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刚降临,安仁坊的独孤府便开始张灯结彩,喜庆非凡。
一辆辆马车停在独孤府的府门外,从马车上下来之人不是朝中重臣,就是皇亲贵胄,一下马车冲站在门口迎客的独孤开彻连连拱手道贺。
三个月前,家主独孤纂的一房小妾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独孤纂便在今日为自己这个小儿子办了一场百日宴,宴请了不少独孤家的世交和朝中同僚。
虽说独孤纂是老来得子,但按理说一个庶子的百日宴没必要搞得如此隆重。
因此,长安城中有不少人都在猜测,恐怕独孤家此时办这场百日宴的目的并不单纯。
毕竟,最近长安城到处都在盛传,陛下下个月有意南巡巴蜀,关陇贵族不可能对此不做任何反应。
因为当年杨广也说自己要南巡江都,结果一巡就是好多年,甚至因为长期滞留不归导致了身边骁果军的哗变。
之后若不是他的好女婿秦昇灭了瓦岗,解除瓦岗军对东都洛阳的威胁,恐怕杨广当真打算老死江都了。
如今隋朝刚完全平定了江南,灭亡了东突厥,下一步极有可能就是要挥师关中,彻底一统天下了。
皇帝李渊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南巡巴蜀,很容易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打算效仿当年的杨广,要远遁巴蜀,避隋军的锋芒。
独孤纂显然也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借着办为小儿子办百日宴的机会,让关陇的几个主要世家齐聚自己府上,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因此,到了后半夜,不少宾客都已经酒足饭饱告辞而去了,关陇的几个主要世家的家主却一齐出现在了独孤府的内书房,只是神色一个比一个凝重,显然都被李渊即将南巡巴蜀的消息困扰到了。
众人刚一落座,元家的家主元安便迫不及待冲窦家的家主窦抗冷哼一声,语气很是不满道:
“窦兄,这就是你们窦家力劝我们关陇几大世家一起拥立的大唐皇帝?
眼看关中岌岌可危,便要躲去巴蜀,跟当年的杨广又有何区别?
不!我看他连杨广都不如,至少杨广比他有眼光,看出了秦昇的能耐,知道找秦昇做自己的女婿。”
面对元安的质问和指责,窦抗面色虽然很是不好看,却铁青着脸没有反驳。
因为当年李渊在晋阳起兵之时,确实是他代表窦家力劝关陇另外几大世家一起出钱出粮出人支持李渊,才让李渊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拥兵十几万,顺利入主了关中。
之后也是他们窦家劝说其他关陇世家一起拥戴李渊称帝,建立了大唐。
可他自己也没想到,李渊竟然如此不堪,不仅在与隋朝的几次战争中一败再败,如今竟还因为惧怕隋朝的兵锋南遁巴蜀,完全弃关中于不顾。
正是因为自己当年看走了眼,看错了李渊,窦抗自知理亏,因此面对元家的冷嘲热讽,他虽然心中也憋着一股气,但也只能无奈忍着了。
好在作为东道主的独孤纂不想关陇几大家族今夜一直在相互指责和争吵,根本商量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便主动站出来起 说和道:
“元兄不必如此动怒,既然事已至此,我们就是再责怪窦兄也是无济于事,不如大家都坐下来心平气和好好商讨一下,看看能不能商讨出一个应对之策来!”
“这件事没什么好商讨的!”
可元安依旧是一副余怒未消的模样,重重一甩衣袖,冷冷说道:
“我们元家内部已经商量过了,过几日我们元家在朝为官的子弟和门生故吏便一齐上表辞官,以此来表明我们元家对他南巡巴蜀的态度。”
说到此处,他的目光从另外几位家主脸上掠过,随后继续冷声说道:
“我建议你们另外几大家族在朝为官的子弟和门生故吏也跟着一起上表辞官,看他李渊如何收场。”
听到元家要用辞官来反对李渊南巡巴蜀,在场几位家主一时间神色各异,似乎有些意动,又有些犹豫。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以他们关陇贵族如今在朝中的势力,若是他们在朝为官的子弟和门生故吏一齐上表辞官,恐怕大半个朝堂就要空了。
而这么做极有可能会有两个结果。
一是李渊迫于他们关陇贵族的压力,不得不放弃南巡巴蜀,继续留在长安。
二是李渊完全不顾他们关陇贵族的集体反对,宁可与他们关陇贵族彻底决裂,也要坚持南巡巴蜀。
如果李渊最终做出第一个选择还好,不管今后李渊对他们关陇贵族如何怀恨在心,至少大家表面过得去就好。
怕就怕李渊一意孤行,顶着他们关陇贵族集体辞官的压力也要坚持南巡巴蜀。
如此一来他们关陇贵族不仅颜面扫地,还会跟李渊彻底决裂。
一旦双方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谁也不知道李渊在南巡巴蜀之前会对他们关陇贵族做出什么疯狂之举。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几个关陇世家的家主才陷入了犹豫,迟迟没有表态。
眼看众人都不说话,元安不免有些急了,再次将目光看向窦抗,沉声问道:
“窦兄,你给我一个准话,你们窦家敢不敢跟我们元家一起辞官反对他南巡巴蜀。”
窦抗沉吟了许久,最终苦笑一声道:
“以我这么多年对他的了解,他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将要面临的后果,但他最终还是做了这个决定,说明他并不在意我们关陇几大家族的态度。
因此,若是我们关陇几大家族的子弟和门生故吏一起辞官,不仅无法阻止他南巡巴蜀,反而会让我们关陇贵族成为全天下人的笑柄。”
窦抗的话让在场的几位家主都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元安更是气得面色铁青,几乎是在咬牙切齿道:
“这算什么,我们关陇几大家族这么多年给了他这么多钱粮,最终就换来他的抛弃和背叛吗?”
元安的话让在场众人的沉默越发震耳欲聋。
虽说他们很早之前就一致决定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对唐朝的支持,开始想办法重新搭上隋朝,好给自己家族留一条后路。
可没想到李渊比他们更狠,竟打算直接抛弃他们关陇贵族迁都巴蜀。
只能说在李渊的果决面前,他们关陇贵族倒是显得优柔寡断了。
眼看几位家主一个个沉默不语,作为将他们聚在一起的东道主,独孤纂刚想说什么,就见到他的弟弟独孤开明急匆匆闯进了内书房,气喘吁吁冲着书房内的众多家主道:
“家……家主,好……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你这是做什么,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到底是什么样的好消息,说来听听。”
见自己弟弟未经通报就很是失礼闯了进来,独孤纂顿时觉得面上有些挂不住,当即皱着眉头沉声反问他。
此时独孤开明已经缓了一口气,一脸兴奋对独孤纂和在场的一众家主道:
“家主,洛阳那边刚刚传来消息,隋朝三个月后要在东都举行新的科举考试,特别申明关中和巴蜀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
几位家主闻言先是一怔,随即都像是想到了什么,一个个都不由眼前一亮。
一辆辆马车停在独孤府的府门外,从马车上下来之人不是朝中重臣,就是皇亲贵胄,一下马车冲站在门口迎客的独孤开彻连连拱手道贺。
三个月前,家主独孤纂的一房小妾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独孤纂便在今日为自己这个小儿子办了一场百日宴,宴请了不少独孤家的世交和朝中同僚。
虽说独孤纂是老来得子,但按理说一个庶子的百日宴没必要搞得如此隆重。
因此,长安城中有不少人都在猜测,恐怕独孤家此时办这场百日宴的目的并不单纯。
毕竟,最近长安城到处都在盛传,陛下下个月有意南巡巴蜀,关陇贵族不可能对此不做任何反应。
因为当年杨广也说自己要南巡江都,结果一巡就是好多年,甚至因为长期滞留不归导致了身边骁果军的哗变。
之后若不是他的好女婿秦昇灭了瓦岗,解除瓦岗军对东都洛阳的威胁,恐怕杨广当真打算老死江都了。
如今隋朝刚完全平定了江南,灭亡了东突厥,下一步极有可能就是要挥师关中,彻底一统天下了。
皇帝李渊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南巡巴蜀,很容易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打算效仿当年的杨广,要远遁巴蜀,避隋军的锋芒。
独孤纂显然也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借着办为小儿子办百日宴的机会,让关陇的几个主要世家齐聚自己府上,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因此,到了后半夜,不少宾客都已经酒足饭饱告辞而去了,关陇的几个主要世家的家主却一齐出现在了独孤府的内书房,只是神色一个比一个凝重,显然都被李渊即将南巡巴蜀的消息困扰到了。
众人刚一落座,元家的家主元安便迫不及待冲窦家的家主窦抗冷哼一声,语气很是不满道:
“窦兄,这就是你们窦家力劝我们关陇几大世家一起拥立的大唐皇帝?
眼看关中岌岌可危,便要躲去巴蜀,跟当年的杨广又有何区别?
不!我看他连杨广都不如,至少杨广比他有眼光,看出了秦昇的能耐,知道找秦昇做自己的女婿。”
面对元安的质问和指责,窦抗面色虽然很是不好看,却铁青着脸没有反驳。
因为当年李渊在晋阳起兵之时,确实是他代表窦家力劝关陇另外几大世家一起出钱出粮出人支持李渊,才让李渊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拥兵十几万,顺利入主了关中。
之后也是他们窦家劝说其他关陇世家一起拥戴李渊称帝,建立了大唐。
可他自己也没想到,李渊竟然如此不堪,不仅在与隋朝的几次战争中一败再败,如今竟还因为惧怕隋朝的兵锋南遁巴蜀,完全弃关中于不顾。
正是因为自己当年看走了眼,看错了李渊,窦抗自知理亏,因此面对元家的冷嘲热讽,他虽然心中也憋着一股气,但也只能无奈忍着了。
好在作为东道主的独孤纂不想关陇几大家族今夜一直在相互指责和争吵,根本商量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便主动站出来起 说和道:
“元兄不必如此动怒,既然事已至此,我们就是再责怪窦兄也是无济于事,不如大家都坐下来心平气和好好商讨一下,看看能不能商讨出一个应对之策来!”
“这件事没什么好商讨的!”
可元安依旧是一副余怒未消的模样,重重一甩衣袖,冷冷说道:
“我们元家内部已经商量过了,过几日我们元家在朝为官的子弟和门生故吏便一齐上表辞官,以此来表明我们元家对他南巡巴蜀的态度。”
说到此处,他的目光从另外几位家主脸上掠过,随后继续冷声说道:
“我建议你们另外几大家族在朝为官的子弟和门生故吏也跟着一起上表辞官,看他李渊如何收场。”
听到元家要用辞官来反对李渊南巡巴蜀,在场几位家主一时间神色各异,似乎有些意动,又有些犹豫。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以他们关陇贵族如今在朝中的势力,若是他们在朝为官的子弟和门生故吏一齐上表辞官,恐怕大半个朝堂就要空了。
而这么做极有可能会有两个结果。
一是李渊迫于他们关陇贵族的压力,不得不放弃南巡巴蜀,继续留在长安。
二是李渊完全不顾他们关陇贵族的集体反对,宁可与他们关陇贵族彻底决裂,也要坚持南巡巴蜀。
如果李渊最终做出第一个选择还好,不管今后李渊对他们关陇贵族如何怀恨在心,至少大家表面过得去就好。
怕就怕李渊一意孤行,顶着他们关陇贵族集体辞官的压力也要坚持南巡巴蜀。
如此一来他们关陇贵族不仅颜面扫地,还会跟李渊彻底决裂。
一旦双方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谁也不知道李渊在南巡巴蜀之前会对他们关陇贵族做出什么疯狂之举。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几个关陇世家的家主才陷入了犹豫,迟迟没有表态。
眼看众人都不说话,元安不免有些急了,再次将目光看向窦抗,沉声问道:
“窦兄,你给我一个准话,你们窦家敢不敢跟我们元家一起辞官反对他南巡巴蜀。”
窦抗沉吟了许久,最终苦笑一声道:
“以我这么多年对他的了解,他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将要面临的后果,但他最终还是做了这个决定,说明他并不在意我们关陇几大家族的态度。
因此,若是我们关陇几大家族的子弟和门生故吏一起辞官,不仅无法阻止他南巡巴蜀,反而会让我们关陇贵族成为全天下人的笑柄。”
窦抗的话让在场的几位家主都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元安更是气得面色铁青,几乎是在咬牙切齿道:
“这算什么,我们关陇几大家族这么多年给了他这么多钱粮,最终就换来他的抛弃和背叛吗?”
元安的话让在场众人的沉默越发震耳欲聋。
虽说他们很早之前就一致决定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对唐朝的支持,开始想办法重新搭上隋朝,好给自己家族留一条后路。
可没想到李渊比他们更狠,竟打算直接抛弃他们关陇贵族迁都巴蜀。
只能说在李渊的果决面前,他们关陇贵族倒是显得优柔寡断了。
眼看几位家主一个个沉默不语,作为将他们聚在一起的东道主,独孤纂刚想说什么,就见到他的弟弟独孤开明急匆匆闯进了内书房,气喘吁吁冲着书房内的众多家主道:
“家……家主,好……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你这是做什么,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到底是什么样的好消息,说来听听。”
见自己弟弟未经通报就很是失礼闯了进来,独孤纂顿时觉得面上有些挂不住,当即皱着眉头沉声反问他。
此时独孤开明已经缓了一口气,一脸兴奋对独孤纂和在场的一众家主道:
“家主,洛阳那边刚刚传来消息,隋朝三个月后要在东都举行新的科举考试,特别申明关中和巴蜀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
几位家主闻言先是一怔,随即都像是想到了什么,一个个都不由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