌的人依然还健在,这里的变化却像故事一样留在了他们的心理。

  自然形成的地貌免不了任性和随意的特点,像这样规规矩矩的布置,显然是开山填海造田人力整合的杰作。

  在这寸土寸金的地带,人们不可能任其荒山,荒滩的存在,真正的宝藏不是地理深处的埋伏物,任何深藏地里的宝藏都是有限的财富,唯有地面源源不断创造出来的财富才是真正的宝藏。像气候适宜肥沃土壤里不断生长收获的庄稼,丰足的粮食才能给人们带来生存的底气。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成就了这里繁茂的植被,腐烂的枝叶促发了土壤的肥力,再也没有比这里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如果只在开发的土地上发展农业和渔业,岂不是又回到了亘古相传只追求温饱生存的理念,那样这里只能为世上极少的人口提供生存保障,哪里会有今天的富庶和繁荣。

  为了防止人为的碾压和踩踏,动用了最原始的肩扛马拉费时费力作业方式,甚至在平地搭起了脚手架。一切极大的付出,关怀和爱护只是为了让那里的每一种生物得到更好地生存,只有真正富强起来的大国,边远地区的人民才能享受到这种巨大代价的恩惠。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有幸来到裕廊岛的中国建设者,回到家的时候,所得的见闻可有的说了,总是带有夸张的色彩把那里的一切渲染一番。不过,对那里重新塑造的植被是不是也深有意念不尽可知。原始土壤彻底翻新,全新的绿植跟着工业一同兴起,财富铺垫下开创出了一个新的世界,这是一个用财富来创造财富的世界,因此干什么都舍得花大价钱,哪怕是一棵树木都价值不菲。

  原本就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又在紧紧相连的荒岛上戒备了最严格的安保措施。非必要不准进入,严肃地氛围蒙上了一层人间禁区的神秘感。充满着商业机密和人力智慧的工业岛,变成了少有人光顾的人间福地。移植过来时已经长成大树的名贵树种犹如华贵的皇家禁卫守护着一条接一条黑油漆面的公路,一座连一座新兴的工厂。巴掌大的空地种满了永不谢落的花花草草,无论是树木还是花草,从自然界注入生命力的那一时刻起,就身染绿装,诠释着不到生命终结绝不肯褪去一点色调的坚心。无论是在常年酷热,还是经历了寒冬依然枝繁叶茂彰显着活力,生命本身就给人带来敬仰和感动。

  按地理布局划分,裕廊岛的东南位置,一时过往不绝的车辆使这里显得特别热闹,跟其他建筑车辆不同的是,一车车满装的都是规则不一钢铁制作的构件。朝东公路中间位置有两排高大的雨树,像列兵一样严阵以待守护着厂区的正门。毗邻的建筑要么白色,要么灰色,唯有雨树天然的深绿。尽管土壤的肥力绝不亏欠雨树向上的养分,不过除了变得更加粗壮几乎淡去了拔高的信念。就像人即使吃再多有营养的食物,物种的本性也绝不会因为营养的过剩而长得高人一头。跟别的雨树比起来,这里的雨树还算长得够高了,被别的建筑比起来,雨树又远远地矮了下去。不过,一点不缺少行人过往向这里投来欣赏的眼神。

  最初,这片土地还没有明确干什么用处的时候,(或者早已列入建设规划,处于商业机密暂时不便向外透漏)先租给了园林部门繁育珍贵树种苗木,再精明不过的抉择。待价而沽,在不使土地造成闲置,获得了极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不至于因为原始生态的破坏而感到太多的痛惜。

  如果按先入住为尊,雨树才是这里最早的宿主。垃圾焚烧电厂选址在这里明确下来的时候,栽下的雨树幼苗已经长成了娉婷秀美的可用之才,成了城市绿化的抢手货。带着友好信念来这里投资的商业巨头,特意把这些雨树留了下来,除非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不惜花大价钱,从中国请来工匠,用带有中国古典精美雕工的汉白玉大理石做围栏。如此举动除了对带有象征物种的尊崇,同样昭示着中国人的友爱和诚心。

  每天走进雨树旁边小白楼里办公的人,是这里真正的业主。北星公司,包括作为第一承包人的日本公司,不过是来这里给人家打工的,为了不影响到小白楼里安静的工作,正门的不远处修了一条建设临时通道。北星工人每天上下班,总是带着一种崇敬的眼神看上几眼这里的雨树。跟那些到城里谋生的农民工一样。一切的建筑物都是他们拼着汗水建造起来的,建筑物的真正归属和使用却与他们毫无瓜葛,建成以后即使想来看上一眼的资格都没有。从此以后,只能凭着对雨树深深的眷恋,一次又一次的回想着曾经在那里付出过汗水和辛酸。

  社会发展到今天好像无论是谁,日子都开始变得不好过了。企业也不例外,想要生存发展下去,处处像小气女人一样精打细算。怎样才能既经济又划算,原本是各自想各自的事,没想到竟变成一种让人盈利的商业,简易彩钢房的出现连怎样替人家省钱的心思都赚了,到处成了建设队伍的标志。这里也不例外,临时通道旁边,一个占地有一个篮球场大小,蓝顶白墙两层钢结构的彩钢房,换上北星公司的牌子已经四个多月了。

  除了正门两侧的雨树,这栋彩钢房建筑算是第二位到这里入住的临时客户。三年前园林部门刚把最后一棵雨树从这里挪走的时候,一支技能高超训练有素的中国队伍就入驻了进来,最先建起了这栋彩钢房。

  除非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得最好。为了干好裕廊岛垃圾电厂的工程项目,川渝公司重新组建了一直精明强干的队伍。原计划三台锅炉分三年建成,川渝公司在计划建造一号机组的时候,同时也在做着把另外两台机组竞标权拿到手的计划。一个地方财富有多少,跟来这里建设队伍获得的利润的多少没有一点关系,特别是在信息畅通竞争激烈广泛招标的时代,为了获得工程项目相互压价,只能使投资方得到更大的好处。中标价位偏低不能说明工程质量要求松懈,工程进度可以宽松。一切的标准都要比国内显得更加的严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川渝公司一号机组如约完满收官,对于发标方来说倒是没啥可说的,对于川渝公司来说算是亏大了,上上下下一两百人着急上火,紧张忙碌了一年多,一点利润没赚到不说,差点连人工费都赔了进去,等于白白给人家忙活了一年,还要承担着后续运行的安全和质量责任。组建一支这样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力安装队伍,真金白银不知花多大的代价,等于白白为人家援建了一个大项目,为自己国家做出再大的奉献人们心里都没啥可说的。川渝公司人人为此心有不服,这种通过竞标获得的工程项目,人家根本就不搭任何交情。

  要么提高竞标的底价,要么放弃。川渝公司最终选择了放弃。

  北星公司跟川渝公司无论从哪一方面比较,都显得更为强大。强大的概念有时候只能算是曾经过去时表现出的辉煌,或者说都是以前的功绩和名声。生存往往需要面对的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越是强大的队伍面对生存的压力越大,遇到的困难也越多。就像离开深水区的大船,往往不如小船显得灵活。以前像这样小的项目北星公司根本不屑一顾,为了生存,没办法才来竞标这里裕廊岛二号机组的建设项目。就像农民种地,不一定只有抱着大丰收的目标才洒下种子,为了生存下去,哪怕只能获得养活自己眼前生存下去的粮食,也要付出自己全部的辛苦。同样为了获得生存下去的粮食,不一定非得种植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

  根源是这里的裕廊岛电厂项目,属于中国华源集团国外投资的事业。跟国家提出的宏远目标和发展的大业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处处透着精打细算,北星公司沿用了川渝公司留下的办公厂区,象征性的给了少许款项,川渝公司也觉得如果拆除除了人工花费得不到任何利益,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留给北星公司。

  北星公司对川渝公司有的是感激,公平竞争的时代不存在谁抢谁饭碗的计较。为了减省开支,除了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作业场所的工人几乎全部换成了新面孔,办公室、食堂、厕所原有的格局几乎没有变动。甚至连会议室里正面墙上的精心装裱安全警钟长鸣的彩绘挂图都是川渝公司留下来的。

  “还是拿一张新的挂图把它换下来吧,那样会给会议室增添一种新鲜感。”曾经有人向傅铭宇提议把安全警示图画换掉。

  “我看还是算了吧,人家一号炉的那场战役打得就很漂亮,没出现任何人员和机械重大事故。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向人家学习,人家可是给咱们打了一个好底子。”不难看出傅铭宇对川渝公司的印象蛮不错的。

  喜欢新加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