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夏,华盛顿特区
《奉天和平协定》的签署,如同一声闷雷,在全球政治格局中回荡。
在伦敦和巴黎的屈辱与不甘,在柏林的劫后余生与迷茫之外,另一个新兴强国的心情却尤为复杂——美士兰合众国。
白宫内,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沐浴在夏日阳光下的草坪,眉头却紧锁着。
他手中拿着一份来自奉天的协定最终文本,以及一份关于炎国“烛龙”军演和舰队“友好访问”的绝密评估报告。
“总统先生。”
他的首席顾问,爱德华·豪斯上校,语气沉重地开口。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投入了百万大军,付出了巨大牺牲,帮助英法赢得了战争……但最终,制定和平规则、分配战后利益的,却是奉天那张桌子。我们……被边缘化了。”
威尔逊转过身,脸上带着理想主义者遭遇现实重击后的挫败与一丝不甘:
“《十四点计划》……民族自决、公开外交、国际联盟……这些理念在张扬的现实政治和武力威慑面前,不堪一击。他建立了一个以奉天为中心、以《奉天公约》为工具、由炎国军队和经济实力背书的‘新秩序’。
而我们,似乎只是这个秩序里的一个……大号配角?”
“比配角更糟,总统先生。”
国务卿罗伯特·兰辛接口道,他语气尖锐,“英法虽然不满,但至少通过赔款和限制德国拿到了部分实实在在的利益,保住了殖民帝国(尽管受到了制约)。
而我们呢?我们得到了什么?一堆阵亡将士名单,一堆英法无力偿还的战争债务,以及一个在太平洋和亚洲直面炎国扩张的、极其危险的战略态势!”
他的话戳破了最后一丝幻想。
会议室内的内阁成员们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财政部长威廉·麦卡杜拿出数据:
“战争期间,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极大扩张,从债务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但其中大部分债权是借给英法的,而他们现在财政枯竭,偿还能力存疑。更重要的是,全球贸易和金融的新规则,正在由奉天那个‘世界复兴与发展银行’制定!我们的经济优势,正在被制度性削弱!”
海军部长约瑟夫斯·丹尼尔斯指着地图:
“炎国的舰队就在我们的家门口演习!
他们接收了德士兰的太平洋岛屿,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现在又通过《奉天协定》将影响力深深植入欧大陆!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海军基地!总统先生,他们下一个目标会是谁?拉美?还是我们太平洋上的岛屿?那个张扬,其野心绝不止于欧亚非大陆!”
一股强烈的危机感和被欺骗感在房间里弥漫。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是拯救欧大陆的骑士,是新秩序的缔造者之一,却发现真正的棋手早已布局完毕,他们只是被利用来消耗旧欧大陆力量的 卒子,最终还要面对一个更强大、更具压迫性的对手。
威尔逊总统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点理想主义的迷雾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出的、冷硬的决心。
“先生们!”
他的声音变得坚定。
“你们说得对。奉天的和平,不是文明的胜利,而是强权的加冕。
我们不能接受一个由单一国家主导、我国利益被忽视甚至压制的世界秩序。”
“美士兰的世纪,绝不能变成炎国世纪的垫脚石!”
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锐利:
“我们必须调整战略。理想主义需要现实力量的支撑。”
“第一,经济。我们必须摆脱对欧大陆债务的过度依赖,开拓新的市场。拉美和亚洲(除炎国势力范围外)应该是我们的重点。
同时,我们要主导建立美大陆自己的经济体系,抵制奉天的金融霸权。”
“第二,军事。海军扩建法案必须立刻加速!我们需要一支足以同时保护两洋、能够挑战任何潜在对手的全球海军!
陆军和空军也需要现代化改革,我们要从奉天的战争中学习他们的战术和技术。”
“第三,外交。放弃对英法过度的迁就,他们已是昨日黄花。我们要在联合国际框架内,联合一切对奉天扩张感到不安的国家——无论是英法,还是战败的德士兰,甚至是俄士兰——形成一种‘均势’,制约炎国的权力。
我们要让世界知道,除了奉天的秩序,还有另一种选择!”
“第四,价值观。我们要继续高举‘民主’、‘自由’、‘自决’的旗帜,这与奉天的‘权威’、‘等级’、‘强制秩序’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我们的道义优势,也是我们吸引力的来源。”
这就是美士兰的崛起野望——不再甘于被安排的命运,而是要凭借其庞大的工业实力、地理优势和一种被激发的战略警觉,决心挑战东方巨人所设定的棋盘规则,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主导权,并试图按照自己的理念来塑造二十世纪。
“会议结束。”
威尔逊总统最后说道,语气不容置疑。
“让我们开始工作。美士兰是时候清醒过来,为了在这个新世界里生存和壮大,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华盛顿的决策,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巨石。
奉天主导的和平刚刚降临,新一轮更大范围的、跨越太平洋的竞争与博弈,已然悄然拉开了序幕。
世界的未来,并未因一场战争的结束而注定,反而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两大新兴强权的碰撞,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奉天和平协定》的签署,如同一声闷雷,在全球政治格局中回荡。
在伦敦和巴黎的屈辱与不甘,在柏林的劫后余生与迷茫之外,另一个新兴强国的心情却尤为复杂——美士兰合众国。
白宫内,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沐浴在夏日阳光下的草坪,眉头却紧锁着。
他手中拿着一份来自奉天的协定最终文本,以及一份关于炎国“烛龙”军演和舰队“友好访问”的绝密评估报告。
“总统先生。”
他的首席顾问,爱德华·豪斯上校,语气沉重地开口。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投入了百万大军,付出了巨大牺牲,帮助英法赢得了战争……但最终,制定和平规则、分配战后利益的,却是奉天那张桌子。我们……被边缘化了。”
威尔逊转过身,脸上带着理想主义者遭遇现实重击后的挫败与一丝不甘:
“《十四点计划》……民族自决、公开外交、国际联盟……这些理念在张扬的现实政治和武力威慑面前,不堪一击。他建立了一个以奉天为中心、以《奉天公约》为工具、由炎国军队和经济实力背书的‘新秩序’。
而我们,似乎只是这个秩序里的一个……大号配角?”
“比配角更糟,总统先生。”
国务卿罗伯特·兰辛接口道,他语气尖锐,“英法虽然不满,但至少通过赔款和限制德国拿到了部分实实在在的利益,保住了殖民帝国(尽管受到了制约)。
而我们呢?我们得到了什么?一堆阵亡将士名单,一堆英法无力偿还的战争债务,以及一个在太平洋和亚洲直面炎国扩张的、极其危险的战略态势!”
他的话戳破了最后一丝幻想。
会议室内的内阁成员们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财政部长威廉·麦卡杜拿出数据:
“战争期间,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极大扩张,从债务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但其中大部分债权是借给英法的,而他们现在财政枯竭,偿还能力存疑。更重要的是,全球贸易和金融的新规则,正在由奉天那个‘世界复兴与发展银行’制定!我们的经济优势,正在被制度性削弱!”
海军部长约瑟夫斯·丹尼尔斯指着地图:
“炎国的舰队就在我们的家门口演习!
他们接收了德士兰的太平洋岛屿,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现在又通过《奉天协定》将影响力深深植入欧大陆!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海军基地!总统先生,他们下一个目标会是谁?拉美?还是我们太平洋上的岛屿?那个张扬,其野心绝不止于欧亚非大陆!”
一股强烈的危机感和被欺骗感在房间里弥漫。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是拯救欧大陆的骑士,是新秩序的缔造者之一,却发现真正的棋手早已布局完毕,他们只是被利用来消耗旧欧大陆力量的 卒子,最终还要面对一个更强大、更具压迫性的对手。
威尔逊总统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点理想主义的迷雾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出的、冷硬的决心。
“先生们!”
他的声音变得坚定。
“你们说得对。奉天的和平,不是文明的胜利,而是强权的加冕。
我们不能接受一个由单一国家主导、我国利益被忽视甚至压制的世界秩序。”
“美士兰的世纪,绝不能变成炎国世纪的垫脚石!”
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锐利:
“我们必须调整战略。理想主义需要现实力量的支撑。”
“第一,经济。我们必须摆脱对欧大陆债务的过度依赖,开拓新的市场。拉美和亚洲(除炎国势力范围外)应该是我们的重点。
同时,我们要主导建立美大陆自己的经济体系,抵制奉天的金融霸权。”
“第二,军事。海军扩建法案必须立刻加速!我们需要一支足以同时保护两洋、能够挑战任何潜在对手的全球海军!
陆军和空军也需要现代化改革,我们要从奉天的战争中学习他们的战术和技术。”
“第三,外交。放弃对英法过度的迁就,他们已是昨日黄花。我们要在联合国际框架内,联合一切对奉天扩张感到不安的国家——无论是英法,还是战败的德士兰,甚至是俄士兰——形成一种‘均势’,制约炎国的权力。
我们要让世界知道,除了奉天的秩序,还有另一种选择!”
“第四,价值观。我们要继续高举‘民主’、‘自由’、‘自决’的旗帜,这与奉天的‘权威’、‘等级’、‘强制秩序’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我们的道义优势,也是我们吸引力的来源。”
这就是美士兰的崛起野望——不再甘于被安排的命运,而是要凭借其庞大的工业实力、地理优势和一种被激发的战略警觉,决心挑战东方巨人所设定的棋盘规则,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主导权,并试图按照自己的理念来塑造二十世纪。
“会议结束。”
威尔逊总统最后说道,语气不容置疑。
“让我们开始工作。美士兰是时候清醒过来,为了在这个新世界里生存和壮大,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华盛顿的决策,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块巨石。
奉天主导的和平刚刚降临,新一轮更大范围的、跨越太平洋的竞争与博弈,已然悄然拉开了序幕。
世界的未来,并未因一场战争的结束而注定,反而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两大新兴强权的碰撞,似乎只是时间问题。